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Tensorflow实战google深度学习框架第2版郑泽宇tensorflow教

正版 Tensorflow实战google深度学习框架第2版郑泽宇tensorflow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郑泽宇梁博文顾思宇著 著
图书标签:
  • TensorFlow
  • 深度学习
  • 机器学习
  • Google
  • 实战
  • 郑泽宇
  • TensorFlow 2
  • 神经网络
  • Python
  • 人工智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恒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30667
商品编码:25462478859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02-01
页数:364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Tensorflow实战google深度学习框架第2版
定价 89.00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18年02月
开本 16
作者 郑泽宇 梁博文 顾思宇 著
装帧 平装
页数 364
字数
ISBN编码 9787121330667


内容介绍

TensorFlow是谷歌2015年开源的主流深度学习框架,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TensorFlow:实战Google深度学习框架(第2版)》为TensorFlow入门参考书,旨在帮助读者以快速、有效的方式上手TensorFlow和深度学习。书中省略了烦琐的数学模型推导,从实际应用问题出发,通过具体的TensorFlow示例介绍如何使用深度学习解决实际问题。书中包含深度学习的入门知识和大量实践经验,是走进这个前沿、热门的人工智能领域的优选参考书。

第2版将书中所有示例代码从TensorFlow 0.9.0升级到了TensorFlow 1.4.0。在升级API的同时,第2版也补充了更多只有TensorFlow 1.4.0才支持的功能。另外,第2版还新增两章分别介绍TensorFlow高层封装和深度学习在自然语言领域应用的内容。

《TensorFlow:实战Google深度学习框架(第2版)》适用于想要使用深度学习或TensorFlow的数据科学家、工程师,希望了解深度学习的大数据平台工程师,对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感兴趣的计算机相关从业人员及在校学生等。




作者介绍

郑泽宇,2011年获北京大学计算机学士学位,2013年获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硕士学位,前谷歌高*工程师,现为才云科技(Caicloud.io)联合创始人、首*大数据科学家。针对分布式TensorFlow上手难、管理难、监控难、上线难等问题,带领团队成功开发国内成熟的分布式TensorFlow深度学习平台,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

梁博文,谷歌工程师。2011年获北京大学计算机学士学位,2013年获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硕士学位,同年加入谷歌翻译组,参与并领导了多个项目,负责了3个语言的翻译模型的研发工作,在自然语言处理方面有丰富经验,在统计翻译模型、神经网络翻译模型、语料数据清洗等方面均有深入研究。



关联推荐

√ 前谷歌专家、现Tensorflow创业新贵,新版力邀现谷歌专家加盟,共话新版核心技术与前沿案例。

√ 本书前版作为业界首著伴随Tensorflow火遍全球,旨在面向生产|商业场景,彻底贯通原理|实践。

√ 深入原理|走访主创|结合真实项目,AI、ML团队争相赞誉力荐,与Tensorflow一道成为事实标准。

√ 代码全面升级为1.4+版,重点关注新版功能,增设专题论述TF高层封装和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应用。


终于等到这本TensorFlow技术书的升级。这本书和其他介绍技术框架的书不太一样,它从深度学习简介开始,一点一点深入到TensorFlow的使用,同时把算法和框架的使用结合起来,让读者在了解框架的同时,还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深度学习算法的原理。示例代码注释详尽,语言风格通俗易懂,算法介绍由浅入深,可谓是难得的好书。

——冯博 TalkingData 数据科学家

本书由浅入深,介绍了TensorFlow在典型场景中的应用实践,提供分布式训练等大量实例,是TensorFlow开发*和深度学习爱好者的优选参考资料。

——陈迪豪 第四范式先知平台架构师

Google的每一次技术发布,都会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TensorFlow从开源到现在,已经吸引了众多开发*、机器学习爱好者、科研和企业用户贡献代码,新功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迭代周期之短,响应速度之快,业界少有。其独特的张量(Tensor)和图(Graph)构建算法模型的方式让人耳目一新,给模型设计者更大的自由度。TensorFlow的入门学习资源也琳琅满目,让人无从选择,《TensorFlow:实战Google深度学习框架(第2版)》这本书,从基本概念到完整模型,从抽象理论到工程实现,涵盖了图像、文本领域的常用方法,以及可视化和分布式计算等高*主题,相信开卷之后大有裨益,助力开发*完成产品级应用落地。

