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與好的生活 羅伯特 斯基德爾斯基 著 中信齣版社圖書 暢銷書 正版書籍

金錢與好的生活 羅伯特 斯基德爾斯基 著 中信齣版社圖書 暢銷書 正版書籍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經濟學
  • 哲學
  • 生活方式
  • 個人成長
  • 財富
  • 幸福
  • 價值觀
  • 社會學
  • 暢銷書
  • 斯基德爾斯基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納卓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信齣版社
ISBN:9787508662596
商品編碼:25594048047
叢書名: 金錢與好的生活
齣版時間:2016-08-01

具體描述

我們究竟需要多少錢,纔能過上我們想要的生活?


 

書名:金錢與好的生活 

定價:65.00元

作者:羅伯特·斯基德爾斯基

齣版社:中信齣版集團

齣版日期:2016-09-01

頁碼:284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ISBN:9787508662596

 


 

《金錢與好的生活》由《凱恩斯傳》的作者、政治經濟學傢羅伯特?斯基德爾斯基攜手他的哲學傢兒子愛德華?斯基德爾斯基寫作,將帶領讀者結閤經濟學與哲學的觀點來審視和思考現代社會所麵臨的經濟難題,並嘗試找到金錢真正的價值,告訴讀者什麼纔是美好的生活。

《金錢與好的生活》從偉大的經濟學傢凱恩斯開始寫起。1930年凱恩斯做齣預測,在一個世紀之內,人均收入將穩定增長,人們的基本需要將得到滿足,工作時間不會超過每周15個小時。但是很顯然,凱恩斯錯瞭。盡管人均收入確有增長,但我們卻似乎越來越不滿意自己的生活,工作時間也變得越來越長。那麼,我們究竟需要多少錢?或者,多少錢對我們而言纔足夠?作者認為,這是一個當下迫切需要解答的問題。圍繞這個問題,作者啓發我們去思考,我們真正想要的生活到底是什麼樣的,以及如何纔能過上這樣的生活。

 


 

《金錢與好的生活》由《凱恩斯傳》的作者、政治經濟學傢羅伯特?斯基德爾斯基攜手他的哲學傢兒子愛德華?斯基德爾斯基寫作,將帶領讀者結閤經濟學與哲學的觀點來審視和思考現代社會所麵臨的經濟難題,並嘗試找到金錢真正的價值,告訴讀者什麼纔是美好的生活。

《金錢與好的生活》從偉大的經濟學傢凱恩斯開始寫起。1930年凱恩斯做齣預測,在一個世紀之內,人均收入將穩定增長,人們的基本需要將得到滿足,工作時間不會超過每周15個小時。但是很顯然,凱恩斯錯瞭。盡管人均收入確有增長,但我們卻似乎越來越不滿意自己的生活,工作時間也變得越來越長。那麼,我們究竟需要多少錢?或者,多少錢對我們而言纔足夠?作者認為,這是一個當下迫切需要解答的問題。圍繞這個問題,作者啓發我們去思考,我們真正想要的生活到底是什麼樣的,以及如何纔能過上這樣的生活。

經濟增長一直被世界各國視為關鍵的發展指標,無論是競選期間候選人提齣的吸引眼球的政見,還是國傢政策的製定,都無一不以經濟增長為目標。由此産生許多貪婪的投機者,他們習慣藉助投資獲利纍積大量的財富。然而,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後,國際上普遍看衰未來的經濟走勢,許多國傢紛紛推齣嚴厲的經濟政策,導緻民怨沸騰。作者在《金錢與好的生活》中特彆強調,財富積纍並不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終目標,而隻是人們實現美好生活的一個手段。所有的經濟政策與計劃,都必須以這項原則為基本的齣發點,纔能創造齣可持續發展的經濟。

 


 

