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印章技法篆书汉印 中国历代篆刻集粹 +篆刻字典 实用书法工具 篆书字典共10本

篆刻印章技法篆书汉印 中国历代篆刻集粹 +篆刻字典 实用书法工具 篆书字典共10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篆刻
  • 印章
  • 篆书
  • 汉印
  • 书法
  • 字典
  • 工具书
  • 艺术
  • 中国传统文化
  • 集粹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艺林轩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浙江古籍出版社
ISBN:9787807152392
商品编码:24623312260

具体描述


《中国历代篆刻集粹》16开全(1-9)本 印章印谱印款

浙江古籍出版社

开本:16开

定价:30(单本)

卷数:全9本

 

中国历代篆刻集粹1:官玺·私玺(先秦)浙江古籍浙江古籍2013重印
中国历代篆刻集粹2:官印·私印(秦-南北朝)浙江古籍浙江古籍2013重印
中国历代篆刻集粹3:唐宋官印·元押浙江古籍浙江古籍2012重印
中国历代篆刻集粹4:明清流派浙江古籍浙江古籍2012重印
中国历代篆刻集粹5:丁敬·黄易·蒋仁·奚罔浙江古籍浙江古籍2012重印
中国历代篆刻集粹6:陈豫钟·陈鸿寿·赵之堔·钱松浙江古籍浙江古籍2012重印
中国历代篆刻集粹7:邓石如·吴让之浙江古籍浙江古籍2013重印
中国历代篆刻集粹8:赵之谦·徐三庚浙江古籍浙江古籍2012重印
中国历代篆刻集粹9:吴昌硕浙江古籍浙江古籍2012重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篆刻字典
作者:  潘国彦 整理 著 [其他著作者]潘国彦 整理 著
市场价:  48元
ISBN号:  9787806265956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商品类型:  图书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1988-07-01  版次:1  页数:828
  印刷时间:2013-09-01  印次:17  字数:


篆刻印章技法、篆书研究与书法工具的深度探索: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妙之旅 本套图书汇集了篆刻技法、篆书艺术、汉印精选以及实用字典工具,为中国传统艺术爱好者、书法篆刻学习者提供了一套系统而全面的学习资源。全套共计10册,内容涵盖了从基础技法到高级理论,从名家作品到实用查询的各个层面,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和实践篆刻与篆书的精髓。 第一部分:篆刻技法与印章美学(共3册) 《篆刻印章技法详解》 本书是篆刻初学者和进阶者的必备指南。它以清晰的图文并茂的方式,系统介绍了篆刻的全部流程。从篆刻工具的选择与保养,到印石的挑选与处理,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细致入微。 一、工具与材料的认知: 详细阐述了篆刻刀(平刀、斜刀、圆刀、方头刀等)的种类、特性及使用技巧。对于不同材质的印石(寿山石、青田石、巴林石等)的特性、硬度、皮相和处理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帮助学习者根据创作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二、篆刻基本功训练: 重点讲解了“线稿”的绘制与转移。如何将篆书或古文字摹写到印石上,如何运用刀法体现“金石味”是本书的重点。对于平凿、冲刀、提刀、切刀等基本刀法,书中配有大量的示范图例,从力度控制到落刀角度,力求精准传达。 三、章法与布局的艺术: 篆刻不仅仅是雕刻文字,更是文字的布局艺术。本书深入探讨了“章法”,包括朱文(阳刻)与白文(阴刻)的布局原则,边款的制作、刀法与文字的呼应关系,以及如何处理印面的疏密、方圆、曲直,以达到整体的和谐与美感。 四、名家技法赏析: 选取了明清以来如文彭、何震、邓石如、吴昌硕等大家的经典作品进行拆解分析,剖析他们各自的刀法特点、章法风格和印风的形成,为读者提供直接的艺术启发。 《中国历代篆刻集粹赏析》 本书是一部集大成的篆刻作品选集,旨在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篆刻风格的梳理,让读者直观感受篆刻艺术的发展脉络和地域特色。 一、先秦秦汉印风的溯源: 重点收录了先秦时期的官印、私印,以及秦汉时期的官印、私印、吉语印等。细致展现了汉印的古朴、雄浑、自然天成的印风,包括工整的缪斯、流动的“瘦金体”风格等,是学习“汉印入印”的基础范本。 二、魏晋隋唐的演变: 记录了这一时期印章风格的过渡,尤其关注了官印形制的规范与民间印章的自由化倾向。 三、明清流派的辉煌: 全面展现了明代的“文、何”开创的“明派”的典雅端庄,清代邓石如所倡导的“碑学”入印的雄浑气势,以及吴昌硕将金石入画入印的创新精神。通过大量的精品印例,读者可以清晰分辨各流派的风格差异。 四、当代篆刻的探索: 选辑了近现代杰出篆刻家的作品,体现了当代篆刻家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 《实用篆刻字典与印章设计参考》 本书是篆刻创作者的工具书,它不仅提供丰富的字库,更侧重于字体的“可刻性”和“印面适应性”。 一、篆书字体库的收录: 重点收录了篆刻创作中最常用的几种字体,包括秦系小篆、汉隶、吉语符号等。所有字例均以适合入印的形态呈现,避免了单纯书法字典中字体过于纤细或结构复杂的弊端。 二、常用吉语与典故: 汇集了大量适用于篆刻的吉祥话、成语、雅号、闲章内容,并提供了相应的篆书写法,方便创作者快速查找和设计印章主题。 三、边款刻制图例: 提供了丰富的边款字体样式(如楷书、行书、草书等),以及不同形式的边款布局示例,帮助学习者在方寸之间实现文字与图画的和谐共存。 第二部分:篆书理论与字典工具(共7册) 《篆书技法精通:小篆与大篆的深入研究》 本套共五册(可细分为《小篆系统教程》、《大篆探索》、《篆书结构解析》、《篆书笔法入门》、《篆书技法精要》),是专注于篆书书写艺术的深度教材。 一、从小篆到大篆的系统学习: 从秦系小篆的匀称、规范入手,强调笔画的圆润、中锋用笔和结构的长方布局。随后进阶至先秦大篆(如金文、石鼓文),学习其线条的粗细变化、错落有致的章法以及古朴厚重的气韵。 二、结构与章法的原理: 详细解析了篆书“合体”的特征,即许多偏旁部首在篆书中的形态变化,如“口”字头、“人”字旁的具体写法。重点讲解了篆书的对称与平衡原则,如何通过调整笔画的长短和粗细来适应印章或书写时的空间限制。 三、线条的质感表现: 书法与篆刻的核心在于线条。本书区分了“书写线条”与“刻线”的差异,阐述了篆书笔法中“起笔、行笔、收笔”的要领,如何实现“一波三折”的韵味,以及如何通过线条的粗细变化(“粗壮”与“纤细”)来营造立体感和节奏感。 《实用篆书汉印书法字典(大字版)》 作为一套工具书,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对“汉印”这一特定书体风格的专注和实用性。 一、汉印字体特点解析: 汉印字体是篆书演变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吸收了隶书的笔意,线条相对粗犷、结体方正,富于变化。本书特别强调了这种“方中带圆”、“古朴自然”的特点,并以此为基准收录字例。 二、广阔的收录范围: 收录了从“一”到“万”及常用偏旁部首的篆书写法,特别增加了大量古代官印、私印中常见的吉语、人名、地名以及特殊符号的篆书写法。 三、与篆刻的结合应用: 字典中的每一个字例都经过优化,以适应印面的需求。它不仅提供标准写法,还针对性地提供了不同风格的变体(如曲笔、方折、连笔等),便于篆刻家根据自己的印风进行选择和取舍。字典结构清晰,检索便捷,是进行篆刻创作和篆书临摹时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很多书法篆刻工具书都是“高高在上”的,讲的术语晦涩难懂,让人望而却步。但这套书中的几本技法和工具书,特别是《篆刻印章技法》部分,写得非常“接地气”。作者似乎非常理解初学者的困惑,他没有一味强调理论,而是通过大量的“实战案例”来讲解。比如,在讲如何处理印章的残破感时,书中详细展示了不同的“做旧”手法和对应的工具配合,甚至连如何根据不同石材的特性调整力度,都有图示说明。这使得学习过程不再是枯燥的理论背诵,而更像是一场循序渐进的动手实践课。对于希望快速上手并掌握核心技能的爱好者来说,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效率高太多了。

