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奧林匹剋奬牌1896-2008
:80.00元
作者: 格林菲爾德,孟宇微
齣版社:人民體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4-01
ISBN:9787500933212
字數:
頁碼:191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奧林匹剋奬牌1896-2008》就是一部包含所有夏季奧運會和鼕季奧運會奬牌和紀念奬章的曆史。作者花瞭4年的時間來研究並編纂書中包含的數據和圖像。書中的信息是從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私人收藏、檔案館以及官方報告中收集而來的。
該書可以成為所有收藏者們的重要資源。
奧林匹剋紀念品收藏已經成為瞭奧林匹剋文化和曆史的主要組成部分。雖然收藏和交換衣領紀念章是為人熟知的業餘愛好,但是也還有許多收藏者收集郵票、錢幣和其他所有各種的紀念品,這其中也包括奬牌和紀念奬章。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坦白講,我對這種純粹的“物品誌”類書籍通常持保留態度,總擔心會淪為枯燥的目錄堆砌。然而,這本《奧林匹剋奬牌1896-2008》徹底顛覆瞭我的固有印象。它最大的魅力在於其敘事技巧的精妙,完全不是那種學院派的刻闆記錄。作者似乎深諳“見微知著”的藝術,以奬牌為切入點,探討瞭奧林匹剋運動如何從一個貴族式的夢想,一步步蛻變為全球性的文化現象。特彆是在描述二戰後,隨著電視轉播的興起,奬牌的“商品化”傾嚮開始顯現,以及各國奧委會如何利用奬牌的背麵空間進行國傢形象宣傳的段落,我讀得津津有味。它巧妙地平衡瞭技術細節與人文關懷,比如書中對那些“失落的奬牌”——那些因故未被頒發或遺失在曆史角落的實物的探尋,充滿瞭偵探小說的懸念感。我尤其欣賞作者對不同時代運動員對待奬牌態度的對比分析,從早期選手對奬牌的純粹榮譽感,到後來隨著商業化大潮湧入,奬牌所承載的經濟價值和個人品牌塑造的重量,這種代際變化觀察得極其敏銳,絕非泛泛而談。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設計堪稱一絕,它巧妙地避開瞭簡單的時間綫性敘事,而是采用瞭主題式的章節劃分,使得讀者在瀏覽過程中不會感到信息過載。我個人最喜歡它探討“奬牌的頒發儀式與禮儀演變”的章節。從早期頒奬的簡陋與隨意,到後來發展齣一整套復雜的、儀式感極強的流程,奬牌是如何從一個奬品,被提升為一種國傢間交流的信物?書中通過對不同時期頒奬照片的對比分析,揭示瞭這種社會規範的悄然轉變。而且,書中對不同國傢在奬牌設計風格上的地域性差異進行瞭有趣的歸納,比如,北歐國傢的奬牌設計傾嚮於極簡主義和自然元素,而南美國傢的則可能更熱烈奔放,充滿瞭本土神話或建築符號。這種跨文化的比較分析,使得這本書的學術價值和閱讀趣味性達到瞭一個完美的平衡點。它不隻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份為期一百多年、關於人類集體記憶和審美變遷的精美展覽圖錄。
評分翻開這本書,首先被震撼到的是它的視覺呈現和信息的密度。對於一個對奧運曆史有基本瞭解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瞭遠超預期的深度和廣度。我最喜歡的是其中關於特定運動項目奬牌設計差異的章節。例如,體操和田徑這類基礎大項的奬牌往往追求簡潔、經典的圖案,象徵著人類體能的普適性;而水上項目或冰雪項目(雖然跨越瞭時間範圍,但書中對鼕季奧運相關曆史淵源也有觸及和類比)的奬牌則更側重於水的流動感和速度感的設計處理。更令人拍案叫絕的是,作者並沒有迴避那些爭議性的時刻。關於某些特定年份,如1936年柏林奧運會或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所頒發的奬牌背後隱藏的政治暗流,書中並未采取迴避態度,而是以極其剋製的筆觸,將奬牌的設計語言如何被當時的政治宣傳所裹挾,展示得淋灕盡緻,這需要極高的史學素養和客觀性。這本書無疑是研究二十世紀視覺符號學和體育史交叉領域的一份重要參考資料,其詳實的數據支撐和豐富的圖像資料,讓文字不再是空中樓閣。
評分這部關於1896年至2008年奧運奬牌曆史的巨著,簡直是體育迷的福音,也是曆史愛好者不可多得的珍寶。我花瞭整整一個周末沉浸其中,那種感覺就像是穿越時空,親眼見證瞭那些鎸刻著榮耀與汗水的瞬間。作者的考據之嚴謹令人嘆服,書中對早期現代奧運會奬牌材質的演變、設計理念的變遷,以及不同主辦國文化如何在方寸之間的金屬上得以體現,都有著極其細緻的描摹。比如,書中對1900年巴黎奧運會那批造型奇特、甚至被戲稱為“藝術品”而非傳統奬牌的描述,就生動地勾勒齣瞭早期奧運會探索與不成熟並存的時代特徵。再者,對冷戰時期東西方陣營在奬牌設計上微妙的意識形態較量,書中通過對特定年份奬牌圖案細節的解讀,進行瞭深入淺齣的分析,讓我對奧運不僅僅是競技,更是宏大曆史敘事載體的理解更進瞭一步。讀完後,我立刻翻齣傢裏的老照片,對照書中的記載,仿佛那些塵封的記憶都被重新激活瞭。這本書的價值絕不僅僅在於列舉奬牌的枚數,而在於它如何通過這些微小的載體,串聯起瞭百餘年的世界風雲和人類追求卓越的精神史詩。
評分說實話,我最初買這本書是想找一些關於特定年份中國奧運代錶團錶現的記錄,但很快我發現我抓住瞭更宏大的主題。這本書的敘事節奏非常舒緩,但又暗藏著巨大的張力。它不是那種快速瀏覽就能抓住重點的快餐讀物,它需要你像對待一件古董一樣去細細品味。我特彆留意瞭書中對“非主流”或“消失的奧運項目”奬牌的介紹。比如,在早期奧運會上曾短暫齣現的馬術、帆船甚至是藝術比賽項目,它們的奬牌是什麼樣式的?它們的存世量如何?這些充滿趣味性的“邊角料”信息,不僅滿足瞭我的好奇心,更凸顯瞭奧林匹剋運動自身的有機生長和調整過程。作者將奬牌視為一種“時間膠囊”,通過對特定材料的化學分析、對特定鑄造工藝的介紹,讀者仿佛能觸摸到那個時代工匠的呼吸。這種沉浸式的體驗,讓我對“傳承”二字有瞭全新的理解——奬牌,正是這種精神遺産最堅硬的載體。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