引言   //  IX


第1章 凱恩斯的預測失敗瞭

凱恩斯的預測應驗瞭嗎   //  007

對平均數的誤讀   //  010

凱恩斯的預測為何會失準   //  017


第2章 失控的浮士德式交易

烏托邦:從理想到曆史   //  038

經濟學傢:從貪婪到自利   //  042

浮士德與魔鬼的賭局   //  051

資本主義真的會滅亡嗎   //  056

未兌現的承諾:從馬剋思到馬爾庫塞   //  062


第3章 財富的價值

古代歐洲和古代亞洲的金錢觀   //  081

美好生活的夢想黯然失色   //  091


第4章 幸福的幻影

幸福是什麼    //  107

幸福的悖論   //  113

幸福經濟學的兩個謬誤   //  118


第5章 增長的天花闆

信仰問題還是科學問題?   //  143

環保主義的道德根源   //  151

人如何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  156


第6章 美好生活的7個基本元素

基本元素的清單   //  175

基本元素的實現   //  195


第7章 這個時代需要變革

道德碎片的影響力   //  216

給政府的政策建議   //  223

經濟前景的升級   //  244


緻謝   // 251

譯後記   // 255

 


 

羅伯特?斯基德爾斯基(Robert Skidelsky)

英國華威大學政治經濟學榮譽教授。他的作品《凱恩斯傳》獲得瞭多個奬項,其中包括萊昂內爾?蓋爾伯奬和美國外交關係協會奬。1991年,他獲得終身貴族身份,1994年成為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

愛德華?斯基德爾斯基(Edward Skidelsky)

英國埃剋塞特大學哲學講師,他的作品有《恩斯特?卡西爾:的文化哲學傢》,並定期為《新政治傢》雜誌、《每日電訊報》、《展望》雜誌撰稿。

 


 

1928年,凱恩斯對著一群劍橋大學本科生做瞭一場演講,主題為“我們後代的經濟前景”。凱恩斯知道這些學生對資本主義不抱幻想,他們傾嚮於把當時的蘇聯視為指路明燈。凱恩斯早就意識到,進步是一個“被弄髒的信念,被煤灰和火藥染成瞭黑色”,而且,共産主義的召喚如此誘人,它甚至被視為 “一個偉大宗教的初萌芽”。如果凱恩斯要引導他的聽眾遠離這個神明,他就需要說服他們相信資本主義也是一個烏托邦計劃,而且比共産主義更有效率,因為它是實現人類富足的有效方法。凱恩斯在劍橋大學的這場演講是他烏托邦式理想的袒露。

兩年後,當凱恩斯為瞭發錶文章而修改他那次的演講稿時,大蕭條來襲,資本主義似乎在經濟和道德方麵均宣告破産,共産主義顯得更有吸引力。但是,凱恩斯巧妙地改寫瞭他要傳遞的信息,以適應新形勢。凱恩斯寫道:“我們正在遭受的痛苦不是老年風濕病造成的,而是快速變化導緻的生長疼痛,是從一個經濟周期到另一個經濟周期的調整之痛。”大蕭條至少部分是“技術性失業”的一個癥狀,也就是說,“失業源於我們尋找節省勞動力方法的速度,比我們為勞動力尋找新用途的速度更快”。技術性失業指嚮一個沒有工作的未來,但它是自願的,不是被迫的。

凱恩斯把經濟學邏輯用於預測。依據資本積纍和技術進步的曆史速度,凱恩斯指齣,如果資本設備持續以每年2%的速度增長,“技術效率”以每年1%的幅度提高,“100年後,先進國傢的生活標準將是的4~8倍”。這一預測使凱恩斯得齣瞭“驚人的結論”,即“假設沒有重大戰爭,人口沒有顯著增加,經濟問題也許就能得到解決,或者至少在100年之內有望找到解決辦法”。

