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人体手册 李哲 中医药

趣味人体手册 李哲 中医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人体结构
  • 中医
  • 趣味科普
  • 健康养生
  • 李哲
  • 中医药
  • 解剖学
  • 图解
  • 青少年
  • 科普读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纳卓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9787513212045
商品编码:25652553654
丛书名: 趣味人体手册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01-01

具体描述

书名:趣味人体手册

市场价:19元 开本:48开
重量 200g 字数:96000
作   者: 李哲 页码:221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 版次:1
出版日期:12/01/2012 装帧:不区分

ISBN:9787513212045 

内容简介

全书分趣味篇和知识篇两部分。趣味篇从解剖学的角度阐释了生活中遇到的很多司空见惯的生理现象,如睡觉打呼噜是怎么回事?“鸡皮疙瘩”是谁来控制?通过骨如何辨别性别、身高和年龄?知识篇主要是介绍人体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循环、内分泌、感官及神经系统的有关知识;这些系统之间千丝万缕,每个系统又独立有个性。

目录

趣味篇
人体结构神奇数据 ………………… 2
人体之 …………………………… 8
为什么睡觉的时候闭眼睛 ………… 9
“鸡皮疙瘩”是怎么回事 ………… 11
“怦然心动”到底是谁来控制 …… 13
饿 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头晕、
目眩、心慌慌 …………………… 15
眉毛活动由谁来控制 ……………… 16
是谁让我们心惊肉跳 ……………… 22
高跟鞋的美与丑 …………………… 28
人体是否对称 ……………………… 33
人类会变色吗 ……………………… 35
打呼噜的解剖学基础 ……………… 39
打哈欠的解剖学基础 ……………… 43
医学院“大三”综合征 …………… 45
辨骨追源——性别篇 ……………… 47
辨骨追源——身高篇 ……………… 59
辨骨追源——年龄篇 ……………… 69
          知识篇
人体有九大系统 …………………… 86
人体支架——骨 ………………… 102
运动的原动力——肌肉 ………… 112
人体的运动枢纽——关节 ……… 117
人体坚硬的器官牙齿 ………… 119
人体的搅拌机——舌 …………… 124
人体化工基地——肝脏 ………… 129
人体第二大消化腺——胰腺 …… 133
人体的“苦水”仓库——胆囊 … 137
人体变形金刚——胃 …………… 141
人体营养吸收管道——小肠 …… 150
气体吐故纳新的场所——肺脏 … 154
人体自然杰作——鼻腔 ………… 159
嗅区嗅出人间几千味 …………… 166
呼吸和发声的门户——喉 ……… 169
人体血液过滤器——肾脏 ……… 174
人体储水罐——膀胱 …………… 179
人体的下水管道——输尿管 …… 183
人体排尿终端——尿道 ………… 185
孕育子女的宫殿——子宫 ……… 188
卵子孵化基地——卵巢 ………… 193
孕 育生命的另一半
——睾丸和附睾 ……………… 195
世界的动力泵——心脏 …… 199
人体的生命线——血管 ………… 203
人体“侦察兵”——眼睛 ……… 206
听声音辨方向——耳朵 ………… 214

 

 

 

  编辑推荐

 

 

人体结构之精巧、安排之紧密、功能协调之完美、外表匀称之美感,在自然界中都是无与伦比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人体更让人着迷、更能吸引众多人去研究的。每一个人体都是自然界高水准的杰作,每一个人体都是那么的妙趣横生;然而,这样美的人体,却同时是我们了解少的。我们希望读这本书的朋友,能在繁重的课业之余,或是劳累的工作之余、退休闲暇之余,获得一些人体知识和乐趣。 四色全彩印刷、高仿真人体彩绘美图,小开本便于携带

 

 

 

  文摘

 

 

 

 

 

  作者介绍

 

 

李哲,医学硕士,广东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讲师。他授课形式生动活泼,同时还以在网络世界传达“解剖学不仅仅是认识人体结构那么简单,应将其融入生活”的全新理念,而广受学生和网友的欢迎。李哲近年来在果壳网等网络媒体发表了《识骨寻踪》系列、《高跟鞋美与丑》、《好声音,从何而来》等一系列科普文章,被多家媒体转载引用;其新浪微博“@李哲教你学解剖”,更是因为“将解剖学融入生活”这个独树一帜的特点,受到网友们的追捧。