——赵永科 阿里云资深研发工程师

Google的深度学习开源方案TensorFlow近年来在人工智能领域被广泛使用并大放异彩。本书不仅对深度神经网络的底层技术做了讲解,还提供了TensorFlow在图像处理、语义理解、性能加速、数据可视化等方面的实战案例,浓缩了大量开发知识和实践经验,是一本非常有参考价值的TensorFlow中文著作。

陈运文 达观数据董事长兼CEO

TensorFlow作为主流的深度学习框架,已经被积极地应用于各类商业产品中,成为机器学习工程师必须了解的知识。本书不仅介绍了深度学习的发展及应用,还提供了环境搭建教程及实际问题的解决技巧。本书避免了晦涩数学公式所带来的负担,通俗易懂。建议想要入门并了解深度学习理论和应用的朋友们阅读!

——赵越 普华永道高*数据科学家

本书作者以美国知名大学读研的学识、Google全职算法专家的经验,从0到1系统地讲解了深度学习以及非常受欢迎的深度学习框架TensorFlow的相关知识,提供了多种场景的应用实例,是深度学习应用领域的代表性作品。

——向光 北京数问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计算机博士


这是一本关于TensorFlow实战的书,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强烈建议大家持卷品读!

——唐建 蒙特利尔大学深度学习算法中心助理教授




目录

第1章 深度学习简介

1.1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

1.2 深度学习的发展历程

1.3 深度学习的应用

1.3.1 计算机视觉

1.3.2 语音识别

1.3.3 自然语言处理

1.3.4 人机博弈

1.4 深度学习工具介绍和对比

小结

第2章 TensorFlow环境搭建

2.1 TensorFlow的主要依赖包

2.1.1 Protocol Buffer

2.1.2 Bazel

2.2 TensorFlow安装

2.2.1 使用Docker安装

2.2.2 使用pip安装

2.2.3 从源代码编译安装

2.3 TensorFlow测试样例

小结

第3章 TensorFlow入门

3.1 TensorFlow计算模型——计算图

3.1.1 计算图的概念

3.1.2 计算图的使用

3.2 TensorFlow数据模型——张量

3.2.1 张量的概念

3.2.2 张量的使用

3.3 TensorFlow运行模型——会话

3.4 TensorFlow实现神经网络

3.4.1 TensorFlow游乐场及神经网络简介

3.4.2 前向传播算法简介

3.4.3 神经网络参数与TensorFlow变量

3.4.4 通过TensorFlow训练神经网络模型

3.4.5 完整神经网络样例程序

小结

第4章 深层神经网络

4.1 深度学习与深层神经网络

4.1.1 线性模型的局限性

4.1.2 激活函数实现去线性化

4.1.3 多层网络解决异或运算

4.2 损失函数定义

4.2.1 经*损失函数

4.2.2 自定义损失函数

4.3 神经网络优化算法

4.4 神经网络进一步优化

4.4.1 学习率的设置

4.4.2 过拟合问题

4.4.3 滑动平均模型

小结

第5章 MNIST数字识别问题

5.1 MNIST数据处理

5.2 神经网络模型训练及不同模型结果对比

5.2.1 TensorFlow训练神经网络

5.2.2 使用验证数据集判断模型效果

5.2.3 不同模型效果比较

5.3 变量管理

5.4 TensorFlow模型持久化

5.4.1 持久化代码实现

5.4.2 持久化原理及数据格式

5.5 TensorFlow*佳实践样例程序

小结

第6章 图像识别与卷积神经网络

6.1 图像识别问题简介及经*数据集

6.2 卷积神经网络简介

6.3 卷积神经网络常用结构

6.3.1 卷积层

6.3.2 池化层

6.4 经*卷积网络模型

6.4.1 LeNet-5模型

6.4.2 Inception-v3模型

6.5 卷积神经网络迁移学习

6.5.1 迁移学习介绍

6.5.2 TensorFlow实现迁移学习

小结

第7章 图像数据处理

7.1 TFRecord输入数据格式

7.1.1 TFRecord格式介绍

7.1.2 TFRecord样例程序

7.2 图像数据处理

7.2.1 TensorFlow图像处理函数

7.2.2 图像预处理完整样例

7.3 多线程输入数据处理框架

7.3.1 队列与多线程

7.3.2 输入文件队列

7.3.3 组合训练数据(batching)