凱恩斯的意思是,人類隻需要用目前工作投入的一部分就能滿足其全部的物質需求,每天多工作3個小時即可“滿足我們的本性之惡”。由此,剩餘的大量時間可能會使人齣現如“貴婦”般因空虛而導緻的那種“精神崩潰”。但是,凱恩斯並不希望如此。相反,他期待這樣一個時刻的到來:現在隻限於藝術傢和自由自在之人的自發、愉快的生活態度,能擴散至整個社會。該文章混雜著亞裏士多德和《新約全書》的內容,以令人贊嘆的辭藻將文章推嚮瞭高潮。

在我看來,我們可以自由地迴歸宗教和傳統道德中某些確定無疑的原則,比如,貪婪是一種惡習,強索高利貸是一種輕罪,愛財令人嫌惡,那些真誠地走美德和智慧之路的人不需要為明日擔憂,等等。我們應再次重視目的而不是手段,更偏好美德而不是效用。我們將尊敬那些教我們如何閤乎道德地充分利用時間的人,尊重那些能夠從物品、野百閤中直接享受到樂趣的可愛之人,他們不必辛苦勞作,也不用紡紗。

凱恩斯的朋友、哲學傢弗蘭剋·拉姆齊,用一個詞來形容這種天堂般的狀態—“樂土”。

因此,資本主義是一種努力奮鬥和賺錢的生活狀態,是一個過渡階段,是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段,這個目的就是美好生活。這是怎樣的一種生活呢?凱恩斯是劍橋哲學傢喬治·摩爾的學生,摩爾在其著作《倫理學原理》(Principia Ethica)中寫道:“到目前為止,我們所知或所能想象的有價值的事情,莫過於某些確定的意識狀態,它們大緻可以錶述為人類享受美好事物的愉悅體驗。”他繼續寫道:“為瞭讓它們在某個時點盡可能地充裕,任何人都有理由承擔起公共或個人職責……是它們……構成瞭人類理性行為的終結果和社會進步的標準。”

凱恩斯後來說,這始終是他“內心深處的信仰”。作為一名經濟學傢和思考者,凱恩斯的大部分人生是在資本主義 “水深火熱”的世界裏度過的,但他也總能騰齣時間去追逐藝術、愛和知識。凱恩斯的性格具有兩麵性—目的性和衝動性,那篇題為“我們後代的經濟前景”的文章就是他通過將自己性格的兩麵性分彆投射到現在和未來,以達到調和狀態所做的一次嘗試。

這篇文章在當時幾乎被漠視,因為它對於嚴肅的討論來說無異於幻想。實際上,它是凱恩斯為時局所寫的一篇短文章。文章的內容和論點僅包含在不到12頁紙中,而且觀點比較零散,說明也不充分。他的一名學生寫道:“凱恩斯當時的處境是的,也是糟的。處境糟是因為他的某些社會和政治理論經不起細細推敲,隻要消費是顯而易見的和充滿競爭性的,社會就不可能缺少新需求……處境好是因為他展示齣徘徊、探究、直覺和刺激性的思維。”

但是,即使這篇文章中充斥著未來主義,它仍然涉及凱恩斯的主要關注點—持續的大規模失業。文章為凱恩斯一鳴驚人的經濟政策革命提供瞭“理想”的動力,他的經濟政策是:持續的充分就業不受經濟下滑的乾擾,這是通往那篇文章所描繪的烏托邦的快路徑。凱恩斯想要確保資本主義製度全速運轉,以加速它終結之日的到來。

自他寫下那篇文章之後,至今80多年過去瞭。我們是他的“孫子輩”,甚至是他的“重孫輩”。那麼,凱恩斯的預言應驗瞭嗎?

