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王蒙自传部:半生多事(新版) | 作者 | 王蒙 |
| 定价 | 56.00元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
| ISBN | 9787559611383 | 出版日期 | 2017-12-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王蒙自传*部:半生多事》从王蒙的幼年时始,讲述了他青年和中年所经历的青春的滋养、初恋的甜蜜、人生的辉煌及政治风云带来的命运的跌宕和长达16年的流放生活。本书堪称是“一个人的国家日记”,又是“一个国家的个人机密”,大量史事是披露:写作《青春万岁》前后遭遇的尴尬的家庭裂变,父母的离异,写作《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的风波曲直,反右中的心灵忏悔,发配新疆前后的人情微妙…… |
| 作者简介 | |
| 王蒙 1934年生于北京。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学者,笔耕60余年,写下45卷文集1600万字,作品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在各国发行。 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文化部原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访问过59个国家和地区。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名誉教授、顾问,中国海洋大学文新学院院长。 曾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意大利蒙德罗文学奖、日本创价学会和平与文化奖,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与澳门大学荣誉博士学位、约旦作家协会名誉会员等荣衔。 |
| 目录 | |
| 1.故乡 2.父亲 3.母亲 4.精彩与荒谬 5.慈祥与温暖 6.如同梦魇 7.好孩子,好学生 8.作诗与失眠 9.我要革命 10.我有没有童年 11.雨果与周曼华 12.从拜财神爷到思想赤化 13.进步关系 14.入党 15.冬天里的春天 16.激情岁月 17.中央团校 18.秋天的发现 19.充满阳光 20.基层与实际 21.终于离异 22.永远的十九岁 23.初恋 24.艺术生活 25.走向文学 26.苦难与升华 27.青年作家 28.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29.这篇小说 30.青春万岁 31.我喜欢这样 32.大起大落 33.《冬雨》与《尹薇薇》 34.我与五十年代 35.新的一页 36.置之死地而后生 37.一担石沟 38.从一担石沟到三乐庄 39.告别郊区劳动 40.邵荃麟与冯牧 41.《夜雨》与《眼睛》 42.大学校园与市文代会 43.日子 44.在八大处反修 45.大风大浪的预感 46.到新疆去 47.红旗如火 48.喀什噶尔与叶尔羌 49.大漠孤烟直 50.寂寞的冬天 51.行行重行行 52.在生产队里 53.在生产大队 54.快乐永存 55.逆境中的小小胜利 56.伊犁的烹大虾 57.学而时习之 58.大战喀什河 59.干活吃饭 60.老百姓 61.“”是怎么样开始的 62.农村的纵横捭阖 63.二姨之死 64.边城“”纪景 65.别有洞天非人间 66.尚未形成的思想 67.或有忧思未敢言 68.清理花絮 69.努海图的大院 70.干校一记 71.干校记趣 72.画家列阳 73.告别伊犁 74.改剧本 75.“”文艺 76.游泳与写作 77.朋友们 78.孩子的眼睛 79.从“七八九三个月”到“四五” 80.啊, |
| 编辑推荐 | |
| ★王蒙自传:一个人的“国家日记”,一个国家的“个人机密”。 ★文学大家的心路坦言,年长智者的心得阐述。 ★一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史和思想史不可或缺的重要文本。 ★历经苦难后永不言败的激情、活力、智慧,这些词用在王蒙身上并不过分,这些都是令人感佩的。 ——铁凝 著名作家、中国作协主席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购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被“新版”这个词所吸引。这意味着,它很可能是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增补、修订,或者是在编排、装帧上有了新的考量。我期待的是,这个“新版”能为读者带来更完整的体验,或许在序言、后记,或者附录中,能有一些新的思考和补充。王蒙先生的文字,我一直认为有一种“常读常新”的魅力,即使是早已读过的篇章,在不同的心境下,也能读出新的意味。 所以,对于《半生多事》(新版),我希望能看到的是,作者在回顾过去的时候,是否能加入当下新的视角。比如,他如何看待当下中国的变化,或者他对未来的期许。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往往是自传最引人入胜的地方。我期待的,不是对过去事件的简单复述,而是对过去事件与现在、与未来的关联性的探讨。他会在书中,分享他对于中国文化、中国发展的长远思考吗?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种“温故而知新”的阅读体验,在理解历史的同时,也能汲取智慧,面向未来。
