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 | |||
| 书 名 | 感恩太极--扎西解析传统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 | ||
| 作 者 | 扎西 | 出版社 | 人民体育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2011-10 | 版 次 | 1 |
| 印刷时间 | 2013-1 | 印 次 | 1 |
| 页 数 | 270 | 字 数 | 280000 |
| I S B N | 9787500941705 | 开 本 | 16开 |
| 包 装 | 平装 | 重 量 | 480克 |
| * 价 | 59元 | 折后价 | 37.5元 |
| 目录 |
| 序 乐为扎西新作作序——赵幼斌 |
| 内容简介 |
| *初,她重病缠身,历尽生死磨难.幸得赵斌大师授予太极拳.奇迹康复。 |
老实说,我一开始对“八十五式”这个具体套路解析的书籍持保留态度,因为市面上很多解析都只是机械地复制张三丰或杨澄甫老先生的图谱,缺乏个人的见解和继承的深度。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扎西先生显然不是在模仿,而是在“再创造”和“再理解”的过程。他的文字有一种强烈的感染力,能让你在阅读时就仿佛身临其境地进入了太极的运动状态。特别是对“缠丝劲”的描述,他没有仅仅局限于手腕的绕环,而是将其上升到了整个躯干的螺旋拧裹,指出这是太极拳区别于其他拳种的根本。他甚至结合了环境因素——比如在实战或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些劲力——拓宽了太极拳的实用性范畴。这种立体的、多维度的解析角度,使得这本书的厚度和广度都远超一般的拳谱注释。我感觉自己仿佛被带入了一个更广阔的太极宇宙,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固定的招式,而是理解了所有招式背后的统一规律。
评分这部书的出版简直是太极拳爱好者的福音!我刚翻了几页,就被作者那种深入骨髓的理解力给镇住了。它绝不仅仅是罗列动作那么简单,而是真正地在挖掘八十五式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和身体智慧。比如,在谈到“揽雀尾”这个动作时,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手法的描述上,而是花了大量篇幅去解析其中“掤、捋、挤、按”四种劲力的转换和在不同阶段对人体重心的微妙控制。我以前总觉得这些概念很虚,但扎西老师的解析,配合着清晰的图解(虽然我这里没法看到图,但从文字描述就能想象出来),让人豁然开朗,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特别是他对于“劲起于脚、主宰于腰、形于手指”这个核心理论的阐释,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他不是简单地重复口诀,而是用现代人能理解的语言,结合气血运行的原理,把深奥的传统理论掰开揉碎了讲。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老旧武术书籍的晦涩感,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师在你身边手把手指导,让你对每一次呼吸、每一次转膝都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已经迫不及待想带着书去套路练习了,相信它能极大地提升我的拳架质量和内在感受。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语言风格,透露出一种沉稳而又充满热情的学者风范。它不像某些武术书籍那样充满了江湖气或过于学术化的枯燥,而是在严谨的结构下,流淌着作者对太极拳艺术的深切热爱。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每一章节末尾设置的“体悟与反思”部分。这些小结语往往一语中的,能精准地指出练习者在当前阶段最容易忽略的要点。比如,在讲解收势时,作者提醒我们收势不是简单地结束动作,而是将刚刚运动起来的气血重新归于丹田,是一种“蓄势待发”的宁静。这种对细节的极致关注,体现了扎西老师极高的教学素养。对于那些追求技术完美、希望将太极拳从“拳架”提升到“艺术”境界的习练者而言,这本书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指导和思想上的升华。它让我明白,学习太极拳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而这本书,就是最好的向导地图。
评分与其他市面上流行的太极拳书籍相比,这部“扎西解析”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对“中正安舒”的定义进行了极其精妙的界定。许多人把“中正”理解为身体笔直,但作者通过对不同架势下身体重心的细微调整,阐释了真正的中正并非僵硬的垂直,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是身体在不断对抗地心引力与其他力量作用下所维持的“松柔的轴心”。这种对细节的执着和精准的把握,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功力和对传统的尊重。我特别关注了关于“虚实转换”的部分,那一段写得太精妙了。扎西老师用生动的比喻说明了实腿的“扎根”与虚腿的“轻灵”是如何互相成就的,这直接解决了我在转襕或过渡招式时容易出现的重心不稳和动作滞涩的问题。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那些看似不言自明的传统要求,用现代运动科学和身体感知的方式进行了完美的对接,让老拳理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对于想要精进架势、追求真正太极韵味的人来说,这是必读之作。
评分我一直以来对传统杨式太极拳抱有一种敬畏又有点迷茫的心态,总觉得那些流传下来的套路口诀虽然优美,但要真正练到“内功”的层面,缺乏一个清晰的路径指引。这本书的出现,恰恰填补了这个空白。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行文如流水,但逻辑性极强,完全不是那种故弄玄虚的“玄学”描述。我尤其欣赏他对于每一个招式中“意念”引导的阐述。比如,在讲解“野马分鬃”时,他强调的不是手臂的拉伸幅度,而是胸腔的舒展和内气的自然发散,这立刻将我的注意力从外形转移到了内在的控制上。这种由内而外的训练思路,对于长期练习却不得其门的习练者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而且,书中对八十五式的结构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拆解和归类,让人能清晰地看到整个套路是如何围绕着阴阳转换和螺旋缠丝的原理构建起来的。读完一部分,我马上尝试在慢速中体会那种“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的境界,感觉身体的协调性确实有了显著的提高。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工具书,而不是看完就束之高阁的摆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