《五味调养:舌尖上的中医智慧》 《五味调养:舌尖上的中医智慧》并非一本纯粹的医学书籍,它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味蕾之旅,一次深入寻常百姓家的中医养生探索。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一个既熟悉又充满惊喜的世界——我们的餐桌,以及那些古老而朴实的厨房智慧。它旨在打破中医“高冷”的刻板印象,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与日常饮食巧妙地结合,以一种亲切、易懂、实用的方式,揭示食物的“脾气”与“性情”,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天然的馈赠来调养身心,抵御疾病,提升生命质量。 本书的核心理念源自中国传统医学的精髓:食药同源。我们都知道,药食同源并非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和科学道理。食物不仅能滋养我们的身体,更能根据其独特的“性味”(寒、热、温、凉,以及甘、酸、苦、辛、咸五味),对人体的阴阳、气血、脏腑产生微妙而重要的影响。本书将带领读者系统地了解“五味”和“四性”在中医理论中的具体含义,并将其转化为可操作的饮食建议。 第一部分:舌尖上的五行与五味 我们将从最基础的“五行”理论入手,理解它与人体脏腑(肝、心、脾、肺、肾)以及五味(酸、苦、甘、辛、咸)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为什么说“酸入肝”,它又如何与肝脏的疏泄功能相关联?为什么说“苦入心”,又如何影响我们情绪和精神状态?我们将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贴近生活的例子,让读者深刻理解这种古老的智慧。 接着,本书将深入探讨“五味”各自的养生功效。 酸味: 不仅仅是酸甜可口,酸味入肝,能起到收敛固涩的作用,对于体虚易汗、腹泻、遗精等症有辅助疗效。但过酸伤筋,也需适度。我们将介绍一些富含天然酸味的食材,如山楂、醋、柠檬、乌贼骨等,并提供简单易行的食谱,例如山楂麦芽饮,在帮助消化、缓解食积的同时,也能温和地滋养肝脏。 苦味: 苦口利于病,这句老话在本书中将得到详细阐释。苦味入心,能清热泻火,燥湿解毒。对于夏季心火旺盛、烦躁失眠,或湿热重引起的皮肤问题,适当食用苦味食物是极好的选择。我们将介绍苦瓜、芹菜、荞麦、黑咖啡等,并探讨如何通过焯水、凉拌等方式,降低苦瓜的苦涩感,使其更容易被大众接受。书中还将讨论哪些人群不宜过多食用苦味食物,例如脾胃虚寒者。 甘味: 甘味最是常见,它能补益脾胃,缓急止痛。甘味是滋养身体的基础,许多主食和蔬菜都富含甘味。本书将区分甘味的“甘缓”与“甘壅”,强调适度的甘味能够健脾益气,但过多的甜食则容易助湿生痰,损伤脾胃。我们将介绍大米、小米、蜂蜜、红枣、山药等甘味食材的妙用,并分享一些能够温和健脾的食谱,如红枣莲子粥,不仅美味,更能固本培元。 辛味: 辛味能够发散、行气活血。适度的辛味,如生姜、葱、蒜、辣椒等,能帮助身体驱散寒气,促进血液循环,缓解感冒初期的不适。本书将区分“辛散”与“辛窜”,探讨辛味食物在调理风寒感冒、气滞血瘀等方面的作用。同时,也会提醒读者,过多的辛辣容易耗伤阴液,动火伤胃,因此要掌握好“度”。 咸味: 咸味入肾,能软坚散结,滋阴补肾。海带、紫菜、食盐等咸味食物,在中医看来,与肾脏功能息息相关。适度的咸味有助于维持体液平衡,但过咸则易损血脉,加重水肿。本书将探讨咸味食物在调理甲状腺结节、改善水肿等方面的潜在作用,并提供一些适合家庭烹饪的咸味食谱。 第二部分:四性辨证:体质与食物的精准匹配 除了五味,食物的“四性”(寒、热、温、凉)是判断其对人体影响的另一重要维度。本书将详细讲解四性的概念,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人体的阴阳平衡。 寒性食物: 如西瓜、梨、绿豆等,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的作用,适合体质偏热、易上火的人群。但寒性伤阳,体质虚寒者应谨慎食用。 热性食物: 如羊肉、生姜、辣椒等,具有温中散寒、益气助阳的作用,适合体质虚寒、畏寒怕冷的人群。热性易伤阴,体质偏热者应少食。 温性食物: 比热性稍缓和,既能温中散寒,又不至于过于燥烈,如鸡肉、红糖等。 凉性食物: 比寒性稍缓和,能清热,但不易伤阳,如白菜、黄瓜等。 本书将引导读者认识自己的体质(如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痰湿、湿热、血瘀、气郁等),并根据体质选择最适合的食物。例如,一个经常感到口干舌燥、手脚心发热的阴虚体质者,就应该多选择凉性或寒性的食物来滋阴降火,同时避免辛辣燥热的食物;而一个容易畏寒怕冷、精神不振的阳虚体质者,则需要适当食用温热性的食物来益气助阳。书中将提供一些简单的自测方法,帮助读者初步了解自己的体质。 第三部分:时令养生:顺应自然,事半功倍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顺应四时变化是养生的关键。