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虚云大师口述 虚云大师 东方 9787506090780

正版 虚云大师口述 虚云大师 东方 978750609078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虚云大师 著
图书标签:
  • 虚云大师
  • 佛教
  • 禅宗
  • 口述
  • 东方出版社
  • 9787506090780
  • 传记
  • 大师
  • 佛教文化
  • 中国佛教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国法律图书西安旗舰店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90780
商品编码:25722463278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 虚云大师口述
书号: 9787506090780
定价: 58.00
作者/编者: 虚云大师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8月


内容简介

虚云大师指出,“禅”可以开拓吾人心灵,开发人们的智慧,引导人们进入更超脱的自由世界。背迷入觉,背妄归真,这即是觉,也即是禅。虚云大师对禅学的开示绝非晦涩难懂,而是令人久读不厌,如同亲承法炙。愿借此书,向世人引述虚云大师禅学的思想,帮助世人解除烦忧困扰,铲平困苦,得一个平静自由的心境!



作者简介

虚云禅师,俗名萧古岩,字德清,别号幻游。清道光20年,公元1840年,出生在福建泉州,出生时母亲就去世,后由庶母抚养长大。父亲萧玉堂公宦游福建,在永春州衙任幕僚,后来受聘入泉州府幕。虚云禅师幼时,从师读儒书,17岁离湘至闽,19岁至福建鼓山涌泉寺出家,拜常开为师。次年依妙莲(1824-1907)受戒。在现代佛教史上,坚持苦行长达百余年,历坐15个道场,重兴6大祖庭,以一身兼承禅门5宗,法嗣信徒达数百万众的高僧,唯有禅宗泰斗之誉的虚云。



