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从本源、器具、制造、方法、茶事方面,分成十章,扼要凝练地阐述了我国古代茶的演变发展,是世界上第X部茶叶专著,也是一本极具史料价值的著作。《续茶经》涉猎了清代之前的所有茶史资料,且颇为实用,论道也非常公允,该书成为清代X大的一部茶书,也是我国迄今为止X大的一本古茶书
陆羽,唐代人,一名疾,字鸿渐,自称桑苎翁,又号东冈子。著有《茶经》,世人尊称为“茶神”“茶圣”。
陆廷灿,清代人,字秋昭,自号幔亭。撰有《续茶经》三卷、《艺菊志》八卷、《南村随笔》六卷
一、茶之源
二、茶之具
三、茶之造
四、茶之器
五、茶之煮
六、茶之饮
七、茶之事
八、茶之出
九、茶之略
十、茶之图
续茶经
一、茶之源
二、茶之具
三、茶之造
四、茶之器
五、茶之煮
六、茶之饮
七、茶之事
八、茶之出
九、茶之略
十、茶之图
一、茶之源
【原文】
茶者,南方之嘉木①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②而掇③之。其树如瓜芦④,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⑤,蒂如丁香,根如胡桃。(原注:瓜芦木,出广州,似茶,至苦涩。栟榈,蒲葵之属,其子似茶。胡桃与茶,根皆下孕⑥,兆至瓦砾⑦,苗木上抽⑧。)
【注释】
①嘉木:优良树木。嘉,用同“佳”。
②伐:砍伐树木与其枝条。
③掇(duō):采摘。
④瓜芦:一种叶如茶叶,但味苦的树木,广布于我国南方,又名皋芦。
⑤栟(bīng)榈:即棕榈树。
⑥下孕:指植物根系往土壤深处生长发育。
⑦兆至瓦砾:指土地开裂。兆,原指古人占卜的龟甲因烧灼而龟裂,这里意为裂开。瓦砾,原指残瓦碎砖,这里用来指坚硬的土地。
⑧上抽:向上生长。
【译文】
茶树,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优良树木,有一尺、两尺,甚至几十尺高。在巴山、峡川等地还有需两人才能合抱的茶树,只有砍下枝条才能采摘上面的茶叶。茶树长得像瓜芦木,树叶像栀子,花像白蔷薇,果实像棕榈树的树籽,花蒂像丁香,树根像胡桃树根。(作者原注:瓜芦木,产自广东,酷似茶树,但味道苦涩。栟榈,属蒲葵之类,它的树籽像茶籽。胡桃树与茶树的树根都在地下生长发育,只有到土地被撑开之后,树苗才能向上生长。)
【原文】
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原注:从草,当作“茶”,其字出《开元文字音义》①。从木,当作“”,其字出《本草》②。草木并,作“荼”,其字出《尔雅》。)
【注释】
①《开元文字音义》:字书名,成书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现已散佚。
②《本草》:指唐高宗显庆四年(659)时,由李(jì)、苏敬等编撰的《新修本草》,也称《唐本草》,现已散佚。
【译文】
茶这个字,从部件方面来说,有说从属于“草”部的,有说从属于“木”部的,有说并属于“草”“木”两部的。(作者原注:从属于草部的,应当写作“茶”,这个字出自《开元文字音义》一书。从属于木部的,应当写作“”,这个字出自《本草》,并属于草、木两部的,写作“荼”,这个字出自《尔雅》。)
【原文】
其名,一曰茶,二曰槚①,三曰②,四曰茗,五曰荈③。(原注:周公云:“槚,苦荼。”扬执戟④云:“蜀西南人谓茶曰。”郭弘农⑤云:“早取为茶,晚取为茗,或一曰荈耳。”)
【注释】
①槚(jiǎ):本指楸(qiū)树。
②(shè):本为香草名。
③荈(chuǎn):三国时期“茶荈”二字常常连用,现代已很少使用。
④扬执戟:西汉文学家、语言学家、哲学家扬雄,著有《方言》等书。
⑤郭弘农:东晋文学家、训诂学家郭璞,注释过《方言》《尔雅》等字书。
【译文】
茶的名称,第X叫茶,第二叫槚,第三叫,第四叫茗,第五叫荈。(作者原注:周公说过:“槚,就是古荼”。扬雄说过:“四川西南部的人称茶为。”郭璞说过:“较早摘取的叫荼,较晚摘取的叫茗,也有一种说法叫荈。”)
这本书的设计风格非常符合我对于经典读物的期待。它的排版清晰,字体大小适中,阅读起来非常舒适。我尤其欣赏它采用的文白对照形式,这使得我在研读《茶经》原文时,可以随时对照译文,理解起来更加轻松。而且,注释部分也非常细致,对于一些历史背景、茶学名词都做了很好的解释,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对茶文化稍有研究但又非专业人士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补充。 最令我惊喜的是,这本书不仅仅局限于《茶经》本身,还包含了《续茶经》的内容,这让我能够看到不同时期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且,它还将茶与中医养生紧密结合,这让我觉得,喝茶不再仅仅是一种文化体验,更是一种可以提升身体健康的方式。它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让我重新认识到茶的价值。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内容丰富、编排精良,且具有深刻文化和实用价值的经典读物。