7.3.4 输入数据处理框架

7.4 数据集(Dataset)

7.4.1 数据集的基本使用方法

7.4.2 数据集的高层操作

小结

第8章 循环神经网络

8.1 循环神经网络简介

8.2 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结构

8.3 循环神经网络的变种

8.3.1 双向循环神经网络和深层循环神经网络

8.3.2 循环神经网络的dropout

8.4 循环神经网络样例应用

小结

第9章 自然语言处理

9.1 语言模型的背景知识

9.1.1 语言模型简介

9.1.2 语言模型的评价方法

9.2 神经语言模型

9.2.1 PTB数据集的预处理

9.2.2 PTB数据的batching方法

9.2.3 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神经语言模型

9.3 神经网络机器翻译

9.3.1 机器翻译背景与Seq2Seq模型介绍

9.3.2 机器翻译文本数据的预处理

9.3.3 Seq2Seq模型的代码实现

9.3.4 注意力机制

小结

第10章 TensorFlow高层封装

10.1 TensorFlow高层封装总览

10.2 Keras介绍

10.2.1 Keras基本用法

10.2.2 Keras高*用法

10.3 Estimator介绍

10.3.1 Estimator基本用法

10.3.2 Estimator自定义模型

10.3.3 使用数据集(Dataset)作为Estimator输入

小结

第11章 TensorBoard可视化

11.1 TensorBoard简介

11.2 TensorFlow计算图可视化

11.2.1 命名空间与TensorBoard图上节点

11.2.2 节点信息

11.3 监控指标可视化

11.4 高维向量可视化

小结

第12章 TensorFlow计算加速

12.1 TensorFlow使用GPU

12.2 深度学习训练并行模式

12.3 多GPU并行

12.4 分布式TensorFlow

12.4.1 分布式TensorFlow原理

12.4.2 分布式TensorFlow模型训练

小结



在线试读

推 荐 序 1

“互联网+”的大潮催生了诸如“互联网+外卖”、“互联网+打车”、“互联网+家政”等众多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创业佳话。而当“互联网+”已被写入教科书并成为传统行业都在积极践行的发展道路时,过去一年科技界的聚光灯却被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所创造的一个个奇迹所占据。从AlphaGo肆虐围棋界,到人工智能创业大军的崛起,都预示着我们即将步入“AI+”的时代:“AI+教育”、“AI+媒体”、“AI+医学”、“AI+配送”、“AI+农业”,等等,将会层出不穷。

AI在近期的爆发离不开数据“质”和“量”的提升,离不开高性能计算平台的发展,更离不开算法的进步,而深度学习则成为了推动算法进步中的一个主力军。TensorFlow作为谷歌开源的深度学习框架,包含了谷歌过去10年间对于人工智能的探索和成功的商业应用。谷歌的自动驾驶、搜索、购物、广告、云计算等产品,都无时无刻不在利用类似TensorFlow的深度学习算法将数据的价值*大化,从而创造巨大的商业价值。

TensorFlow作为一个开源框架,在极短时间内迅速圈粉并已成为github.com上耀眼的明星。然而,掌握深度学习需要较强的理论功底,用好TensorFlow又需要足够的实践和解析。开源项目和代码本身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使用者的经验和领域知识,以及如何将底层技术或工具采用*佳实践和模式来解决现实问题。我与作者共事多年,浏览本书后深深体会到该作品是作者在谷歌多年分布式深度学习实践经验和其理论才学的浓缩,也相信这本从入门到高*实践的读物能够为每个读者带来一个精神盛宴,并帮助计算机技术从业者在各自的业务领域打开新的思路、插上新的翅膀。

张鑫

杭州才云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EO、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博士

推 荐 序 2

深度学习带来的技术革命波及甚广,学术界同样早已从中受益,将深度学习广泛应用到各个学科领域。深度学习源自“古老”的神经网络技术,既标志着传统神经网络的卷土重来,也借由AlphaGo碾压人类围棋一役,开启了AI爆炸式发展的大幕。机器学习为人工智能指明道路,而深度学习则让机器学习真正落地。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让学生了解和跟上*新技术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而深度学习的重要性,从近来国内外互联网巨擘对未来的展望中可见端倪——在深度学习照耀下的人工智能技术,毫无疑问是下一个时代的主角和支柱。

