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读完了(精装增订版) 金克木 卓越的读书方法 特殊的学习路径

书读完了(精装增订版) 金克木 卓越的读书方法 特殊的学习路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读书方法
  • 学习技巧
  • 效率提升
  • 时间管理
  • 思维导图
  • 精读
  • 速读
  • 金克木
  • 个人成长
  • 知识管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唐人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2163113
商品编码:21863655619

具体描述

下面是唐人图书专营店提供在京东平台上的图书基本信息,仅作参考。
图书名称: 书读完了(精装,2017增订新版)
作者或编译者: 金克木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ISBN: 9787532163113
定价: 75元
出版日期[仅参考]: 2017年05月
装帧及开本: 精装32开
页数[仅参考]: 484页
其他参考信息: 时隔十年后,金克木名作重磅归来!梁文道《开卷八分钟》首推书;钱文忠、张汝伦、陈平原联袂推荐!一代学术大家卓越的读书方法,一位文化传奇特殊的学习路径。

内容简介及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
一个说自己读书经验是少、懒、忘的人,如何从书的空白里读出字来,又如何有“书读完了”的自信,以及读人、读物如同读书呢?读完金克木先生的这本《书读完了》,或许可以明白其中一部分原因。

内容简介
金克木先生一代大家,其读书与治学自有独到幽微之处。惜其著作出版广而且杂,况未经人整理,故今日学子,得片羽易 ,而欲窥其全面则难。本书编者爬梳剔抉,参互考寻,从金克木生前约30部已出版著作中精选出有关读书治学方法的文章 50余篇,分“书读完了”——读什么书;“福尔摩斯与读书得间”——怎么读书;读书、读人、读物——读通书三辑,其文说理叙事,皆清秀流利,无晦涩难懂之处,普通读者循序渐进,或可一窥大家通人治学读书之堂奥。2017全新增订版,将金克木的读书心得完整呈现。


作者简介
金克木(1912-2000),祖籍安徽寿县,1912年生于江西。1930年北平求学,1935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员,1938年去香港任《立报》国际新闻编辑,1939年在湖南省立桃源女子中学和湖南大学。1941年至印度加尔各答中文报纸《印度日报》任编辑,1943年于印度佛教圣地鹿野苑钻研佛学。1946年回国,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1948年起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
著作有《印度文化论集》《比较文化论集》《旧学新知集》《末班车》《探古新痕》《孔乙已外传》《风烛灰》等,译作有《通俗天文学》《三自性论》《伐致呵利三百咏》《印度古诗选》《摩诃婆罗多·初篇》等。

目录

有这样一个老头 黄德海 001
“书读完了”
“书读完了” 013
谈读书和“格式塔” 021
传统思想文献寻根 027
“古文新选”随想 038
世纪末读《书》 041
上古御前会议 052
谈《西伯戡黎》 055
兵马俑作战 058
《春秋》数学·线性思维 062
《春秋》符号 067
重读“崤之战” 076
古书试新读 079
《论语》“子曰”析 084
公孙龙·名家·立体思维 095
范蠡商鞅:两套速效经济软件 115
——读《史记·货殖列传》
“道、理”·《列子》 131
《四书》显“ 晦 ” 139
读《大学》 159
读徐译《五十奥义书》 173
《心经》现代一解 180
再阅《楞伽》 194
孤独的磨镜片人 204
福尔摩斯·读书得间
《存在与虚无》·《逻辑哲学论》·《心经》 217
读书得间 231
九方皋读书 233
读书法 235
古今对话:读书 238
与书对话:《礼记》 242
读古诗 246
与诗对话:《咏怀》 249
与文对话:《送董邵南序》 253
谈《千字文》 257
秋菊·戴震 261
谈谈汉译佛教文献 267
怎样读汉译佛典 277
——略介鸠摩罗什兼谈文体
甘地论 289
谈外语课本 320
奥卡姆剃刀 328
约伯与浮士德 334
读书·读人·读物
读书·读人·读物 339
读书——读语言世界 345
闲话天文 349
虚字·抽象画·六法 352
文体四边形 360
文化三型·中国四学 369
显文化·隐文化 379
“治”序·“乱”序 393
从孔夫子到孔乙己 407
台词·潜台词 420
古“读书无用论” 429
一梦三千年:周公 436
荒诞颜回传 441
试说武则天 445
九方子(又名《古今对话录》) 450
三访九方子 465
孔乙己外传 469
占卜术 478

后记 金木婴 481
增订本后记 黄德海 483


精彩内容及插图

“书读完了”

  有人记下一条轶事,说,历史学家陈寅恪曾对人说过,他幼年时去见历史学家夏曾佑,那位老人对他说:“你能读外国书,很好;我只能读中国书,都读完了,没得读了。”他当时很惊讶,以为那位学者老糊涂了。等到自己也老了时,他才觉得那话有点道理:中国古书不过是那几十种,是读得完的。说这故事的人也是个老人,他卖了一个关子,说忘了问究竟是哪几十种。现在这些人都下世了,无从问起了。

  中国古书浩如烟海,怎么能读得完呢?谁敢夸这海口?是说胡话还是打哑谜?