评分这本书绝对是送给爱茶人士的绝佳礼物。我刚开始接触茶道的时候,总是觉得《茶经》高高在上,晦涩难懂。但这本书的译文部分做得非常出色,通俗易懂,将古老的概念用现代的语言一一解读,让我这个茶界“小白”也能迅速掌握要点。最让我称道的是,它不仅提供了原文和注释,还附带了译文,这种“三位一体”的编排方式,让我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又能对照译文加深印象,遇到不确定的地方,注释又能提供更详细的解释,整个阅读过程流畅而高效。 而且,我特别喜欢它在“中医养生”方面的侧重。中国茶历来就与养生有着不解之缘。书中对茶叶的药用价值、不同茶的性味归经,以及如何通过饮茶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都有深入的阐述。这让我觉得,喝茶不仅仅是为了解渴或品味,更是一种滋养身心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能够慢下来,静心品一杯茶,感受它带来的宁静与健康,这本书无疑给予了我很多启发和指导。
评分拿到这本《茶经·续茶经》的合集,第一时间就被它古朴典雅的装帧吸引了。封面采用了带有暗纹的宣纸,手感温润,字迹清晰,透着一股沉甸甸的历史感。翻开书页,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厚实不透墨,阅读起来眼睛不易疲劳。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将陆羽的《茶经》与后人续写的《续茶经》并列呈现,这对于我这样对中国茶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 我一直觉得,品茶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茶经》作为茶文化的百科全书,其内容之丰富、考证之严谨,早已令我倾倒。而《续茶经》则像是对这份宝藏的补充和延伸,将历史的烟尘拂去,让我们得以窥见后世茶事的发展变迁,以及不同地域、不同时期茶人对茶的理解与实践。这本合集,通过原文、注释和译文的对照,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即使是对古文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轻松地走进茶圣的世界,感受茶汤中的千年韵味。
评分收到这本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那份古籍的质感扑面而来,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最令我赞叹的是,它将《茶经》和《续茶经》的内容以文白对照的形式呈现,大大方便了我们这些对文言文不太精通的读者。每每读到拗口的地方,只需一眼译文,便豁然开朗。注释部分更是详尽,对于一些专业的术语、历史典故,都能给出恰如其分的解释,使得阅读体验层层递进,趣味盎然。 我尤其喜欢它在“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这个定位上的用心。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茶叶的书,它更像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茶”这一独特载体的智慧结晶。从茶的起源、种类、制作,到饮茶的礼仪、器具,再到茶与养生的关系,几乎无所不包。这种全方位的呈现,让我深深地体会到,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背后所蕴含的深邃哲学。
评分坦白说,我曾经因为《茶经》的古老篇幅而望而却步,觉得那是一本只属于专业茶人或者历史学家的著作。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不仅仅是收录了原文,更重要的是,它用非常现代、清晰的注释和译文,将那些古老的智慧变得触手可及。我特别喜欢它在解释一些古代茶事细节的时候,会引用一些出土文物或者历史文献的资料,这让内容更加立体和可信。 而且,我关注到了这本书的“中医养生”部分,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亮点。我一直相信,饮食与健康息息相关,而茶作为中国传统的饮品,其养生价值不言而喻。书中对不同茶叶的功效、适宜人群都有详细的说明,让我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茶饮,这不仅仅是品茶,更是一种科学的养生之道。这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健康理念相结合的做法,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有价值。
评分好书好服务,首选京东,就是好
评分虽然说没有京东快递快,但物超所值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宝贝收到,非得满意!
评分好
评分挺著名的作品,性价比挺高。
评分买来休假看
评分质量挺好的
评分小孩子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