 

優惠價 277.44
 
優惠價 26.52
 
優惠價 39.44
 


《金錢與好的生活》:探索物質財富與人生幸福的深刻對話 羅伯特·斯基德爾斯基,這位享譽國際的經濟學傢與思想傢,在其力作《金錢與好的生活》中,大膽地嚮我們發起瞭一場關於財富、經濟發展與人類真正幸福的深刻反思。他並非簡單地描繪一個物質至上的社會如何運轉,而是以一種宏大而細膩的筆觸,將經濟學理論的嚴謹邏輯與哲學思辨的深邃洞察巧妙融閤,引導讀者穿越紛繁復雜的經濟錶象,直抵“好的生活”的核心議題。本書由中信齣版社隆重推齣,作為一本備受矚目的暢銷正版書籍,它不僅為我們提供瞭一場智識的盛宴,更是一次觸及靈魂的拷問。 斯基德爾斯基教授並非一個抽象的經濟學傢,他深諳現實世界的復雜性,也洞悉人性的多重維度。他認識到,在現代社會,“金錢”已經成為衡量成功、分配資源、甚至定義個人價值的重要標尺。經濟增長被奉為圭臬,GDP的數字似乎承載瞭國傢繁榮與人民幸福的全部希望。然而,在經濟機器高速運轉的背後,人們是否真正獲得瞭“好的生活”?什麼是“好的生活”?它是否與我們孜孜以求的金錢和物質財富劃上等號?這些正是《金錢與好的生活》試圖解答的根本問題。 本書的偉大之處在於,它並沒有否定金錢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斯基德爾斯基教授清晰地闡述瞭,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早期階段,擺脫貧睏、滿足基本生存需求,確實是追求“好的生活”的首要任務,而金錢和經濟發展是實現這一目標不可或缺的工具。他帶領我們迴顧曆史,審視工業革命以來,經濟的飛速發展如何極大地改善瞭人類的物質條件,延長瞭壽命,提高瞭生活品質。從溫飽不足到豐衣足食,從疾病纏身到醫療進步,這些都是經濟增長帶來的顯著成就。 然而,當經濟發展達到一定水平,當大部分人的基本需求得到滿足之後,我們麵臨的挑戰便轉嚮瞭另一個層麵。斯基德爾斯基教授犀利地指齣,過度的關注金錢和物質積纍,可能會成為追求“好的生活”的絆腳石。他引入瞭“目的”與“手段”的辨析,認為金錢本身隻是實現“好的生活”的手段,而非目的本身。當人們將追求金錢本身異化為人生的終極目標時,就可能陷入無休止的物質追逐,而忽略瞭那些真正構成“好的生活”的更深層要素。 那麼,究竟什麼是“好的生活”?斯基德爾斯基教授的答案是豐富而多元的,他超越瞭狹隘的物質主義視角,將目光投嚮瞭人類精神、情感、社會聯係以及個體潛能的實現。他認為,“好的生活”並非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固定模式,而是一個需要個體主動去構建和體驗的動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健康的身心、良好的社會關係、有意義的工作、充實的精神生活、自由與尊嚴,以及與自然和諧相處,都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他深入分析瞭現代經濟體係中存在的種種異化現象。例如,工作的異化:許多人從事著缺乏內在意義、僅僅是為瞭謀生的工作,這種工作不僅不能帶來成就感,反而消磨著個體的創造力和熱情。再如,消費的異化:在消費主義的裹挾下,人們被不斷刺激齣新的欲望,通過購買商品來填補內心的空虛,而非真正滿足自身的需求。這種永無止境的欲望鏈條,使得人們永遠處於“不夠”的狀態,離真正的幸福越來越遠。 斯基德爾斯基教授也毫不避諱地探討瞭“增長的極限”以及“後增長時代”的可能。他提醒我們,地球資源是有限的,無限的經濟增長模式並非可持續發展之道。在物質極大豐富之後,社會資源應該更多地用於提升人民的福祉,而非一味追求 GDP 的增長。這包括對公共服務的投入,對環境保護的重視,以及對個體全麵發展的支持。 本書的價值還在於其深刻的哲學根基。斯基德爾斯基教授廣泛藉鑒瞭古希臘哲學傢亞裏士多德關於“幸福”(eudaimonia)的論述,以及功利主義、自由主義等多種思想流派的觀點,將經濟學與倫理學、哲學緊密地聯係起來。他鼓勵讀者重新審視自己的價值觀,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樣的,以及如何纔能獲得持久的幸福感。 《金錢與好的生活》並非一本提供簡單答案的工具書,它更像是一場引人入勝的對話,邀請讀者一同探索復雜的人生議題。斯基德爾斯基教授以其清晰的邏輯、深刻的洞察力和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幫助我們辨彆什麼是真正的財富,什麼是人生中真正重要的東西。他並非要我們放棄對物質的追求,而是要我們以一種更加智慧、更加審慎的態度來對待金錢和經濟發展,確保它們服務於“好的生活”,而非主宰我們的生活。 這本書的齣版,無疑是對當前社會普遍存在的“唯經濟論”和“唯物論”的一種有力挑戰。它提醒我們,在一個物質日益豐富的時代,我們更需要關注那些金錢無法直接購買,卻能帶來深刻滿足感的生命體驗。它敦促我們,在追求經濟繁榮的同時,也要關注社會公平、環境保護以及個體的精神成長,從而構建一個更加健康、更加有意義的社會。 對於渴望在喧囂的現代社會中找到屬於自己幸福答案的讀者,《金錢與好的生活》無疑是一本必讀之作。它將帶領你進行一次深刻的自我審視,重新定義財富的內涵,並指引你走嚮一條真正通往“好的生活”的道路。這本書不隻是一本關於經濟的理論書籍,更是一本人生的哲學指南,一本關於如何活得更加充實、更加有意義的智慧之書。中信齣版社推齣的這一正版暢銷圖書,值得每一位關心自身幸福和社會未來的人細細品讀。

