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系统工程:21世纪的系统方法论 | 
| 作者: | (英)Derek K. Hitchins(戴瑞克·希金斯) | 
| 定价: | 128.0 |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7-09-01 | 
| ISBN: | 9787121326820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塑 | 
| 开本: | 16开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译自英国系统工程专家戴瑞克? 希金斯的著作,作者在书中提出一种新的综合系统方法论,期望这个方法论能够在原则上处理所有的系统问题和难题,并得到能解决问题的解。本书从对系统的复杂性认识出发,针对从很小的尺度直到大的尺度和范围,研究处理和解决系统问题的理论方法。同时给出大量的案例研究,涉及作战指挥、装备体系、企业组织、生产管理、治安维和、气候能源等涉及自然环境和人类自身多个领域多个层面的系统工程问题,既描述相关系统难题在过去是如何产生的,又描述在未来如何更加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本书可作为系统工程专业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课程教材,也可作为航天、航空、船舶、交通运输、社会经济和军事等领域复杂社会系统和技术系统相应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综合分析求解 系统问题的参考书。 | 
| 目录 | |
| 目    录<篇  系统:系统科学与系统思维的前沿<章  系统哲学理念1 1.1 涌现的系统运动1 1.2 系统的本质2 1.3 因果关系和目的论3 1.4 涌现4 1.5 生命与热力学第二定律5 1.6 人类组织中的熵与功5 1.7 熵循环6 1.8 一般系统论和开放系统6 1.9 博尔丁的系统分类7 1.10 并行和同态7 1.11 开放系统的概念8 1.12 了解开放系统的行为9 1.13 格式塔(完形)和整体论10 1.13.1 不可分割性11 1.13.2 交互动力学11 1.14 稳定性和稳定状态12 1.15 系统论方法13 1.16 系统思维14 1.17 功能主义和有机体类比15 1.17.1 有机体类比15 1.17.2 机器的隐喻15 1.18 机械系统控制概念16 1.19 有机体控制概念16 1.20 基本感知、概念和知觉17 1.20.1 涌现和层次结构17 1.20.2 由自身是系统且相互作用的组分构成的系统18 1.20.3 整体系统的多样性18 1.20.4 具有所需涌现特性的开放系统的潜在综合方法:系统工程19 1.20.5 问题空间与解决方案空间20 1.20.6 演化的自适应系统21 1.20.7 自组织的临界性22 1.20.8 弱混沌22 1.20.9 系统特征23 本章练习24 第二章 系统科学前沿25 2.1 系统论与系统科学25 2.2 守恒定律与传输现象26 2.3 排队现象27 2.4 混沌现象28 2.4.1 鳞翅目形的洛伦兹图28 2.4.2 混沌的生成29 2.4.3 自相似性31 2.4.4 分形32 2.4.5 倍周期34 2.5 信息:守恒还是非守恒34 2.6 作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系统科学35 2.6.1 行为35 2.6.2 识别与分类36 2.6.3 公理知识36 2.6.4 模型与观36 2.6.5 解读36 2.6.6 信念系统36 2.6.7 本能与意象38 2.7 社会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40 2.8 社会资本41 2.9 社会基因型态42 2.10 复杂性管理42 2.10.1 涌现特性的聚合43 2.10.2 反混沌44 2.11 系统寿命周期与熵循环45 2.11.1 系统响应原则45 2.11.2 系统内聚原则46 2.11.3 适应性原则46 2.11.4 关联多样性原则46 2.11.5 多样性受限原则47 2.11.6 模式原则47 2.11.7 循环发展(熵循环)原则47 2.11.8 系统寿命周期:统一系统假设48 2.11.9 系统耐久性:系统衰退50 本章总结50 本章练习51 第三章 系统思维前沿53 3.1 系统思维的范围、局限和价值53 3.1.1 示意图53 3.1.2 因果关系和因果循环模型55 3.1.3 系统表面现象动态仿真56 3.1.4 动态交互系统仿真59 3.1.5 行为建模61 3.2 系统思维和科学方法61 3.3 系统表述和系统建模62 3.4 非线性系统思维65 本章总结67 本章练习68 第四章 系统工程的哲学理念69 4.1 系统工程为何重要69 4.2 系统工程的早期例子70 4.2.1 不列颠之战70 4.2.2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阿波罗”登月计划70 4.3 “系统”的研究对象71 4.4 “工程”的研究对象72 4.5 问题的求解、定解和消解73 4.6 系统工程:定义和描述74 4.7 系统工程的实际目标76 4.8 定解、求解或消解问题的策略77 4.9 自组织系统78 4.10 系统的系统:体系79 4.11 自底向上的集成81 4.12 完成系统工程“整体”81 本章总结83 本章练习85 第五章 系统模型86 5.1 开放系统86 5.2 简单的嵌套和递归模型88 5.3 社会基因型态——一个概念模型88 5.4 控 |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简洁大气,白底黑字,加上一个很抽象的线条构图,第一眼看上去就觉得是那种学术范儿十足的书籍。我拿到它的时候,正值我手头一个项目进入瓶颈期,急需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来突破。说实话,我对“系统工程”这个词不算特别陌生,但总觉得它离我的日常工作有点距离,像是一种很高深的理论,不确定能不能真正落地。不过,书名里的“21世纪的系统方法论”倒是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毕竟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各种变化都太快了,传统的那些经验主义有时候真的难以应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更具前瞻性、更适合当下复杂环境的思考框架,让我能够更系统、更宏观地去看待问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现象。