本书将根据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特点,推荐相应的食疗方。 春季: 万物复苏,肝气升发。应适当食用辛甘疏散的食物,以助肝气疏泄,避免肝火过旺。例如,韭菜、菠菜、葱、姜等。 夏季: 炎热潮湿,暑气逼人。应以清热解暑、健脾祛湿为主。选择苦寒、甘凉的食物,如苦瓜、绿豆、西瓜、冬瓜等。 秋季: 天气干燥,容易伤肺。应多食用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蜂蜜等。 冬季: 寒冷季节,易耗伤阳气。应以温补阳气、健脾益肾为主,多食用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牛肉、核桃、板栗等。 书中将提供各季节的代表性食谱,例如,夏季的绿豆百合汤,秋季的川贝雪梨膏,冬季的当归生姜羊肉汤,让读者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第四部分:常见病症的家庭食疗 本书最贴近生活的部分,在于其提供的常见病症的家庭食疗方案。这些方案并非替代药物治疗,而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帮助读者在日常饮食中,通过天然食物来缓解不适,增强体质,辅助康复。 我们将针对以下常见问题,提供详细的食疗建议: 感冒咳嗽: 区分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提供不同的食疗方,如葱白粥、姜糖水、梨水炖川贝母等。 消化不良与食积: 推荐山楂、麦芽、陈皮等消食化积的食材,如山楂麦芽茶、陈皮粥。 失眠健忘: 介绍安神助眠的食物,如莲子、龙眼肉、小米、酸枣仁等,如莲子百合小米粥。 皮肤问题(如痤疮、湿疹): 根据湿热、血虚等不同证型,推荐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的食物。 女性经期调理: 针对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提供温经散寒或活血化瘀的食疗方。 提高免疫力: 介绍一些能够益气健脾、补肾益精的食材,如黄芪、党参、枸杞、黑芝麻等。 每一款食疗方都将详细列出食材、用量、制作方法以及适用人群和禁忌,力求简单易学,方便家庭操作。 第五部分:厨房里的“小医生”——食物的性味配伍禁忌 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了解食物的性味配伍禁忌至关重要,这能帮助我们避免食物间的“冲突”,避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本书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列举一些常见的食物相克表,并从中医理论角度解释其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例如,为什么不建议大量食用海鲜的同时饮用大量啤酒,以及它们之间可能产生的“化学反应”。同时,我们也会探讨一些“食物搭配的智慧”,例如,姜和蒜如何协同作用,增强发散驱寒的效果。 结语 《五味调养:舌尖上的中医智慧》不是一本冰冷的教科书,它更像是一位充满智慧的长者,一位慈爱的母亲,一位贴心的朋友,在你的厨房里,在你的餐桌旁,娓娓道来关于食物与健康的故事。它鼓励读者从关注一日三餐开始,重新认识那些熟悉的食材,发掘它们隐藏的健康密码。通过理解并运用五味与四性,顺应自然时令,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我们便能将中医的养生智慧融入生活的点滴之中,最终实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健康目标。本书希望成为读者在探索健康饮食、提升生命质量道路上,一份实用且充满温度的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人体的神奇功能感到着迷,而这本《趣味人体手册》恰恰满足了我的求知欲。它以一种极其生动有趣的方式,将人体的奥秘呈现在读者面前。书中的讲解方式非常独特,它并没有像传统的科普书籍那样按部就班地介绍各个系统,而是通过一个个贴近生活的情境,来引出相关的生理知识。例如,在讲解肌肉功能时,它会以“为什么我们跑步会感到疲惫”作为引子,然后深入浅出地解释肌肉的能量消耗和疲劳机制。这种“由果溯因”的讲解方式,让我更容易理解和记住知识。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提到了很多与人体相关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说,将科学知识与人文情怀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乐趣。我感觉这本书不仅让我增长了见识,更激发了我对探索未知世界的浓厚兴趣。

