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標準匯編(2013) 9787502957964

氣象標準匯編(2013) 9787502957964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氣象齣版社 著
圖書標籤:
  • 氣象學
  • 氣象標準
  • 標準匯編
  • 氣象資料
  • 氣象觀測
  • 氣象規範
  • 行業標準
  • 氣象工程
  • 氣象服務
  • 技術標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小馬奔騰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氣象齣版社
ISBN:9787502957964
商品編碼:26736403719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5-01-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氣象標準匯編(2013)

定價:160.00元

作者:氣象齣版社

齣版社:氣象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02957964

字數:

頁碼:73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為瞭進一步加大對氣象標準的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工作力度,使各級、廣大社會公眾和氣象行業的廣大氣象工作者做到瞭解標準、熟悉標準、掌握標準、正確運用標準,充分發揮氣象標準在現代氣象業務體係建設、氣象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麵中的技術支撐和保障作用,中國氣象局政策法規司對已頒布實施的氣象國傢標準、氣象行業標準和氣象地方標準按年度進行編輯,已齣版瞭9冊。《氣象標準匯編(2013)》是0冊,匯編瞭2013年頒布實施的氣象行業標準共52項,供廣大氣象人員和有關單位學習使用。

目錄


前言
氣象儀器型號與命名方法
閃電監測定位係統第2部分:觀測方法
閃電監測定位係統第3部分:驗收規定
城市雪災氣象等級
船舶氣象導航服務
氣象服務圖形産品色域

行業氣象服務效益專傢評估法
水稻冷害評估技術規範
北方草原乾旱評估技術規範
紙質氣象記錄檔案整理規範
人工影響天氣藏語術語
安全防範係統雷電防護要求及檢測技術規範
射齣長波輻射産品標定校準方法
衛星遙感植被監測技術導則
文物建築防雷技術規範
高速公路設施防雷設計規範
雷電災情統計規範
氣象服務電視産品圖形
玻璃鋼百葉箱
係留氣艇氣象觀測係統
電離層垂直探測規範

靜止氣象衛星及其地麵應用係統運行故障等級
柑橘凍害等級
楊梅凍害等級
香蕉寒害評估技術規範
生態氣象術語
氣象資料拯救指南
錶格驅動碼氣象數據傳輸文件規範
涉農網站信息分類
臨近天氣預報檢驗

中國氣象衛星名詞術語
衛星低光譜分辨率紅外儀器性能指標計算方法
湖泊藍藻水華衛星遙感監測技術導則
氣象衛星地麵應用係統遙測遙控數據格式規範
8025-8400MHz頻帶衛星地球探測業務使用規範
城市景觀照明設施防雷技術規範
高速公路設施防雷裝置檢測技術規範
北方草地監測要素與方法

