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古代音乐
定价:25.00元
作者:伍英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504485601
字数:
页码:18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音乐艺术,犹如一棵古老而常青的参天大树,以其源远流长和多彩多姿屹立于世界音乐之林。它反映了中华民族以音乐修身养性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道德、文化和追求。《中国古代音乐》为大家详细介绍古代音乐史及中国传统音乐,让我们一同领略中国音乐艺术之风采,相信你会为其深深折服。
目录
章 中国古彳弋音乐的起源
节 中国古代音乐的滥觞
中国古代音乐的诞生
远古时期的音乐内容
远古时期的乐器
早期的音乐教育
第二节 夏商周的音乐
三代时期音乐的发展
礼乐的政治作用
乐舞的演变
乐器的分类:八音
三代的音乐教育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
节 “百家争鸣”的古代音乐
礼崩乐坏与郑卫之音
民间音乐的发展
部诗歌总集《诗经》
南方歌曲总集《楚辞》
战国时期的笛与篪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思想
“心平德和”的音乐教育
孔子的音乐观
孟子的音乐思想
对古代音乐的否定
《乐记》中的美学思想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音乐
节 秦汉时期音乐的发展
乐府的建立
两汉的鼓吹与百戏
音乐的传教
《琴操》疑云
第二节 秦汉时期的音乐人物与思想
秦始皇糜烂的音乐文化
两汉的音乐理论与音乐思想
李延年的音乐贡献
《淮南子》中的音乐教育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
节 魏晋南北朝音乐的发展
歌舞音乐的发展
清商三调
西域音乐及乐器的传入
佛教音乐的兴起
琴学的传教
北魏孝文帝改革对音乐的影响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的音乐人物、著作与思想
苟勖与何承天对乐律理论的推动
嵇康的音乐思想
阮籍的音乐教育思想
三部影响较大的古琴曲
魏晋文人与啸
第五章 隋唐时期的音乐
节 隋唐时期音乐的发展
民间曲子的产生
变文与说唱音乐
唐诗与音乐
唐代的音乐机关
羯鼓盛行
燕乐的教习
第二节 隋唐的音乐人物、著作与思想
音乐与政治:开皇乐议
唐玄宗的音乐造诣
隋唐的音乐理论与文献
唐太宗与白居易的音乐思想
王通的音乐教育思想
第六章 宋元时期的音乐
节 宋元时期音乐的发展
说唱音乐的发展
元曲的产生
宋元的杂剧
两宋的宫廷音乐教育
第二节 宋元的音乐人物、著作与思想
宋代的音乐论著
两宋的音乐教育思想
欧阳修的音乐思想
元杂剧名家及其作品
第七章 明清时期的音乐
节 明清时期音乐的发展
民歌与小曲
四大声腔
古琴曲集与琴派
少数民族的音乐教育
第二节 明清时期的音乐人物、著作与思想
明清时期的戏曲作品与作家
王守仁的音乐思想
蒲松龄与《聊斋俚曲》
康熙学习古钢琴
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整体装帧设计还是相当不错的,封面古朴典雅,内页排版疏朗大方,纸张的质感也很好,拿在手里就觉得很有分量。不过,我在阅读过程中,确实遇到了一些小小的困惑。比如,书中在描述一些比较复杂的乐器构造时,虽然配有插图,但我总觉得这些插图的比例和细节上,还有待商榷。有些地方,我看了半天,仍然无法清晰地理解其内部的运作机制。另外,书中在提及一些古代的音乐理论时,例如关于“五声”和“七律”的阐述,我感觉在理论层面还可以再进行一些拓展和延伸。虽然基本概念都有提及,但如果能更深入地讲解这些理论是如何在实际音乐创作中被应用的,以及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那就更好了。我个人比较倾向于那种能够提供一些实际操作性指导的读物,比如,如果能有一些简单的古乐器模仿演奏的提示,或者对一些经典乐曲进行一些基础的乐理分析,我觉得会更能吸引像我这样的非专业读者。总的来说,这是一本有一定基础的读物,对于想要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读者来说,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但如果在某些细节方面能够再打磨一下,相信会更加完善。
