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代篆刻集粹》16開全(1-9)本 印章印譜印款
浙江古籍齣版社
開本:16開
定價:30(單本)
捲數:全9本
| 中國曆代篆刻集粹1:官璽·私璽(先秦) | 浙江古籍 | 浙江古籍 | 2013重印 |
| 中國曆代篆刻集粹2:官印·私印(秦-南北朝) | 浙江古籍 | 浙江古籍 | 2013重印 |
| 中國曆代篆刻集粹3:唐宋官印·元押 | 浙江古籍 | 浙江古籍 | 2012重印 |
| 中國曆代篆刻集粹4:明清流派 | 浙江古籍 | 浙江古籍 | 2012重印 |
| 中國曆代篆刻集粹5:丁敬·黃易·蔣仁·奚罔 | 浙江古籍 | 浙江古籍 | 2012重印 |
| 中國曆代篆刻集粹6:陳豫鍾·陳鴻壽·趙之堔·錢鬆 | 浙江古籍 | 浙江古籍 | 2012重印 |
| 中國曆代篆刻集粹7:鄧石如·吳讓之 | 浙江古籍 | 浙江古籍 | 2013重印 |
| 中國曆代篆刻集粹8:趙之謙·徐三庚 | 浙江古籍 | 浙江古籍 | 2012重印 |
| 中國曆代篆刻集粹9:吳昌碩 | 浙江古籍 | 浙江古籍 | 2012重印 |
|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 商品名稱: | 篆刻字典 |
| 作者: | 潘國彥 整理 著 [其他著作者]潘國彥 整理 著 |
| 市場價: | 48元 |
| ISBN號: | 9787806265956 |
| 齣版社: | 吉林文史齣版社 |
| 商品類型: | 圖書 |
|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
| 裝幀:精裝 | 開本:32開 | 語種:中文 |
| 齣版時間:1988-07-01 | 版次:1 | 頁數:828 |
| 印刷時間:2013-09-01 | 印次:17 | 字數: |
說實話,很多書法篆刻工具書都是“高高在上”的,講的術語晦澀難懂,讓人望而卻步。但這套書中的幾本技法和工具書,特彆是《篆刻印章技法》部分,寫得非常“接地氣”。作者似乎非常理解初學者的睏惑,他沒有一味強調理論,而是通過大量的“實戰案例”來講解。比如,在講如何處理印章的殘破感時,書中詳細展示瞭不同的“做舊”手法和對應的工具配閤,甚至連如何根據不同石材的特性調整力度,都有圖示說明。這使得學習過程不再是枯燥的理論背誦,而更像是一場循序漸進的動手實踐課。對於希望快速上手並掌握核心技能的愛好者來說,這種直觀的教學方式,效率高太多瞭。
評分我收到這套書時,首先被其厚重的分量所震撼,這絕不是那種輕飄飄的印刷品能比擬的。尤其是那本《篆刻字典》和《篆書字典》,作為日常工具使用頻率極高。我發現自己不再需要頻繁上網搜索某個篆字的寫法,查閱的效率大大提升,而且字典中提供的異體字對照非常全麵,這對於追求古樸原貌的創作至關重要。而《中國曆代篆刻集粹》更像是藝術史的縮影,每一頁都值得細細品味。這套書的配置體現瞭一種對傳統藝術的尊重,它沒有割裂技法、字源和典範這三者之間的關係,而是將它們緊密地編織在一起,形成瞭一個自洽的學習體係,讓人在享受創作樂趣的同時,也能不斷汲取深厚的文化滋養。
評分我本來是書法愛好者,對篆書情有獨鍾,但一涉及到將書法轉化為印章的實踐,就感覺力不從心。《篆刻字典》和《篆書字典》的加入,極大地彌補瞭我的知識短闆。以前自己寫篆字,總感覺筆畫結構把握得不夠古雅,有時候甚至會寫錯字形。但有瞭這兩本工具書在手,就像有瞭一位隨身的篆學導師。那本《篆書字典》收錄的字頭非常全,而且解釋瞭不同字體的演變,我經常拿著它來校對著我的創作草稿。而《篆刻字典》則更側重於印章布局的規範性,哪些字適閤盤麯,哪些字適閤方正,都有明確的示例。這套書的價值在於它搭建瞭一個完整的知識鏈條,從對篆書的認知,到印章技法的掌握,每一步都有資料可查,讓人感到非常踏實和專業。
評分這套書的組閤真是太給力瞭!我最近迷上瞭篆刻,但苦於沒有係統性的指導,總是在“入門”和“進階”之間徘徊。這套書裏的《篆刻印章技法》簡直是雪中送炭,它把工具的使用、石材的選擇、以及最關鍵的運刀技巧,掰開瞭揉碎瞭講,即便是零基礎的新手也能看得明白。尤其是關於不同流派的刀法分析,講得深入淺齣,讓我對鄧石如、吳昌碩等大師的風格有瞭更直觀的認識。我按照書裏的步驟試著刻瞭一方邊款,雖然成果還有待提高,但那種手、眼、心閤一的感覺非常美妙。再配閤那本《中國曆代篆刻集粹》,光是欣賞那些精美的印章拓片就已經是一種享受瞭,那些古老的秦漢印的古樸之氣,通過清晰的拓本展現得淋灕盡緻,讓人忍不住想要去模仿和學習。這絕對不是那種走馬觀花的速成指南,而是能沉下心來,一步步紮實學習的寶典。
評分作為一名對傳統藝術有追求的收藏者,我極其看重資料的權威性和係統性。這套包含十冊的珍貴資料,最吸引我的地方就在於它的“集粹”二字。光是那本《中國曆代篆刻集粹》,光是翻閱其中的精品印作,就足以讓人感受到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底蘊深厚。書中的選材非常精妙,涵蓋瞭從先秦古璽到明清流派印的各個重要階段,每一方印章的拓片質量都無可挑剔,細節清晰可見,這對研究印風的演變至關重要。更不用說,它還貼心地附帶瞭技術層麵的解析,讓理論與實踐相結閤。對於想要提升自己鑒賞水平的人來說,這套書簡直就是一座移動的私人博物館,值得反復揣摩和品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