溫室氣體玻璃采樣瓶預處理和後處理方法
鹵代溫室氣體不銹鋼采樣罐預處理和後處理方法
、二氧化碳和甲烷標氣製備方法
大氣中甲醛測定酚試劑分光光度法
大氣中氨(銨)測定靛酚藍分光光度法
大氣中揮發性有機物測定采樣罐采樣和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分析法
空氣流速計量實驗室技術要求
大氣壓力計量實驗室技術要求
氣象計量實驗室建設技術要求二等標準實驗室
氣象氣球浸漬法天然膠乳氣球
氣象檔案分類與編碼
龍眼暖害等級
索道工程防雷技術規範
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點防雷技術規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2015 年版)使用手冊》簡介 導言:理解與應用地震工程的基石 地震工程是建築安全和城市防災體係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在我國,地震活動頻繁的特性使得科學地評估和利用地震動參數成為保障人民生命財産安全的頭等大事。《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以下簡稱“區劃圖”)及其配套的使用手冊,正是指導工程界進行抗震設計和規劃的核心技術文件。 本書,《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2015 年版)使用手冊》,旨在為工程技術人員、科研工作者、規劃設計部門以及相關管理人員提供一套全麵、係統、深入的解讀和應用指南。它緊密圍繞 2015 年新一代區劃圖的技術標準、數據來源、計算方法及具體應用場景,確保我國的抗震設防水平能夠適應最新的科學認知和工程實踐需求。 第一部分:理論基礎與標準沿革 本手冊的開篇部分,緻力於為讀者建立堅實的理論基礎,並梳理我國地震動參數區劃標準的演進曆程。 1.1 地震危險性分析的核心概念 詳細闡述瞭地震危險性分析(Probabilistic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PSHA)的基本原理,包括地震活動性研究、場地效應分析、概率論在地震工程中的應用等。重點講解瞭特徵周期($T_g$)、特徵加速度峰值(PGA)以及反應譜參數(如 $S_a(T)$)的物理意義和工程含義。 1.2 曆代區劃標準的對比與提升 係統迴顧瞭自 1974 年以來我國曆代地震動區劃標準的製定背景、主要變化及技術局限性。特彆分析瞭 2015 年版區劃圖相較於 2001 年版的顯著進步,如:數據源的更新、區域劃分的精細化、以及對特定工程結構響應的更精確描述。 1.3 2015 年區劃圖的技術框架 解析 2015 年版區劃圖所采用的統一技術框架,包括統一的地震動衰減關係模型、概率水平的確定(如 50 年超越概率 2% 的目標)以及規範化處理過程,確保全國範圍內的設計參數具有一緻性和可比性。 第二部分:區劃圖數據的深度解讀 這是手冊的核心內容之一,詳盡解讀瞭區劃圖所包含的各項關鍵地震動參數的地理分布特徵和數值含義。 2.1 區域劃分與影響因子 詳細介紹瞭 2015 年區劃圖中的地震動參數分區,分析瞭不同構造帶(如活動斷裂帶、闆塊內部等)對地震動參數的控製性影響。圖文並茂地展示瞭影響地震動特性的主要地理因素,如區域地質構造、曆史地震活動背景等。 2.2 反應譜參數的精確解析 區彆於僅關注峰值加速度的傳統方法,本手冊著重對反應譜的各個關鍵參數進行深入解讀: 短周期特徵加速度 ($S_D$ 或 $A_{max}$): 針對高烈度區,解釋其在結構動力反應中的作用。 特徵周期 ($T_g$): 強調 $T_g$ 值對不同場地類彆結構設計反應譜形狀的決定性影響。 長周期段的參數 ($alpha$ 和 $eta$): 針對超高層建築和特殊結構,闡釋長周期地震動能量的評估方法。 2.3 場地效應的訂正與應用 場地條件是影響地震動參數的直接因素。手冊詳細講解瞭 2015 年標準中對場地類彆(I 類至 IV 類)的界定標準,並提供瞭如何根據場地測量數據(如剪切波速 $V_S$)精確修正和確定設計反應譜的步驟和實例。特彆關注瞭不良地質條件(如液化場地、軟土層)下的特殊處理要求。 第三部分:工程應用與實踐指導 本部分是將理論轉化為實際工程設計的操作指南,針對不同工程領域的應用提供細緻的步驟說明。 3.1 建築工程抗震設計 詳細指導結構工程師如何根據《建築抗震設計規範》和本區劃圖,確定不同抗震設防烈度(如 7 度、8 度、9 度區)下的特徵周期和反應譜形狀。 多遇地震與校核地震的參數選取: 區分不同水平的抗震目標下,應采用的地震動參數集。 水平地震動與垂直地震動: 闡述水平和垂直方嚮地震動參數的比值(通常采用 0.65 或更高)在結構配筋和構件驗算中的應用。 基於反應譜的設計方法: 提供瞭使用譜係數法、等效靜力荷載法等在不同結構類型中應用反應譜參數的具體示例。 3.2 基礎設施與市政工程應用 針對橋梁、隧道、重要生命綫工程(供水、供電、通訊)等基礎設施,手冊探討瞭特定工程對地震動的特殊要求: 大跨度結構的長周期需求: 如何利用區劃圖中的長周期參數設計抗震伸縮縫和支座。 動力反應分析(Response Spectrum Analysis)的輸入: 如何將區劃圖導齣的反應譜麯綫準確輸入到有限元分析軟件中,並對分析結果進行閤理的校核。 重要設施的冗餘度設計: 對於核電站、大型水壩等特殊工程,如何根據高可靠性目標,對區劃圖參數進行適度提高或采用特定概率水平的參數。 3.3 城市規劃與災害風險評估 本手冊也為城市規劃師提供瞭工具,用於宏觀尺度的災害風險評估: 風險區劃圖的編製: 指導如何利用地震動參數的等值綫圖,結閤城市土地利用現狀,識彆高風險區域。 規劃階段的場地選擇: 如何在城市新區開發初期,根據地震動參數分區避開高烈度區或高風險地質單元。 第四部分:技術挑戰與未來展望 4.1 模型的局限性與不確定性處理 誠實地討論瞭當前地震動參數化模型固有的不確定性來源,包括地震源模型的不完備性、衰減關係模型的適用範圍限製等。重點介紹瞭工程實踐中應如何通過提高安全裕度或采用多值分析來應對這些不確定性。 4.2 新技術在參數更新中的潛力 展望瞭未來地震動參數區劃可能的發展方嚮,包括利用更密集的 GPS 監測數據、更精細的斷層滑動速率模型、以及基於人工智能方法的地震動模擬技術對下一代區劃圖的潛在貢獻。 結語 《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2015 年版)使用手冊》不僅是技術標準的“說明書”,更是我國地震工程領域安全實踐的“操作指南”。它整閤瞭最新的地震科學研究成果與嚴謹的工程計算方法,是所有從事抗震設計、建設和管理工作的專業人士案頭不可或缺的工具書。通過對本書的深入學習和應用,必將進一步提升我國工程結構的抗震能力,為建設更加安全、韌性的城市環境提供堅實的技術保障。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實用性,說實話,隻能用中規中矩來形容。我嘗試用它來解決近期工作中遇到的一個關於能見度觀測數據質量控製的小問題,結果發現,雖然相關標準確實在裏麵,但索引的引導性非常弱。你需要非常精準地知道你在找哪個具體的文件號或者哪個具體的編號範圍,否則就像在迷宮裏摸索。對於非全職研究人員,隻是偶爾需要引用或核對某個特定閾值的老舊標準時,查找過程就成瞭一個相當耗時的挑戰。這或許是匯編類書籍的通病,但如果能在關鍵術語和常見操作場景之間建立更直觀的交叉引用,或者提供一個更智能的電子版檢索係統(雖然我拿到的是紙質書,但齣版方對內容結構的設計也間接影響瞭我的使用體驗),這本書的價值會倍增。它更像是一個被封存的數據庫,而不是一個隨時待命的工具箱。

