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富論+君主論+戰爭論 | ||
| 定價 | 117.60 | |
| 齣版社 |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 |
| 版次 | ||
| 齣版時間 | 2014年11月 | |
| 開本 | 16開 | |
| 作者 | (英)斯密,富強 | |
| 裝幀 | 平裝 | |
| 頁數 | 583 | |
| 字數 | 550000 | |
| ISBN編碼 | jhq2016728 | |
導讀
第一章 戰爭的性質
第1節 什麼是戰爭
第2節 戰爭的目的和手段
第3節 軍事天纔
第4節 戰爭中的危險
第5節 戰爭中的勞纍
第6節 戰爭中的情報
第7節 戰爭中的阻力
第8節 結束語
第二章 戰爭理論
第1節 軍事藝術的區分
第2節 關於戰爭理論
第3節 軍事藝術或軍事科學
第4節 方法主義
第5節 批判
第6節 關於史例
第三章 戰略概論
第l節 戰略
第2節 戰略要素
第3節 精神要素
第4節 主要的精神力量
第5節 軍隊的武德
第6節 膽量
第7節 堅忍
第8節 數量上的優勢
第9節 齣敵不意
第10節 詭詐
第11節 空間上的兵力集中
第12節 時間上的兵力集中
第13節 戰略預備隊
第14節 兵力的閤理使用
第15節 兵力的配置形式
第16節 軍事行動中的間歇
第17節 現代戰爭的特點
第18節 緊張與平靜
第四章 戰鬥
第l節 引言
第2節 現代會戰的特點
第3節 戰鬥概論
第4節 戰鬥概論(續)
第5節 戰鬥的意義
第6節 戰鬥的持續時間
第7節 決定戰鬥勝負的時刻
第8節 戰鬥是否需要經過雙方同意
第9節 主力會戰
第10節 主力會戰(續)
第11節 主力會戰(續)
第12節 戰略上利用勝利的手段
第13節 會戰失敗後的退卻
第14節 夜間戰鬥
引論及全書篇章設計
篇 論增進勞動生産力的因素及分配勞動生産物給各個階層的自然順序
章 分工
第二章 分工的起源
第三章 市場大小會限製分工
第四章 貨幣的起源和效用
第五章 商品的勞動價格與貨幣價格
第六章 商品的價格組成
第七章 商品的自然價格與市場價格
第八章 工資
第九章 資本與利潤
第十章 勞動與資本對工資與利潤的影響
節 由職業性質造成的不平衡
第二節 由政策造成的不平衡
第十一章 地租
節 總能提供地租的土地生産物
第二節 有條件提供地租的土地生産物
第三節 上述兩種土地生産物相對價值的變動
本章總結
第二篇 論資本的流通、纍積和作用
序論
章 資財的劃分
第二章 維持國民資本的貨幣
第三章 資本積纍與生産和非生産性勞動的關係
第四章 貸齣取息的資財
第五章 資本的用途
第三篇 論不同國傢資本發展的不同
章 財富的自然積蓄
第二章 歐洲農業在羅馬帝國崩潰後曾受到抑製
第三章 羅馬帝國崩潰後都市的發展
第四章 城市工商業會促進農村的發展
第四篇 論政治經濟學體係
序論
章 重商主義的內在機製
第二章 限製進口本國也能生産的外國貨物
第三章 限製進口那些使我國陷入貿易逆差的外國貨物
節 此種限製不符閤重商主義
第二節 此種限製也不符閤其他原則
第四章 退稅
第五章 奬勵金
附錄
第六章 通商條約
第七章 殖民地
節 新殖民地建立的目的
第二節 新殖民地繁榮的原因
第三節 兩大發現對歐洲的意義
第八章 關於重商主義的結論
第九章 重農主義
第五篇 論國傢的收入
章 君主或國傢的費用
節 國防經費
第二節 司法經費
第三節 公共工程和機關的費用
第四節 維持君主的尊嚴也需要費用
本章的結論
第二章 公共收入的來源
節 君主或國傢的非常規收入
第二節 賦稅
第三章 公債
《國富論》,原名《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是一部經濟學專著,也是學術領域內頗具影響力的一部作品。本書共分五篇,總結瞭近代初期各國資本主義發展的經驗,批判吸收瞭當時的重要經濟理論,對整個國民經濟的運動過程作瞭係統的描述,為經濟學確定瞭完整的架構,奠定瞭資本主義自由經濟的理論基礎,**次提齣瞭市場經濟會由“看不見的手”自行調節的理論。該書的問世成為瞭現代政治經濟學研究的起點,使經濟學成為瞭一門獨立的科學。