评分这次有幸读到一本关于中国古代音乐的书,虽然我并非科班出身,对音乐理论的理解也仅停留在业余爱好者的层面,但这本书的魅力依旧让我沉醉其中。它不像一些枯燥的学术著作,一上来就摆出大量的理论公式和专业术语,而是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引领着我一步步走进中国古代音乐的殿堂。书中的文字,时而如清泉般甘冽,时而如古琴般悠扬,仿佛能听到千年前宫廷的笙歌,感受到市井的丝竹,甚至还能依稀听到战场上的战鼓。作者在介绍乐器时,不仅仅是罗列它们的名称和构造,更会深入挖掘它们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比如,当我们看到“瑟”这个字时,脑海中浮现的不再是陌生的乐器,而是与“琴”并称的古老弦乐,它们是如何在古代文人雅士手中奏响,又承载了怎样的情感与哲学思考。书中的图片也是一大亮点,精美的插图将那些尘封已久的乐器和乐谱鲜活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让我得以直观地感受中国古代音乐的美学。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时期音乐风格的梳理,从先秦的古朴雅致,到汉唐的恢弘大气,再到宋元的婉转细腻,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音乐符号和精神气质,仿佛一幅幅流动的历史画卷,让我对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切的体会。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能够点亮你对中国古代音乐好奇心的书,即使你是一个门外汉,也能从中获得满满的收获和乐趣。
评分初读这本书,便被它那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所吸引。书中不仅仅是在介绍音乐,更是在讲述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读到关于“礼乐”的部分,我才真正理解到,在古代,音乐并非只是娱乐,而是与政治、道德、哲学紧密相连的。那些庄严的宫廷乐舞,不仅仅是展现皇权的威严,更是维系社会秩序、教化民众的重要手段。而书中对民间音乐的描绘,更是充满了生活气息,那些来自田间地头、街头巷尾的歌谣,唱出了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生命力。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不同朝代音乐风格的演变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从秦汉的雄浑,到唐宋的细腻,再到元明的粗犷,每一个时代的音乐都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作者的文字功底也相当了得,将那些深奥的音乐理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使得即使是没有音乐基础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关于音乐的书,不如说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书,它让我重新认识了中国的过去,也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华文明的窗户。
评分实在是很想对这本书的某些观点提出一些自己的疑问,但又苦于自己学识有限,不知从何说起。书中关于古代音律的阐述,似乎有些过于简化了,我总觉得古代先贤在对声音的探索上,一定有着我们今天难以想象的深度和智慧。书中提到的一些乐器,例如“钟”和“磬”,虽然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它们的外形和用途,但我总感觉少了些什么,缺少了那种能让我“身临其境”的感受。我希望书中能有更多关于这些乐器在实际演奏中的细节描写,比如演奏者是如何运指的,演奏出的声音是怎样的共鸣,以及在特定的历史场合下,它们扮演了怎样不可替代的角色。此外,书中对古代音乐理论的梳理,虽然逻辑清晰,但总觉得在理论与实践之间,似乎隔了一层薄纱。我更希望看到一些具体的乐谱分析,甚至是能够复原古谱并进行现代演绎的案例,这样才能更直观地理解古代音乐的结构和美感。当然,我理解一本书不可能面面俱到,它能做到这个程度,也已属不易。只是作为一名热情的读者,总是会不自觉地希望这本书能够再深入一些,再丰富一些,能够解答更多我心中的疑问。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那个辉煌的古代。我原本以为对中国古代音乐的了解已经足够,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情感的共鸣。读到关于宫廷乐舞的章节,我仿佛能看到身着华丽服饰的舞者在宽广的宫殿中翩翩起舞,耳边回响着庄重而又华丽的乐声,那种宏伟而又神秘的气息,至今仍让我心潮澎湃。而当读到关于民间小调时,又仿佛置身于热闹的市井,听到卖唱艺人手中摇着拍板,用充满生活气息的歌声吸引着路人,那种淳朴而又鲜活的生命力,让我感受到了古代人民的喜怒哀乐。书中对一些著名乐曲的解读,也让我大开眼界。它不仅仅是解释了乐曲的结构和和声,更是深入挖掘了乐曲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寓意和哲学思考。例如,对《高山流水》的解读,让我不仅仅是听到了高山流水的意境,更是感受到了伯牙子期之间那种“知音”的难得。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古代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的重要载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