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当代法哲学和法律理论导论
定价:45.00元
作者:(德)阿图尔·考夫曼,(德)温弗里德·哈斯默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4-01
ISBN:9787511847317
字数:529000
页码:65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622kg
编辑推荐
当代德国法学名著之一。
内容提要
本着取法人际或取法自然的理念,当代德国法学名著译事拟系统全面地翻译当代德国法学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因为德国法不仅为可取之一方法律,而且还与当代中国法制有着特殊的关联.事实上,当代中地与台湾地区的法制是基于清末民初之际的法律改制发展而来当时采纳r欧洲大陆法系法制模式,而其中又以汲取德国法律,特别是民法、刑法居多、不仅如此,20世纪以来中国法制和法学的发展还颇受德国法制和法学的影响,现今中国法制和法学的不少思路实际都与后者有关联。因而,中国法制建设和法学进步自然更容易从德国法制与法学中获得启发此外,由于近代德国历史法学派和学说汇纂学派对罗马法和罗马普通法的系统研究与整理,近现代德国法学形成并获得了其本身的特色,其丰富成熟的法律理论与教条,恰恰是口前乃至21世纪我国法学与法制建设所迫切需要的。
目录
作者介绍
温弗里德·哈斯莫尔(WinfriedHassemer),1940年生,法律专业学生(1959—1963),萨尔州大学学术助理(1964-1969),法学博士(1967,阿尔图·考夫曼门下),慕尼黑大学学术助理(1970—1972),教授候选人(1972),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大学法律理论、法社会学和刑法教授(自1973),联邦宪法法院法官(自1996),希腊撒落尼克大学名誉法学博士(1998)。郑永流男,湖北省麻城市人,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曾任德国萨尔州大学法律-经济学院客座教授(1993-1996年)、德国弗莱堡大学法学院代理教授(2004年)。主要德语译著为:考夫曼、哈斯默尔主编,《当代法哲学和法律理论导论》( 2002年)、恩吉施,《法律思维导论》(2004年)、萨维尼,《历史法学派的基本思想》( 2009年),均由法律出版社出版。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那些希望深入了解法律内在逻辑和思想根源的读者提供了一次绝佳的机会。作者并没有选择一种陈旧的、简单的分类方式来介绍法律理论,而是巧妙地将它们置于一个动态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展示了它们是如何相互启发、相互批判,并最终共同塑造了我们今天对法律的理解。我尤其欣赏书中对那些“大人物”的理论,如哈特、德沃金、凯尔森等,进行的细致的梳理和解读,既保留了原有的精髓,又用现代的语言加以阐释,使得普通读者也能领略到这些思想家的智慧。 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内容的丰富性,更在于它所能激发的读者主动思考的能力。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引导。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因为书中某个观点而陷入沉思,或者因为作者提出的一个问题而开始质疑自己原有的认知。这种“问号”的产生,恰恰是这本书成功的标志,它鼓励我去探索、去辩论、去构建属于自己的对法律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让我得以窥探法律背后那复杂而迷人的世界。读这本书之前,我对“法律”的理解可能更多停留在具体的条文和判例,觉得它们是既定的、不容置疑的。但通过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在这些具体的法律条文背后,涌动着多少深刻的哲学思考和价值判断。作者在探讨不同的法律理论时,非常注重它们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语境,这让我明白,法律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思想的演进而不断演进的活的有机体。 书中对一些经典案例的解读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并没有仅仅呈现案例的事实,而是通过法律哲学的视角,去挖掘案例背后隐藏的伦理困境、价值冲突以及不同法律理论在此类问题上的适用性。这种分析方式,让法律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充满了人性和社会的温度。它促使我思考,在法律的适用过程中,如何平衡效率与公正,如何处理个体权利与集体利益,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拿到这本书,我以为它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学术著作,充满了晦涩难懂的术语。但出乎意料的是,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具有吸引力,语言流畅,逻辑清晰,即使是对于法律领域的新手来说,也能够相对容易地理解。他善于用生动的比喻和贴切的例子来阐释复杂的概念,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会感到吃力,反而能从中获得不少乐趣。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对法律的理解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维度。我不再仅仅将法律视为一种强制性的规范,而是开始认识到它作为一种社会建构,其背后所蕴含的关于秩序、正义、权利和义务的深刻思想。书中对一些前沿的法律理论的介绍,比如后现代主义法学、批判法学等,更是让我看到了法律理论发展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也引发了我对未来法律发展方向的思考。
评分这本书我最近刚好读完,确实是一本非常引人入胜的著作。它以一种非常宏大的视角,为读者打开了理解当代法哲学和法律理论的殿堂。作者在梳理历史脉络的同时,又紧密结合了当下的现实问题,让那些抽象的理论不再遥不可及。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几个关键流派的深入剖析,比如自然法、法律实证主义、法律解释学等等,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观点,而是深入探讨了它们的核心论证、发展历程以及彼此之间的张力与对话。读的时候,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思想的辩论场,各种观点相互碰撞,既有理性的思辨,又不乏对现实社会深刻的洞察。 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的汇集,更是一次思想的启迪。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停下来,思考作者提出的问题,并尝试将这些理论应用于我日常接触到的法律现象。例如,书中关于“法律的效力来源”的讨论,就让我对我们日常遵守法律的根本原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并不是简单地因为有国家强制力,而是包含了更深层次的社会契约、道德基础以及社会共识等要素。这种从抽象到具体的连接,极大地增强了我学习的兴趣和内在动力。
评分这是一本极其有价值的入门读物,它以一种非常严谨而又不失生动的笔触,为我们打开了通往当代法哲学和法律理论大门的锁。作者在阐述理论时,始终保持着一种开放和批判的态度,鼓励读者独立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我喜欢书中对不同学派之间争论的呈现,例如关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这一核心议题,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学派的观点,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这种呈现方式,让我看到了法律理论的活力和生命力,也认识到解决法律问题并非只有一种标准答案。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并没有止步于理论的梳理,而是将这些抽象的理论与现实中的法律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书中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如人权保障、社会公正、科技发展对法律的影响等,都进行了富有洞察力的分析,并尝试运用不同的法律理论来解释和解决这些问题。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这本书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也让我对如何运用法律理论来应对现实挑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