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十余位亲历者对中国现代史传奇人物张学良沉浮一生的集体回忆,涉及东北易帜、中原大战、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等众多历史事件,以及张学良与蒋介石的关系演变、与于凤至和赵四小姐的情感纠葛,为读者了解民国史提供了众多崭新视角和鲜见资料。这些亲历者,既有张学良的侍卫、女佣、英文教师,也有与其有过密切交往的外国记者、东北大学老校长,还有顾维钧、唐德刚等政、学界闻人,资料新颖全面,史料价值重大
赵一荻(1912—2000),又名绮霞,张学良第二任妻子,因在姐妹中排行第四,而被称为“赵四小姐”。其父赵庆华,在北洋政府时代,官至交通部次长。赵一荻幼年随父移居北京,就读于教会学校,1928年赵与张学良相识于天津。1936年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被长期幽禁,赵一直陪侍其左右。1964年,两人正式结婚。
顾维钧(1888-1985),江苏省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人,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12年曾任袁世凯英文秘书,后任国民政府驻英大使、联合国首席代表、驻美大使等职。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拒绝签字,就山东的主权问题据理力争,以出色的辩论才能阐述了中国对山东有不容争辩的主权。1945年6月出席旧金山会议,参加《联合国宪章》起草工作,并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1967年定居纽约,开始退休生活,1985年病逝
1.中国现代史的丰富宝库,海内外史学界公认的“民国史长城”——台湾《传记文学》杂志珍藏内容大陆完整呈现!
目前已出版《从晚清到民国》《再见大师》《民国三大校长》《我们的朋友胡适之》《从甲午到抗战》《十四年:从1931到1945》《冯玉祥传》《蒋廷黻回忆录》《一个女人的自传》《亦云回忆》等!
新一辑《赵元任早年自传》《自由的人:民国文坛忆往》《少帅春秋》《问学谏往录》《王映霞自传》《陈布雷回忆录》《富有意义的人生》再续佳作!
2.本书作者既有张学良的侍卫、女佣、英文教师,又有与其有过密切交往的外国记者、东北大学老校长、政界闻人顾维钧、蔡孟坚等,还有学界唐德刚等,资料全面,价值巨大,且均为国内首次发表,意义重大。
3.本书对东北易帜、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等历史事件,对张学良和于凤至,和赵四小姐,和蒋介石的关系,都有所涉及,能够为读者了解民国史提供众多崭新视角。
1. 张老帅和张少帅
2. 郭松龄反奉/张作霖被炸/枪毙杨宇霆常荫槐
——记耳闻目睹的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二三事
3. 张学良改造兵工厂与杨宇霆之死
4. *新发现张学良早年史料 普赖德助张调停直奉战争
5. 张学良突袭中东铁路
——上海密勒氏评论报主持人鲍惠尔回忆录之一六
6. “九一八”前后与张学良的接触
7. 张学良与中原战争资料举要
8. 张学良驻武昌趣闻
9. 西安事变两主角:蒋介石与张学良
10. 早年女佣回忆张学良与于凤至
11. 大丈夫之气概
——写于张学良先生九秩华诞前夕
12. 闲话张学良九十寿
——蒋公去世时,张学良的挽联说明一切:
“关怀之殷,有如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
13. 张学良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14. 论三位一体的张学良将军
——序传虹霖女士著《张学良的政治生涯》
一九二八年六月三日深夜,北京城的上空,万里无云,月明如镜(正当阴历的四月十六日)。由西城后沟沿的顺承王府到前门东车站,沿路上奉军的卫队,岗哨林立,警备森严。午后一时十五分,大元帅张作霖的车队到达了车站,军乐队立刻奏起军乐。车队中的DIYI辆车是军政府总理潘复,他首先下车,接着是各部总长、侍从武官以及其他重要府院的文武百官。张作霖的座车是第四辆的黄色大轿车,他下车时,着蓝色的大元帅常服,腰间佩剑。
他身材虽然不够魁梧,但步履间却是英挺飒爽。
这时,他的儿子张学良,当时担任第三方面军军团长和第四方面军军团长的杨宇霆以及甫由南京前线败退下来的DIYI方面军军团长孙传芳等人,都候在站台上欢送大元帅的离京出关。张作霖和他们一一握别。军政府撤退专车一共三十辆,当张作霖踏上车门时,便准时徐徐开动了。张作霖伫立车门的台阶上向送行者一一答礼,一直到专车开出站台,他这才走进车厢。张作霖面上虽然一直维持着镇静的微笑,
显然的,他的内心则是不胜其感慨的了。
这是张作霖以大元帅名义入主北京中枢的*后一幕。由上一年六月十六日成立以来勉强算是一年的军政府,就此宣告收场了。
这时的张学良,却比他老子有着另一种感受。车站上送行的一幕,他固然不无曲终人散的唏嘘,与此同时,他却也不无一种万般有了解脱的安堵。也许应该说,他如其兴奋地有感于*后这一幕,毋宁是在迷茫中观赏了这一幕;当然,他不会一开始时便期待着有这一幕。不过,事实上他可也并不觉得这一幕来得太属意外。
张学良是一直不以张作霖进关参与中原内争为然的。东北大学前任教务长王卓然便曾撰文指出,张学良曾向老子苦谏过,但老子不听,他做儿子的又只得服从地来做他父亲实现野心的工具。实际上,就在这种安排之下,当他老子离开北京的时候,他便奉命暂留北京,来处理军事上的这一场残局。
当时,张学良所面临的军事形势,已经是三方面处于国民革命军的包围之下了。晋军威胁到察北,并隔着北拒马河呈直薄北京之势,而津浦路上的直鲁联军,在由徐州北上的国民革命军DIYI集团军和冯玉祥部西北军的压力之前,竟一泻而下,使得天津前线的奉军大为动摇。
在这种情形之下,张学良自然不能在北京久待下去。他和杨宇霆暂且留守北京,*重要的任务便是指挥他们统辖的第三、第四两个方面军的队伍,安全地向滦河一带集中,然后,再考虑如何安全地撤到关外。
这天晚间,张学良由天津的电话报告中,得知张作霖在天津逗留了一整天后,已于午后六时五十二分离开天津,不久便驶出山海关,奔向锦州了。山海关外,是他们张氏父子的老地盘,听说他老子出了关,便有一大半业已回到家的安全感了