目录

代序一 念佛是消业息灾的根本方法001

代序二 一函遍复034

*篇演说开示

*章念佛于当今众生利益*

di二章《四料简偈》与念佛了生死

di三章专仗佛力才能速了生死

di四章因果为彻上彻下法门

di五章《四料简偈》为参禅修净的无上警策

di六章灵岩道场专弘念佛法门

di七章净土法门说要 

di八章因果教育的方法与场所

一、世出世间法皆不废因果

二、家庭是因果教育的*课堂

di九章佛法功用及东土传化源流

一、佛法在东土传化源流

二、佛教分会释义

三、佛法东来与胜残去杀

四、既为佛子,当行佛事

di十章随机开示八则

一、吃素能免刀兵劫

二、放下*,一心念佛,求生净土

三、假若汝命不该绝,愈病良方唯念佛

四、至诚是看经念佛*妙之法

五、临终至诚念佛必蒙佛接引

六、生气后不可哺乳婴幼

七、学医发隐

八、免难轶闻

di十一章 临终三大要

di十二章念佛三昧摸象记

di十三章以身率物,以德服人

di十四章仗佛力,往生易

di十五章日日画老虎,恐来生为虎

di十六章称一声洪名,现一分相好

di十七章格物乃是极亲切、极简易之根本

di十八章周老禅师不吃猪肉的公案

di十九章做事必须自量己力,须先防其流弊

di二十章听人念佛,亦得大功德

di二十一章来生做人比往生净土难一万倍

di二十二章念佛乃乱世救难救命妙法

di二十三章念佛乃明理悟心捷径

di二十四章不仗佛力求净土,非愚即狂

di二篇文字般若

*章净土法门普被三根论

di二章如来随机利生浅近论

di三章宗教不宜混滥论

di四章佛教以孝为本论

di五章竭诚方获实益论

di六章诫初发心学佛者

di七章净土指要

di八章示净土法门及对治瞋恚等义

di九章佛法之内护与外护

di十章挽回劫运护国救民正本清源论

di十一章林文忠公行舆日课发隐

di十二章万法悉归净土

di十三章孝道尽,佛道成

di十四章 “普门品”流通缘起

di十五章《心经》为总持诸法之法门

di十六章净土法门为*诸法之归宿

di十七章念佛为即浅即深,即权即实之法门

di十八章念佛于在家人*契理契机

di十九章“净土五经”概述

di二十章大藏要义简述

di二十一章谙熟因果,善用心性

di二十二章念佛灵感事迹录

一、永春重修东关桥观音灵感记

二、镇海李太夫人燃灯照海记

三、岳运生居士往生记

四、今彩大师往生记

五、汪含章夫人往生记

六、沈翊仙居士脱难记

七、周紫珊居士生西记

八、善女人何王氏圣缘生西记

九、杨佩文居士得舍利记

十、阿育王佛舍利塔纪实

十一、陈了常优婆夷往生事迹兼佛性发隐

di二十三章凡夫性情,随物所移

di二十四章临终一关,要紧至极

di二十五章念佛*妙之法

di二十六章希圣希贤,在人自勉

di二十七章为善必得善,作恶必招恶

di二十八章能逆来顺受,则必有后福

di二十九章背觉合尘与背尘合觉 

di三十章佛法乃十法界公共之法

di三十一章根本未立,枝节何由畅茂

di三十二章果能一心念佛,临终必有瑞应

di三十三章至心念佛,逆谤皆得往生

di三十四章凡做功德,念佛一法,*易得益

di三十五章一念投诚,即获接引

di三十六章欲家道好子孙好,必先善教儿女

di三十七章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

di三十八章不以念佛为事,其失大莫能喻

di三十九章不可以躁妄心求境界神通

di四十章都摄六根,入手在听

di四十一章念观音名号,大则大应,小则小应

di四十二章念佛念观音,*易感通相应

di四十三章真修持方是真佛子

di三篇笔述析疑

*章若舍净土,则果证全无

di二章乐天知命,不怨不尤

di三章顺逆忙闲,念念在道

di四章一代时教,皆念佛法门之注脚

di五章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

di六章念佛于在家人*亲切*方便

di七章念佛法门至广大至简易

di八章宝王随息念佛法门

di九章以怖苦心念佛,是出苦*妙法

di十章罪福由心而分,果报由心而异

di十一章《醉菩提》所叙乃当日实事

di十二章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di十三章通身放下,一念单提

di十四章医者当即世间法以行佛法

di十五章“干大悲水”服食治病方法

di十六章如能日日改过,便入圣贤之流

di十七章善恶因果,皆自心之感召

di十八章每日至诚念佛,善根自能日长

di十九章盲聋喑哑,皆可作佛

di二十章广游宜以神不以身

di二十一章尽我愚诚,*从简

di二十二章房事是世间*生死关节

di二十三章学佛之道,事事当尽己之分

di二十四章天下之乱,源于家庭无善教

di二十五章佛力、法力、心力皆不可思议

di二十六章心慈去杀

di二十七章欲得佛法实益,不得轻法慢人

di二十八章真金白银不要作马桶夜壶

di二十九章世间*功德,莫过于善教儿女

di三十章欲为父母求寿,莫若至诚念佛

di三十一章年高更宜死心念佛

di三十二章非修净土法门决难当生了脱生死

di三十三章弘扬佛法,应在真实行持处着力

di三十四章都摄六根,为念佛*妙之法

di三十五章临终助念,理当竭诚从事

di三十六章知保身节欲,免纵欲早夭

di三十七章节欲能强健长寿

di三十八章不做大通家,专一于净土

di三十九章一念至诚称念,即得所作如意

di四十章切切不可怕死,有病即愿往生

di四十一章行孝不要效法“罗刹女之爱”