然而,目前深度学习的相关资料,尤其是像TensorFlow这种引*未来趋势的新技术的学习资料,普遍存在明显缺憾。

其一,中文资料非常少,而且信息零散、不成系统。这篇文章里讲一个算法,那个博客里介绍一个应用,很难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全局的概念体系。

其二,已有的深度学习资料大多偏重理论,对概率、统计等数学功底有很高的要求,不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而这些现存问题,也正是我对泽宇这部著作寄予厚望的原因——这是一本非常适合高校学生走近深度学习的入门读物。因为它从实际问题出发,可以激发读者的兴趣,让读者可以快速而直观地享受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同时,此书理论与实践并重,既介绍了深度学习的基本概念,为更加深入地研究深度学习奠定基础;又给出了具体的TensorFlow样例代码,让读者可以将学习成果直接运用到实践中。

我非常相信也衷心希望,有志参与深度学习未来大潮的莘莘学子,能凭借此书更快速、更扎实地开启深度学习之旅,并通过TensorFlow来实现深度学习常用算法,从而登堂入室,*终成为AI的真正驾驭者。

张铭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机器学习从零开始:原理、算法与实战》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机器学习初学者提供一条清晰、系统且易于理解的学习路径,从最基础的概念出发,逐步深入到核心算法的原理、数学推导以及实际应用。我们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的深度学习框架,而是专注于理解机器学习的本质,帮助读者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部分:机器学习的基石 1. 什么是机器学习? 定义与发展历程:清晰阐述机器学习的定义,它如何从统计学、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中演变而来,以及其在当今科技浪潮中的重要地位。 核心思想:引入“从数据中学习”的核心概念,解释机器学习与传统编程的区别。 应用领域概览:广泛介绍机器学习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推荐系统、医疗诊断、金融风控等各个领域的实际应用,激发读者的学习兴趣。 2. 数据:机器学习的燃料 数据类型:深入解析不同类型的数据,包括数值型(离散、连续)、类别型(标称、有序)以及文本、图像、音频等非结构化数据,并说明其特点。 数据预处理:讲解为何需要数据预处理,以及常见的数据清洗技术,如缺失值处理(删除、填充、插值)、异常值检测与处理、重复数据删除等。 特征工程:这是决定模型性能的关键环节。我们将详细介绍特征的创建、选择与转换。 特征创建: 多项式特征:如何通过组合现有特征来生成新的、更具表现力的特征。 交互特征:理解特征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影响目标变量。 领域特定特征:结合具体业务场景,挖掘有价值的特征。 特征选择: 过滤法(Filter Methods):基于统计学指标(如相关系数、互信息、卡方检验)独立于模型选择特征。 包裹法(Wrapper Methods):以模型性能为评估标准,通过搜索特征子集来选择特征(如前向选择、后向删除)。 嵌入法(Embedded Methods):在模型训练过程中同时进行特征选择(如L1正则化)。 特征缩放(Feature Scaling): 标准化(Standardization):将数据转换为均值为0,标准差为1的分布。 归一化(Normalization):将数据缩放到[0, 1]或[-1, 1]的区间。 理解不同缩放方法适用的场景。 数据划分:讲解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的划分原则与重要性,确保模型评估的公正性。 3. 模型评估:衡量模型的优劣 预测任务的评估指标: 分类问题:准确率(Accuracy)、精确率(Precision)、召回率(Recall)、F1分数(F1-Score)、ROC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与AUC(Area Under the Curve)、混淆矩阵(Confusion Matrix)。 回归问题:均方误差(MSE)、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决定系数(R-squared)。 交叉验证(Cross-Validation):解释k折交叉验证(k-Fold Cross-Validation)等方法,用于更可靠地评估模型性能,减少过拟合风险。 4. 欠拟合与过拟合:模型训练的两大挑战 概念解析:深入理解欠拟合(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表现均不佳)和过拟合(模型在训练集上表现好,在测试集上表现差)的含义。 原因分析:探讨导致欠拟合和过拟合的常见原因,如模型复杂度不匹配、数据量不足、特征工程不当等。 应对策略: 对抗过拟合: 增加训练数据。 简化模型。 特征选择。 正则化(L1, L2):详细介绍正则化项如何惩罚模型复杂度。 Dropout(仅概念介绍,不深入实现细节)。 提前停止(Early Stopping)。 对抗欠拟合: 增加模型复杂度。 增加特征。 减少正则化强度。 第二部分:经典机器学习算法详解 1. 线性模型:机器学习的基石 线性回归(Linear Regression): 模型假设:理解线性模型的基本假设。 损失函数:最小二乘法(Least Squares)。 优化算法:梯度下降法(Gradient Descent)的原理、学习率的概念、批量梯度下降(Batch Gradient Descent)、随机梯度下降(Stochastic Gradient Descent, SGD)与小批量梯度下降(Mini-batch Gradient Descent)的区别与应用。 数学推导:推导最小二乘法的解析解(正规方程)。 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 从线性回归到分类:引入Sigmoid函数,将输出映射到概率。 损失函数:交叉熵(Cross-Entropy Loss)。 优化算法:同样使用梯度下降法。 在二分类和多分类问题中的应用。 2. 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间隔最大化:理解SVM的核心思想——找到最大间隔的超平面。 