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曹靖华书信集
定价:7.70元
作者:张羽,铁凤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1-08-01
ISBN:9787534710407
字数:350000
页码:47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曹靖华 (1897——1987)原名曹联亚,笔名亚丹,化名汝珍。河南卢氏人。的苏联文学研究和翻译家、散文家。1921年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年底回国,在北京大学旁听。1923年参加北伐,任苏联军事总顾问加伦的翻译。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再度赴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列宁格勒东方语言学院任教。1928年回国,先后在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东北大学、中国大学任教。1938年到重庆,任中苏文化协会刊物《苏联抗战文艺译丛》主编。1948年到清华大学任教。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大学俄语系教授、主任,兼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翻译协会名誉理事,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及苏联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鲁迅博物馆顾问,中苏友好协会顾问,全国政协委员等职。1956年加入中国党。1987年8月,苏联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他各国人民友谊勋章。
曹靖华教授是我国杰出的革命文学家,是鲁迅和瞿秋白的挚友,是五四以来我国翻译介绍苏联文学的前驱者,是在外享有盛誉的翻译家、散文学、教育家之一,德高望重,为我国苏联文学翻译界的泰斗。并为我国培养了许多俄语人才,还与苏联汉学家一起为创立苏联的新汉学派作出了贡献。译著有《铁流》、《三姐妹》、《保卫察里津》、《我是劳动人民的儿子》等,著有《曹靖华散文集》、《花》、《春城飞花》等,还有《曹靖华译著文集》。
本书收集了文化巨人曹靖华从二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末的书信。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最近入手了一本《历史的沉思:XX时期社会变迁录》,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让人惊喜。作者似乎对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结构、民众心态以及宏观政策的微观影响有着极其敏锐的洞察力。我特别欣赏他对史料的细致考证,每一个论断背后都有着扎实的文献支撑,这使得全书读起来逻辑严密,令人信服。比如,书中对某个地方性习俗如何渗透到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分析,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案例剖析。当然,对于初涉历史研究的读者来说,可能需要一些背景知识来更好地理解那些晦涩的术语和复杂的权力关系。但如果你对社会史、思想史感兴趣,并愿意投入时间去钻研,这本书绝对能为你打开一扇全新的窗户,让你对那个时代产生更为立体和丰满的认知。它不是那种轻飘飘的通俗读物,而是一剂需要细嚼慢咽的知识“猛药”,回味无穷。
评分读完《园林艺术的哲学意境》,我感觉自己完成了一次心灵的洗礼。这本书的文字极其优美,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文学享受,与传统学术著作那种干巴巴的叙述方式截然不同。作者的笔触细腻柔和,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借景”、“框景”等手法,上升到了人生哲理的高度去阐述。他不仅仅在描绘亭台楼榭,更是在探讨人与自然、有限与无限之间的辩证关系。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虚实相生”的论述,用园林中的留白来类比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气韵生动”,这种跨学科的联想非常巧妙。我仿佛能透过文字闻到竹林的清香,感受到水池的微澜。对于建筑、设计或者仅仅是热爱生活美学的朋友来说,这本书提供了极佳的审美范本,读完后,再看任何一个精心设计的空间,都会不自觉地带入这种哲学的滤镜。
评分《现代消费主义下的身份焦虑》这本书,观点犀利得让人有点坐立不安。作者用近乎社会批判剧本的笔法,剖析了社交媒体、品牌营销如何合谋构建出一种“完美生活”的标准,并以此来不断刺激普通人的不满足感。我特别赞同其中关于“符号消费”的理论,即我们购买的不再是产品本身的功能,而是产品所附带的社会身份标签。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接地气,从奢侈品包到网红咖啡店的打卡,都成了分析的样本。虽然整体基调偏向批判,但它并不是一味地指责,而是引导读者反思:我们究竟是为了满足自己而消费,还是为了迎合一个被建构出来的幻象?这本书的行文节奏快,论点鲜明,读起来酣畅淋漓,非常适合关注当代社会心理、市场营销和自我认知问题的年轻读者,读完后,可能会让你重新审视衣柜里的那件衣服或手机里刷到的下一条广告。
评分我花了两个周末啃完了《量子物理与实在的边界》,坦白说,这本书的难度系数绝对是五颗星,但其带来的智力上的震撼是无与伦比的。作者在介绍哥本哈根诠释和多世界理论时,采用了大量的类比和思想实验,尽管如此,面对诸如“波函数坍缩”这种概念时,我还是需要反复阅读好几遍才能勉强跟上思路。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逼迫你直面科学的局限性和人类认知的边界。它不像很多科普读物那样试图把复杂的概念“简化”到失真,而是坦诚地展示了科学前沿的争议和尚未解决的谜团。读完后,你可能不会“掌握”量子力学,但你一定会对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产生更深刻的敬畏感——我们所认为的“实在”,也许只是我们感知的一种特定状态。这本书适合那些思维活跃、不畏惧被挑战的硬核读者。
评分最近偶然翻到了《失落的民间乐谱集》,这简直是宝藏!这不是那种正襟危坐的音乐史著作,而更像是一份充满烟火气的田野调查记录。书中收录了大量被现代音乐工业边缘化的地方戏曲、婚丧嫁娶时才使用的民间小调的乐谱和口述历史。作者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去乡村搜集这些几近失传的旋律,并配上了生动的采集故事,比如某段旋律是在一位百岁老奶奶的纺纱过程中无意间记录下来的。最打动我的是,这些乐谱背后承载的不仅仅是音符,更是特定地域、特定家庭的历史记忆和情感模式。这本书的编排非常人性化,甚至附带了二维码,可以扫码试听一些残存的录音片段。对于民族音乐学、人类学,或者单纯怀旧、想探寻文化根源的读者,这本书提供了绝佳的听觉与文本结合的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