.
.
**序一/翁嶽生
**序二(含原文)/Max G.Huber
第二版序/蔡明誠
例言
德國民法總簡介/戴東雄(修訂)
**編 總則編
簡介
**章 人
**節 自然人、消費者、企業經營者(§§1—20)
第二節 法人(§§21—89)
第二章 物及動物(§§90—103)
第三章 法律行為
**節 行為能力(§§104—115)
第二節 意思錶示(§§116—144)
第三節 契約(§§145—157)
第四節 條件及期限(§§158一163)
第五節 代理及代理權(§§164—181)
第六節 允許及承認(§§182—185)
第四章 期間及期日(§§186一193)
第五章 消滅時效
**節 消滅時效之標的及期間(§§194—202)
第二節 時效消滅之不完成、期滿之不完成及重新開始(§§203—213)
第三節 消滅時效之法律效果(§§214—225)
第六章 物行使權利、自衛行為、自助行為(§§226—231)
第七章 提供擔保(§§232—240)
《德國民法典》與颱灣地區“民法”條文對照錶(總則編)
《德國民法典》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法律條文對照錶(總則編)
第二編 債之關係法
簡介
**章 債之關係之內容
**節 給付義務(§§241—292)
第二節 債權人遲延(§§293—304)
**章 因定型化契約而生之法律行為之債(§§305—310)
第三章 約定債之關係
**節 成立、內容及終瞭(§§311一319)
第二節 雙務契約(§§320—327)
第三節 嚮第三人為給付之承諾(§§328—335)
第四節 定金、違約罰(§§336—345)
第五節 解除;消費者契約之撤迴權及退還權(§§346—361)
第四章 債之關係消滅
**節 清償(§§362—37 1)
第二節 提存(§§372—386)
第三節 抵銷(§§387—396)
第四節 免除(§397)
第五章 債權之讓與(§§398—413)
第六章 債務承擔(§§414—419)
第七章 多數債務人及債權人(§§420—432)
《德國民法典》與颱灣地區“民法”條文對照錶(債編通論)
《德國民法典》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法律條文對照錶(債編通論)
……
第三編 物權編
第四編 親屬編
第五編 繼承編
縮寫說明
專有詞匯索引錶
附錄 《德國民法典》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條文對照錶
這本書的份量,真是名副其實,拿到手裏沉甸甸的,感覺裏麵裝滿瞭智慧和規矩。我個人對這類體係性的、原則性的著作一直情有獨鍾,雖然我的背景和法律沒有任何關係,但總覺得,一本完整的法典,就好像是一部關於如何構建和維護一個穩定社會的“說明書”。我常常會想,我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很多事情,比如買賣東西、租房、結婚、繼承財産等等,背後是不是都有一套非常嚴謹的規則在約束著?而這本《德國民法典》,我猜想,就是對這些規則最集中的體現。我甚至可以想象,在遙遠的德國,無數的案件判決、社會爭議,最終都能在這部法典中找到依據。它就像一個巨大的操作係統,為整個社會的運行提供著基礎的指令和保障。雖然我可能沒辦法逐字逐句地去研究它,但僅僅是把它擺在書架上,就給我一種安心感,感覺自己離理解“規則”這件事又近瞭一步。我更把它看作是一種文化符號,是德國乃至歐洲法治精神的代錶,能夠擁有它,本身就是一種對知識和秩序的尊重。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個字:“大”。它不是那種可以輕鬆翻閱的消遣讀物,而是充滿瞭嚴謹和體係化的內容。我一直對“秩序”和“邏輯”有著天然的興趣,總覺得生活中的許多現象,都可以從背後運行的規則中找到解釋。而法律,尤其是像民法典這樣一部國傢的基礎性法律,恰恰就是關於社會秩序和人際關係的最高級體現。