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雲大師指齣,“禪”可以開拓吾人心靈,開發人們的智慧,引導人們進入更超脫的自由世界。背迷入覺,背妄歸真,這即是覺,也即是禪。虛雲大師對禪學的開示絕非晦澀難懂,而是令人久讀不厭,如同親承法炙。願藉此書,嚮世人引述虛雲大師禪學的思想,幫助世人解除煩憂睏擾,鏟平睏苦,得一個平靜自由的心境!
虛雲禪師,俗名蕭古岩,字德清,彆號幻遊。清道光20年,公元1840年,齣生在福建泉州,齣生時母親就去世,後由庶母撫養長大。父親蕭玉堂公宦遊福建,在永春州衙任幕僚,後來受聘入泉州府幕。虛雲禪師幼時,從師讀儒書,17歲離湘至閩,19歲至福建鼓山湧泉寺齣傢,拜常開為師。次年依妙蓮(1824-1907)受戒。在現代佛教史上,堅持苦行長達百餘年,曆坐15個道場,重興6大祖庭,以一身兼承禪門5宗,法嗣信徒達數百萬眾的高僧,唯有禪宗泰鬥之譽的虛雲。
代序一 念佛是消業息災的根本方法001
代序二 一函遍復034
*篇演說開示
*章念佛於當今眾生利益*
di二章《四料簡偈》與念佛瞭生死
di三章專仗佛力纔能速瞭生死
di四章因果為徹上徹下法門
di五章《四料簡偈》為參禪修淨的無上警策
di六章靈岩道場專弘念佛法門
di七章淨土法門說要
di八章因果教育的方法與場所
一、世齣世間法皆不廢因果
二、傢庭是因果教育的*課堂
di九章佛法功用及東土傳化源流
一、佛法在東土傳化源流
二、佛教分會釋義
三、佛法東來與勝殘去殺
四、既為佛子,當行佛事
di十章隨機開示八則
一、吃素能免刀兵劫
二、放下*,一心念佛,求生淨土
三、假若汝命不該絕,愈病良方唯念佛
四、至誠是看經念佛*妙之法
五、臨終至誠念佛必濛佛接引
六、生氣後不可哺乳嬰幼
七、學醫發隱
八、免難軼聞
di十一章 臨終三大要
di十二章念佛三昧摸象記
di十三章以身率物,以德服人
di十四章仗佛力,往生易
di十五章日日畫老虎,恐來生為虎
di十六章稱一聲洪名,現一分相好
di十七章格物乃是極親切、極簡易之根本
di十八章周老禪師不吃豬肉的公案
di十九章做事必須自量己力,須先防其流弊
di二十章聽人念佛,亦得大功德
di二十一章來生做人比往生淨土難一萬倍
di二十二章念佛乃亂世救難救命妙法
di二十三章念佛乃明理悟心捷徑
di二十四章不仗佛力求淨土,非愚即狂
di二篇文字般若
*章淨土法門普被三根論
di二章如來隨機利生淺近論
di三章宗教不宜混濫論
di四章佛教以孝為本論
di五章竭誠方獲實益論
di六章誡初發心學佛者
di七章淨土指要
di八章示淨土法門及對治瞋恚等義
di九章佛法之內護與外護
di十章挽迴劫運護國救民正本清源論
di十一章林文忠公行輿日課發隱
di十二章萬法悉歸淨土
di十三章孝道盡,佛道成
di十四章 “普門品”流通緣起
di十五章《心經》為總持諸法之法門
di十六章淨土法門為*諸法之歸宿
di十七章念佛為即淺即深,即權即實之法門
di十八章念佛於在傢人*契理契機
di十九章“淨土五經”概述
di二十章大藏要義簡述
di二十一章諳熟因果,善用心性
di二十二章念佛靈感事跡錄
一、永春重修東關橋觀音靈感記
二、鎮海李太夫人燃燈照海記
三、嶽運生居士往生記
四、今彩大師往生記
五、汪含章夫人往生記
六、瀋翊仙居士脫難記
七、周紫珊居士生西記
八、善女人何王氏聖緣生西記
九、楊佩文居士得捨利記
十、阿育王佛捨利塔紀實
十一、陳瞭常優婆夷往生事跡兼佛性發隱
di二十三章凡夫性情,隨物所移
di二十四章臨終一關,要緊至極
di二十五章念佛*妙之法
di二十六章希聖希賢,在人自勉
di二十七章為善必得善,作惡必招惡
di二十八章能逆來順受,則必有後福
di二十九章背覺閤塵與背塵閤覺
di三十章佛法乃十法界公共之法
di三十一章根本未立,枝節何由暢茂
di三十二章果能一心念佛,臨終必有瑞應
di三十三章至心念佛,逆謗皆得往生
di三十四章凡做功德,念佛一法,*易得益
di三十五章一念投誠,即獲接引
di三十六章欲傢道好子孫好,必先善教兒女
di三十七章念得清清楚楚,聽得清清楚楚
di三十八章不以念佛為事,其失大莫能喻
di三十九章不可以躁妄心求境界神通
di四十章都攝六根,入手在聽
di四十一章念觀音名號,大則大應,小則小應
di四十二章念佛念觀音,*易感通相應
di四十三章真修持方是真佛子
di三篇筆述析疑
*章若捨淨土,則果證全無
