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面是唐人图书专营店提供在京东平台上的图书基本信息,仅作参考。 | |
| 图书名称: | 书读完了(精装,2017增订新版) |
| 作者或编译者: | 金克木 |
| 出版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 ISBN: | 9787532163113 |
| 定价: | 75元 |
| 出版日期[仅参考]: | 2017年05月 |
| 装帧及开本: | 精装32开 |
| 页数[仅参考]: | 484页 |
| 其他参考信息: | 时隔十年后,金克木名作重磅归来!梁文道《开卷八分钟》首推书;钱文忠、张汝伦、陈平原联袂推荐!一代学术大家卓越的读书方法,一位文化传奇特殊的学习路径。 |
| 内容简介及编辑推荐 | |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 金克木(1912-2000),祖籍安徽寿县,1912年生于江西。1930年北平求学,1935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员,1938年去香港任《立报》国际新闻编辑,1939年在湖南省立桃源女子中学和湖南大学。1941年至印度加尔各答中文报纸《印度日报》任编辑,1943年于印度佛教圣地鹿野苑钻研佛学。1946年回国,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1948年起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 著作有《印度文化论集》《比较文化论集》《旧学新知集》《末班车》《探古新痕》《孔乙已外传》《风烛灰》等,译作有《通俗天文学》《三自性论》《伐致呵利三百咏》《印度古诗选》《摩诃婆罗多·初篇》等。 |
| 目录 | |
有这样一个老头 黄德海 001 后记 金木婴 481 |
| 精彩内容及插图 | |
“书读完了” 有人记下一条轶事,说,历史学家陈寅恪曾对人说过,他幼年时去见历史学家夏曾佑,那位老人对他说:“你能读外国书,很好;我只能读中国书,都读完了,没得读了。”他当时很惊讶,以为那位学者老糊涂了。等到自己也老了时,他才觉得那话有点道理:中国古书不过是那几十种,是读得完的。说这故事的人也是个老人,他卖了一个关子,说忘了问究竟是哪几十种。现在这些人都下世了,无从问起了。 中国古书浩如烟海,怎么能读得完呢?谁敢夸这海口?是说胡话还是打哑谜? 我有个毛病是好猜谜,好看侦探小说或推理小说。这都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我却并不讳言。宇宙、社会、人生都是些大谜语,其中有日出不穷的大小案件;如果没有猜谜和破案的兴趣,缺乏好奇心,那就一切索然无味了。下棋也是猜心思,打仗也是破谜语和出谜语。平地盖房子,高山挖矿井,远洋航行,登天观测,难道不都是有一股子猜谜、破案的劲头?科学技术发明创造怎么能说全是出于任务观点、雇佣观点、利害观点?人老了,动弹不得,也记不住新事。不能再猜“宇宙之谜”了,自然而然就会总结自己一生,也就是探索一下自己一生这个谜面的谜底是什么。一个读书人,比如上述的两位史学家,老了会想想自己读过的书,不由自主地会贯串起来,也许会后悔当年不早知道怎样读,也许会高兴究竟明白了这些书是怎么回事。所以我倒相信那条轶事是真的。我很想破一破这个谜,可惜没本领,读过的书太少。 |
从《书读完了(精装增订版)》的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金克木先生对于阅读的敬畏与热爱。他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更像是一位引路人,用他丰富的阅历和深邃的思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智慧的大门。我尤其欣赏他对“如何与书对话”的细腻描绘。他并非提倡死记硬背,而是鼓励我们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带着自己的理解去解读书籍。书中提到的“读出自己的感受”,让我意识到,阅读的过程,更是自我发现的过程。我们通过书籍,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也更深入地认识了自己。精装增订版,如同为这智慧的结晶披上了一层厚重的外衣,彰显了其内容的珍贵。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阅读指南,更是一本关于如何与世界建立联系,如何在这个信息纷杂的时代保持清醒头脑的书。它教会我,读书,最终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更好地理解人生。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的书籍,不只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思想的火花,是灵魂的共鸣。金克木先生的《书读完了(精装增订版)》正是这样一本能够点燃我内心求知欲的书。