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華佛教史-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捲
定價:68.00元
作者:張雪鬆
齣版社:山西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3-01
ISBN:9787544063319
字數:423韆字
頁碼:381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
目錄
緒論
一、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之格局
二、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料概說
章 佛教入華早期史實闡微
節 佛與師
第二節 “永平求法”的再討論
第二章 後漢三國時期的佛教
節 僑民佛教
第二節 早期漢地佛教中心與譯經
第三章 東晉義學的勃興
節 六傢七宗:東晉般若學的興盛
第二節 對格義佛教的重新認識
第三節 鳩摩羅什與長安僧團
第四章 不順化以求宗的廬山慧遠
節 廬山慧遠創作《沙門不敬者論》的具體背景
第二節 《沙門不敬者論》的佛學思想分析
第五章 孤明先發的竺道生
節 竺道生的生平考證
第二節 道生的“善不受報”義
第三節 道生的“身前身後名”
第六章 謝靈運《辨宗論》發微
節 莊老告退,而山水方滋
第二節 山水不足以娛其情,名理不足以解其憂
第七章 東晉南朝的僧人學風的轉變
節 玄談風氣的影響
第二節 佛學風氣的改變
第八章 晉宋之際般若學嚮涅槃學發展的多元化路徑
節 毗曇學與《法華經》在般若學嚮涅槃學轉變中的作用
第二節 《肇論》中所體現的般若學嚮涅槃學轉變路徑
第三節 般若學嚮涅槃學轉變的廣泛信仰背景
第九章 北魏的佛教與政治
節 北魏太武帝滅佛
第二節 北魏佛教的恢復與發展
第十章 南朝佛教的發展與政治文化的衝突
節 佛教在劉宋時期的發展
第二節 涅檠與仙化:南朝釋道二教論衡
第三節 與儒學的一次交鋒:神不滅辯論的佛學意義
第十一章 六朝佛教尺牘
節 六朝佛教書信概述
第二節 公開信
第三節 小結:六朝佛教書信的功能
第十二章 普通佛教徒死後世界的信仰圖景
節 南朝民眾的佛教地獄信仰研究
第二節 地府與淨土,人死後世界信仰的重新構建
第十三章 魏晉南北朝佛教講經製度探析
節 唱導與齋講
第二節 轉讀與都講、麈尾
第三節 上講與問難
第四節 講經法會的程式化
第五節 總結:僧講、尼講、俗講
第十四章 南北朝中後期的佛教發展
節 北朝均田製的破壞與末法信仰
第二節 北周武帝滅佛及當時的佛學論辯
第三節 南北朝時期的“禪”
第四節 南朝的民間神僧與帝師
第五節 南朝中後期的佛教新思潮
第六節 北朝後期的佛學發展
第十五章 結語: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的術與道
節 古代學術的分野與大、小乘
第二節 對道的追求與對術的渴望:教相判釋與學派體係的不斷創建
參考文獻
《中華佛教史》後記/湯一介
內容介紹
張雪鬆編著的《中華佛教史(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捲)》是《中華佛教史》叢書中捲,章節安排以時間為順序,以漢魏兩晉南北朝時代與佛教發展相關的重大曆史時間為經緯,以佛教思想史、製度與民眾信仰實踐為主要內容,盡量彰顯佛教史發展的曆史脈絡與因果關係。
本書力圖在思想史之外,尤重探討佛教製度及普通民眾的佛教信仰活動,也這是其大的特色。現今海內外以《漢魏兩晉佛教史》命名的著作已有多種,筆者希望本書能藉此特色,成一傢之言,嚮廣大讀者請益。
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對“漢魏兩晉南北朝”這一特定時期的梳理。更深層次來看,它為理解中國佛教的本土化進程提供瞭一個無比清晰的坐標係。通過閱讀,我能清晰地看到外來宗教是如何與本土思想(如玄學、儒傢倫理)發生碰撞、融閤,並最終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宗派體係的。這種對文化交融的深刻洞察,超越瞭單純的宗教史範疇,上升到瞭中華文明發展史的高度。它讓我意識到,曆史的演變從來都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多重力量相互作用的結果。這本書成功地把佛教史放在瞭整個魏晉南北朝社會大變革的背景下進行考察,格局之大,令人嘆服。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非常到位,讀起來一點也不枯燥,反而有一種娓娓道來的韻味。雖然主題是嚴肅的佛教史,但作者的文字功底極佳,大量運用瞭富有畫麵感的描述,使得那些遙遠的時代場景仿佛就在眼前。特彆是對某一特定寺院興衰或某位高僧事跡的描寫,那種曆史的滄桑感,能深深地打動人。我特彆喜歡它在描述不同地域佛教發展差異時的那種細膩對比,比如巴蜀地區的密教色彩與中原地區的義理闡釋之間的張力,被描繪得淋灕盡緻。這種將宏大曆史敘事與微觀個案分析完美融閤的技巧,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趣味性,讓原本可能晦澀難懂的學術內容變得生動立體起來。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實在太精美瞭,光是捧在手裏,就能感受到那種厚重與莊嚴。封麵設計簡潔大氣,字體選擇也頗有古韻,一看就知道是齣自名傢之手。我之前也收藏過一些佛教史方麵的著作,但能把學術的嚴謹和藝術的美感結閤得如此恰到好處的,真是鳳毛麟角。那種硬殼精裝的感覺,讓人特彆有閱讀的欲望,感覺就像是捧著一件文物在品讀。每次翻開扉頁,都能聞到一股淡淡的油墨香,這種沉浸式的體驗是普通平裝書無法比擬的。而且,從紙張的質地來看,齣版社對這本書的選材也是下瞭大工夫的,文字清晰銳利,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可以說,光是作為一件案頭書收藏起來,就已經是非常值得的瞭。它不僅僅是一本知識的載體,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視的工藝品,體現瞭對佛學經典的敬畏之心。
評分初讀這套書的導論部分,我立刻被作者那股磅礴的學術氣場給鎮住瞭。作者對於史料的駕馭能力,簡直可以用“遊刃有餘”來形容。他似乎能穿梭於浩如煙海的碑刻、文獻和地方誌之間,信手拈來,都能為自己的論點找到最堅實的支撐。尤其是在梳理漢魏時期佛教初傳的脈絡時,那種細緻入微的考辨,讓人不得不佩服其治學的嚴謹性。很多我以為是定論的觀點,經過作者的重新審視和論證,竟然又開闢瞭新的解讀空間。這種顛覆性的思維,正是頂尖學術著作的魅力所在。它不是簡單地復述前人的研究成果,而是真正意義上的創新和突破,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不斷進行深層次的思考,仿佛在進行一場與古人心靈的對話。
評分作為一部佛教學術經典,它的注釋係統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我習慣性地去查閱瞭一些關鍵名詞和人名的齣處,發現幾乎每一個重要的論斷後麵,都有詳盡的引文齣處和頁碼標注。這對於後續想要深入研究的讀者來說,提供瞭極其便利的路徑。很多學者在撰寫這類著作時,往往隻給齣結論,而忽略瞭支撐結論的“地基”,但這套書完全沒有這個問題。它讓你清楚地看到每一塊磚瓦是如何被砌起來的,這種透明化的治學態度,是極其令人尊敬的。它不僅僅是嚮我展示瞭一個曆史結論,更是嚮我展示瞭一種高質量的、可以藉鑒的研究方法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