这本《少帅春秋:赵一荻》由顾维钧先生执笔,无疑是一部史学界的力作,更是填补了一段重要历史空白的里程碑。书名本身就 evocative,既点出了主角张学良将军的风采,也暗示了其人生轨迹与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紧密相连。“少帅”二字,承载着年轻时的锐气、抱负以及家国重担;而“春秋”,则寓意着一段跌宕起伏、充满智慧与抉择的历史画卷。顾维钧先生的史学功底深厚,其叙事风格严谨又不失文学色彩,将赵一荻女士这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扮演着独特角色的女性,从一个“张学良的夫人”的标签下解放出来,展现了她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生命历程。书中对赵一荻女士在西安事变前后的心路历程,以及事变后漫长岁月中的坚守与付出,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我尤其欣赏的是,顾维钧先生并非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深入挖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对大量史料的梳理和解读,力图还原一个鲜活、立体、有血有肉的赵一荻。她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时代洪流中的参与者和塑造者。这本书无疑能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那段复杂的历史,以及其中那些鲜为人知的人物故事。
评分《少帅春秋:赵一荻》,顾维钧先生的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洞察力,为我们展现了一段极其珍贵的历史画卷。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人物传记,它更像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中国近现代史中那些至关重要的瞬间,以及隐藏在这些瞬间背后,个体命运的跌宕起伏。我被书中对赵一荻女士的刻画深深吸引。作者并没有回避她人生中的挑战和困境,反而通过对这些经历的细致描绘,凸显了她的坚韧、智慧以及在那段艰难岁月中的不屈精神。这种真实的呈现,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也让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她所承受的压力和她所做出的选择。顾维钧先生的写作风格,严谨而又不失温度,他用扎实的史学研究作为基石,用流畅的叙述语言将历史的脉络和人物的情感交织在一起。阅读此书,仿佛置身于历史的现场,与书中人物一同经历那些激动人心、也令人扼腕的时刻,这种体验是极其宝贵的。
评分读罢《少帅春秋:赵一荻》,脑海中翻腾的,是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以及一位女性在时代巨浪中的坚韧身影。顾维钧先生的笔触,如同工匠雕琢精美玉器,细致入微,却又不失磅礴大气。他没有止步于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那些在历史洪流中看似渺小的个体,特别是赵一荻女士。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打破了我们对历史人物的刻板印象,让我们看到,即便身处风口浪尖,即便命运多舛,女性依然能展现出非凡的智慧与勇气。从她在动荡年代的周旋,到漫长岁月里的陪伴与守护,赵一荻女士的人生,如同一首无声的诗,诉说着坚持、牺牲与深情。顾维钧先生的叙述,让读者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那个时代的脉搏,体会人物内心的挣扎与抉择。读这本书,不仅仅是在阅读一段历史,更是在品味一种人生,一种在时代洪流中淬炼出的坚韧与光芒。书中蕴含的智慧,对于当下的我们,也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如何在大变革时代保持清醒,如何在逆境中寻找希望,如何在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交织中书写自己的篇章。
评分《少帅春秋:赵一荻》,由顾维钧先生著,这部作品所呈现的,并非是一本仅仅聚焦于政治事件的书籍,而更像是一幅细腻的人物画卷,辅以磅礴的历史背景。作者以极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人文关怀,将赵一荻女士的人生轨迹,与那个中国近代史上最动荡、最关键的时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没有刻意去渲染戏剧性,而是通过对史实的冷静梳理和深度挖掘,将人物的复杂性、时代的变迁以及个人命运的跌宕起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赵一荻女士,在书中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她不再只是历史书上一个被动的符号,而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感、有担当的个体。顾维钧先生的叙事,如同层层剥茧,让我们逐渐走近这位女性的内心世界,理解她在关键时刻的选择,以及她如何在巨大的压力和变故中,保持自己的尊严和对未来的期盼。读这本书,我感受到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以及对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生存状态的深刻反思。
评分很少有哪本书能让我如此沉浸其中,仿佛置身于那个烽火连天、风雨飘摇的年代。顾维钧先生的《少帅春秋:赵一荻》,恰恰做到了这一点。这本书不仅仅是对一段历史的回顾,更是对一个传奇女性生命历程的深度解读。我尤其赞赏作者在叙述中的那种冷静与客观,他没有简单地将赵一荻女士塑造成一个完美的英雄,也没有将她描绘成一个被动的牺牲者。相反,他通过细致的史料考证和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她作为一个普通人,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与命运抗争,与挚爱同行。书中所描绘的细节,从生活中的点滴到政治风云的变幻,都显得那么真实而触手可及。尤其是她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智慧,以及在漫长岁月中对爱情和信念的坚守,都让我深受感动。顾维钧先生的文字,不仅仅是在讲述故事,更是在传递一种精神,一种在逆境中永不放弃的力量,以及在动荡时代中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评分质量很好,内容经典,满意
评分质量很好,内容经典,满意
评分质量很好,内容经典,满意
评分质量很好,内容经典,满意
评分质量很好,内容经典,满意
评分质量很好,内容经典,满意
评分质量很好,内容经典,满意
评分质量很好,内容经典,满意
评分质量很好,内容经典,满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