软间隔与硬间隔:处理线性不可分数据。 核技巧(Kernel Trick): 核函数的概念:多项式核、径向基函数核(RBF Kernel)等。 如何通过核函数将数据映射到高维空间,实现非线性可分。 SVM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3. 决策树(Decision Tree): 模型结构:树状结构,节点表示特征,分支表示决策,叶节点表示预测结果。 构建过程: 信息增益(Information Gain)与ID3算法。 增益率(Gain Ratio)与C4.5算法。 基尼不纯度(Gini Impurity)与CART(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s)算法。 剪枝(Pruning):解决过拟合,提高泛化能力。 决策树的优点、缺点及可解释性。 4. 集成学习(Ensemble Learning): 集成思想:通过组合多个弱学习器来构建一个强学习器。 Bagging(Bootstrap Aggregating): 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基于决策树的Bagging方法,引入随机特征选择,进一步降低方差。 Boosting: AdaBoost(Adaptive Boosting):迭代地训练弱学习器,并给予错误分类的样本更高的权重。 Gradient Boosting(梯度提升):将Boosting的思想与梯度下降相结合,逐次逼近损失函数的负梯度。 XGBoost(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与LightGBM(简要介绍其特点和优势,但不深入实现)。 5. K近邻算法(K-Nearest Neighbors, KNN): 基本原理:基于“物以类聚”的原则,根据样本的K个最近邻的类别进行预测。 距离度量:欧氏距离、曼哈顿距离等。 K值的选择。 KNN的优缺点,在分类和回归问题中的应用。 第三部分:无监督学习 1. 聚类(Clustering): 无监督学习的定义与目标。 K-Means聚类: 算法流程:迭代地划分数据点到簇中心,更新簇中心。 K值的选择:肘部法则(Elbow Method)、轮廓系数(Silhouette Score)。 K-Means的优缺点。 层次聚类(Hierarchical Clustering): 凝聚型(Agglomerative)与分裂型(Divisive)。 树状图(Dendrogram)的解释。 2. 降维(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降维的目的:可视化、减少计算复杂度、去除冗余信息。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核心思想:找到数据方差最大的方向(主成分)。 数学原理:协方差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PCA的步骤与应用。 第四部分:模型部署与进阶思考 1. 模型部署基础: 模型序列化:如何保存训练好的模型以便后续使用(如Python的`pickle`模块)。 模型推断(Inference):如何使用训练好的模型对新数据进行预测。 简要介绍API构建(如Flask/FastAPI)以便提供模型服务。 2. 机器学习的伦理与挑战: 数据隐私与安全。 算法的偏见(Bias)与公平性(Fairness)。 模型的可解释性(Interpretability)与可信度(Trustworthiness)。 3. 持续学习与展望: 鼓励读者在掌握本书内容后,继续探索更高级的主题,如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强化学习等。 强调机器学习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需要持续学习和实践。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践并重: 深入讲解算法背后的数学原理和直观理解,同时提供清晰的伪代码或Python实现思路,帮助读者动手实践。 框架无关: 专注于算法的普适性,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的深度学习框架,使读者能够理解不同框架下的实现基础。 循序渐进: 从最基础的概念开始,逐步引导读者构建完整的机器学习知识体系。 注重理解: 强调“为什么”和“如何”,而非简单的“是什么”,帮助读者建立深刻的认知。 案例启发: 通过适度的实例讲解,展示算法的实际应用场景,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目标感。 无论您是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还是希望转行进入数据科学领域的从业者,亦或是对人工智能充满好奇的爱好者,《机器学习从零开始:原理、算法与实战》都将是您踏入机器学习世界的一本得力助手。我们将一起揭开机器学习神秘的面纱,掌握驱动现代智能技术的核心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太吸引人了,那种深邃的蓝色背景,加上醒目的橙色字体,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散发出的专业气息。我之前就听说过TensorFlow的大名,但一直苦于没有一本真正系统、实用的入门书籍,看了这本书的目录和前面几个章节的介绍,感觉它非常契合我的需求。特别是它强调“实战”的理念,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对于像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光看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动手去实践才能真正掌握。书中提到的案例覆盖了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热门领域,这些都是我一直非常感兴趣的方向。看到作者是郑泽宇,我更是信心十足,毕竟“Google深度学习框架”这个名号本身就代表了权威性和前沿性。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跟随作者的脚步,一步步解锁深度学习的奥秘。从书中的排版来看,字体大小适中,代码示例清晰易懂,即使是第一次接触深度学习的读者,也能相对轻松地跟随。我想,这本书一定会成为我学习TensorFlow道路上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