  我有个毛病是好猜谜,好看侦探小说或推理小说。这都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我却并不讳言。宇宙、社会、人生都是些大谜语,其中有日出不穷的大小案件;如果没有猜谜和破案的兴趣,缺乏好奇心,那就一切索然无味了。下棋也是猜心思,打仗也是破谜语和出谜语。平地盖房子,高山挖矿井,远洋航行,登天观测,难道不都是有一股子猜谜、破案的劲头?科学技术发明创造怎么能说全是出于任务观点、雇佣观点、利害观点?人老了,动弹不得,也记不住新事。不能再猜“宇宙之谜”了,自然而然就会总结自己一生,也就是探索一下自己一生这个谜面的谜底是什么。一个读书人,比如上述的两位史学家,老了会想想自己读过的书,不由自主地会贯串起来,也许会后悔当年不早知道怎样读,也许会高兴究竟明白了这些书是怎么回事。所以我倒相信那条轶事是真的。我很想破一破这个谜,可惜没本领,读过的书太少。



《书读完了》 是一本由金克木先生撰写的、关于读书与治学的随笔集。本书并非教科书式的学习指南,而更像是一位智者以他的人生阅历和深邃思考,与读者进行的一场场关于阅读的对话。 在扉页上,书名“书读完了”本身就饱含深意。它或许暗示着一种“读万卷书”后的从容与通透,又或许是面对浩瀚书海时,那种“未读之书尚多”的谦逊与警醒。精装增订版的出版,更说明了作者在原有基础上,对思想的梳理与拓展,以及对文字的精益求精。 金克木先生的文字,如同一股清流,不事张扬,却能直抵人心。他所谈论的“卓越的读书方法”,并非那些技巧性的、速成的“秘籍”,而是更侧重于一种根本性的、贯穿于整个求知过程的态度和理念。他引导读者去思考:究竟什么是真正的“读懂”?是机械地记忆书本内容,还是在字里行间捕捉作者的思绪,进而与之对话,产生共鸣,并最终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 本书深入探讨的“特殊学习路径”,也并非是指那些打破常规、异想天开的模式,而是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个体独特性和内在驱动力的重要性。金克木先生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和兴趣所在,真正的学习,应当是在顺应这些特性的基础上,去探索和发现。这涉及到如何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部分,以及如何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书中,金克木先生常常以旁征博引的方式,从中国古代的经典哲学、文学作品,到近现代的思想流派,信手拈来,却又不落俗套。他并非简单地罗列事实或观点,而是善于从中提炼出与当下阅读和学习息息相关的启示。他会剖析古人的智慧,探讨经典著作的永恒价值,并以此来反观我们当下的阅读状态,指出其中可能存在的误区和局限。 例如,在谈及“读书方法”时,他或许会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古训出发,阐述思考在阅读中的核心地位。他可能会指出,一味地“读死书”,将书本内容奉为圭臬,而缺乏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是无法真正掌握知识的。反之,若只凭空想象,不读书,则容易陷入主观臆断,无法获得扎实的知识基础。因此,他所推崇的“方法”,是一种融汇了思考、实践与反思的动态过程。 关于“特殊学习路径”,金克木先生的论述,更像是对个体差异性的尊重与发掘。他可能会鼓励读者去关注自己的兴趣点,去深入挖掘那些能真正点燃自己求知欲的领域。他或许认为,强行套用统一的学习模式,忽视了个体的独特性,反而会扼杀学习的内在动力,使之成为一种负担。相反,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和方式,循序渐进,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游刃有余,收获真正的成长。 《书读完了》是一本能够引发读者深度思考的书。它不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抛出问题,引导读者去探寻自己的答案。读这本书,与其说是在学习一种方法,不如说是在进行一种精神的洗礼。它会让你重新审视自己的阅读习惯,重新思考学习的意义,并最终帮助你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更加深刻而自由的治学之路。 金克木先生的文字,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在阅读与学习过程中的种种困惑与迷茫,同时也如同一盏明灯,指引我们走向更加开阔的智慧之境。这本书,值得我们反复品读,并在每一次阅读中,都能有所收获,有所领悟。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读书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具独立思考能力、更具人文情怀的“读书人”的书。

