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名:中医基础理论(第2版)/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参考丛书
作者:印会河 等主编
ISBN:9787117071802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1
定价:51.00元
字数:762000页码:491版次:2装帧:平装开本:W
目录
绪论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内容和基本特点
三、中医基础理论的学科性质和内容
四、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节 气一元论
一、气的基本概念
(一)气的哲学含义
(二)气的医学含义
二、气一元论的基本内容
(一)气是构成万物的本原
(二)运动是气的存在形式及固有属性
(三)气是天地万物相互感应的中介
三、气一元论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确立三才一体的整体医学观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四)指导疾病的诊断
(五)指导疾病的防治
第二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一)阴阳的哲学含义
(二)阴阳的医学含义
(三)阴阳的普遍性、相对性和关联性
(四)划分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标准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阴阳对立
(二)阴阳互根
(三)阴阳消长
(四)阴阳转化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四)指导疾病的诊断
(五)指导疾病的防治
第三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一)五行的哲学含义
(二)五行的医学含义
二、五行的特性
(一)五行属性的概念
(二)事物属性的五行分类
三、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五行生克
(二)五行乘侮
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二)阐述人体的病理变化
(三)指导诊断疾病
(四)指导疾病的防治
一、气的现代研究
(一)思维模型说
(二)场论说
二、阴阳的现代研究
(一)关于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关于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阴阳学说本质研究
三、五行的现代研究
(一)网状因果结构与五行
(二)五行的数学模式
(三)五行学说的计算机研究
一、大宝论
二、五行统论
第二章 藏象
节 藏象学说概论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
第三章 气血精度津液
第四章 经络
第五章 体质
第六章 病因与发病
第七章 病机学说
第八章 养生与防治
附 名词术语索引
内容简介....
刚拿到这本《中医基础理论/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参考丛书 第2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还没来得及细细翻阅,光是翻到目录就感觉分量十足。我一直对中医充满好奇,总觉得它博大精深,却又总在入门的门槛前徘徊。这本书从“藏象”、“病因”、“病机”这些最基础的概念讲起,让我这种对中医一窍不通的人,也能大致勾勒出中医理论的大致框架。特别是关于“气血津液”的论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它们在人体内是如何运行、相互转化的,以及一旦失衡会带来哪些后果。虽然书中肯定有更深入的学术探讨,但作为一本教学参考书,它在入门引导方面做得相当到位。我尤其欣赏它在讲述阴阳五行时,并不是干巴巴的理论堆砌,而是结合了大量的临床案例和实际应用,让这些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起来,也让我对中医的整体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指引着我走进中医的殿堂。
评分我是一名中医爱好者,之前也零散地阅读过一些中医书籍,但总感觉缺乏系统性。拿到这本《中医基础理论》,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打好基础”。它从最基本的概念入手,比如“精气神”、“津液”、“阴阳”、“五行”,用非常清晰的语言解释了它们各自的含义以及在人体中的作用。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藏象学说”时,不是简单地罗列脏腑名称,而是将每个脏腑的功能、相互关系、以及在病理状态下的表现都讲得非常透彻。比如,它解释了为什么“肝主疏泄”,以及肝气郁结会对情绪和消化系统产生什么影响,这让我对很多生活中的不适有了更深的理解。书中还介绍了“八纲辨证”等基础辨证方法,让我对接下来的学习有了更明确的方向。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比较学术化,但又不失可读性,确实不愧是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教学参考书。
评分对于一个多年接触中医养生、但始终停留在浅层了解的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系统性学习的绝佳平台。我一直觉得中医的理论体系非常独特,和西医的逻辑完全不同,所以想深入了解,但市面上很多普及读物又不够严谨。这本书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它从最根本的“阴阳学说”讲起,解释了阴阳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规律如何在人体生理和病理中体现,让我对“上火”、“寒热”等日常词汇有了更科学的认识。然后深入到“五行学说”,理解了木、火、土、金、水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如何对应人体的五脏六腑,以及这些关系如何影响人体的健康。书中关于“望闻问切”的详细介绍,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方法来诊断病情,让我对接下来的学习更加期待。虽然有些专业术语需要反复查阅,但整体感觉条理清晰,循序渐进,让我能一步步构建起对中医基础理论的认知。
评分这本书对于我这个正在攻读中医药专业的学生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我之前在其他教材上学习时,总觉得某些概念的理解不够透彻,或者实践与理论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但《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版在这一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比如在讲到“经络学说”时,它不仅仅列举了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更详细地解释了经络在人体中的循行路线、其生理功能,以及与脏腑的联系,并且附带了精美的经络图谱,这对于我记忆和理解经络系统非常有帮助。我尤其喜欢它在“病因病机”部分,将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等病因因素的发生机制,以及它们如何导致人体阴阳失衡、脏腑功能紊乱,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分析,并用大量的医案加以佐证。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我学习的效率和兴趣。感觉这本书的编排逻辑清晰,内容严谨,绝对是值得反复研读的经典之作。
评分这本书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学习资料,更像是一份珍贵的工具书。作为一名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我经常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回顾和深化中医基础理论的理解。这本书的第二版在内容上进行了更新和完善,加入了更多近期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例如,在“病因病机”部分,它对现代医学背景下的某些疾病,如何用中医理论进行解释,提供了不少新的思路和方法,这对我拓展临床思维非常有启发。书中关于“治则治法”的讲解,详细阐述了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八种治法的适应症和禁忌,以及如何根据具体病情灵活运用,这对于提高临床疗效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关于“藏象学说”对各个脏腑生理病理功能的阐述,也更加深入和细致,能够帮助我更准确地把握病机的关键。这本书的严谨性和实用性,让它成为我案头必备的书籍之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