評分

深入閱讀其中的幾個關於氣候變化監測部分的章節後,我感到一種時間上的滯後感。雖然這本書的齣版年份是明確標注的,但氣象科學領域,尤其是在遙感和數值模擬方麵,技術迭代的速度極快。我注意到某些關於衛星數據處理流程的描述,明顯落後於過去三五年內行業內已普遍采用的新算法和新規範。這並非是批評其收錄已發布的標準本身,而是齣版社或編纂者在選取收錄的“時效性”判斷上,似乎略顯保守。對於一個定位為“匯編”的權威參考資料,讀者自然期望它能盡可能地囊括當前主流實踐所依據的最新、最前沿的已定稿標準。對於依賴此書進行前沿項目申報或國際閤作的專業人士而言,這可能意味著需要同時翻閱多份更新簡報或電子文檔來彌補其紙質版本中的時間鴻溝。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質量和紙張選擇,確實符閤國傢級標準匯編應有的水準,印刷清晰,字跡飽滿,即使在不佳的光綫下閱讀,眼睛的疲勞感也相對較低。但從整體的“用戶體驗”角度考量,我希望它在設計上能更考慮到實際工作環境。比如,如果能采用更易於平攤的騎馬訂或無綫膠裝(便於查找時書本能保持開啓狀態),而不是目前略顯僵硬的精裝,那將是極大的改進。在實驗室或野外數據采集現場,你需要騰齣一隻手來扶住翻開的書頁,這無疑增加瞭操作的復雜性。作為一部需要頻繁翻閱和比對的工具書,其物理交互設計,即如何讓讀者更方便地“使用”它,似乎沒有得到與內容編纂同等的重視。它更像是一件需要供奉的典籍,而不是一件需要隨時帶在身邊的利器。

評分

從編輯和校對的角度來看,這套書的嚴謹程度值得稱贊。我特意比對瞭幾個交叉引用的條款,在不同章節間,術語定義和數值參數的對應關係基本做到瞭完全一緻,這在動輒包含數百個獨立文件的標準集閤中,是極大的工程成就。這至少保證瞭在引用時,不會因為術語翻譯或單位換算上的細微差異而産生法律或技術上的歧義。然而,這種極度的嚴謹性似乎也帶來瞭一個副作用:文本的“可讀性”被壓縮到瞭最低。句子結構大多是命令式或定義式的,缺乏任何旨在幫助讀者理解標準製定背景或實際應用難點的解釋性文字。它像一份冷硬的法律文本,而不是一份旨在指導實踐的指南。對於初次接觸這些技術規範的人來說,這些標準條文的“語境缺失”會讓他們感到非常吃力。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穩中帶著一絲專業氣息的封麵處理,讓人一拿到手就能感受到它分量十足的學術價值。我尤其欣賞扉頁和目錄部分排版的清晰度,即便是麵對如此龐雜的標準條文,也能讓人迅速定位到自己感興趣的章節。然而,初翻閱時,我發現前幾章的基礎概念解釋略顯冗餘,對於已經有一定氣象學基礎的讀者來說,這部分內容似乎可以更精煉一些。或許是為瞭照顧初入這個領域的讀者,作者在這部分投入瞭大量的篇幅來鋪墊,雖然完整性毋庸置疑,但在實際查閱效率上稍有影響。我期待的更多是那些具體操作層麵的細則和最新修正,而不是對基本原理的重復闡述。總體而言,作為案頭參考書,它的物理形態是令人滿意的,但內容組織上,在詳略取捨上似乎可以更加大膽一些,更側重於“標準”而非“教材”的特性來組織結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