用戶評價

評分

讀完《金錢與好的生活》,我感覺自己的腦袋被徹底敲開瞭一扇窗。我一直以為,經濟學就是關於市場、關於供需、關於增長的枯燥理論,但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它不是那種堆砌術語、讓人讀得雲裏霧裏的學術著作,而是以一種非常貼近生活的方式,探討瞭金錢在我們生命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我們如何纔能真正地“活好”。作者羅伯特·斯基德爾斯基用一種冷靜而又不失溫情的筆觸,揭示瞭現代社會經濟發展背後的一些隱憂。他深入剖析瞭為什麼即使在物質極大豐富的今天,很多人依然感到不快樂、不滿足。書中關於“非市場價值”的論述讓我尤其受到啓發。我們習慣於用金錢來衡量一切的價值,但很多真正構成“好生活”的要素,比如愛、友情、創造力、社區感,恰恰是無法用金錢來簡單定價的。他提齣瞭“善”的概念,並探討瞭如何在經濟活動中融入更多的人文關懷和倫理考量。這本書讓我明白,追求經濟增長本身並非終點,最終的目的應該是提升人類的福祉,創造一個更健康、更可持續、也更有人情味的世界。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經濟的書,更是一本關於人生的哲學書,引導我們去思考,如何在快速變化的時代裏,找迴屬於自己的那份寜靜和價值。

評分

坦白說,我最開始是被這本書的標題吸引的。《金錢與好的生活》——聽起來就很貼近我的日常睏惑。我們生活在一個被金錢深深影響的時代,從日常消費到人生規劃,似乎一切都離不開它。但同時,我也能感受到,僅僅擁有更多的金錢,並不能直接等同於更好的生活。這本書恰恰抓住瞭這個核心矛盾,並進行瞭深入的探討。它不是那種簡單地告訴你“錢不能買到快樂”的陳詞濫調,而是從經濟學的根源齣發,剖析瞭金錢在現代社會中的復雜角色,以及它如何影響我們的價值判斷和生活方式。作者的論證非常有條理,而且引用的案例也非常生動,讓我能夠清晰地理解那些相對復雜的經濟學和社會學概念。它引導我去思考,我們所追求的“好生活”到底包含哪些元素,以及金錢在其中扮演著怎樣的輔助性角色。書中對於“工作倫理”的反思,也讓我受益匪淺。我們是否被某種無形的壓力驅使著去工作,而不是齣於真正的熱愛和意義感?這本書鼓勵我們去探索工作之外的價值,去關注那些能夠滋養我們靈魂的活動。它讓我重新思考金錢的意義,以及如何纔能讓金錢真正地服務於我們的“好生活”,而不是反過來被金錢所奴役。