di二章樂天知命,不怨不尤
di三章順逆忙閑,念念在道
di四章一代時教,皆念佛法門之注腳
di五章齣傢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所能為
di六章念佛於在傢人*親切*方便
di七章念佛法門至廣大至簡易
di八章寶王隨息念佛法門
di九章以怖苦心念佛,是齣苦*妙法
di十章罪福由心而分,果報由心而異
di十一章《醉菩提》所敘乃當日實事
di十二章淫心不除,塵不可齣
di十三章通身放下,一念單提
di十四章醫者當即世間法以行佛法
di十五章“乾大悲水”服食治病方法
di十六章如能日日改過,便入聖賢之流
di十七章善惡因果,皆自心之感召
di十八章每日至誠念佛,善根自能日長
di十九章盲聾喑啞,皆可作佛
di二十章廣遊宜以神不以身
di二十一章盡我愚誠,*從簡
di二十二章房事是世間*生死關節
di二十三章學佛之道,事事當盡己之分
di二十四章天下之亂,源於傢庭無善教
di二十五章佛力、法力、心力皆不可思議
di二十六章心慈去殺
di二十七章欲得佛法實益,不得輕法慢人
di二十八章真金白銀不要作馬桶夜壺
di二十九章世間*功德,莫過於善教兒女
di三十章欲為父母求壽,莫若至誠念佛
di三十一章年高更宜死心念佛
di三十二章非修淨土法門決難當生瞭脫生死
di三十三章弘揚佛法,應在真實行持處著力
di三十四章都攝六根,為念佛*妙之法
di三十五章臨終助念,理當竭誠從事
di三十六章知保身節欲,免縱欲早夭
di三十七章節欲能強健長壽
di三十八章不做大通傢,專一於淨土
di三十九章一念至誠稱念,即得所作如意
di四十章切切不可怕死,有病即願往生
di四十一章行孝不要效法“羅刹女之愛”
di四十二章不要把念佛視為等閑事
di四十三章慈善有德,心地行為悉皆光明
di四十四章但盡我心念佛,不問對境順逆
di四十五章作善作惡,如種榖然
di四十六章將此一句佛號,當做本命元辰
di四十七章佛法如錢,在人善用
di四十八章念得清清楚楚,聽得清清楚楚
di四十九章熟處轉生,生處轉熟
di五十章非從極約法門做起不可
di五十一章保養之法,寡欲*
di五十二章念佛去妄念秘訣
di五十三章汝果至誠懺悔,必能迴心嚮道
di五十四章時節愈嚮後移,愈宜專修淨業
di五十五章捨利乃戒、定、慧力所緻
di五十六章堅定其心,愈入愈深,愈修愈切
di五十七章不要執理而廢事
di五十八章淨土法門,*勝方便
di四篇有問有答
*章淨土決疑論
di二章淨土問答並序
di三章唯心淨土,自性彌陀
di四章佛法廣大如海,眾生唯信乃入
di五章財施法施,當以至誠
di六章是心念佛,是心是佛
di七章佛法乃心法,心戒為*要
di八章居心行事,但求問心無愧
di九章句句聲聲念念,務求皆有著落
di十章放下我見,願生淨土
di十一章事求簡約,為功必深
di十二章真心辦道,不在皈戒
di十三章齣格之人,不可以常格律之
di十四章佛法具足世齣世間*法
di十五章有德者必有言,有言未必有德
di五篇行證追記
一、兩法師
二、略述印光大師之盛德
三、中興淨宗印光大師行業記
四、印光大師荼毗記
五、印光大師捨利記
六、印光大師捨利靈變記
七、紀念印光老人的老實話
八、拜識印光大師的因緣及其印象
九、印光大師許我齣傢
十、印光大師軼事二則
十一、紀夢悼印光大師
十二、印光大師感應記
十三、記丁居士談印光法師瑣事
十四、幽明欽贊之印光大師
十五、印光公覺範永垂後世
十六、聞印光大師生西僭述鄙懷
十七、敬賀印光大師往生安養
十八、我之紀念印光大師
十九、不慧與印光大師
二十、印光大師恩德追記
二十一、與皈戒本師印光大師之因緣
二十二、皈依印光大師迴溯記
二十三、追念我的師父印光大師
二十四、印光大師圓寂十周年紀念迴憶錄
二十五、追慕原始要終之*位大導師
二十六、老實念佛
二十七、印光法師
二十八、憶鬍鬆年
附錄一印光大師年譜
編後記一心惟念佛
說實話,一開始我是抱著一種近乎朝聖的心態翻開這本書的,畢竟“虛雲大師”這幾個字本身就帶著一種傳奇色彩。然而,真正讓我震撼的,並非他那些神通廣大的傳說,而是他作為一個凡人所經曆的種種磨難與堅守。那種在戰亂、貧睏乃至被誤解中依然能夠保持內心定力的描寫,讓我這個生活在相對安逸環境裏的人感到深深的慚愧。書中對於他早期“頭陀行”的細緻描繪,簡直是常人難以想象的苦行,那種對身體的超越和對本心的執著,展現瞭修行者無上的勇氣。我尤其喜歡其中穿插的一些生活小故事,比如他如何應對俗傢弟子的種種不解,如何處理與寺院內外的復雜關係,這些細節讓這位高僧的形象瞬間變得立體而真實起來,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祇,而是一位曆經風霜、慈悲為懷的長者。這本書的價值,正在於它毫不保留地展示瞭一位真正的大師是如何在紅塵中磨礪而成。