《戰爭論》是一部軍事理論作品。該書在戰爭的概括性、戰爭與政治的關係、精神因素的作用、民眾戰爭、集中兵力等許多方麵都有精闢論述。書中“戰爭是政治的續”的理論至今仍是我們解讀國際局勢的指南。
《戰爭論》是世界上*偉大的兵學名著之一。書中所蘊含的謀略智慧已遠遠超過軍事範疇,被廣泛用於各領域,備受各國政治傢、外交傢、企業傢的青睞。既可用於商業競爭的決策和參謀,又能為個人處世齣謀劃策,讓人受益終生。
本書論述瞭君主應該怎樣進行統治和維持,認為軍隊是一切國傢的主要基礎,君主要擁有自己的軍隊,並應靠殘暴和訛詐取勝。認為君王在統治之時要以實力原則,不擇手段去實現自己的目的,同時要效法狐狸與獅子,有狐狸的狡猾,獅子的勇猛。前11章論述瞭君主國應該怎樣進行統治和維持下去;12-14章闡明軍隊是一切國傢的主要基礎;後12章全麵論證馬基雅維利的政治理論。
亞當斯密(Adam Smith),英國著名經濟學傢,現代經濟學的主要創立者。齣生於蘇格蘭法夫郡的寇剋卡迪,青年時就讀於格拉斯哥大學,後轉入牛津大學繼續學習。畢業後,他先在愛丁堡大學擔任講師,主講英國文學及經濟學課程;後來迴到母校格拉斯哥大學任教授,主講邏輯學和道德哲學,同時還兼管學校的行政事務。在此期間,他首次公開發錶瞭經濟自由主義的言論,形成瞭自己的經濟學觀點。他在政治學、倫理學、經濟學等領域頗有建樹。《國富論》的齣版被視為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科學誕生的標誌,其本人也因此被尊稱為“現代經濟學之父”和“自由企業的守護神”。
意大利政治哲學傢、曆史學傢,文藝復興時期重要人物。他在《君主論》一書中提齣的現實主義政治理論,和在《論李維》一書中提齣的共和主義理論,對當時的政治、軍事産生瞭重要影響。在《君主論》中,他認為共和政體是*好的國傢形式,但又認為共和製度無力消除意大利四分五裂的局麵,隻有建立擁有無限權力的君主政體纔能使臣民服從,抵禦強敵入侵。
剋勞塞維茨,德國軍事理論傢、軍事曆史學傢、普魯士將軍,齣生於普魯士馬格德堡的一個貴族傢庭,12歲參加普魯士軍隊,13走上戰場,之後進入柏林軍官學校學習,後又齣任柏林軍官學校校長並晉升為將軍。他一生參加瞭四次著名戰役:萊茵戰役、奧斯塔德會戰、1812年法俄戰爭和滑鐵盧戰役。在擔任軍官學校校長的12年中,他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曆和感受運用辯證法係統地總結戰爭經驗的思想成果,著就《戰爭論》一書。這本書被稱作“西方軍事思想的代錶”,他也因此被稱作“西方兵聖”。
《國富論》是經濟學鼻祖亞當斯密為現代經濟學所創的開山之作,被譽為“推動世界曆史進程的十大著作之一”,同時也是對中國近代社會影響**的一部經濟學譯著。
《國富論》的齣版被看成是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科學誕生的標誌,是現代政治經濟學研究的起點,因此該書獲有“**部係統的的經濟學著作”、“經濟學的百科全書”、“西方經濟學聖經”等美譽。
《國富論》的作者亞當斯密開創瞭現代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先河,但他在政治學、倫理學等領域也頗有建樹,為其經濟學的研究奠定瞭堅實的基礎,使其更具科學性。因此,後人的研究都是在此基礎之上完成的。
總之,不讀《國富論》,你不會瞭解真正的市場經濟;不懂《國富論》,也難以樹立正確的財富觀念。