我猜想,這本書裏凝聚瞭無數先哲的智慧,他們試圖為人類社會建立一套清晰、公正的規則,來處理人與人之間、人與財産之間的各種關係。即便我不是法律專業人士,我也會被這種構建龐大而精密的體係的努力所吸引。我常常會想象,在德國的法庭上,律師們可能就是引用著裏麵的條文,來為當事人爭取權益。它不僅僅是一堆枯燥的文字,更是社會運轉的基石,是保障公民權利的利器。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種對“規則的力量”的見證,它讓我更加理解,一個有序、公正的社會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法律在其中扮演的至關重要的角色。
評分這本書實在太厚重瞭,剛拿到手的時候,我就被它的體積鎮住瞭。沉甸甸的,封麵設計樸實無華,散發著一種曆史的厚重感,一看就知道不是那種輕鬆的讀物。翻開扉頁,密密麻麻的德文法條瞬間撲麵而來,我這種對法律一竅不通的普通讀者,頓時感到一股強大的壓迫感。但即便如此,我還是被一種莫名的吸引力驅使著,想要一探究竟。我一直對歐洲的法律體係,特彆是德國民法典的嚴謹和影響力有所耳聞,知道它對很多國傢,包括我們自己國傢的民法典製定都起到瞭重要的藉鑒作用。所以,即便看不太懂,我也想通過這本書,感受一下它作為一部“母法”的風範。我猜想,這裏麵一定蘊含著無數關於權利、義務、閤同、繼承等等社會最基礎的規則,它們像看不見的絲綫,維係著社會的正常運轉。雖然我可能無法深入理解每一個條文的細微差彆,但僅僅是擁有它,就仿佛掌握瞭一把理解現代社會運作邏輯的鑰匙。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知識的象徵,讓我覺得很踏實,也讓我對法律的奧秘産生瞭更加濃厚的興趣。我期待著,有一天我能有足夠的耐心和能力,去解讀它,去從中汲取智慧。
評分拿到這本書,一股沉甸甸的學術氣息撲麵而來。封麵的設計簡潔而莊重,仿佛預示著裏麵內容的厚重與嚴謹。我一直對那些能夠係統性地解釋世界運行機製的書籍抱有濃厚的興趣,而法律,尤其是民法典,在我看來,就是這樣一種關於社會秩序和個體權利的根本性解釋。我雖然不是法律領域的專業人士,但常常會思考,我們生活的社會是如何運作的?為什麼某些行為是被允許的,而某些行為則會被禁止?在遇到糾紛的時候,我們又該遵循什麼樣的原則來解決?我猜想,這本《德國民法典》,就是對這些問題給齣瞭最權威、最係統的答案。它不僅僅是條文的堆砌,更是無數社會實踐和理性思考的結晶,是人類文明在法律領域的重要成就。我把它看作是一種“智慧的寶庫”,即使我無法完全掌握其中的精髓,但擁有它,就如同獲得瞭一把理解社會運作邏輯的“萬能鑰匙”。它讓我對“權利”與“義務”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讓我對構建一個公正、有序的社會充滿瞭敬意。
評分拿到這本書,感覺就像是收到瞭一份來自遙遠過去的禮物,一份承載著時代智慧的饋贈。它不僅僅是一本厚厚的書,更像是一個龐大的思想體係,一個關於社會秩序和人際交往的精細藍圖。我雖然沒有係統學習過法律,但一直以來,我都對事物的內在邏輯和規則充滿好奇。我常常會想,為什麼社會會是現在這個樣子?人們之間的關係是如何界定的?在遇到衝突的時候,我們又該遵循什麼樣的準則?而這本書,我猜想,正是試圖迴答這些 fundamental(根本的)問題。我腦海中浮現齣那些古老的歐洲庭院,陽光透過高大的窗戶灑在木質的桌子上,學者們正在一絲不苟地研究著這些法條,試圖為社會構建一個公正、公平的框架。這是一種多麼令人敬畏的努力啊!我並非想要成為一名專業的法律人士,但我相信,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原則,能夠幫助我更好地認識世界,更理性地處理生活中的各種情況。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種精神上的啓迪,它讓我看到瞭人類理性思考的深度和廣度,也讓我對社會契約和法律的價值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