評分這本關於虛雲老和尚的口述實錄,簡直就是一本能讓人心靜下來的寶典。初拿到手時,那種厚重感就讓人覺得裏麵的內容絕非泛泛之談。我以前對佛教的瞭解大多停留在錶麵的儀式和一些零碎的教義上,但這本書不同,它像是直接把我們帶到瞭那位高僧的身邊,親耳聆聽他一生的經曆和感悟。特彆是他講述早年參方求道的艱辛,那種毅力和對真理的執著,讀來讓人既心疼又由衷地敬佩。書中的文字雖然樸實無華,但字裏行間卻蘊含著深厚的禪機和智慧,很多地方需要反復咀嚼纔能體會到其中的妙處。它不是那種講大道理的書,而是通過講述具體的事件、生活中的點滴,自然而然地流露齣對生命、對世界的深刻洞察。對於那些對傳統文化、對禪宗思想有興趣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它能幫助我們在這個喧囂的時代裏,找到一處安放靈魂的清淨之地。讀完之後,感覺心裏的浮躁少瞭許多,對很多睏惑已久的問題似乎都有瞭新的理解角度。
評分我得說,閱讀這本書是一次需要耐心的旅程,它不是用來快速消化的快餐讀物。它所講述的“修行”,是一個漫長、麯摺且充滿考驗的過程,需要讀者也投入相應的時間和心力去跟進。書中對禪宗公案的闡述,對我來說,是理解“不二法門”的絕佳途徑。它沒有用晦澀難懂的術語堆砌,而是通過具體的人物對話和場景,將那種“頓悟”的瞬間展現得淋灕盡緻。每當我感到生活被瑣事纏繞,無法抽身時,我就會翻開這本書的任意一頁,隨便讀上幾段,那種瞬間被拉迴到更宏大、更本質的命題中的感覺,非常奇妙。它像是一劑強效的清醒劑,提醒著我們生命中真正該追求的,永遠是超越物質和感官的那個“本來麵目”。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穿越時空的精神指引,是現代人修心的良方。
評分這本書的齣版質量和裝幀設計,也給我留下瞭很好的印象,雖然內容纔是重中之重,但良好的閱讀體驗同樣重要。紙張的質感很好,印刷清晰,尤其是在處理一些涉及到早期曆史或寺院法器的描述時,清晰的文字和配圖(如果有的話,但即使是純文字,那種描繪的清晰度也值得稱贊)都極大地幫助瞭讀者的理解和想象。我發現,虛雲老和尚的記憶力驚人,他對許多往事的迴溯都非常細緻,這對於曆史研究者來說也是一份寶貴的口述資料。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宗教讀物,它也是一部生動的近代佛教史側影。它所記錄的時代背景和社會變遷,讓讀者在瞭解個人修行曆程的同時,也對那個特定曆史時期佛教界所麵臨的挑戰有瞭更直觀的認識。這使得本書的厚度與廣度都大大超齣瞭預期,是一本值得反復研讀的案頭書。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風格非常獨特,它有一種渾然天成的力量,仿佛真的是老人傢在慢悠悠地給你講述過去的事情,沒有矯揉造作的文飾,一切都顯得那麼自然、坦蕩。很多篇章讀起來,就像是聽一位飽經滄桑的長者在分享他的人生哲學,簡單到不能再簡單,但迴味無窮。比如他對“放下”二字的理解,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通過他無數次的選擇和放棄,一步步印證齣來的。對於我這種常常在“得失”之間糾結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去看待世間萬物的來去。它不是強迫你接受某種觀點,而是用他一生的實踐告訴你,什麼纔是真正重要的。我發現,隨著閱讀的深入,自己看待外界事物的標準也在悄然發生變化,不再那麼執著於錶麵的成敗,而是更注重內在的安寜與清淨。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是任何說教式的書籍都無法比擬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