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法水处理过程与设备
作 者: 廖传华 等 编著 定 价: 78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5-01 页 数: 346 装 帧: 平装 ISBN: 97871222593871.本书是《水处理工艺与设备丛书》中的一个分册,丛书共三个分册。
2.详细介绍了化学法水处理工艺过程、设备选型方法。
3.对每种方法的介绍,不仅有相关理论,还有实际例子,方便读者理解。
4.文中收集了大量实用的数据,参考性强。
●第1章绪论 ●1.1中国的水资源现状1 ●1.1.1水资源的分布1 ●1.1.2水资源量4 ●1.2水的循环5 ●1.2.1水的自然循环5 ●1.2.2水的社会循环6 ●1.3废水的水质6 ●1.3.1生活污水和城市污水的水质7 ●1.3.2工业废水的水质8 ●1.4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分类与制定原则9 ●1.4.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10 ●1.4.2《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13 ●1.4.3《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13 ●1.4.4《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13 ●1.4.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系列标准15 ●1.5废水处理工艺15 ●1.5.1废水处理程度的分级15 ●1.5.2工业废水的处理方式16 ●1.6水和废水的化学处理方法16 ●......内容简介
本书是“水处理过程与设备丛书”中的一个分册,书中将化学法水处理工艺分为中和、化学混凝、化学沉淀、离子交换、常温化学氧化、湿式空气氧化、超临界水氧化法、焚烧、电化学化、光化学氧化等,并分别针对各处理方法的工艺过程及相关设备的设计与选型进行了介绍。本书可作为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站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环保公司的工程设计、调试人员参考用书。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务实,没有过多的学术辞藻堆砌,读起来非常“接地气”,但又不失严谨性。它更像是资深工程师之间的一次高质量的技术交流会,坦诚地分享了许多在实验室无法模拟出来的“工程经验”。比如,关于药剂投加系统的自动化控制,作者没有采用高深莫测的控制理论描述,而是详细解释了如何根据实时水质在线监测数据,设计出能够应对突变的模糊控制算法,并给出了几种非常实用的PID参数整定技巧。这种将高深理论与简单直观操作相结合的叙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技术学习的门槛。对于刚踏入水处理行业的新人来说,它是一本优秀的入门指南;而对于我这样有一定经验的人来说,它更像是一本能够随时查阅、解决实际难题的“工具书”,里面夹带的那些“小窍门”和“注意事项”,都是真金白银的教训换来的宝贵经验。
评分说实话,我对“设备”部分的关注度本来是比较低的,因为通常这类书籍对设备的描述都比较浮于表面,多为通用性介绍。但这本书在“化学法水处理设备”这一块的深度挖掘,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没有仅仅停留在介绍反应釜、沉淀池的构造,而是深入到了关键部件的选材和防腐蚀设计上。比如,在处理高氯离子或强酸性废水时,不同材质的泵体和管道的寿命差异,作者给出了非常详尽的对比分析,甚至提到了特定品牌的设备在长期运行中的维护成本分析。这对于我们进行项目预算和设备选型时,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我记得有一节专门讨论了高效曝气器的气水接触效率优化,里面引用了几个通过CFD(计算流体力学)模拟得出的结论,将理论分析的严谨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绝对是市面上大多数同类书籍难以企及的深度。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在介绍那些复杂的化学沉淀和絮凝过程时,简直是用讲故事的方式在阐述科学原理,这一点尤其令我印象深刻。我之前读过几本同类书籍,往往陷于晦涩难懂的数学模型和过多的理论推导,让人望而生畏。然而,这本书不同,它非常注重将理论与实际案例紧密结合。比如,在讲解新型氧化剂的应用时,作者不仅仅是罗列了反应方程式,而是详细对比了在不同水质、不同pH值条件下,每种氧化剂的优缺点以及在实际工业废水处理中遇到的“坑”。这种近乎手把手的指导,让作为一线工程师的我,在面对突发的水质波动时,有了一种理论指导下的从容感。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微量污染物去除”那一章的论述,分析得极其透彻,甚至提到了国内一些新兴的吸附材料的实际运行数据,这说明作者的研究是紧跟前沿的,而不是停留在陈旧的教科书知识上。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其前瞻性和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贯彻。在当前全球对碳排放和能源效率日益关注的背景下,传统水处理工艺往往伴随着高能耗和二次污染的风险。这本书却花费了大量的篇幅来探讨如何通过优化化学药剂的投加策略、实现反应过程的集成化和连续化,从而达到“绿色化学处理”的目标。我特别欣赏作者对“零排放”和“资源化”的探讨,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号上,而是实实在在地提供了几种通过化学手段实现污染物回收利用的技术路径。例如,如何利用特定的络合剂从工业废水中回收稀有金属,这不仅解决了污染问题,还创造了经济价值,完全契合了现代工业循环经济的理念。阅读完这部分内容,我感觉自己对“环境工程”的理解不再仅仅局限于“治理污染”,而是上升到了“资源优化配置”的层面,视野开阔了许多。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沉稳的深蓝色调,配上略带金属光泽的字体,立刻就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感觉。内页的纸张选材也相当考究,触感细腻,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我记得我是在一个专业书店的角落里偶然发现它的,当时还不太确定内容是否适合我目前的研究方向,但仅仅是翻阅了目录和前言,那种对水处理技术深刻而全面的梳理,就已经让我下定决心把它带回家了。特别是章节之间的过渡设计,逻辑性极强,仿佛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旁边引导,让你能够顺畅地从基础理论深入到复杂的工程应用。这本书的排版也处理得非常人性化,图表清晰,公式推导详尽,即便是涉及复杂化学反应的部分,也能通过精美的插图和注释帮助读者快速抓住核心要点。总而言之,从硬件到软件的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出版方对一本高质量专业书籍应有水准的坚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