评分这本《半生多事》的书名,光是听着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仿佛能闻到那个年代特有的油墨香和时代变迁的气息。王蒙这个名字,对很多中国人来说,绝不仅仅是一个作家那么简单,他更是我们这个国家近现代史的一个活着的见证者,一个亲历者。我一直觉得,想要真正理解一个时代,除了官方的历史记载,最生动、最鲜活的视角,莫过于那些在时代洪流中沉浮、思考、书写的人。尤其是像王蒙先生这样,经历过那么多次政治运动,又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生命力,从年轻的激情澎湃到晚年的平和通透,他的文字里一定承载了无数的思考和感悟。 我尤其期待的是,在这部自传里,他会如何讲述那些“半生多事”的细节。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在经历了风雨之后,还能平静地回顾过去?那些曾经的荣耀与坎坷,在他眼中,是否都化作了淡然的风景?我设想,他笔下的文字,一定不会是简单的流水账,而是充满了对人性的洞察,对社会变迁的思考,甚至是对自身命运的追问。比如,他会如何描绘与某些重要历史人物的交往?那些场景,那些对话,在尘封多年后,又会以怎样的面貌重现?我甚至能想象到,他在某个深夜,提笔写下往事时的那种复杂心情,有怀念,有反思,也有释然。
评分我一直认为,作家写自传,最迷人的地方在于,你能通过他自己的叙述,去窥探他“为何成为他”。王蒙先生的文字,我一直很喜欢,有一种洒脱,又有一种深情。所以,《半生多事》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了解他个人经历的书,更是理解他文字背后那个复杂而丰富的灵魂的钥匙。我期待能从中看到他早年的文学启蒙,那些让他沉浸其中的书籍,那些影响了他创作风格的作家。 我还想知道,在他的人生道路上,有哪些关键的转折点?是什么样的事件,让他做出了某个重要的决定?这些决定,又如何一步步将他引向了今天?我脑海里勾勒出的画面是,他或许会用一种非常生活化的语言,讲述那些宏大的历史背景下的个人际遇,让读者在读故事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时代的力量。他可能会分享一些不为人知的创作细节,或者是在困境中,是如何找到继续前行的勇气的。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立体地认识王蒙,不仅仅是那个站在历史舞台上的名人,更是那个在书斋里,在生活中,用心感受、用心书写的普通人。
评分对于《半生多事》这部作品,我更多的是带着一种“静观其变”的心态去翻阅。王蒙先生的经历太过丰富,横跨的时间跨度也太长,很难用简单的几个词语去概括。我猜测,这本书不会是一个单一的叙事主线,而更像是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上面点缀着他个人的悲欢离合。我希望能看到他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所展现出的不同面貌。比如,年轻时意气风发的模样,中年时遭遇挫折时的隐忍,以及晚年时对世事洞明的豁达。 我尤其期待的是,他对于“事”的理解。那些“多事”究竟是指什么?是功业上的起伏,还是情感上的纠葛,亦或是思想上的探索?我相信,他会用一种非功利、非戏剧化的视角去呈现,更多的是一种对生命过程本身的感悟。他或许会提到一些自己特别珍视的友情,或者是一些让他终生难忘的爱情。我也相信,他不会回避那些让他感到痛苦的经历,但他的呈现方式,一定是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和智慧的过滤,不会流于表面,而是直指人心的部分。
评分说实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立刻抱着“解密历史”的心态。更多的是一种对一位长者智慧的期盼。人到晚年,回望一生,总会有一种宏观的视角和深沉的体悟,这种体悟是年轻时无法拥有的。我猜想,王蒙先生在书写《半生多事》时,一定带着一种“此时此刻”的宁静,他不会再纠结于一时的得失,而是更关注那些贯穿一生的精神追求和生命本质。他可能会谈论文学与人生、思想与时代之间的辩证关系,用他丰富的阅历来解读一些看似抽象的哲学命题。 我尤其好奇的是,他会如何处理那些可能触及敏感的过往。是选择性的遗忘,还是坦诚的剖析?我倾向于相信,一位如此深谙人生智慧的作家,不会回避,但也绝不会刻意煽情。他会以一种温和而坚定的笔触,将那些经历过的大风大浪,转化为对生命更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可能体现在他对历史的某种独特解读,也可能体现在他对人际关系的某种豁达态度。我期待的,不是八卦,而是智慧的火花,是在他的文字中,找到照亮自己人生之路的光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