我尤其期待它能在如何构建一个稳定又灵活的系统方面,给出一些具体的操作指导,比如如何在早期识别潜在的风险,又如何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不断优化和调整,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毕竟,现在很多项目失败,往往不是因为某个单一环节出了问题,而是整个系统的协同效应不足,或者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反应迟钝。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不是一本“速成”的书,而是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读和思考的。书名中的“系统”二字,让我联想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这正是我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难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起一种更宏观、更全面的视角,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那些错综复杂的问题。尤其是在“21世纪”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传统的解决方案可能已经不再适用,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全新的、更具适应性的方法论。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如何进行系统建模、系统分析以及系统设计,并且提供一些实用的工具和技术。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提升我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让我能够更有效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并且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这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学习一门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和能力的提升。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作者一定是一位在系统工程领域浸淫多年的大家。他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虽然讨论的是相对抽象的概念,但却能用非常清晰、严谨的语言去阐述。我尤其欣赏他在引言部分对于“系统”这一概念的定义和解读,颠覆了我之前的一些刻板印象。他并没有将系统简单地看作是一堆组件的集合,而是强调了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整体功能产生的决定性影响。这一点对我启发很大,因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因为过于关注单个任务的完成,而忽略了这些任务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本质。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能够跳出“就事论事”的思维模式,去审视项目背后更深层次的逻辑。我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书籍,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循循善诱地引导我认识和理解一个更广阔、更深刻的世界。我期待在接下来的阅读中,能从中学到如何构建一个更具韧性的系统,应对那些不可预测的挑战。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厚度一开始让我有些望而却步,但翻开目录后,我发现它的结构安排得非常有逻辑性。从基础概念的铺垫,到具体方法的探讨,再到案例的分析,层层递进,非常适合我这样希望系统学习相关知识的读者。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方法论”的部分,因为理论再好,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具体的方法上。我希望作者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工具、模型或者流程,能够直接应用到我的工作当中。例如,在需求分析阶段,如何更有效地收集、整理和管理来自各方的信息,避免遗漏和冲突?在设计阶段,又有哪些系统性的思考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优的决策?尤其是在当前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如何建立一个能够适应未来发展的系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这本书似乎提供了这样的答案,它的“21世纪”的定位,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读完之后,我能拥有一个更扎实的知识体系,并且掌握一套能够指导我实践的系统性工作方法。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选择都非常舒适,阅读起来不会感到疲劳。我一直觉得,好的书籍不仅内容要精彩,形式上也要做到位,这样才能让读者沉浸其中。书名中的“系统方法论”几个字,让我联想到很多年前学习过的项目管理知识,但当时感觉那些方法有些僵化,不够灵活。而“21世纪”的加入,则暗示了这本书的内容是与时俱进的,能够解决当下我们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将那些看似宏大的系统工程理论,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方法论的。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让我看到这些方法论是如何在实际项目中发挥作用的,以及它们能够带来的具体效益。比如,在进行系统优化的时候,有哪些关键的指标需要关注,又有哪些技术手段可以辅助我们实现目标?我对这方面的内容非常期待,希望它能为我的工作带来切实的帮助和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