评分

刚收到这本《趣味人体手册》,迫不及待翻阅起来。虽然书名听起来挺轻松,但内容可一点不含糊,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人体的奥秘。它不像教科书那样枯燥乏味,反而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和精美的插图,把那些复杂的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描绘得栩栩如生。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各个器官时,会穿插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或者有趣的冷知识,让你在捧腹大笑之余,不知不觉就掌握了知识。比如,关于心脏的部分,它不仅介绍了心脏的工作原理,还讲了为什么有些人会“心动过速”,甚至还联系到了古人对于“心”的理解,这种跨越时空的联结感让人耳目一新。书中的插图也极具匠心,色彩鲜艳,线条流畅,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让人一眼就能明白。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人体的科普读物,更像是一次奇妙的探索之旅,带领我重新认识自己,感受生命的活力。

评分

这本《趣味人体手册》带给我的惊喜远不止于它的趣味性。我一直对中医养生颇感兴趣,但总是觉得理论深奥,难以实践。这本书巧妙地将中医的智慧融入到人体结构的讲解中,让我眼前一亮。它没有生硬地罗列那些晦涩难懂的中医术语,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复杂的经络、穴位、阴阳五行等概念变得触手可及。例如,在讲解消化系统时,它会联系到“脾胃乃后天之本”的说法,并给出一些日常饮食的建议,让你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达到养生的目的。更难得的是,书中还介绍了一些简单易学的养生小技巧,比如如何通过按摩某个穴位来缓解头痛,或者通过调整作息来改善睡眠。这些方法都非常实用,而且效果显著。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不仅教我认识身体,更引导我学会如何与身体和谐相处,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评分

这本《趣味人体手册》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对身体的“重新发现”。我原本以为自己对身体已经有所了解,但阅读这本书后,我才意识到自己之前所知的只是冰山一角。书中的内容涵盖了人体的方方面面,从细微的神经传导到庞大的免疫系统,都展现出了生命的神奇。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感官的章节,它不仅详细介绍了眼睛、耳朵、鼻子等器官的工作原理,还探讨了这些感官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以及它们在人类进化中的作用。这种从生理到心理的联结,让我对“我”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此外,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人类行为模式的科学解释,比如为什么我们会感到恐惧,或者为什么我们会产生某种欲望,这些内容都让我感到非常新奇和有趣。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身体的知识,更是关于“成为一个人”的深度探索。

评分

作为一名对人体构造充满好奇的学习者,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既科学严谨又引人入胜的书籍。而这本《趣味人体手册》无疑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它在基础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的传达上,做到了极高的专业性,但又巧妙地避开了学术论文式的刻板。书中对每一个系统的运作机制都进行了详细而清晰的阐述,从微观的细胞活动到宏观的器官协同,都展现出人体这个复杂生命体的精妙之处。我特别欣赏它在解释某些生理现象时,会从进化论的角度去分析,让你明白为什么我们的身体会以这种方式运作。同时,它也没有忽视人体的“脆弱性”,对于一些常见疾病的成因和预防也给出了科学的解释,这对于提高个人健康意识非常有帮助。这本书的文字功底也相当不错,叙述流畅,逻辑清晰,即便是一些非常专业的术语,也能被解释得通俗易懂,让我能够轻松地吸收这些知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