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 | 公司道德:高績效企業的基石[按需印刷]|806066 |
| 圖書定價: | 36元 |
| 圖書作者: | (美)林恩.夏普.佩因(Lynn Sharp Paine) |
| 齣版社: | 機械工業齣版社 |
| 齣版日期: | 2004-01-01 0:00:00 |
| ISBN號: | 7111130901 |
| 開本: | 16 |
| 頁數: | 374 |
| 版次: | 1-1 |
| 作者簡介 |
| 林恩·夏普·佩因 哲學博士,法學博士。她是哈佛商學院約翰G.麥剋林講座教授(John G.McLean Professor)和前Novartis研究員。她為世界各地的公司提供過領導學和商業道德的谘詢,她在《哈佛商業評論》、《商業倫理期刊》以及其他大型商業期刊和雜誌上發錶過多篇文章。 |
| 內容簡介 |
| 你隻要看一下報刊的頭條——從會計醜聞,到要求給予不道德行為更嚴厲懲罰的呼籲,就可以看到許多商業世界裏“關注公司道德”的明證,它標誌著全球範圍內一種全新的商業道德理念和高標準的公司行為。 在這本書裏,你會發現與公司在當今社會中的作用相適應的方法,這種方法的目標是將高尚的倫理標準與優異的經濟結果結閤在一起。 《公司道德》一書雄辯地論證瞭公司道德的價值並且錶明支持道德導嚮的改善風險管理、提升組織效能、增加股東信心和提升社會聲望對於公司創造傑齣業績的貢獻。作者還提齣瞭實施企業道德係統的各種策略,提供瞭在提倡公司道德的新時代創建一傢繁榮的公司所需要的一係列工具。 |
| 目錄 |
前言 第1章 價值的迴歸 1 第2章 強調商業道德有迴報嗎 29 第3章 現實性考察 55 第4章 公司人格化的進展 81 第5章 更高的標準 111 第6章 新公司道德的主張 139 第7章 高水平的運營 177 第8章 製定決策的羅盤 211 第9章 中心驅動的公司 241 附錄A 不斷齣現的標準 265 譯者後記 271 |
| 編輯推薦 |
| 你隻要看一下報刊的頭條——從會計醜聞,到要求給予不道德行為更嚴厲懲罰的呼籲,就可以看到許多商業世界裏“關注公司道德”的明證,它標誌著全球範圍內一種全新的商業道德理念和高標準的公司行為。在這本書裏,你會發現與公司在當今社會中的作用相適應的方法,這種方法的目標是將高尚的倫理標準與優異的經濟結果結閤在一起。 |
這本《公司道德:高績效企業的基石》簡直是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企業領導者量身定做的指南。我一直覺得,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同時,如何確保企業的行為符閤最高的道德標準,是一個極其復雜且迫在眉睫的問題。這本書並沒有采取那種空洞的說教口吻,而是通過一係列引人入勝的案例分析,將抽象的道德原則具體化到瞭日常運營的每一個環節。比如,書中對供應鏈透明度那一段的闡述,簡直是醍醐灌頂。它不僅僅告訴我們“應該”透明,更是詳細拆解瞭在數字化時代,如何利用新興技術工具來追蹤和驗證信息的真實性,避免那些隱蔽的“道德陷阱”。我特彆欣賞作者對“灰色地帶”的處理方式,那些在法律邊緣遊走,但明顯違背商業良知的行為,作者都給齣瞭清晰的評判框架。讀完這部分,我立刻著手對我們公司的供應商審核流程進行瞭徹底的改革,感覺就像是給企業裝上瞭一個更可靠的導航係統,確保我們不偏離正確的航道。這種實操性極強的指導,遠勝於那些隻停留在理論層麵的商業管理書籍。
評分從一個普通員工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重建瞭對“工作意義”的認知。過去,我總覺得道德規範是高層管理者的事情,與我日常處理的文書工作、數據錄入毫無關係。然而,閱讀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每一個微小的決定,每一次對流程的遵守或敷衍,都在為整個企業的道德圖景添磚加瓦。書中探討瞭“心理安全感”與“道德勇氣”之間的微妙關係,這一點我深有體會。一個害怕因指齣問題而遭到報復的環境,必然滋生齣係統性的不道德行為。作者提齣的“自下而上的道德倡議”機製,提供瞭一套行之有效的反饋迴路,鼓勵基層員工在不危及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大膽地發齣警報。我所在團隊最近就發生瞭一起因流程疏忽可能導緻客戶數據泄露的事件,以往大傢可能會選擇沉默以求自保,但這次,我們鼓起勇氣按照書中所述的“非正式溝通渠道”先進行瞭內部探討,最終成功在問題擴大前得到解決。這本書真正讓“道德”從一句口號,變成瞭一種可執行、可捍衛的職場文化。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本身也給人一種踏實可靠的感覺,這或許是一種微妙的心理暗示,與內容的主題相得益彰。我之所以推薦它,是因為它成功地擺脫瞭傳統企業倫理書籍的沉悶感。作者的筆觸充滿瞭對人性復雜性的深刻洞察,他承認管理者在麵對巨大市場壓力時所承受的道德張力,並沒有將他們描繪成非黑即白的聖人。相反,它提供瞭一套工具箱,用於管理這種內在的衝突,教會我們在高壓下,如何做齣“傷害最小化”的選擇。例如,書中關於員工激勵機製如何不經意間扭麯道德判斷的分析,讓我重新審視瞭我們部門的KPI設定,發現某些過度激進的目標設定,實際上是在無形中鼓勵瞭不當的業績衝刺。讀完後,我感覺自己不僅在“學”道德,更是在“實踐”一種更審慎、更具前瞻性的領導力。
評分作為一名剛步入管理層的年輕主管,我發現自己經常在“效率優先”和“閤規謹慎”之間搖擺不定。這本書就像是為我這樣的人準備的“管理試金石”。它沒有提供簡單的對錯答案,而是教會我們如何構建一個允許犯錯但鼓勵學習的道德框架。書中關於“製度性惰性”的部分非常深刻,它指齣很多不道德行為並非源於惡意,而是源於僵化的、過時的內部流程,這些流程在麵對新的商業模式或技術時失去瞭適應性,反而成瞭滋生不當行為的溫床。我特彆喜歡作者提齣的“道德壓力測試”概念,即定期模擬最壞情況,看現有流程能否有效應對。這比定期的閤規培訓要有效得多,因為它將道德問題轉化成瞭一種工程問題,需要係統性的設計和迭代。這本書真正讓我明白,好的道德管理不是靠約束力,而是靠富有彈性和適應性的內部結構。
評分這本書的論證結構非常嚴謹,充滿瞭令人信服的經濟學和行為科學的支撐,而不是單純的倫理說教。我尤其欣賞作者在介紹“長期價值創造”時,巧妙地將道德閤規成本與品牌信任溢價進行瞭量化對比。很多企業老闆傾嚮於將道德建設視為一種“成本中心”,認為它會直接削弱短期盈利能力。但這本書通過一係列跨行業、長周期的數據模型,有力地反駁瞭這種短視觀念,揭示瞭在品牌聲譽受損時,恢復市場信心的成本是多麼高昂,有時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書中引用的一個關於科技公司聲譽危機的案例分析,詳細展示瞭投資者信心是如何因為一次公關災難而崩塌的,那種對股東價值的毀滅性打擊,比任何一次閤規罰款都要沉重得多。這套“道德即資産”的邏輯,對於那些需要嚮董事會匯報的CFO們來說,無疑是一份極具說服力的商業論據,它讓道德決策上升到瞭戰略決策的高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