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大师指出,“禅”可以开拓吾人心灵,开发人们的智慧,引导人们进入更超脱的自由世界。背迷入觉,背妄归真,这即是觉,也即是禅。虚云大师对禅学的开示绝非晦涩难懂,而是令人久读不厌,如同亲承法炙。愿借此书,向世人引述虚云大师禅学的思想,帮助世人解除烦忧困扰,铲平困苦,得一个平静自由的心境!
虚云禅师,俗名萧古岩,字德清,别号幻游。清道光20年,公元1840年,出生在福建泉州,出生时母亲就去世,后由庶母抚养长大。父亲萧玉堂公宦游福建,在永春州衙任幕僚,后来受聘入泉州府幕。虚云禅师幼时,从师读儒书,17岁离湘至闽,19岁至福建鼓山涌泉寺出家,拜常开为师。次年依妙莲(1824-1907)受戒。在现代佛教史上,坚持苦行长达百余年,历坐15个道场,重兴6大祖庭,以一身兼承禅门5宗,法嗣信徒达数百万众的高僧,唯有禅宗泰斗之誉的虚云。
代序一 念佛是消业息灾的根本方法001
代序二 一函遍复034
*篇演说开示
*章念佛于当今众生利益*
di二章《四料简偈》与念佛了生死
di三章专仗佛力才能速了生死
di四章因果为彻上彻下法门
di五章《四料简偈》为参禅修净的无上警策
di六章灵岩道场专弘念佛法门
di七章净土法门说要
di八章因果教育的方法与场所
一、世出世间法皆不废因果
二、家庭是因果教育的*课堂
di九章佛法功用及东土传化源流
一、佛法在东土传化源流
二、佛教分会释义
三、佛法东来与胜残去杀
四、既为佛子,当行佛事
di十章随机开示八则
一、吃素能免刀兵劫
二、放下*,一心念佛,求生净土
三、假若汝命不该绝,愈病良方唯念佛
四、至诚是看经念佛*妙之法
五、临终至诚念佛必蒙佛接引
六、生气后不可哺乳婴幼
七、学医发隐
八、免难轶闻
di十一章 临终三大要
di十二章念佛三昧摸象记
di十三章以身率物,以德服人
di十四章仗佛力,往生易
di十五章日日画老虎,恐来生为虎
di十六章称一声洪名,现一分相好
di十七章格物乃是极亲切、极简易之根本
di十八章周老禅师不吃猪肉的公案
di十九章做事必须自量己力,须先防其流弊
di二十章听人念佛,亦得大功德
di二十一章来生做人比往生净土难一万倍
di二十二章念佛乃乱世救难救命妙法
di二十三章念佛乃明理悟心捷径
di二十四章不仗佛力求净土,非愚即狂
di二篇文字般若
*章净土法门普被三根论
di二章如来随机利生浅近论
di三章宗教不宜混滥论
di四章佛教以孝为本论
di五章竭诚方获实益论
di六章诫初发心学佛者
di七章净土指要
di八章示净土法门及对治瞋恚等义
di九章佛法之内护与外护
di十章挽回劫运护国救民正本清源论
di十一章林文忠公行舆日课发隐
di十二章万法悉归净土
di十三章孝道尽,佛道成
di十四章 “普门品”流通缘起
di十五章《心经》为总持诸法之法门
di十六章净土法门为*诸法之归宿
di十七章念佛为即浅即深,即权即实之法门
di十八章念佛于在家人*契理契机
di十九章“净土五经”概述
di二十章大藏要义简述
di二十一章谙熟因果,善用心性
di二十二章念佛灵感事迹录
一、永春重修东关桥观音灵感记
二、镇海李太夫人燃灯照海记
三、岳运生居士往生记
四、今彩大师往生记
五、汪含章夫人往生记
六、沈翊仙居士脱难记
七、周紫珊居士生西记
八、善女人何王氏圣缘生西记
九、杨佩文居士得舍利记
十、阿育王佛舍利塔纪实
十一、陈了常优婆夷往生事迹兼佛性发隐
di二十三章凡夫性情,随物所移
di二十四章临终一关,要紧至极
di二十五章念佛*妙之法
di二十六章希圣希贤,在人自勉
di二十七章为善必得善,作恶必招恶
di二十八章能逆来顺受,则必有后福
di二十九章背觉合尘与背尘合觉
di三十章佛法乃十法界公共之法
di三十一章根本未立,枝节何由畅茂
di三十二章果能一心念佛,临终必有瑞应
di三十三章至心念佛,逆谤皆得往生
di三十四章凡做功德,念佛一法,*易得益
di三十五章一念投诚,即获接引
di三十六章欲家道好子孙好,必先善教儿女
di三十七章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
di三十八章不以念佛为事,其失大莫能喻
di三十九章不可以躁妄心求境界神通
di四十章都摄六根,入手在听
di四十一章念观音名号,大则大应,小则小应
di四十二章念佛念观音,*易感通相应
di四十三章真修持方是真佛子
di三篇笔述析疑
*章若舍净土,则果证全无
di二章乐天知命,不怨不尤
di三章顺逆忙闲,念念在道
di四章一代时教,皆念佛法门之注脚
di五章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
di六章念佛于在家人*亲切*方便
di七章念佛法门至广大至简易
di八章宝王随息念佛法门
di九章以怖苦心念佛,是出苦*妙法
di十章罪福由心而分,果报由心而异