评分

我必须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流畅且富有启发性。作者在解释复杂的深度学习概念时,常常会用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让我这种非科班出身的读者也能迅速理解。比如,在讲解神经网络的层级结构时,他用了“信息加工流水线”的比喻,瞬间就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了。而且,书中不仅仅是枯燥的代码堆砌,还穿插了很多作者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它们的经验之谈,这些“干货”比单纯的理论更有价值。读起来感觉像是在和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在交流,他不仅告诉你“怎么做”,更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以及“这样做可能有什么潜在的问题”。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学习过程不再是痛苦的记忆,而是充满乐趣的探索。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模型调参和性能优化的章节,这些都是我目前比较头疼的地方,相信这本书能给我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整体呈现方式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封面的设计已经很有吸引力,内页的排版更是精良。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也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书中对代码的呈现方式做得非常出色,使用了清晰的语法高亮,让代码块一目了然,便于识别关键部分。更重要的是,作者在代码示例中加入了大量的注释,详细地解释了每一步操作的逻辑和目的,这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书中的图表也设计得非常直观,能够有效地帮助读者理解一些复杂的概念和模型结构。我个人比较注重书籍的整体阅读体验,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从封面到内页,再到内容的编排和讲解方式,都体现了作者的用心和专业。我相信,这本书能够真正帮助到想要深入学习TensorFlow的读者。

评分

我拿到这本《正版Tensorflow实战google深度学习框架第2版》之后,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内容编排非常合理。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循序渐进地引入到复杂的模型和算法,整个过程就像在攀登一座知识的高峰,每一步都稳扎稳打,让我这个半路出家的学习者感到毫不畏惧。书中的一些小技巧和注意事项,比如代码优化的建议,以及在遇到常见问题时的排查思路,都写得非常细致。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模型部署的部分,这部分内容往往是很多教程会忽略的,但对于实际项目而言却至关重要。它让我看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闭环。另外,我注意到书中对于不同版本的TensorFlow也做了说明,这点非常人性化,能够帮助读者避免因为版本差异而产生的困惑。整体而言,这本书给我一种“既有深度又不失温度”的感觉,作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了读者的学习曲线,这一点做得非常出色。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性超出了我的预期。一开始我以为它会像市面上很多教材一样,偏重于理论推导,但实际翻阅后发现,它完全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每个章节的案例都非常贴合当前的工业界需求,无论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图像分类、目标检测,还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文本情感分析、机器翻译,都有深入的讲解和代码实现。而且,作者给出的代码示例,不仅仅是简单的运行,还附带了详细的解释,告诉你每一行代码的作用,以及背后的原理。我尝试着跟着书中的代码实践了几个小例子,发现效果非常显著,而且能够快速地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项目中。这种“所学即所用”的学习体验,是我一直追求的。尤其是在涉及到一些优化技巧和性能提升方面,书中的方法都非常接地气,能够切实地帮助开发者提升模型的效率和准确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