這套書剛到手,翻開第一頁就被那種撲麵而來的曆史厚重感給鎮住瞭。我本來以為《戰爭論》這種經典會是那種晦澀難懂的學術著作,結果發現它其實更像是一部關於“權力運作邏輯”的深度剖析。剋勞塞維茨的文字雖然帶著那個時代的烙印,但他的思考方式,那種將戰爭視為政治的延續,以及對“摩擦”和“偶然性”的精妙捕捉,簡直是洞察人心和局勢變化的一把利劍。我尤其喜歡他對“戰爭迷霧”的描述,那種不確定性如何吞噬精確計算的場景,讓我想起現實生活中每一個重大的商業決策,比如進入一個全新的市場,或者進行一次大規模的並購。你永遠無法完全掌握所有信息,如何在這種信息不對稱下,依靠判斷力、意誌力和對人性弱點的預判來製定最接近最優的策略,這纔是全書的精髓所在。與其說它是軍事教材,不如說它是一部關於如何在極端壓力下進行有效決策的“極限生存指南”,這種跨界的啓發性,遠超我的預期。
評分這三本書放在一起閱讀,體驗非常奇妙,它們共同構成瞭一個關於“權力、秩序與財富”的完整三角。如果說《君主論》講的是個體如何獲取和維護微觀層麵的控製權,那麼《戰爭論》則擴展到瞭宏觀衝突中的決策藝術,而《國富論》則探討瞭一種無需暴力乾預,通過共同利益自然形成的、最大化的社會資源配置模式。閱讀的層次感很強:先是理解個體意誌的運用(君主論),接著是理解集體意誌在對抗中的展現(戰爭論),最後是理解一個巨大社會如何實現自我調節和增長(國富論)。這種從個體到衝突再到係統的遞進,極大地拓寬瞭我對“成功”的定義。它不再僅僅是賺錢,而是如何在復雜的結構中,找到並發揮自己的有效影響力,無論是通過權威、戰略還是通過創造價值。
評分拿到《君主論》的時候,我帶著一種獵奇的心態去閱讀,畢竟馬基雅維利的名聲在現代語境下總是和一些不太光彩的手段掛鈎。然而,深入閱讀後,我發現馬基雅維利的高明之處,恰恰在於他的“去道德化”和極端的現實主義。他不是教人如何成為一個“好人”,而是教人如何作為一個“統治者”去維持權力,這中間的差異是天壤之彆。書裏探討的關於“被愛戴”和“被畏懼”的權衡,以及如何巧妙地運用聲譽和恐懼這兩種工具,讓人不得不佩服他作為一位政治觀察傢的冷酷和精準。我將書中的一些論斷套用到當下的企業管理和團隊建設中去,發現很多關於領導力、危機公關和塑造企業形象的底層邏輯是相通的。他揭示瞭,在更高維度的博弈中,善良往往是最不靠譜的防禦機製,而對人性的深刻理解,哪怕是理解那些黑暗麵,纔是立足之本。這是一種讓人讀完後會感到微微心寒,但同時又異常清醒的閱讀體驗。
評分我個人最大的收獲,是這三部經典共同塑造瞭一種“係統思維”。它們都不是那種提供具體操作步驟的“成功學”讀物,而是教你如何“思考問題”的方法論。麵對商業中的競爭,你需要具備剋勞塞維茨的戰略遠見,預判對手的行動和局限;你需要擁有馬基雅維利式的自我認知,清楚自己在局中的位置和可用的籌碼;同時,你又不能完全脫離斯密所描繪的經濟理性,懂得如何通過創造價值而非純粹掠奪來構建長久的基礎。這種跨學科的知識融閤,讓我對那些真正成功的企業傢和戰略傢有瞭更深的敬意——他們並非隻精通某一方麵,而是能夠將政治、軍事(廣義的競爭)和經濟的邏輯融會貫通,形成一種近乎本能的、復閤型的決策直覺。這是一套能夠深刻重塑你認知框架的寶藏。
評分《國富論》的體量之大,確實需要耐心。亞當·斯密的文字風格,相比前兩部顯得更為宏大且係統化,他構建瞭一個完整的經濟世界觀。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看不見的手”的闡述,它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學概念,更像是一種關於社會組織效率的哲學思考。斯密筆下的分工和專業化,是如何在看似無序的個人追求中,最終導嚮整體的繁榮,這種內在的和諧機製,簡直是人類社會閤作的偉大奇跡。我特彆關注瞭他對自由貿易和市場自律的論述,將其與當下全球化的復雜貿易摩擦進行對比,可以看到跨越數百年的經濟規律的穩定性和變異性。這本書的好處在於,它提供瞭一個觀察世界的“底層操作係統”,讓你在麵對日常的物價波動、行業趨勢乃至國際金融新聞時,能夠立刻找到一個更深層次的理論框架去支撐你的理解,而不是被碎片化的信息所裹挾。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