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富论+君主论+战争论 | ||
| 定价 | 117.60 | |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
| 版次 | ||
| 出版时间 | 2014年11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英)斯密,富强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583 | |
| 字数 | 550000 | |
| ISBN编码 | jhq2016728 | |
导读
第一章 战争的性质
 第1节 什么是战争
 第2节 战争的目的和手段
 第3节 军事天才
 第4节 战争中的危险
 第5节 战争中的劳累
 第6节 战争中的情报
 第7节 战争中的阻力
 第8节 结束语
第二章 战争理论
 第1节 军事艺术的区分
 第2节 关于战争理论
 第3节 军事艺术或军事科学
 第4节 方法主义
 第5节 批判
 第6节 关于史例
第三章 战略概论
 第l节 战略
 第2节 战略要素
 第3节 精神要素
 第4节 主要的精神力量
 第5节 军队的武德
 第6节 胆量
 第7节 坚忍
 第8节 数量上的优势
 第9节 出敌不意
 第10节 诡诈
 第11节 空间上的兵力集中
 第12节 时间上的兵力集中
 第13节 战略预备队
 第14节 兵力的合理使用
 第15节 兵力的配置形式
 第16节 军事行动中的间歇
 第17节 现代战争的特点
 第18节 紧张与平静
第四章 战斗
 第l节 引言
 第2节 现代会战的特点
 第3节 战斗概论
 第4节 战斗概论(续)
 第5节 战斗的意义
 第6节 战斗的持续时间
 第7节 决定战斗胜负的时刻
 第8节 战斗是否需要经过双方同意
 第9节 主力会战
 第10节 主力会战(续)
 第11节 主力会战(续)
 第12节 战略上利用胜利的手段
 第13节 会战失败后的退却
 第14节 夜间战斗
引论及全书篇章设计
篇 论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及分配劳动生产物给各个阶层的自然顺序
章 分工
第二章 分工的起源
第三章 市场大小会限制分工
第四章 货币的起源和效用
第五章 商品的劳动价格与货币价格
第六章 商品的价格组成
第七章 商品的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
第八章 工资
第九章 资本与利润
第十章 劳动与资本对工资与利润的影响
节 由职业性质造成的不平衡
第二节 由政策造成的不平衡
第十一章 地租
节 总能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
第二节 有条件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
第三节 上述两种土地生产物相对价值的变动
本章总结
第二篇 论资本的流通、累积和作用
序论
章 资财的划分
第二章 维持国民资本的货币
第三章 资本积累与生产和非生产性劳动的关系
第四章 贷出取息的资财
第五章 资本的用途
第三篇 论不同国家资本发展的不同
章 财富的自然积蓄
第二章 欧洲农业在罗马帝国崩溃后曾受到抑制
第三章 罗马帝国崩溃后都市的发展
第四章 城市工商业会促进农村的发展
第四篇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
序论
章 重商主义的内在机制
第二章 限制进口本国也能生产的外国货物
第三章 限制进口那些使我国陷入贸易逆差的外国货物
节 此种限制不符合重商主义
第二节 此种限制也不符合其他原则
第四章 退税
第五章 奖励金
附录
第六章 通商条约
第七章 殖民地
节 新殖民地建立的目的
第二节 新殖民地繁荣的原因
第三节 两大发现对欧洲的意义
第八章 关于重商主义的结论
第九章 重农主义
第五篇 论国家的收入
章 君主或国家的费用
节 国防经费
第二节 司法经费
第三节 公共工程和机关的费用
第四节 维持君主的尊严也需要费用
本章的结论
第二章 公共收入的来源
节 君主或国家的非常规收入
第二节 赋税
第三章 公债
《国富论》,原名《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是一部经济学专著,也是学术领域内颇具影响力的一部作品。本书共分五篇,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作了系统的描述,为经济学确定了完整的架构,奠定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理论基础,**次提出了市场经济会由“看不见的手”自行调节的理论。该书的问世成为了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使经济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科学。
  《战争论》是一部军事理论作品。该书在战争的概括性、战争与政治的关系、精神因素的作用、民众战争、集中兵力等许多方面都有精辟论述。书中“战争是政治的续”的理论至今仍是我们解读国际局势的指南。
  《战争论》是世界上*伟大的兵学名著之一。书中所蕴含的谋略智慧已远远超过军事范畴,被广泛用于各领域,备受各国政治家、外交家、企业家的青睐。既可用于商业竞争的决策和参谋,又能为个人处世出谋划策,让人受益终生。
本书论述了君主应该怎样进行统治和维持,认为军队是一切国家的主要基础,君主要拥有自己的军队,并应靠残暴和讹诈取胜。认为君王在统治之时要以实力原则,不择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目的,同时要效法狐狸与狮子,有狐狸的狡猾,狮子的勇猛。前11章论述了君主国应该怎样进行统治和维持下去;12-14章阐明军队是一切国家的主要基础;后12章全面论证马基雅维利的政治理论。
亚当斯密(Adam Smith),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现代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出生于苏格兰法夫郡的寇克卡迪,青年时就读于格拉斯哥大学,后转入牛津大学继续学习。毕业后,他先在爱丁堡大学担任讲师,主讲英国文学及经济学课程;后来回到母校格拉斯哥大学任教授,主讲逻辑学和道德哲学,同时还兼管学校的行政事务。在此期间,他首次公开发表了经济自由主义的言论,形成了自己的经济学观点。他在政治学、伦理学、经济学等领域颇有建树。《国富论》的出版被视为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诞生的标志,其本人也因此被尊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意大利政治哲学家、历史学家,文艺复兴时期重要人物。他在《君主论》一书中提出的现实主义政治理论,和在《论李维》一书中提出的共和主义理论,对当时的政治、军事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君主论》中,他认为共和政体是*好的国家形式,但又认为共和制度无力消除意大利四分五裂的局面,只有建立拥有无限权力的君主政体才能使臣民服从,抵御强敌入侵。
