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学盲言(上下)/钱穆作品系列

晚学盲言(上下)/钱穆作品系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钱穆 编
图书标签:
  • 钱穆
  • 晚学盲言
  • 国学
  • 传统文化
  • 思想史
  • 学术著作
  • 史学
  • 文化随笔
  • 清代学术
  • 中国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火把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46987
商品编码:24392744694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4-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晚学盲言(上下)/钱穆作品系列
  • 作者:钱穆
  • 定价:99.8
  • 出版社:三联书店
  • ISBN号:9787108046987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4-01-01
  • 印刷时间:2014-01-01
  • 版次:2
  • 印次:3
  • 开本:32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1114
  • 字数:727千字

编辑**语

《晚学盲言》是作者钱穆在86岁时患眼疾以致目盲不能视人、罔论读写的情况下,自己口述,夫人笔记,然后口诵耳听一字一句修改订定。终迄时已92岁高龄,爰题曰《晚学盲言》。全书共90篇,分上、中、下三部,一为宇宙天地自然之部,次为政治社会人文之部,三为德性行为修养之部。虽篇各一义,而相贯相承,主旨为讨论中西方文化传统之异同。

内容提要

《晚学盲言》是作者钱穆在八十六岁时患眼疾以 致“目盲不能视人、罔论读写”的情况下,自己口述 ,夫人笔记,然后口诵耳听一字一句修改订定。终迄 时已九十二岁高龄,故题曰“晚学盲言”。
     《晚学盲言》共三部分,分别为“宇宙天地自然 之部”、“政治社会人文之部”、“德性行为修养之 部”。九十篇专题虽篇各一义,却相贯相承。每篇都 是两个命题的对举,如整体与部分、抽象与具体、常 与变、道与器、权与能、礼与法、雅与俗等等,均博 而返约,致广大而尽精微,可谓是作者晚年对中国文 化核心要义与中西文化异同的一次总结性的盖棺论定 。
    

作者简介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九岁入私塾,1912年辍学后自学,并任教于家乡的中小学。1930年经顾颉刚**,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武汉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江南大学等学校教授。1949年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定居台湾。著有学术著作六十余种。

目录


上篇 宇宙天地自然之部
一整体与部分
二抽象与具体
三时间与空间
四常与变
五自然与人文
六变与化
七道与器
八物世界与心世界
九道与理
一〇中庸与易简
一一质世界与能世界
一二人生之阴阳面
一三灵魂与德性
一四大生命与小生命
一五天地与万物人生
中篇 政治社会人文之部
一六**与政府
一七中国历**的政治制度
一八政与学
一九政党与选举
二〇权与能
二一国与天下
二二政治与社会
二三群居与独立
二四群与孤
二五中**庭与民族文化
二六中国文化中之五伦
二七五伦之道
二八中国五伦中之朋友一伦
二九中国文化传统与人权
三〇简与繁
三一尊与亲
三二色彩与线条
三三礼与法
三四教育与教化
三五操作与休闲
三六生命与机械
三七共产主义与现代潮流
三八道德与权力
三九道义与功利
四〇创业与垂统
四一帝王与士人
四二风气与潮流
四三自然与人为
四四组织与生发
四五雅与俗
下篇 德性行为修养之部
四六生与死
四七乐生与哀死
四八性与命
四九平常与特出
五〇公私与通专
五一公私与厚薄
五二情与欲
五三天地与心胸
五四己与道锄
五五心之信与修
五六为己与为人
五七性情与自然
五八手段与目的
五九传统与现代化
六〇历**之新与旧
六一辨新旧与变化
六二内与外
六三安定与刺激
六四器与识
六五孟子论三圣人
六六中与和
六七人物与事业
六八知识与德性
六九学问与知识
七〇知识与生命
七一知与情
七二修养与表现
七三为政与修己
七四进与退
七五积极与消极
七六存藏与表现
七七入世与出世
七八宗教与道德
七九平等与自由
八〇文与物
八一静与减
八二广与深
八三多数与少数
八四福与寿
八五同异得失
八六德与性
八七尊与敬
八八德行
八九客观与主观
九〇理想与存养