di四十二章不要把念佛视为等闲事

di四十三章慈善有德,心地行为悉皆光明

di四十四章但尽我心念佛,不问对境顺逆

di四十五章作善作恶,如种谷然

di四十六章将此一句佛号,当做本命元辰

di四十七章佛法如钱,在人善用

di四十八章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

di四十九章熟处转生,生处转熟

di五十章非从极约法门做起不可

di五十一章保养之法,寡欲*

di五十二章念佛去妄念秘诀

di五十三章汝果至诚忏悔,必能回心向道

di五十四章时节愈向后移,愈宜专修净业

di五十五章舍利乃戒、定、慧力所致

di五十六章坚定其心,愈入愈深,愈修愈切

di五十七章不要执理而废事

di五十八章净土法门,*胜方便

di四篇有问有答

*章净土决疑论

di二章净土问答并序

di三章唯心净土,自性弥陀

di四章佛法广大如海,众生唯信乃入

di五章财施法施,当以至诚

di六章是心念佛,是心是佛 

di七章佛法乃心法,心戒为*要

di八章居心行事,但求问心无愧

di九章句句声声念念,务求皆有着落

di十章放下我见,愿生净土

di十一章事求简约,为功必深

di十二章真心办道,不在皈戒

di十三章出格之人,不可以常格律之

di十四章佛法具足世出世间*法

di十五章有德者必有言,有言未必有德

di五篇行证追记

一、两法师

二、略述印光大师之盛德

三、中兴净宗印光大师行业记

四、印光大师荼毗记

五、印光大师舍利记

六、印光大师舍利灵变记

七、纪念印光老人的老实话

八、拜识印光大师的因缘及其印象

九、印光大师许我出家

十、印光大师轶事二则

十一、纪梦悼印光大师

十二、印光大师感应记

十三、记丁居士谈印光法师琐事

十四、幽明钦赞之印光大师

十五、印光公觉范永垂后世

十六、闻印光大师生西僭述鄙怀

十七、敬贺印光大师往生安养

十八、我之纪念印光大师

十九、不慧与印光大师

二十、印光大师恩德追记

二十一、与皈戒本师印光大师之因缘

二十二、皈依印光大师回溯记

二十三、追念我的师父印光大师

二十四、印光大师圆寂十周年纪念回忆录

二十五、追慕原始要终之*位大导师

二十六、老实念佛

二十七、印光法师

二十八、忆胡松年

附录一印光大师年谱

编后记一心惟念佛




《虚云大师口述》:东方智慧的传承与生命觉醒的指南 在中国佛教史的璀璨星河中,虚云大师(1840-1959)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颗巨星。他一生历经三朝五帝,饱经沧桑,精进修行,将佛教的戒律、禅定、智慧融为一体,成为近代中国佛教的复兴者和精神象征。本书《虚云大师口述》(正版,东方,ISBN 9787506090780)并非仅仅是一部简单的传记,它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位伟大的修行者深邃的内心世界,一种超越时空的东方智慧,以及一条通往生命觉醒的清晰路径。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以虚云大师自述的方式,将这位传奇人物的人生经历、修行体悟、佛法精要娓娓道来。这不同于旁人对他事迹的记载,而是直接聆听大师以其亲身经历和深刻理解,阐述他对佛法的见解、对生命的感悟,以及他对修行道路的指引。这种第一人称的叙述,赋予了本书一种无与伦比的真实感和亲切感,仿佛虚云大师就坐在我们面前,慈悲而智慧地向我们传授着佛陀的教诲。 一、 历尽沧桑的修行之路:从凡尘到觉悟 虚云大师的一生,本身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他出生于泉州,幼年经历丧母之痛,后又被叔父收养,在俗世中度过了一段时光。然而,一颗向往佛法的种子早已在他心中萌芽。本书详细地描绘了他从决定出家到最终证悟的漫长而艰辛的修行过程。 从他初次剃度,到后来在各个名山古刹的参学经历,再到他为复兴寺院、弘扬佛法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这些都将在书中得到细致的展现。读者将跟随大师的脚步,一同走过雪山高原,翻过崇山峻岭,体验他所经历的饥寒交迫、风雨侵袭,以及无数次对生死轮回的深刻反思。这些并非简单的叙述,而是大师通过自身亲历,生动地诠释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真谛,以及修行的不易与坚定。 大师在本书中,不会回避修行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与挑战,包括内心的烦恼、外界的诱惑、世俗的误解等等。他会坦诚地分享他如何通过持戒、禅定,一步步地克服这些障碍,坚定自己的道心。这对于许多在生活中遭遇困境、对人生感到迷茫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能够给予他们莫大的鼓舞和启发。 二、 禅的精髓与实践:直指人心的智慧 虚云大师是禅宗的泰斗,他的修行实践和佛法开示,深刻地体现了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宗旨。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便是大师对禅法的阐释和指导。 他会从最根本的层面,解释什么是禅,禅的本质是什么,以及如何通过禅修来认识自我、超越自我。他不会停留于空洞的理论,而是会结合自己的修行经验,给出切实可行的修习方法。例如,他可能会讲述如何调整呼吸,如何观照妄念,如何通过参禅达到“静虑”和“明心见性”。 本书中的口述,并非是枯燥的经文解读,而是充满了鲜活的例子和生动的比喻。大师善于将深奥的佛理,用最贴近生活的方式讲解出来,让即使是对佛教知之甚少的读者,也能有所领悟。他可能会引用公案故事,或者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比喻禅的境界,让读者在会心一笑中,体会到禅法的妙处。 对于希望深入了解禅宗,或是有意尝试禅修的读者来说,本书无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入门指南和修行宝典。它能够帮助读者破除对禅的神秘化想象,真正认识到禅法是人人可修、人人可证的。 三、 慈悲的宏愿与济世的情怀 虚云大师不仅仅是一位苦行僧,更是一位心怀众生、慈悲为怀的伟大导师。他的修行,最终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益众生。本书也会展现大师的这种宏大愿景和济世情怀。 他会在书中分享他对佛教的理解,以及他对现代社会中人们精神困境的关怀。