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正宗陈氏太极拳 |
| 作者 | 陈炳 |
| 定价 | 36.80元 |
| 出版社 |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
| ISBN | 9787553757490 |
| 出版日期 | 2016-05-01 |
| 字数 | 200000 |
| 页码 | 216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太极拳爱好者与日俱增,但是对太极拳真正有所了解的却少之又少。作为太极的正宗发源,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嫡宗传人陈炳先生为了让初学者能够得窥太极之正道,不走弯路,亲自撰写了这本太极拳谱。 书中从太极拳的起源讲起,分章讲述太极拳的放松功、基本功、太极十三式,皆是初学者需要重点掌握的基本要点。尤其着重强调太极拳基本功,这是前辈们在授徒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关键性动作,能够让太极拳爱好者快速准确掌握太极拳,是太极拳入门钥匙。可以说,学会了放松,掌握了基本功,就相当于明白了太极拳。 后教给大家的陈氏和谐太极十三式,让大家在掌握基本功的前提下,迅速的掌握一套拳法,在短的时间内体会到太极身心同修的奇妙。本书是陈家沟国际太极院日常必修课,更是太极爱好者入门的典范之作! |
| 作者简介 | |
| 陈炳,1971年出生于太极拳,名门世家,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嫡宗传人。 全国武术太极拳锦标赛冠军,国家一级拳师,一级武术裁判,河南省武术教练员,陈家沟太极拳协会会长,陈家沟国际太极院院长,温县太极十杰,陈家沟八大天王。常年授拳于全国各地及美国、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德国、瑞士、奥地利、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斯洛伐克、波兰、智利、巴西等国家,并在美国、瑞士、意大利、加拿大、智利、阿根廷、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开设“陈炳太极院”。多次应邀出席韩国“世界气功文化节”和美国俄亥俄州首府举办的“亚洲文化节”。2005、2007、2011、2014年,被美国《功夫》杂志、意大利《劲道-武术功夫》、南美洲《黑虎-武术》、英国《太极拳》杂志选为封面人物。历年来,在各种武术比赛中获奖无数,并且受聘于国内外的太极拳协会、高校,担当武术指导、客座教授、名誉教练,如复旦大学陈式太极拳协会终身顾问兼名誉总教练,日本陈式太极拳学会特邀指导,韩国陈式太极拳总会顾问等,散太极之芬芳于世界各地,为太极拳走向海内外,发扬光大立下汗马功劳。 |
| 目录 | |
| 暂无相关内容 |
| 编辑推荐 | |
| 年轻人练,青春永驻;上了年纪的人练,鹤发童颜! 太极拳好!这是邓对太极拳的评价,也是成千上万太极拳爱好者的评价! 很多人对太极拳了解不多,似乎很玄,很难掌握。其实,太极拳和瑜伽一样,讲究的是呼吸绵长,动作柔缓,通过肢体的运动达到按摩内脏,让经络畅通,五脏六腑都得到滋养,进而调养身心,健康长寿。而且,太极拳平时可以养生,遇到危险时可以防身。明末陈王廷创造太极拳就是出于防护家园的目的,太极拳是一种进退皆宜的运动。 陈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正宗发源,如今的温县陈家沟更是太极拳的圣地,前往学习太极拳的爱好者来自世界各地。在几个世纪的流传过程中,发展出了杨氏、武氏、吴氏等不同流派的太极拳,但万变不离其宗,“松、静、柔”——太极三昧,始终是太极的核心部分。基本功则是练习任何门派太极拳所必须掌握的基础。和谐十三式是陈氏太极几代宗师为了传徒授艺方便特地挑选一些代表性动作,对于太极拳入门者学习,迅速掌握太极拳,提高学习信心大有帮助。为了学习方便,陈炳师傅还与弟子特地录制了演示视频,让读者能够更直观的学习。 |
| 文摘 | |