我特别喜欢他对于“读书的乐趣”的阐述。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把读书变成一种任务,一种负担,却忘记了它本应是一种享受,一种精神的游历。金克木先生用他温润的文字,重新唤醒了我对读书的热爱,让我看到读书背后隐藏着的无尽的可能性。他提出的“特殊学习路径”,并非是对既有模式的否定,而是对个体差异的尊重,是对探索精神的鼓励。我从中体会到,学习不应该被固定的框架所束缚,而应该是一场充满惊喜的发现之旅。精装本的质感,也给我带来了一种沉静的阅读体验,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知识殿堂,与先贤对话。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读书的价值,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探索的决心。
评分作为一名多年沉浸在学术海洋中的人,我一直对那些能够“点亮”思维的书籍怀有特殊的敬意。金克木先生的《书读完了(精装增订版)》无疑就是这样一本让我眼前一亮的著作。我尤其欣赏他对“特殊学习路径”的探讨。在充斥着标准化教育模式的当下,他提出的学习路径,更像是一种“野蛮生长”,充满了生命力和个体独特性。他强调的不是追逐潮流,而是深入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如同探险家一般,在知识的荒原上开辟属于自己的道路。这种学习方式,看似“不走寻常路”,实则是一种更具韧性、更持久的学习动力。他没有给出具体的“地图”,而是提供了一种“指南针”——如何去发现、去选择、去坚持。这种“授人以渔”的方式,远比“授人以鱼”来得珍贵。书中关于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如何处理信息碎片化带来的挑战,都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精装本的设计,也恰恰呼应了书中内容所蕴含的珍贵价值,它不容错过,值得细细品味,反复咀嚼。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读书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学习、如何成为一个独立思考者的书。
评分对于长期与书为伴的人来说,总会遇到一个瓶颈期,那就是感觉自己“读了很多,但似乎又什么都没记住”。金克木先生的《书读完了(精装增订版)》恰好触及了我长久以来的困惑。我特别赞赏他对于“精读”和“泛读”的辩证处理。他不是一味地鼓吹精读的深度,也不是推崇泛读的广度,而是将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动态的、富有生命力的阅读模式。他的“卓越的读书方法”,更侧重于如何让书中的养分真正地渗透到我们的思想中,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知识记忆。书中关于“悟”的过程,关于如何从书中汲取力量,如何让书籍成为我们人生旅途的“知己”,这些论述都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启发。我发现,原来读书并非一味的“输入”,更重要的是“输出”和“内化”。精装增订版的出现,仿佛是对这些深刻智慧的另一种形式的“精装”,让这份智慧更加熠熠生辉。我从中学会了如何更有策略地进行阅读,如何避免成为一个“书橱”,而是成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
评分这本《书读完了(精装增订版)》以其朴实无华的封面,却蕴含着深邃的思想,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初次翻开,便被作者金克木先生那温和而坚定的笔触所吸引。他并非高高在上地传授某种“秘籍”,而是娓娓道来,将自己多年与书籍为伴的经验,化为一字一句,直抵人心。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对“读”的本质的深刻洞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常常陷于“读”的表象,追求数量,却忽略了“读”的深度和温度。金克木先生引导我们重新审视阅读的意义,它不只是信息的接收,更是一种与作者精神的对话,是自我灵魂的洗礼与升华。他提出的“卓越的读书方法”,并非是某种僵化的技巧,而是基于对人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而形成的智慧。他鼓励我们带着问题去读,带着思考去读,带着敬意去读。每一本书,在他眼中,都是一位等待被唤醒的朋友,而我们,则是那个有缘聆听其心声的倾听者。精装增订版的呈现,更是增添了一份仪式感,翻阅间,指尖触碰到的不仅仅是纸张,更是思想的温度,时代的印记。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在阅读道路上的迷茫与不足,也指引我走向更广阔的精神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