di十一章《醉菩提》所叙乃当日实事
di十二章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di十三章通身放下,一念单提
di十四章医者当即世间法以行佛法
di十五章“干大悲水”服食治病方法
di十六章如能日日改过,便入圣贤之流
di十七章善恶因果,皆自心之感召
di十八章每日至诚念佛,善根自能日长
di十九章盲聋喑哑,皆可作佛
di二十章广游宜以神不以身
di二十一章尽我愚诚,*从简
di二十二章房事是世间*生死关节
di二十三章学佛之道,事事当尽己之分
di二十四章天下之乱,源于家庭无善教
di二十五章佛力、法力、心力皆不可思议
di二十六章心慈去杀
di二十七章欲得佛法实益,不得轻法慢人
di二十八章真金白银不要作马桶夜壶
di二十九章世间*功德,莫过于善教儿女
di三十章欲为父母求寿,莫若至诚念佛
di三十一章年高更宜死心念佛
di三十二章非修净土法门决难当生了脱生死
di三十三章弘扬佛法,应在真实行持处着力
di三十四章都摄六根,为念佛*妙之法
di三十五章临终助念,理当竭诚从事
di三十六章知保身节欲,免纵欲早夭
di三十七章节欲能强健长寿
di三十八章不做大通家,专一于净土
di三十九章一念至诚称念,即得所作如意
di四十章切切不可怕死,有病即愿往生
di四十一章行孝不要效法“罗刹女之爱”
di四十二章不要把念佛视为等闲事
di四十三章慈善有德,心地行为悉皆光明
di四十四章但尽我心念佛,不问对境顺逆
di四十五章作善作恶,如种谷然
di四十六章将此一句佛号,当做本命元辰
di四十七章佛法如钱,在人善用
di四十八章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
di四十九章熟处转生,生处转熟
di五十章非从极约法门做起不可
di五十一章保养之法,寡欲*
di五十二章念佛去妄念秘诀
di五十三章汝果至诚忏悔,必能回心向道
di五十四章时节愈向后移,愈宜专修净业
di五十五章舍利乃戒、定、慧力所致
di五十六章坚定其心,愈入愈深,愈修愈切
di五十七章不要执理而废事
di五十八章净土法门,*胜方便
di四篇有问有答
*章净土决疑论
di二章净土问答并序
di三章唯心净土,自性弥陀
di四章佛法广大如海,众生唯信乃入
di五章财施法施,当以至诚
di六章是心念佛,是心是佛
di七章佛法乃心法,心戒为*要
di八章居心行事,但求问心无愧
di九章句句声声念念,务求皆有着落
di十章放下我见,愿生净土
di十一章事求简约,为功必深
di十二章真心办道,不在皈戒
di十三章出格之人,不可以常格律之
di十四章佛法具足世出世间*法
di十五章有德者必有言,有言未必有德
di五篇行证追记
一、两法师
二、略述印光大师之盛德
三、中兴净宗印光大师行业记
四、印光大师荼毗记
五、印光大师舍利记
六、印光大师舍利灵变记
七、纪念印光老人的老实话
八、拜识印光大师的因缘及其印象
九、印光大师许我出家
十、印光大师轶事二则
十一、纪梦悼印光大师
十二、印光大师感应记
十三、记丁居士谈印光法师琐事
十四、幽明钦赞之印光大师
十五、印光公觉范永垂后世
十六、闻印光大师生西僭述鄙怀
十七、敬贺印光大师往生安养
十八、我之纪念印光大师
十九、不慧与印光大师
二十、印光大师恩德追记
二十一、与皈戒本师印光大师之因缘
二十二、皈依印光大师回溯记
二十三、追念我的师父印光大师
二十四、印光大师圆寂十周年纪念回忆录
二十五、追慕原始要终之*位大导师
二十六、老实念佛
二十七、印光法师
二十八、忆胡松年
附录一印光大师年谱
编后记一心惟念佛
这本书的出版质量和装帧设计,也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虽然内容才是重中之重,但良好的阅读体验同样重要。纸张的质感很好,印刷清晰,尤其是在处理一些涉及到早期历史或寺院法器的描述时,清晰的文字和配图(如果有的话,但即使是纯文字,那种描绘的清晰度也值得称赞)都极大地帮助了读者的理解和想象。我发现,虚云老和尚的记忆力惊人,他对许多往事的回溯都非常细致,这对于历史研究者来说也是一份宝贵的口述资料。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宗教读物,它也是一部生动的近代佛教史侧影。它所记录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变迁,让读者在了解个人修行历程的同时,也对那个特定历史时期佛教界所面临的挑战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使得本书的厚度与广度都大大超出了预期,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案头书。