他不会指责,而是会以一种包容和理解的态度,引导人们认识到追求物质之外的精神富足的重要性。他所倡导的,是回归内心的平静与安宁,是培养慈悲心和智慧。 大师一生致力于恢复古刹,重建道场,他深知一个清净的修行环境对于弘扬佛法的重要性。本书可能会穿插一些他重建寺庙的经历,以及他如何以其感召力和德行,吸引众多善信,共同完成这些伟大的事业。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历史的回顾,更是他对“利他”精神的生动诠释。 他也会在书中,对一些社会现象和人生问题,给出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都深深地根植于佛法的智慧,充满了对生命的关怀和对人类福祉的期盼。例如,他可能会谈及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面对顺境与逆境,如何培养感恩之心等等。这些内容,对于每一个渴望获得内心平静和生活幸福的人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 东方智慧的宝库:超越时代的精神财富 《虚云大师口述》所蕴含的,是经过千年沉淀的东方智慧。这种智慧,并非仅仅局限于佛教的范畴,它触及了生命、宇宙、道德、伦理等诸多领域,具有普遍的价值。 大师的口述,如同一泓清泉,滋润着现代人干涸的心灵。在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当今社会,人们往往感到迷失和焦虑。虚云大师的智慧,能够帮助我们找回内心的定力,认识到生命的本质,从而以一种更加平和、更加有智慧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本书并非要求读者立刻出家修行,而是希望通过大师的口述,让读者接触到一种不同于世俗的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它鼓励我们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在纷繁复杂的尘世中,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精神之路。 阅读本书,就像与一位智者进行一场深入的对话。你会被大师的智慧所折服,会被他的慈悲所感动,更会被他所指引的道路所启发。它会帮助你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发现内在的潜能,并指引你走向一个更加光明、更加有意义的未来。 结语 《虚云大师口述》(正版,东方,ISBN 9787506090780)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之作。它是一份珍贵的精神遗产,是东方智慧的宝库,更是一盏指引生命觉醒的明灯。无论你是佛教徒,还是对生命、智慧、修行感兴趣的探索者,本书都将为你带来深刻的启迪和无尽的收获。让我们跟随虚云大师的口述,一同踏上这场觉醒之旅,体悟生命的真谛,绽放生命的智慧之光。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得说,阅读这本书是一次需要耐心的旅程,它不是用来快速消化的快餐读物。它所讲述的“修行”,是一个漫长、曲折且充满考验的过程,需要读者也投入相应的时间和心力去跟进。书中对禅宗公案的阐述,对我来说,是理解“不二法门”的绝佳途径。它没有用晦涩难懂的术语堆砌,而是通过具体的人物对话和场景,将那种“顿悟”的瞬间展现得淋漓尽致。每当我感到生活被琐事缠绕,无法抽身时,我就会翻开这本书的任意一页,随便读上几段,那种瞬间被拉回到更宏大、更本质的命题中的感觉,非常奇妙。它像是一剂强效的清醒剂,提醒着我们生命中真正该追求的,永远是超越物质和感官的那个“本来面目”。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穿越时空的精神指引,是现代人修心的良方。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它有一种浑然天成的力量,仿佛真的是老人家在慢悠悠地给你讲述过去的事情,没有矫揉造作的文饰,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坦荡。很多篇章读起来,就像是听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在分享他的人生哲学,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但回味无穷。比如他对“放下”二字的理解,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通过他无数次的选择和放弃,一步步印证出来的。对于我这种常常在“得失”之间纠结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世间万物的来去。它不是强迫你接受某种观点,而是用他一生的实践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我发现,随着阅读的深入,自己看待外界事物的标准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不再那么执着于表面的成败,而是更注重内在的安宁与清净。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任何说教式的书籍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是抱着一种近乎朝圣的心态翻开这本书的,毕竟“虚云大师”这几个字本身就带着一种传奇色彩。然而,真正让我震撼的,并非他那些神通广大的传说,而是他作为一个凡人所经历的种种磨难与坚守。那种在战乱、贫困乃至被误解中依然能够保持内心定力的描写,让我这个生活在相对安逸环境里的人感到深深的惭愧。书中对于他早期“头陀行”的细致描绘,简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苦行,那种对身体的超越和对本心的执着,展现了修行者无上的勇气。我尤其喜欢其中穿插的一些生活小故事,比如他如何应对俗家弟子的种种不解,如何处理与寺院内外的复杂关系,这些细节让这位高僧的形象瞬间变得立体而真实起来,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祇,而是一位历经风霜、慈悲为怀的长者。这本书的价值,正在于它毫不保留地展示了一位真正的大师是如何在红尘中磨砺而成。

