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历代刑法考 上册
定价:90.00元
作者:沈家本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2-03-01
ISBN:9787100076777
字数:
页码:
版次:5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9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一、“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收录晚清以迄20世纪80年代末,为中华学人所著,成就斐然、泽被学林之学术著作。入选著作以名著为主,酌量选录名篇合集。
二、入选著作内容、编次一仍其旧,唯各书卷首冠以作者照片、手迹等。卷末附作者学术年表和题解文章,诚邀专家学者撰写而成,意在介绍作者学术成就,著作成书背景、学术价值及版本流变等情况。
三、人选著作率以原刊或作者修订、校阅本为底本,参校他本,正其讹误。前人引书,时有省略更改,倘不失原意,则不以原书文字改动引文;如确需校改,则出脚注说明版本依据,以“编者注”或“校者注”形式说明。
四、作者自有其文字风格,各时代均有其语言习惯,故不按现行用法、写法及表现手法改动原文;原书专名(人名、地名、术语)及译名与今不统一者,亦不作改动。如确系作者笔误、排印舛误、数据计算与外文拼写错误等,则予径改。‘
五、原书为直(横)排繁体者,除个别特殊情况,均改作横排简体。其中原书无标点或仅有简单断句者,一律改为新式标点,专名号从略。
六、除特殊情况外,原书篇后注移作脚注,双行夹注改为单行夹注。文献著录则从其原貌,稍加统一。
七、原书因年代久远而字迹模糊或纸页残缺者,据所缺字数用“口”表示;字数难以确定者,则用“(下缺)”表示。
目录
刑制总考四卷
刑制总考一
唐虞
夏
商
周
刑制总考二
秦
汉
蜀
魏
吴
晋
刑制总考三
宋 齐
梁
陈
北魏
……
刑法分考 十七卷
历代刑官考 二卷
行刑之制考 一卷
死刑之数 一卷
唐死罪总类 一卷
充军考 一卷
盐法考 私矾考 私茶考 酒禁考 同居考 丁年考合一卷
赦考 十二卷
狱考 一卷
刑具考 一卷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历代刑法考》上册,虽然我可能无法完全消化其每一个专业术语和法律概念,但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学养和严谨治学态度,已经深深地震撼了我。沈家本先生以其毕生的精力,对中国古代刑法的历史进行了一次集大成的梳理和研究,这本身就是一项极其艰巨且意义重大的学术工程。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惊叹于作者对史料的掌握程度,以及他对历史细节的敏感度。即使是对法律条文的叙述,也能读出一种历史的韵味,仿佛亲历了那些曾经的司法实践。这本书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提供知识,更在于展现一种治学的方法,一种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精神。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学术研究,需要的是耐心、毅力和对细节的极致关注。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轨迹,也映照出沈家本先生作为一位杰出史学家的风采。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从中感受到的,是一种对历史的敬畏,以及对知识的渴望。
评分初次接触沈家本先生的《历代刑法考》上册,我更多的是被其宏大的研究视野所吸引。它并非局限于某一朝代或某一方面的刑法,而是试图从“历代”的角度,系统地梳理中国古代刑法的发生、发展与演变。这种“全景式”的考察,即便不细究每一个具体的罪名和刑罚,也能让人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治理模式和权力结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联想到书中提及的某些历史事件或人物,试图理解当时的法律是如何作用于他们的命运,又是如何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貌。沈先生的笔触,时而如侦探般细致地剖析史料的真伪,时而又如战略家般宏观地把握法律制度的走向。即使我不是法律专业出身,也能从中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人文的关怀。这本书提供了一个观察古代中国社会运作的独特视角,让我得以跳出单一的事件叙述,去理解那些深层的、制度性的力量。它唤醒了我对历史的更深层次的思考,让我意识到,法律不仅仅是冰冷的条文,更是社会文化、道德观念以及权力博弈的生动载体。
评分即便对中国古代刑法的具体细节不太了解,翻阅沈家本先生的《历代刑法考》上册,依然能被其独特的历史视野和深邃的洞察力所吸引。这本书并非枯燥的法律条文堆砌,而是通过对历史材料的梳理和分析,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在法律层面的演进和变迁。我常常在阅读中,尝试将书中提到的法律概念与我所了解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试图理解这些法律是如何影响当时的社会秩序和人们的生活。沈先生的研究,不仅仅是对事实的陈述,更是对历史深层逻辑的探索。他对于史料的考辨和批判性分析,展现了他作为一位严谨学者的风范。即便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也能提供一个理解中国古代社会运作的独特切入点。它让我认识到,法律制度的演变,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理解一个时代文化和价值观的关键。商务印书馆的出版,也保证了其严谨的学术品质。
评分沈家本先生的《历代刑法考》上册,即便不深入探讨具体条文的演变,其所展现出的史学研究方法和治学态度,就足以让人叹为观止。作为一名业余历史爱好者,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梳理浩如烟海的史料时所表现出的严谨和耐心。翻阅此书,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亲眼见证法律制度的脉络如何从模糊走向清晰,从零散走向系统。沈先生并非简单地罗列文献,而是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法律条文的对比分析,试图勾勒出中国古代刑法思想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轨迹。他对史料的考辨,对概念的界定,都力求做到精确无误,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对于任何想要深入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人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即使我对刑法本身了解不多,也能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洋溢出的对历史真相的追求,以及对学术严谨性的极致推崇。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法律史著作,更是一部关于如何进行严肃历史研究的示范。商务印书馆的装帧设计也十分考究,纸张的质感和字体的大小都让人阅读起来倍感舒适,这无疑也提升了阅读的整体体验。
评分《历代刑法考》上册,作为一部研究中国古代刑法的经典之作,其所传达出的学术精神和研究方法,远比具体内容本身更能打动我。沈家本先生通过对大量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为我们勾勒出了中国古代刑法发展的基本脉络。即便我对法律史的了解不深,也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在治学上的严谨与投入。他对于每一个历史时期、每一个法律条文的考证,都力求做到精确和客观,这种对学术的态度,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惊叹于作者对细节的关注,以及他对历史真相的执着追求。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法律史的专著,更是一部关于如何进行严谨学术研究的典范。它所展现出的历史厚重感和人文关怀,使得即使是对法律不甚了解的读者,也能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感受到中华文明在法律传承上的独特魅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