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古代书法家
定价:28.00元
作者:刘诗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10-01
ISBN:9787501004270
字数:
页码:43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在甲骨文阶段,就可以明显地看出,在实用中已萌发着审美。如果不是这样,那就不会有武丁时的“雄浑”,帝乙时的“秀美”,廪辛、康丁时的“恣肆”;这些书风各异的甲骨文,也正代表了殷商时代书法的成就。当然,中国书法成为自觉、独立的艺术,却还是在汉和汉以后。在经历了汉末这一古代书法审美意识结构初步形成时期之后,书法才得以脱离单纯的实用观念走向艺术并出现了书家。隶书的发展,不仅孕育了草书和真书,而且还有了专工隶书的书家蔡邕,专工草书的书家杜操、崔瑗和张芝。由于“隶草”自身的“劲涩”和未能“赴急”、“救速”的实用目的,以及“麤书”的性质,“隶草”又蜕变为“今草”,并随之产生了专工今草的书家,使书法成为自觉创造书法美、表达审美主体情感、可以“移情”的艺术。
目录
序
李斯(秦)
程邈(秦)
史游(西汉)
杜操(东汉)
崔瑗(东汉)
师宜官(东汉)
梁鹄(东汉)
张芝(东汉)
曹喜(东汉)
蔡邕(东汉)
刘德升(东汉)
钟繇(三国魏)
韦诞(三国魏)
皇象(三国吴)
卫觊(三国魏) 卫瓘
卫恒(西晋)
索靖(西晋)
陆机(西晋)
卫铄(东晋)
王羲之(东晋)
谢安(东晋)
王献之(东晋)
王殉 王珉(东晋)
孔琳之(南朝宋)
羊欣(南朝宋)
薄绍之(南朝宋)
萧思话(南朝宋)
王僧虔(南朝齐)
郑道昭(北魏)一
陶弘景(南朝梁)
萧衍(南朝梁)
萧子云(南朝梁)
贝义渊(南朝梁)
智永(隋)
智果(隋)
欧阳询(唐)
虞世南(唐)
陆柬之(唐)
褚遂良(唐)
李世民(唐)
武则天 李治(唐)
殷令名(唐)
欧阳通(唐)
怀仁(唐)
孙过庭(唐)
薛稷 薛曜(唐)
高正臣 王知敬(唐)
张旭(唐)
钟绍京(唐)
张怀瓘(唐)
李邕(唐)
李隆基(唐)
徐浩(唐)
颜真卿(唐)
李阳冰(唐)
苏灵芝(唐)
张从申(唐)
韩择木(唐)
史惟则(唐)
怀素(唐)
沈传师(唐)
柳公权(唐)
裴休(唐)
高闲(唐)
杨凝式(五代)
李煜(五代)
徐铉(北宋)
梦英(北宋)
李建中(北宋)
林逋(北宋)
石延年(北宋)
欧阳修(北宋)
苏舜钦(北宋)
范仲淹(北宋)
蔡襄(北宋)
薛绍彭(北宋)
王安石(北宋)
苏轼(北宋)
朱长文(北宋)
黄庭坚(北宋)
米芾(北宋)
黄伯思(北宋)
赵佶(北宋)
吴说(南宋)
赵构(南宋)
岳飞(南宋)
吴琚(南宋)
陆游(南宋)
范成大(南宋)
朱熹(南宋)
张孝祥(南宋)
党怀英(金)
王庭筠(金)
姜夔(南宋)
赵秉文(金)
张即之(南宋)
文天祥(南宋)
赵孟頫(元)
鲜于枢(元)
邓文原(元)
管道昇(元)
吾衍(元)
虞集(元)
揭傒斯(元)
张雨(元)
柯九思(元)
康里巎巎(元)
杨维桢(元)
倪瓒(元)
饶介(元)
俞和(元)
陶宗仪(明)
宋克(明)
宋璲(明)
沈度(明)
解缙(明)
陈献章(明)
吴宽(明)
李东阳(明)
祝允明(明)
文徵明(明)
王守仁(明)
丰坊(明)
陈道复(明)
王宠(明)
徐渭(明)
项元汴(明)
邢侗(明)
董其昌(明)
米万钟(明)
张瑞图(明)
黄道周(明)
倪元璐(明)
王铎(清)
傅山(清)
郑簠(清)
朱耷(清)
姜宸英(清)
玄烨(清)
汪士(清)
王澍(清)
高凤翰(清)
汪士慎(清)
金农(清)
黄慎(清)
张照(清)
郑燮(清)
弘历(清)
刘墉(清)
梁同书(清)
王文治(清)
翁方纲(清)
邓石如(清)
钱澧(清)
永瑆(清)
伊秉绶(清)
阮元(清)
林则徐(清)
包世臣(清)
吴熙载(清)
何绍基(清)
张裕钊(清)
赵之谦(清)
翁同龢(清)
作者介绍
文摘
程邈
程邈(生卒年不详),秦代书法家。他和李斯同为秦代的书法大家。关于他的历史,史籍记载不多,比较早的见于东汉末蔡邕的《圣皇篇》:‘程邈删古立隶文”。南朝宋书法家羊欣的《采古来能书人名》、唐代张怀瓘的《书断》和宋代《宣和书谱》等书,对程邈的生平有一些简略记载。有的说他字元岑,有的说他字元秀,为秦下杜(今陕西省西安南)人,也有说他是下邽(今陕西省渭南东北)人。
序言
1. 最近入了一套关于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画册,简直是视觉盛宴!当初是被它精美的封面吸引,拿到手后更是爱不释手。画册的纸张质量非常好,色彩还原度极高,每一幅作品都仿佛触手可及。从汉代的隶书古朴苍劲,到魏晋的行书飘逸洒脱,再到唐代的楷书端庄严谨,以及宋代的行草恣意挥洒,几乎涵盖了各个朝代最具代表性的书法风格。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不同书体特点的详细解读,不仅仅是罗列了名家作品,更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每种书体的演变过程、艺术特色以及背后的文化渊源。比如,关于王羲之《兰亭序》的争议,书里也做了颇有见地的分析,让我对这位“书圣”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翻阅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梳理和呈现这些艺术瑰宝时付出的巨大心血,排版设计也十分用心,文字与图像的结合恰到好处,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艺术的感染力。对于我这样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又想系统了解书法历史的爱好者来说,这套画册无疑是极佳的入门和进阶读物,性价比超高,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书法艺术感兴趣的朋友们!