评分

这本关于虚云老和尚的口述实录,简直就是一本能让人心静下来的宝典。初拿到手时,那种厚重感就让人觉得里面的内容绝非泛泛之谈。我以前对佛教的了解大多停留在表面的仪式和一些零碎的教义上,但这本书不同,它像是直接把我们带到了那位高僧的身边,亲耳聆听他一生的经历和感悟。特别是他讲述早年参方求道的艰辛,那种毅力和对真理的执着,读来让人既心疼又由衷地敬佩。书中的文字虽然朴实无华,但字里行间却蕴含着深厚的禅机和智慧,很多地方需要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妙处。它不是那种讲大道理的书,而是通过讲述具体的事件、生活中的点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生命、对世界的深刻洞察。对于那些对传统文化、对禅宗思想有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它能帮助我们在这个喧嚣的时代里,找到一处安放灵魂的清净之地。读完之后,感觉心里的浮躁少了许多,对很多困惑已久的问题似乎都有了新的理解角度。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质量和装帧设计,也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虽然内容才是重中之重,但良好的阅读体验同样重要。纸张的质感很好,印刷清晰,尤其是在处理一些涉及到早期历史或寺院法器的描述时,清晰的文字和配图(如果有的话,但即使是纯文字,那种描绘的清晰度也值得称赞)都极大地帮助了读者的理解和想象。我发现,虚云老和尚的记忆力惊人,他对许多往事的回溯都非常细致,这对于历史研究者来说也是一份宝贵的口述资料。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宗教读物,它也是一部生动的近代佛教史侧影。它所记录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变迁,让读者在了解个人修行历程的同时,也对那个特定历史时期佛教界所面临的挑战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使得本书的厚度与广度都大大超出了预期,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案头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