 克劳塞维茨,德国军事理论家、军事历史学家、普鲁士将军,出生于普鲁士马格德堡的一个贵族家庭,12岁参加普鲁士军队,13走上战场,之后进入柏林军官学校学习,后又出任柏林军官学校校长并晋升为将军。他一生参加了四次著名战役:莱茵战役、奥斯塔德会战、1812年法俄战争和滑铁卢战役。在担任军官学校校长的12年中,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运用辩证法系统地总结战争经验的思想成果,著就《战争论》一书。这本书被称作“西方军事思想的代表”,他也因此被称作“西方兵圣”。
《国富论》是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所创的开山之作,被誉为“推动世界历史进程的十大著作之一”,同时也是对中国近代社会影响**的一部经济学译著。
《国富论》的出版被看成是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诞生的标志,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因此该书获有“**部系统的的经济学著作”、“经济学的百科全书”、“西方经济学圣经”等美誉。
《国富论》的作者亚当斯密开创了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先河,但他在政治学、伦理学等领域也颇有建树,为其经济学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其更具科学性。因此,后人的研究都是在此基础之上完成的。
总之,不读《国富论》,你不会了解真正的市场经济;不懂《国富论》,也难以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念。
我个人最大的收获,是这三部经典共同塑造了一种“系统思维”。它们都不是那种提供具体操作步骤的“成功学”读物,而是教你如何“思考问题”的方法论。面对商业中的竞争,你需要具备克劳塞维茨的战略远见,预判对手的行动和局限;你需要拥有马基雅维利式的自我认知,清楚自己在局中的位置和可用的筹码;同时,你又不能完全脱离斯密所描绘的经济理性,懂得如何通过创造价值而非纯粹掠夺来构建长久的基础。这种跨学科的知识融合,让我对那些真正成功的企业家和战略家有了更深的敬意——他们并非只精通某一方面,而是能够将政治、军事(广义的竞争)和经济的逻辑融会贯通,形成一种近乎本能的、复合型的决策直觉。这是一套能够深刻重塑你认知框架的宝藏。
评分《国富论》的体量之大,确实需要耐心。亚当·斯密的文字风格,相比前两部显得更为宏大且系统化,他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经济世界观。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看不见的手”的阐述,它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更像是一种关于社会组织效率的哲学思考。斯密笔下的分工和专业化,是如何在看似无序的个人追求中,最终导向整体的繁荣,这种内在的和谐机制,简直是人类社会合作的伟大奇迹。我特别关注了他对自由贸易和市场自律的论述,将其与当下全球化的复杂贸易摩擦进行对比,可以看到跨越数百年的经济规律的稳定性和变异性。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观察世界的“底层操作系统”,让你在面对日常的物价波动、行业趋势乃至国际金融新闻时,能够立刻找到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论框架去支撑你的理解,而不是被碎片化的信息所裹挟。
评分拿到《君主论》的时候,我带着一种猎奇的心态去阅读,毕竟马基雅维利的名声在现代语境下总是和一些不太光彩的手段挂钩。然而,深入阅读后,我发现马基雅维利的高明之处,恰恰在于他的“去道德化”和极端的现实主义。他不是教人如何成为一个“好人”,而是教人如何作为一个“统治者”去维持权力,这中间的差异是天壤之别。书里探讨的关于“被爱戴”和“被畏惧”的权衡,以及如何巧妙地运用声誉和恐惧这两种工具,让人不得不佩服他作为一位政治观察家的冷酷和精准。我将书中的一些论断套用到当下的企业管理和团队建设中去,发现很多关于领导力、危机公关和塑造企业形象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他揭示了,在更高维度的博弈中,善良往往是最不靠谱的防御机制,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哪怕是理解那些黑暗面,才是立足之本。这是一种让人读完后会感到微微心寒,但同时又异常清醒的阅读体验。
评分这套书刚到手,翻开第一页就被那种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给镇住了。我本来以为《战争论》这种经典会是那种晦涩难懂的学术著作,结果发现它其实更像是一部关于“权力运作逻辑”的深度剖析。克劳塞维茨的文字虽然带着那个时代的烙印,但他的思考方式,那种将战争视为政治的延续,以及对“摩擦”和“偶然性”的精妙捕捉,简直是洞察人心和局势变化的一把利剑。我尤其喜欢他对“战争迷雾”的描述,那种不确定性如何吞噬精确计算的场景,让我想起现实生活中每一个重大的商业决策,比如进入一个全新的市场,或者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并购。你永远无法完全掌握所有信息,如何在这种信息不对称下,依靠判断力、意志力和对人性弱点的预判来制定最接近最优的策略,这才是全书的精髓所在。与其说它是军事教材,不如说它是一部关于如何在极端压力下进行有效决策的“极限生存指南”,这种跨界的启发性,远超我的预期。
评分这三本书放在一起阅读,体验非常奇妙,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关于“权力、秩序与财富”的完整三角。如果说《君主论》讲的是个体如何获取和维护微观层面的控制权,那么《战争论》则扩展到了宏观冲突中的决策艺术,而《国富论》则探讨了一种无需暴力干预,通过共同利益自然形成的、最大化的社会资源配置模式。阅读的层次感很强:先是理解个体意志的运用(君主论),接着是理解集体意志在对抗中的展现(战争论),最后是理解一个巨大社会如何实现自我调节和增长(国富论)。这种从个体到冲突再到系统的递进,极大地拓宽了我对“成功”的定义。它不再仅仅是赚钱,而是如何在复杂的结构中,找到并发挥自己的有效影响力,无论是通过权威、战略还是通过创造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