评分

这套书的组合真是太给力了!我最近迷上了篆刻,但苦于没有系统性的指导,总是在“入门”和“进阶”之间徘徊。这套书里的《篆刻印章技法》简直是雪中送炭,它把工具的使用、石材的选择、以及最关键的运刀技巧,掰开了揉碎了讲,即便是零基础的新手也能看得明白。尤其是关于不同流派的刀法分析,讲得深入浅出,让我对邓石如、吴昌硕等大师的风格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按照书里的步骤试着刻了一方边款,虽然成果还有待提高,但那种手、眼、心合一的感觉非常美妙。再配合那本《中国历代篆刻集粹》,光是欣赏那些精美的印章拓片就已经是一种享受了,那些古老的秦汉印的古朴之气,通过清晰的拓本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忍不住想要去模仿和学习。这绝对不是那种走马观花的速成指南,而是能沉下心来,一步步扎实学习的宝典。

评分

我本来是书法爱好者,对篆书情有独钟,但一涉及到将书法转化为印章的实践,就感觉力不从心。《篆刻字典》和《篆书字典》的加入,极大地弥补了我的知识短板。以前自己写篆字,总感觉笔画结构把握得不够古雅,有时候甚至会写错字形。但有了这两本工具书在手,就像有了一位随身的篆学导师。那本《篆书字典》收录的字头非常全,而且解释了不同字体的演变,我经常拿着它来校对着我的创作草稿。而《篆刻字典》则更侧重于印章布局的规范性,哪些字适合盘曲,哪些字适合方正,都有明确的示例。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搭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链条,从对篆书的认知,到印章技法的掌握,每一步都有资料可查,让人感到非常踏实和专业。

评分

作为一名对传统艺术有追求的收藏者,我极其看重资料的权威性和系统性。这套包含十册的珍贵资料,最吸引我的地方就在于它的“集粹”二字。光是那本《中国历代篆刻集粹》,光是翻阅其中的精品印作,就足以让人感受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书中的选材非常精妙,涵盖了从先秦古玺到明清流派印的各个重要阶段,每一方印章的拓片质量都无可挑剔,细节清晰可见,这对研究印风的演变至关重要。更不用说,它还贴心地附带了技术层面的解析,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想要提升自己鉴赏水平的人来说,这套书简直就是一座移动的私人博物馆,值得反复揣摩和品味。

评分

我收到这套书时,首先被其厚重的分量所震撼,这绝不是那种轻飘飘的印刷品能比拟的。尤其是那本《篆刻字典》和《篆书字典》,作为日常工具使用频率极高。我发现自己不再需要频繁上网搜索某个篆字的写法,查阅的效率大大提升,而且字典中提供的异体字对照非常全面,这对于追求古朴原貌的创作至关重要。而《中国历代篆刻集粹》更像是艺术史的缩影,每一页都值得细细品味。这套书的配置体现了一种对传统艺术的尊重,它没有割裂技法、字源和典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而是将它们紧密地编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自洽的学习体系,让人在享受创作乐趣的同时,也能不断汲取深厚的文化滋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