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篆刻集粹》16开全(1-9)本 印章印谱印款
浙江古籍出版社
开本:16开
定价:30(单本)
卷数:全9本
| 中国历代篆刻集粹1:官玺·私玺(先秦) | 浙江古籍 | 浙江古籍 | 2013重印 |
| 中国历代篆刻集粹2:官印·私印(秦-南北朝) | 浙江古籍 | 浙江古籍 | 2013重印 |
| 中国历代篆刻集粹3:唐宋官印·元押 | 浙江古籍 | 浙江古籍 | 2012重印 |
| 中国历代篆刻集粹4:明清流派 | 浙江古籍 | 浙江古籍 | 2012重印 |
| 中国历代篆刻集粹5:丁敬·黄易·蒋仁·奚罔 | 浙江古籍 | 浙江古籍 | 2012重印 |
| 中国历代篆刻集粹6:陈豫钟·陈鸿寿·赵之堔·钱松 | 浙江古籍 | 浙江古籍 | 2012重印 |
| 中国历代篆刻集粹7:邓石如·吴让之 | 浙江古籍 | 浙江古籍 | 2013重印 |
| 中国历代篆刻集粹8:赵之谦·徐三庚 | 浙江古籍 | 浙江古籍 | 2012重印 |
| 中国历代篆刻集粹9:吴昌硕 | 浙江古籍 | 浙江古籍 | 2012重印 |
|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篆刻字典 |
| 作者: | 潘国彦 整理 著 [其他著作者]潘国彦 整理 著 |
| 市场价: | 48元 |
| ISBN号: | 9787806265956 |
| 出版社: | 吉林文史出版社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精装 | 开本:32开 | 语种:中文 |
| 出版时间:1988-07-01 | 版次:1 | 页数:828 |
| 印刷时间:2013-09-01 | 印次:17 | 字数: |
说实话,很多书法篆刻工具书都是“高高在上”的,讲的术语晦涩难懂,让人望而却步。但这套书中的几本技法和工具书,特别是《篆刻印章技法》部分,写得非常“接地气”。作者似乎非常理解初学者的困惑,他没有一味强调理论,而是通过大量的“实战案例”来讲解。比如,在讲如何处理印章的残破感时,书中详细展示了不同的“做旧”手法和对应的工具配合,甚至连如何根据不同石材的特性调整力度,都有图示说明。这使得学习过程不再是枯燥的理论背诵,而更像是一场循序渐进的动手实践课。对于希望快速上手并掌握核心技能的爱好者来说,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效率高太多了。
评分这套书的组合真是太给力了!我最近迷上了篆刻,但苦于没有系统性的指导,总是在“入门”和“进阶”之间徘徊。这套书里的《篆刻印章技法》简直是雪中送炭,它把工具的使用、石材的选择、以及最关键的运刀技巧,掰开了揉碎了讲,即便是零基础的新手也能看得明白。尤其是关于不同流派的刀法分析,讲得深入浅出,让我对邓石如、吴昌硕等大师的风格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按照书里的步骤试着刻了一方边款,虽然成果还有待提高,但那种手、眼、心合一的感觉非常美妙。再配合那本《中国历代篆刻集粹》,光是欣赏那些精美的印章拓片就已经是一种享受了,那些古老的秦汉印的古朴之气,通过清晰的拓本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忍不住想要去模仿和学习。这绝对不是那种走马观花的速成指南,而是能沉下心来,一步步扎实学习的宝典。
评分我本来是书法爱好者,对篆书情有独钟,但一涉及到将书法转化为印章的实践,就感觉力不从心。《篆刻字典》和《篆书字典》的加入,极大地弥补了我的知识短板。以前自己写篆字,总感觉笔画结构把握得不够古雅,有时候甚至会写错字形。但有了这两本工具书在手,就像有了一位随身的篆学导师。那本《篆书字典》收录的字头非常全,而且解释了不同字体的演变,我经常拿着它来校对着我的创作草稿。而《篆刻字典》则更侧重于印章布局的规范性,哪些字适合盘曲,哪些字适合方正,都有明确的示例。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搭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链条,从对篆书的认知,到印章技法的掌握,每一步都有资料可查,让人感到非常踏实和专业。
评分作为一名对传统艺术有追求的收藏者,我极其看重资料的权威性和系统性。这套包含十册的珍贵资料,最吸引我的地方就在于它的“集粹”二字。光是那本《中国历代篆刻集粹》,光是翻阅其中的精品印作,就足以让人感受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书中的选材非常精妙,涵盖了从先秦古玺到明清流派印的各个重要阶段,每一方印章的拓片质量都无可挑剔,细节清晰可见,这对研究印风的演变至关重要。更不用说,它还贴心地附带了技术层面的解析,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想要提升自己鉴赏水平的人来说,这套书简直就是一座移动的私人博物馆,值得反复揣摩和品味。
评分我收到这套书时,首先被其厚重的分量所震撼,这绝不是那种轻飘飘的印刷品能比拟的。尤其是那本《篆刻字典》和《篆书字典》,作为日常工具使用频率极高。我发现自己不再需要频繁上网搜索某个篆字的写法,查阅的效率大大提升,而且字典中提供的异体字对照非常全面,这对于追求古朴原貌的创作至关重要。而《中国历代篆刻集粹》更像是艺术史的缩影,每一页都值得细细品味。这套书的配置体现了一种对传统艺术的尊重,它没有割裂技法、字源和典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而是将它们紧密地编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自洽的学习体系,让人在享受创作乐趣的同时,也能不断汲取深厚的文化滋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