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禽戏是少林五形拳的古老祖先,少林功夫五形拳(龙形、虎形、豹形、蛇形、鹤形)以少林达摩祖师所创的“罗汉十八手”为雏形, “取法之华佗五禽戏,略为变通”。少林五形拳是少林各路拳法中*为卓*的功法套路,具有拳禅一体、内外合一、神形兼备的特点,同样也是集导引之法及技击术于一体的武功,与五禽戏一样都是强身健体的优良功法。 本书中五禽戏的五套动作,强度可大可小,动作可收可放,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伸筋拔骨,动诸关节。动作舒展,柔和匀称,协调美观,内外结合,形意相随。
第一章 五禽戏源流概说
一.五禽戏的历史及影响
二.五禽戏应五行
三.五禽戏的健身实征
四.五禽戏与生命美学
第二章 五禽戏预备练习
一.五禽戏的习练特点
(一)功法特点
(二)习练要领
(三)注意事项
二.基本手型、步型与平衡
(一)基本手型
(二)基本步型
(三)平衡
三.预备势
第三章 五禽戏课堂
**戏:虎戏:雄浑有力,刚柔兼济
1.虎举——疏通三焦改善循环
2.虎扑——壮腰柔脊舒经活络
第二戏:鹿戏:舒展轻盈,静谧怡人
1.鹿抵——强筋练骨壮腰健肾
2.鹿奔——折叠伸展振阳提气
第三戏:熊戏:沉稳憨直,厚实安详
1.熊运——壮腰固本强胃健脾
2.熊晃——养肝调脾综合平衡
第四戏:猿戏:灵巧敏捷,活泼轻快
1.猿提——灵敏肌肉按摩心脏
2.猿摘——健脑补血提神养元
第五戏:鸟戏:昂首拍翅,活经疏络
1.鸟伸——吐故纳新疏通任督
2.鸟飞——强心提肺灵活肢体
收功:引气归元
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用料相当讲究,拿在手里非常有分量感,一看就是精心制作的版本。油墨印刷清晰,即便是细小的笔画和标注也看得一清二楚,这种对实体书籍制作工艺的重视,让人对内容也抱有更高的期待。但就其实用性而言,我发现它更偏向于“记录”和“存档”,而非“随身携带”和“随时翻阅”。由于篇幅较厚,整体重量不轻,如果想带着去公园练习时对照参考,确实有些笨重。而且,内页的装订非常紧实,尤其是靠近书脊的中间部分,为了看清那些内容,我不得不非常用力地将书页压平,生怕弄坏了精美的纸张和装订。这种设计使得阅读体验在某些特定角度下会打折扣。理想情况下,一本关于运动功法的书籍,如果能采用更灵活的装订方式,比如锁线胶装,以便于将书本平摊在地面或垫子上,同时减轻整体重量,那它在实际使用中的便利性会大大提高,更能匹配它所传授的动静相宜的养生理念。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有特点,用词考究,文风古朴,充满了古典韵味。阅读时,仿佛能感受到一股沉静的力量,让人自然而然地将心绪沉淀下来。作者在引经据典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引用的古籍文献之多,足以显示出其深厚的学术功底。每一条功法口诀的背后,似乎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作为支撑,这极大地增强了读者的信心。然而,这种过度追求古典美的文字风格,在实际操作指导部分,却带来了不少理解上的障碍。很多描述是抽象的、意境化的,比如“形如猿猴,意如松柏”这类描述,虽然富有诗意,但对于一个想要精确模仿动作的初学者来说,实在是不够具体。我尝试按照文字描述去做,结果发现我的身体姿态总是偏离标准,总觉得少了那么一点“道位”。我期待的是,在教授具体招式时,能多使用一些现代的、更具空间指向性的词汇来辅助说明,比如“膝盖不超过脚尖”、“腰部微收,如同抱圆”这类更具操作性的语言,这样可以让理论的“形”与实践的“实”之间架起一座坚实的桥梁。
评分我最初是冲着“光盘”才买的,想着有视频演示,学习起来总比纯文字描述来得直观。然而,实际拿到手后,我才发现光盘的内容和书本的搭配上,似乎还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空间。光盘的制作质量尚可,动作演示者动作标准,背景干净,让人能够看清每一个细节的起承转合。但问题在于,光盘的讲解节奏偏快,尤其是一些需要精细控制呼吸和意念的环节,讲解员的语速和动作转换的速度都很快,根本来不及细细体会。我不得不反复暂停、倒带,甚至拿着书本对照着看,才能勉强跟上。更让我感到困惑的是,书里有些关键的口诀和心法,在光盘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强调或对应的画面解释,更多的是依靠书本文字的描述。这使得“图文并茂”的协同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反而有点像两份独立的内容被强行放在了一起。如果能针对光盘中的每一个主要体式,在书中用更醒目的方式标注出对应的光盘序号和关键讲解点,或者让光盘的讲解能更紧密地围绕书中的理论体系展开,那效果一定会大不相同。
评分这本关于传统养生功法的书,说实话,我买回来后就被它的装帧吸引了。封面设计得古朴典雅,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让人一看到就觉得里面装的是真家伙,不是市面上那些浮躁的健康指南能比的。翻开内页,排版清晰,字号适中,阅读体验相当不错,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不过,我得说,这本书在理论阐述方面,有些地方着实需要读者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储备。它没有过多地进行普及性的解释,而是直接深入到功法的核心要义和古代典籍的出处。比如,对于“气机升降”、“脏腑相连”这些概念,作者的处理方式是假设读者已经有所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化和拓展。我花了好几天时间才把前几章的理论部分消化完,感觉就像在啃一本学术专著,虽然内容扎实,但对于初学者来说,门槛确实有点高。如果能加入一些更生动的比喻或者图示来辅助解释这些深奥的理论,我想会更贴合大众读者的需求。整体来说,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资料的翔实程度是毋庸置疑的,它更像是一部供人深入研究的参考书,而非一本轻松入门的读物。
评分从内容丰富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选材面相当广阔,几乎涵盖了该功法体系的各个层面,从基础的预备动作到复杂的高阶收功,介绍得详尽无遗。它不仅仅是动作的罗列,更深入探讨了不同体位下对特定经络的疏通效果,这一点我非常欣赏。作者对于不同季节、不同时辰下练习的注意事项也有详细的论述,体现了传统养生讲究“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但是,书籍在“如何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的部分,着墨稍显不足。比如,对于身体有旧伤的人群,或者体能较弱的老年群体,书中提供的多是标准化的练习方案。我尝试在练习中根据自己的膝盖不适感,略微调整了某个下蹲的深度,但书中没有明确指出这种微调是否会被视为“偏差”,也没有提供一套经过验证的、针对特定人群的“保守版”或“进阶版”练习方案。这使得我在练习到后期,面对身体发出的细微反馈时,无法完全确定自己的调整是否仍然在功法的安全范围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