| 练拳须知:法无定法,拳无定拳 n 很多太极拳初学者有同样的疑问:太极拳的姿势做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到位?其实不应该担心这个问题,太极拳练习的方法与别的运动练习方法不同,无论初学者,还是已经有一定基础的太极拳爱好者,都应该 n 注意:法无定法,拳无定拳。 n 我们在按照本书中图解演练太极拳时,只需要动作要领做到即可, n 不需要刻意追求和图解中一模一样的效果,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和条件不一样,刻意去追求统一的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不仅起不到锻炼自身的目的,而且还有可能拉伤自己。练习太极拳时应注意要让拳来适应自己的身体,而不是让自己刻意去追求某种效果。 n 大致说来,练习太极拳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招熟、懂劲、神明。 n 招熟 n 是指在姿势、动作上打好基础,把拳套中的步形、步法、腿法、身法、手形、手法、眼神等基本要求弄清楚,做到姿势正确,步法稳定,动作舒展、柔和。 n 懂劲 n 是指知己知彼,能听出对方劲之断续、虚实,来龙去脉,摸出形之凹凸、重心之变化,一般为太极态,阴阳交融,亦松亦紧,刚柔相济,化即打,打即化,化打合一。 n 神明 n 是指全身透空、虚无,无刚柔、无化打,沾身便弹,出手便摧,无力可挡呈无极态。在全部锻炼过程中,不管在哪个阶段、哪种程度,都要注意保持“心静”“体松”两个基本要领。“心静”是指思想集中、全神贯注,做到专心打拳。“体松”是指身体各部位保持运动中的自然,排除不必要的紧张。“心静”“体松”是由太极拳运动的特点所决定的基本要求,它对于其他要领的掌握起着决定性作用,应该贯穿于练太极拳的始终。 n 正确运用这两个要点,更有利于掌握太极拳的其他要领,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提高健身和医疗的效果。下面是我给大家列出几个基本的注意点: n 端正 n 打太极拳首先要注意姿势正确,特别是要保持上体自然正直、腰脊中正,两肩、两胯自然放松,不可俯仰歪斜或耸肩膀、扭胯。其他部位也要按照要求切实做好。忽视任何一个部位的要领,必然牵动其他部位,造成错误定型和错误动作。例如姿势中臀部外突,必然牵连腰部和胸部前挺、腹肌紧张。 n 因此,初学阶段要抓住姿势“端正”这一环节,不可贪多求快、潦草从事。这样做开始阶段可能刻板一些,灵活性稍差,但只要抓住了“身法”中的主要矛盾,其他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n 稳定 n 要使上体端正舒适,必须首先保持下肢稳定。步形、步法既是姿势中的一部分,又是整个姿势的基础。经验表明,很多人下盘不稳,并不完全出于力量不足,而多数是由于步形、步法不当。如果步子过小、过窄或脚的位置、角度不对,以及变换动作时虚实不清,势必造成身体重心不稳。因此必须把步形、步法的要求弄清楚,可以单练各种桩步和步法,先把身体重心的变换摸清楚。这样既利于培养下肢的支撑力量,又能把主要步形(弓步、虚步、仆步、独立步等)、步法(进步、退步、侧步、跟步等)的要领掌握好。另外,根据具体情况,多练各种腿法(蹬脚、分脚、摆脚、踢腿、压腿等)和多做腰部的柔韧性练习,也可以增强下肢力量,有利于动作的稳定。 n 舒松 n 初学时,在姿势动作中要注意提醒自己舒松、自然。舒松不是软化无力,而是按照规矩,尽量把动作做得舒展些。运动总是松紧、张弛交替进行的,太极拳也是如此。但是太极拳的特点是轻缓柔和、沉着自然,要求“运劲如抽丝”。初学者往往不适应这种要求,容易使用拙力,造成不必要的紧张甚至僵硬,破坏了姿势动作的端正、稳定。 n 初学打基础时必须由舒松、柔和入手,把不必要的紧张和生硬的僵劲去掉,姿势动作力求舒展大方、自然柔和。 n 轻匀为了较快地掌握太极拳轻缓、柔和的运动特点,初学时,注意动作要慢、要柔,用力要轻、要匀。当然,快和慢是相对的,不是越慢越好。 n 一般说来,初学者动作慢一些,用力轻一些,易使动作准确,速度均匀,消除拙力。初学时如果动作不熟练,可以在姿势之间稍有停顿,体会一下要领,边想边做。但是动作熟练之后,就要努力保持匀速运动,起落转换不可忽快忽慢、忽轻忽重。 n …… n |
| 序言 | |
| part1 往事并不如烟:不灭的太极拳传说 |