《晚学盲言》是钱穆先生晚年以其一生治学经验和深刻人生感悟,为后学开示的治学之道。书中,钱穆先生以平实而富含哲理的语言,探讨了学术研究的根本问题,以及作为读书人应有的襟怀与态度。 本书上下两册,篇幅虽不冗长,但字字珠玑,饱含老一辈学人对学术的敬畏与对后辈的期许。钱穆先生并非直接传授具体的学术知识,而是致力于引导读者建立正确的治学方法与思想框架。他强调“学”之为道,在于“求真”,在于“明理”,在于“立德”。他指出,真正的学术研究,并非仅仅是搜集材料、堆砌考证,更重要的是对人类文明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智慧的不断探求。 在《晚学盲言》中,钱穆先生首先剖析了“盲”的由来,指出许多学者之所以在学术上“失明”,在于他们迷失了治学的正途,过于专注于技术层面的钻研,而忽略了宏观的视野和根本的体悟。他批评了当时学术界盛行的“西化”思潮,认为过度模仿西方学术模式,可能导致中国传统学术精神的失落。他呼唤一种“中国式的治学方法”,强调从中国历史、文化、哲学中汲取营养,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学术体系。 钱穆先生在书中反复提及“人格”在学术中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有德行、有担当的读书人,才能做出真正有价值的学术贡献。他鼓励后学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盲从权威,不随波逐流。要敢于质疑,敢于探索,要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雄心壮志。 在具体的治学方法上,钱穆先生提倡“温故知新”,强调阅读经典的重要性。他认为,古人的智慧凝聚在经典之中,只有反复研读,才能真正领悟其精髓。他还强调“由博返约”,即在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后,能够回归到事物的本质,抓住问题的核心。他反对“浮光掠影”式的阅读,提倡“读死书”,即深入理解一本书,而非囫囵吞枣。 《晚学盲言》也触及了许多人生哲理。钱穆先生认为,治学与人生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有智慧的读书人,必然也能在人生道路上做出明智的选择。他鼓励年轻人要珍惜时光,勤奋学习,培养独立的人格,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全书语言风格朴实无华,但字里行间流露出深厚的人生阅历和对学术的赤诚之心。对于每一个渴望在学术上有所成就,或者希望在人生中有所追求的读者而言,《晚学盲言》都将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智慧之书。它不仅是一部治学指南,更是一部人生教科书,引领读者走向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更深刻的人生境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钱穆作品系列》最近购入,着实让我眼前一亮。从书的装帧设计上就能感受到出版方的用心,纸张的质感、排版的疏朗,都透着一股学术的沉静与典雅。拿到手里的重量感,更是让人觉得沉甸甸的,仿佛承载着沉甸甸的历史与思想。虽然我尚未深入细读,但仅仅是翻阅目录和零星阅读的片段,已经能感受到钱穆先生那宏大而又细腻的史观。他笔下的中国历史,不是冰冷僵硬的年代记述,而是充满了人性的温度和文化的脉络。那种对中华文明根脉深处的挖掘,以及对历史发展内在逻辑的探寻,是许多现代史学著作难以企及的。我尤其期待他如何梳理各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如何在看似偶然的历史事件中,发现必然的规律。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这样希望系统性了解中国历史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切入点。我喜欢这种可以反复品读、细细揣摩的学术著作,它不像小说那样追求情节的跌宕起伏,而是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养着读者的思想,拓展着我们对历史和文化的认知边界。

评分

购入这套《钱穆作品系列》之前,就对钱穆先生的学术造诣久仰大名。拿到手后,翻开第一页,就被他那种独特的叙事风格深深吸引。他的文章,语言凝练而富有韵味,读起来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人文的温度。他谈论历史,从来不是简单的事件堆砌,而是将历史置于一个更广阔的文化语境中去审视,探讨那些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深层因素。我尤其看重他那种“温故而知新”的精神,以及他对中华文化独特性的坚持。在当今这个全球化浪潮席卷的时代,重读钱穆先生的著作,更显得意义非凡。他提供了一个理解中国文化独特价值的视角,帮助我们在这个日益同质化的世界中,找回属于自己的文化根基。这套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都非常出色,给人的阅读体验也相当愉悦。

评分

这套《钱穆作品系列》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钱穆先生对中国历史那种“人”的关怀。他不是冷冰冰地去梳理制度、事件,而是将目光聚焦于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扮演角色的个体,以及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他的笔下,历史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鲜活的生命。我喜欢他那种“自问自答”式的论述方式,仿佛在与读者一起探索历史的真相。他总能从宏观的层面把握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又能深入到微观的细节,展现出历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让我非常满意,质感很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非常有分量。我期待在这套书中,能够看到他对中国传统思想的深入解读,以及他对中国文化未来走向的思考。对于想要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精髓,又不希望被枯燥理论所困扰的读者来说,这套书无疑是一个绝佳的选择。

评分

最近一直在探索一些有深度的文化读物,这套《钱穆作品系列》算是近期的一大收获。钱穆先生的名字,一直是我心中中国史学大家的代表。他的著作,总有一种让人沉静下来的力量。读他的文字,不是追求速成的知识点,而是进行一次思想的旅行,一次与古圣先贤的灵魂对话。我特别喜欢他那种“温情”“敬意”的治史态度,他看待历史,不是一味地批判或褒扬,而是试图去理解,去体察历史人物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选择与局限。这种“温情”不是盲目的赞美,而是一种对历史发展复杂性的尊重,以及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关切。这套书的装帧设计也非常符合我个人的阅读偏好,简洁大方,又不失学术的庄重感。我期待能够在这套书中,找到更多关于中国文化精神的答案,也希望通过钱穆先生的视角,重新审视我们所处的时代,以及我们与祖先的联系。

评分

翻开这套《钱穆作品系列》,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一种扑面而来的“大家风范”。钱穆先生的文章,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既有扎实的学养作为根基,又不失文人的风骨与情怀。他论述历史,往往不是局限于某个朝代或事件,而是将其置于中国文化的长河中去考察,那种深厚的历史纵深感和文化关怀,令人折服。读他的文字,你会觉得自己仿佛在与一位睿智的长者对话,他娓娓道来,引人入胜,字里行间流淌着对中华民族深沉的爱与忧思。我尤其欣赏他处理历史细节时那种审慎的态度,以及在宏观把握时那种独到的见解。这本书的编排也十分得体,上下两册,分量十足,但阅读起来却不显枯燥。我初步浏览了一下,感觉内容涵盖甚广,无论是思想史、政治史,还是文化史,都能从中寻到钱穆先生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对于希望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读者,这套书无疑是不可多得的宝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