用户评价

评分

从《书读完了(精装增订版)》的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金克木先生对于阅读的敬畏与热爱。他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更像是一位引路人,用他丰富的阅历和深邃的思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智慧的大门。我尤其欣赏他对“如何与书对话”的细腻描绘。他并非提倡死记硬背,而是鼓励我们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带着自己的理解去解读书籍。书中提到的“读出自己的感受”,让我意识到,阅读的过程,更是自我发现的过程。我们通过书籍,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也更深入地认识了自己。精装增订版,如同为这智慧的结晶披上了一层厚重的外衣,彰显了其内容的珍贵。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阅读指南,更是一本关于如何与世界建立联系,如何在这个信息纷杂的时代保持清醒头脑的书。它教会我,读书,最终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更好地理解人生。

评分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书籍,不只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思想的火花,是灵魂的共鸣。金克木先生的《书读完了(精装增订版)》正是这样一本能够点燃我内心求知欲的书。我特别喜欢他对于“读书的乐趣”的阐述。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把读书变成一种任务,一种负担,却忘记了它本应是一种享受,一种精神的游历。金克木先生用他温润的文字,重新唤醒了我对读书的热爱,让我看到读书背后隐藏着的无尽的可能性。他提出的“特殊学习路径”,并非是对既有模式的否定,而是对个体差异的尊重,是对探索精神的鼓励。我从中体会到,学习不应该被固定的框架所束缚,而应该是一场充满惊喜的发现之旅。精装本的质感,也给我带来了一种沉静的阅读体验,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知识殿堂,与先贤对话。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读书的价值,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探索的决心。

评分

作为一名多年沉浸在学术海洋中的人,我一直对那些能够“点亮”思维的书籍怀有特殊的敬意。金克木先生的《书读完了(精装增订版)》无疑就是这样一本让我眼前一亮的著作。我尤其欣赏他对“特殊学习路径”的探讨。在充斥着标准化教育模式的当下,他提出的学习路径,更像是一种“野蛮生长”,充满了生命力和个体独特性。他强调的不是追逐潮流,而是深入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如同探险家一般,在知识的荒原上开辟属于自己的道路。这种学习方式,看似“不走寻常路”,实则是一种更具韧性、更持久的学习动力。他没有给出具体的“地图”,而是提供了一种“指南针”——如何去发现、去选择、去坚持。这种“授人以渔”的方式,远比“授人以鱼”来得珍贵。书中关于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如何处理信息碎片化带来的挑战,都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精装本的设计,也恰恰呼应了书中内容所蕴含的珍贵价值,它不容错过,值得细细品味,反复咀嚼。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读书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学习、如何成为一个独立思考者的书。

评分

对于长期与书为伴的人来说,总会遇到一个瓶颈期,那就是感觉自己“读了很多,但似乎又什么都没记住”。金克木先生的《书读完了(精装增订版)》恰好触及了我长久以来的困惑。我特别赞赏他对于“精读”和“泛读”的辩证处理。他不是一味地鼓吹精读的深度,也不是推崇泛读的广度,而是将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动态的、富有生命力的阅读模式。他的“卓越的读书方法”,更侧重于如何让书中的养分真正地渗透到我们的思想中,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知识记忆。书中关于“悟”的过程,关于如何从书中汲取力量,如何让书籍成为我们人生旅途的“知己”,这些论述都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启发。我发现,原来读书并非一味的“输入”,更重要的是“输出”和“内化”。精装增订版的出现,仿佛是对这些深刻智慧的另一种形式的“精装”,让这份智慧更加熠熠生辉。我从中学会了如何更有策略地进行阅读,如何避免成为一个“书橱”,而是成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

评分

这本《书读完了(精装增订版)》以其朴实无华的封面,却蕴含着深邃的思想,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初次翻开,便被作者金克木先生那温和而坚定的笔触所吸引。他并非高高在上地传授某种“秘籍”,而是娓娓道来,将自己多年与书籍为伴的经验,化为一字一句,直抵人心。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对“读”的本质的深刻洞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常常陷于“读”的表象,追求数量,却忽略了“读”的深度和温度。金克木先生引导我们重新审视阅读的意义,它不只是信息的接收,更是一种与作者精神的对话,是自我灵魂的洗礼与升华。他提出的“卓越的读书方法”,并非是某种僵化的技巧,而是基于对人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而形成的智慧。他鼓励我们带着问题去读,带着思考去读,带着敬意去读。每一本书,在他眼中,都是一位等待被唤醒的朋友,而我们,则是那个有缘聆听其心声的倾听者。精装增订版的呈现,更是增添了一份仪式感,翻阅间,指尖触碰到的不仅仅是纸张,更是思想的温度,时代的印记。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在阅读道路上的迷茫与不足,也指引我走向更广阔的精神世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