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是抱着一种近乎朝圣的心态翻开这本书的,毕竟“虚云大师”这几个字本身就带着一种传奇色彩。然而,真正让我震撼的,并非他那些神通广大的传说,而是他作为一个凡人所经历的种种磨难与坚守。那种在战乱、贫困乃至被误解中依然能够保持内心定力的描写,让我这个生活在相对安逸环境里的人感到深深的惭愧。书中对于他早期“头陀行”的细致描绘,简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苦行,那种对身体的超越和对本心的执着,展现了修行者无上的勇气。我尤其喜欢其中穿插的一些生活小故事,比如他如何应对俗家弟子的种种不解,如何处理与寺院内外的复杂关系,这些细节让这位高僧的形象瞬间变得立体而真实起来,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祇,而是一位历经风霜、慈悲为怀的长者。这本书的价值,正在于它毫不保留地展示了一位真正的大师是如何在红尘中磨砺而成。
评分这本关于虚云老和尚的口述实录,简直就是一本能让人心静下来的宝典。初拿到手时,那种厚重感就让人觉得里面的内容绝非泛泛之谈。我以前对佛教的了解大多停留在表面的仪式和一些零碎的教义上,但这本书不同,它像是直接把我们带到了那位高僧的身边,亲耳聆听他一生的经历和感悟。特别是他讲述早年参方求道的艰辛,那种毅力和对真理的执着,读来让人既心疼又由衷地敬佩。书中的文字虽然朴实无华,但字里行间却蕴含着深厚的禅机和智慧,很多地方需要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妙处。它不是那种讲大道理的书,而是通过讲述具体的事件、生活中的点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生命、对世界的深刻洞察。对于那些对传统文化、对禅宗思想有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它能帮助我们在这个喧嚣的时代里,找到一处安放灵魂的清净之地。读完之后,感觉心里的浮躁少了许多,对很多困惑已久的问题似乎都有了新的理解角度。
评分我得说,阅读这本书是一次需要耐心的旅程,它不是用来快速消化的快餐读物。它所讲述的“修行”,是一个漫长、曲折且充满考验的过程,需要读者也投入相应的时间和心力去跟进。书中对禅宗公案的阐述,对我来说,是理解“不二法门”的绝佳途径。它没有用晦涩难懂的术语堆砌,而是通过具体的人物对话和场景,将那种“顿悟”的瞬间展现得淋漓尽致。每当我感到生活被琐事缠绕,无法抽身时,我就会翻开这本书的任意一页,随便读上几段,那种瞬间被拉回到更宏大、更本质的命题中的感觉,非常奇妙。它像是一剂强效的清醒剂,提醒着我们生命中真正该追求的,永远是超越物质和感官的那个“本来面目”。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穿越时空的精神指引,是现代人修心的良方。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它有一种浑然天成的力量,仿佛真的是老人家在慢悠悠地给你讲述过去的事情,没有矫揉造作的文饰,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坦荡。很多篇章读起来,就像是听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在分享他的人生哲学,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但回味无穷。比如他对“放下”二字的理解,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通过他无数次的选择和放弃,一步步印证出来的。对于我这种常常在“得失”之间纠结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世间万物的来去。它不是强迫你接受某种观点,而是用他一生的实践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我发现,随着阅读的深入,自己看待外界事物的标准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不再那么执着于表面的成败,而是更注重内在的安宁与清净。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任何说教式的书籍都无法比拟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