整体而言,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是平和而有力的。它没有夸大任何武术的神奇功效,也没有鼓吹速成的捷径,而是脚踏实地地引导读者进入一个需要长期投入和细心体会的领域。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并非因为内容晦涩难懂,而是被作者描述的某种意境所触动,需要时间去默默体会和消化。其中对于习武心态的培养,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作者反复强调耐心、谦逊和持之以恒的重要性,这对于现代社会中追求效率和即时反馈的我们来说,是一种非常及时的精神提醒。这本书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教授了如何“做”,更在于它教会了我们如何“思”——如何用一种更具整体性和长期性的视角去看待身体的锻炼和精神的修养。它是一部扎实的武学教材,更是一本关于如何与自己相处的生命哲学书。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一种沉稳的深蓝色调,配以烫金的书名和作者名,显得既古典又大气。纸张的选择也颇为讲究,拿在手里有种温润的质感,即便是长时间翻阅,手指也不会感到粗糙或疲乏。内页的印刷清晰度极高,字体的排版疏密得当,阅读起来非常舒适,没有丝毫的视觉压力。特别是那些示范动作的插图,线条流畅,细节刻画得淋漓尽致,即便是对武术动作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通过这些图示清晰地理解每一个架势的要领。装订工艺也相当扎实,书脊处处理得非常平整,让人相信这是一本可以经受住反复翻阅和长时间使用的佳作。从这本书的外在呈现来看,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在制作上的用心,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为接下来的阅读体验奠定了非常愉悦的基调。我个人非常看重书籍的实体感和阅读的舒适度,而这本的各个方面都超出了我的预期,让人忍不住想立刻沉浸其中,探索其内在的精髓。
评分我抱着极大的好奇心翻开了这本书的扉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作者对中国传统武术精神的深刻阐述。文章的笔触非常细腻,不仅仅是罗列招式和要领,更是将深厚的哲学思想融入其中,让人在学习动作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内在的宁静与和谐。作者在引言部分就强调了“形神合一”的重要性,并用生动的生活化比喻来解释那些看似高深的武学概念,极大地降低了入门的门槛。比如,他对“松腰”的描述,不是干巴巴地说“要放松”,而是将其比喻为“一棵老柳树的根须扎入大地深处,任凭风吹雨打,主干依然灵活自如”,这种富有画面感的描述,一下子就让我的理解深入了一个层次。整本书的逻辑结构安排得错落有致,从基础的站桩、步法讲起,循序渐进地过渡到复杂的套路演示,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让人感觉每一步都是稳扎稳打,不急不躁,非常符合武学修炼的内在要求。
评分与其他一些武术书籍相比,这本书最让我欣赏的一点是它在理论深度上的挖掘。它并非只是简单的图文解说,而是穿插了大量的历史背景和流派沿革的探讨。比如,书中详细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一特定架势在技击和养生层面的侧重点演变,这种考据的严谨性,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越了一本单纯的“动作手册”。作者的文字功底极为扎实,行文间既有学术研究的严谨,又不失传统文人的温润儒雅,读起来是一种享受。尤其是在讲解内劲的运行轨迹时,作者引用了中医的经络学说,并结合现代的生理学知识进行佐证和阐发,使得原本抽象的“气”的概念,变得可以被理解和感知。这种跨学科的融合,极大地拓宽了读者的认知边界,让人在练习拳架时,不再是机械地模仿,而是真正理解了动作背后的力学原理和生命科学的奥秘。
评分这本书的实操指导部分,可以说是匠心独运。每一个动作的分解教学,都设置了“初级要领”、“进阶注意点”以及“常见错误辨析”三个层次。这种多维度的讲解模式,极大地满足了不同水平练习者的需求。对于初学者,简单的要领足以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肌肉记忆;而对于有一定基础的人,那些细微的“进阶注意点”,比如手腕角度的微小调整对整体劲力的影响,往往是突破瓶颈的关键所在。更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常见错误辨析”部分,竟然还附带了一些自检的小测试,比如“当你做特定动作时,胸腔是否感到有压迫感?”这类直击痛点的问题,能够引导练习者主动去发现和纠正自己练习中的盲区。这种高度的互动性和自我诊断的功能,让这本书更像是一位全天候陪伴在侧的资深教练,而不是冰冷的文字堆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