评分5. 偶然间翻到这本书,简直是开启了我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全新认知。这本书没有那种枯燥的学院派的论调,而是以一种非常亲切、引人入胜的方式,带我走进了中国古代书法家的世界。我最喜欢的是它对那些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书法家及其作品的梳理,感觉就像是在跟这些古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比如,书里对汉代隶书的介绍,那些朴拙的笔画,厚重的气息,让我仿佛看到了古人在简牍上书写时的认真与虔诚。再比如,到了晋代,王羲之的行书,那种飘逸灵动,神采飞扬,读来简直是赏心悦目,仿佛能感受到他下笔时的那种行云流水般的从容。让我特别受益的是,书中不仅仅是简单地展示作品,还深入地解读了每一位书家的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包括他们的生活经历、思想情感,甚至是对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书中对苏轼的解读尤为精彩,那种旷达的人生观如何体现在他那雄浑洒脱的书法中,读来让人豁然开朗。而且,书中的图片质量非常高,那些碑帖拓片和墨迹的细节都清晰可见,为我理解书法的笔法、结构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本书让我觉得,书法不仅仅是写字,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一种精神的寄托,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
评分2. 讲真,一开始买这本书是因为我特别喜欢里面收录的那几幅元代赵孟頫的行书作品,当时是在网上偶然看到的,那字迹流畅又极具韵味,简直是能把人的魂都勾过去。拿到书之后,发现内容远不止于此,它更像是一条时间线,串联起了从春秋战国一直到清朝各个时期重要的书法大家及其代表作。我比较在意的是,这本书并没有把重点放在枯燥的理论分析上,而是通过大量的精美高清图片,让读者直观地感受不同时代、不同书家独特的笔墨韵味和审美情趣。比如,它里面收录了不少隶书的碑帖拓片,那些刀削斧凿的痕迹,古朴的庙堂之气,让人不禁遥想那个遥远的年代。还有唐代颜真卿那雄浑壮阔的楷书,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气势磅礴,一看就让人心生敬意。作者在文字部分的阐述也恰到好处,没有过多地堆砌学术术语,而是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每位书家的生平、艺术成就以及其作品的特点,并穿插了一些有趣的轶事,让阅读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总的来说,这本书对于我这种“看图说话”的书法爱好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既满足了视觉享受,又增长了见识,是一次非常愉快的阅读体验。
评分4. 近期入手了一本关于中国书法艺术的书,让我着实是眼前一亮。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大气,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而且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印刷清晰,色彩饱满,让书中的艺术作品得以最大限度地展现其魅力。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情有独钟,但苦于资料零散,难以形成系统的认识。这本书记载的内容非常翔实,从最早的甲骨文、金文,到后来的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几乎涵盖了中国书法史上的每一个重要阶段。它不仅介绍了各个时代的代表性书家,如钟繇、王献之、怀素、黄庭坚等,更对他们的艺术风格、代表作品及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不同书家作品的解读,比如对于颜真卿《祭侄文稿》中那种痛彻心扉的情感表达,以及草圣张旭狂放不羁的书写风格,书中的分析都非常到位,让我对这些名作有了全新的认识。除了对书家和作品的介绍,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书法理论、用笔技巧、章法布局等方面的讲解,虽然篇幅不长,但都点到要害,对于初学者非常有启发性。总的来说,这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极具欣赏价值和学习价值,绝对是书法爱好者不可错过的一本好书。
评分3. 这次淘到的这本关于中国书法史的书,可以说是意外的惊喜。我本来只是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想找一些关于书法史的入门资料,没想到这本书的内容质量和呈现方式都远超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介绍,更像是一次深入的艺术之旅。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围绕着一个核心主题,比如“晋韵之风”、“唐法之盛”等等,然后围绕这个主题,深入剖析了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书法家及其风格。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不同书体(比如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演变历程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梳理,并且通过大量的经典碑帖拓片和墨迹图片,清晰地展示了各个书体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痕迹和风格演变。比如,它对比了早期篆书的古拙和后来的小篆的规整,又详细讲解了隶书从秦汉的波磔变化到魏晋的隶变过程。而且,书中的文字描述非常生动,仿佛能把读者带回到那个书法艺术蓬勃发展的时代,去感受大师们挥毫泼墨时的激情与创意。我尤其喜欢它在分析王羲之、欧阳询、苏轼等大家作品时的角度,不仅仅是赞美,更会从结构、笔画、章法等多个维度进行解读,让我对他们的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集学术性、艺术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佳作,对于想要系统了解中国书法史的读者来说,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