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的基督教:1860-1900年江西省的冲突和适应》作者史维东以江西省为研究对象,撷取了“教案”这一晚清中国社会最为敏感而且频繁发生的事件与关注重点,并针对以往研究者注重城市“教案”研究而忽略乡村地区的不足,对基督教在中国乡村地区的生存、发展及其在地方冲突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乡村教案的本质内容等作了深入细致的描绘和透彻分析,尤其是通过对《教务教案档》中材料的梳理,揭示江西市镇和乡村天主教徒与非天主教徒之间丰富多变的的各种关系,努力还原一个处于内外交困、社会动荡中的晚清地方社会。作者通过对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描述和分析,得出与以往研究者截然不同的结论,城市中的“教案”大都由地方精英主导,但在乡村地区绝大部分所谓的“教案”和基督教本身没有太大关系,而个人或家庭纠纷、贫困以及日常的疏远也成为冲突的缘由;基督教徒并未脱离地方社会而聚居,江西乡村地区的天主教徒恰恰是仍然融入其生活的地方社会的;引起民教冲突的原因是普遍存在于中国乡村的日常矛盾,而并非宗教问题;而且这些乡村冲突最终大部分都得到和平解决。《中国乡村的基督教:1860-1900年江西省的冲突和适应》中对清末江西地方社会生活多有鲜活描绘,读来饶有趣味。
##春节几天假期读完的。不需要太多的脑力,事实罗列得线条清晰,结论也自然而然。有趣的一本书。近代中国本就混乱,然而当时的人们反倒清楚得很,一切从生活出发。整合了所有人的共同需求与利益(欲望)才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中国。
评分##春节几天假期读完的。不需要太多的脑力,事实罗列得线条清晰,结论也自然而然。有趣的一本书。近代中国本就混乱,然而当时的人们反倒清楚得很,一切从生活出发。整合了所有人的共同需求与利益(欲望)才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中国。
评分81。基本就是教案档江西资料集,自己的东西很少。另外,作者的史料分析解释角度奇怪,似乎只是为了回应当时新教对天主教的两大指控,素质恶劣,自成一体。后者由于人数,必然不可能。前者,作者自己连篇累牍的写出了干预司法的传教士,居然还同时得出了,这不是由于宗教起因的冲突的结论。最后自己也不得不承认这会大量吸引伪教徒。这种研究的价值到底在何处,很难体认
评分##核心还是与当地宗族士绅等的纠葛
评分##如果对教案做个统计或许质量会高一些,来说明立论教案并不是因为宗教原因而是日常的冲突。不然这样只是罗列教案。
评分##比较有意思的关于基督教和天主教(主要是天主教)在地方社会的互动,传教士的研究可以借鉴这个历史。教案这个东西确实不能唯冲突论。
评分##在南京先锋书店买了一本,聊做纪念。 看完没有惊喜。本书标题可以直接改为“1860-1900年江西省教案资料选编”。
评分##没有想象中的那般惊喜,每章的结论才稍微有点价值,其余内容几乎都是由一宗宗教案的详细经过填充起来,整体读起来没有层层递进的快感,会慢慢地感到乏味无聊。虽然很难汲取到什么营养,但这种切入史料的角度还是很有意思的,适合打发时间。
评分##个人觉得和韩书瑞的千年末世之乱犯了同一个毛病。建议当成小说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