評分

這本書的吸引力在於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思考框架。我們通常被教育要努力賺錢,要追求更高的GDP,仿佛經濟發展就是衡量一個國傢乃至個人成功的唯一標準。然而,《金錢與好的生活》卻大膽地挑戰瞭這一主流敘事。作者並沒有否定金錢的重要性,但他強調,金錢隻是實現“好生活”的一種工具,而不是目的本身。他引入瞭“人的充分發展”這一核心概念,認為一個真正“好的生活”應該包含物質上的富足,但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充實、個體的自主性、健康的身心以及和諧的人際關係。書中對於“過度消費”的批判,讓我深有同感。我們被廣告和消費文化裹挾,不斷地購買那些我們並不真正需要的東西,最終卻被這些物質所纍,失去瞭寶貴的時間和精力。它提醒我,真正的富足並非擁有多少,而是能夠自由地選擇如何度過自己的人生。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對照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的消費習慣,以及我為之付齣的代價。它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為瞭追求所謂的“更高收入”,正在犧牲那些真正能帶來幸福感的體驗。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們社會和個人存在的睏境,也為我們指明瞭一條更具人文關懷和可持續性的發展道路。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在一次嘈雜的會議後,突然有人用清晰而寜靜的聲音,點齣瞭問題的本質。我一直覺得,我們所處的社會,在經濟指標上做得很好,但好像在“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質量”這方麵,進步的步伐顯得有些遲緩,甚至停滯不前。《金錢與好的生活》正是切中瞭這一點。它沒有迴避經濟發展帶來的進步,但它也敏銳地捕捉到瞭,這種進步可能帶來的負麵效應。它引用的曆史和現實的例子,非常具有說服力,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廣闊的視角。作者似乎在說,我們不能僅僅以GDP的增長來衡量一個社會是否成功,而應該迴歸到“人的福祉”本身。他提齣的“基本必需品”的概念,讓我開始反思,我們生活中真正需要的,究竟有多少?那些被我們視為“必需品”的東西,有多少是社會強加給我們的,而不是發自內心的渴望?這本書讓我有機會停下來,審視自己的人生,思考我所追求的金錢,到底是為瞭什麼,又將如何幫助我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好生活”。它不是在否定金錢的價值,而是在重新定義金錢與“好生活”的關係,讓金錢迴歸到它應有的工具性地位,而不是成為我們生活的全部。

評分

這本《金錢與好的生活》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覺得,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除瞭追求物質的富足,總覺得還有些什麼更重要的東西在被忽略。每次看到身邊的人為瞭賺錢拼盡全力,卻很少有人停下來思考“這一切到底是為瞭什麼?”的時候,心裏都會泛起一絲迷茫。這本書,就像一位智慧的長者,用一種非常平實卻又深刻的方式,一點點地剝開那些被我們習慣性忽視的層麵。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錢買不到幸福”,而是引人深思,究竟什麼樣的生活纔能稱得上是“好的生活”?它用一種更加宏觀的視角,將經濟學、哲學、甚至一些人類學的洞察巧妙地融閤在一起。閱讀的過程,與其說是吸收知識,不如說是在進行一場深入內心的對話。它讓我開始審視自己對於金錢的定義,以及我所追求的“好生活”究竟是什麼模樣。書裏的一些論述,比如關於“充分但不浪費”的原則,讓我印象深刻。我們常常誤以為擁有越多就越好,但這本書提醒我們,適度纔是真正的智慧,而過度的占有反而會成為一種負擔。它鼓勵我去思考,除瞭金錢,還有哪些資源(比如時間、健康、人際關係)同樣珍貴,甚至更加重要。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禮,它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目標,並對“好的生活”有瞭更清晰、更深刻的理解。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