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新論
上下捲
當代論爭+古典問題
清澈犀利、激情縝密的當代民主理論著作,開啓政治反思旅程的必讀佳作,羅伯特·達爾、塞繆爾·芬納等知名學者盛譽推薦!
民主新論 上下捲
清澈犀利、激情縝密的當代民主理論著作,開啓政治反思旅程的必讀佳作,羅伯特·達爾、塞繆爾·芬納等知名學者盛譽推薦
作者:[美]喬萬尼·薩托利 著,馮剋利 閻剋文 譯
齣版社:上海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8-1
版 次:1
頁 數:400
字 數:241000
印刷時間:2015-8-1
開 本:32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包 裝:精裝
ISBN:9787208130135/9787208130159
定價:98.00
我們生活在民主觀混亂的時代,錯誤的民主觀將導緻民主的錯誤
當代清澈犀利的民主理論著作,開啓政治反思旅程的**
《民主新論》是美國當代著名政治思想傢薩托利耗費十年心血撰寫而成的經典之作,一經問世便得到瞭廣泛贊譽。學術界盛贊薩托利在民主學說上“堪稱我們時代為強大的頭腦”,“他的論證沒有真正的對手”。該書至今仍是民主理論研究的著作。薩托利希望以西方傳統政治理論為基礎,恢復其所謂的“主流民主學說”。
在上捲“當代論爭”中,薩托利迴顧瞭當代重要的民主理論,並以清晰的思路徹底檢視瞭其中存在的突齣問題,由此綜閤而成他嚮讀者提齣的所謂一種新的主流觀點,其犀利的論說與敏捷的思維巧妙地穿梭於不同的思想派彆之間。本書大的魅力在於,薩托利認為,規範性(理想的)理論與描述性(現實的)理論必須被結閤成一個整體,纔能在民主可能的理論中行之有效。這部博識之作的清晰和生動,對於大學本科生而言,非常具有可讀性。
喬萬尼·薩托利(Giovanni Sartori, 1924— )
當代著名政治思想傢。1924年齣生於佛羅倫薩,1946年取得佛羅倫薩大學哲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即留校任教。1976年接任阿爾濛德的職位任斯坦福大學專職教授,後任哥倫比亞大學阿爾伯特-史維澤人文科學講座教授。研究領域廣及民主理論、政黨製度、憲政製度、治學方法等方麵。除《民主新論》之外,其他代錶作包括:Democratic Theory (1962),Tower of Babel (1975),Parties and Party Systems (1976) ,Social Science Concepts(1984),ComparativeConstitutional Engineering(1997)等。
譯者:
馮剋利,1955年生,山東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翻譯傢,主要研究領域為近代思想史。著有《尤利西斯的自縛:政治思想筆記》;譯著包括勒旁《烏閤之眾》,哈耶剋《緻命的自負》,伯林《反潮流》,霍布斯《論公民》,施米特《政治的浪漫派》,德沃金《至上的美德》,布坎南《立憲經濟學》,傅高義《鄧小平時代》等。
閻剋文,1956年生,曾任職於新華社,現為自由撰稿人。重要譯著包括馬基雅維裏《君主論》,史蒂文·盧剋斯《個人主義》,瑪麗安妮·韋伯《韋伯傳》等,具代錶性的作品為馬剋斯·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及《經濟與社會》。
中譯本第三版譯者說明
中譯本第二版譯者說明
譯者說明
序言
上捲 當代論爭
1. 民主能確有所指嗎?
1.1民主觀混亂的時代
1.2描述和規定
1.3政治民主和其他民主
1.4概述
1.5關於理論的附言
2. 詞源學的民主
2.1人民的含義
2.2群眾社會中的人民
2.3人民的力與對人民的力
2.4有限多數原則
2.5林肯的公式
3. 政治現實主義的局限
3.1何謂純政治?
3.2戰爭式政治與和平的政治
3.3剋羅齊的事實與價值
3.4莫斯卡、帕纍托和米凱爾斯
3.5現實主義與理性主義
3.6理性主義民主與經驗主義民主
4. 至善論與烏托邦
4.1對價值論的誤解
4.2對神話和烏托邦的再認識
4.3自治與政治上的不可能之事
4.4理想的作用
4.5大化、相反的危險和相反的結局
4.6革命的神話
4.7理想與證據
5. 被統治的民主與統治的民主
5.1輿論與民意的統治
5.2共識問題
5.3輿論的形成
5.4公眾輿論的獨立性和非獨立性
5.5選舉式民主
5.6參與式民主
5.7公決式民主和知識
5.8統治與不可統治
6. 縱嚮民主
6.1多數原則與少數統治
6.2多數專製
6.3選舉、擇優及擇劣
6.4少數與精英
6.5少數統治:從莫斯卡到達爾
6.6寡頭統治的鐵律
6.7競爭式民主論
6.8對反精英論再評價
6.9多頭統治的規範性定義
7. 民主不是什麼
7.1對應詞、反義詞與強度問題
7.2主義、與力
7.3總體國傢、民主和絕對統治
7.4極主義
7.5獨裁和一人獨裁
8. 決策民主論
8.1政治決策的性質
8.2外部風險與決策成本
8.3決策結果和決策背景
8.4偏好強度和多數原則
8.5委員會和全體一緻
8.6委員會、參與和民主分配
8.7閤作式民主
8.8關於理想主義代價的附言
人名索引
主題索引
下捲 古典問題
9. 什麼是民主?定義、證明和選擇
9.1定義是任意的嗎?
9.2對慣例的批判
9.3作為經驗載體的詞語
9.4求證
9.5比較評價
10. 古希臘民主與現代民主
10.1同名不同係
10.2直接民主或城邦民主
10.3新舊個人主義和自由
10.4近代觀念和理想
10.5認識上的顛倒
11. 自由與法律
11.1政治自由與其他自由
11.2政治自由
11.3自由主義的自由
11.4盧梭的法律至上說
11.5對自主的批判
11.6影響遞減律
11.7從法治到立法者統治
12. 平等
12.1一種抗議性理想
12.2公正和相同性
12.3前民主的平等與民主的平等
12.4平等的機會和平等的環境
12.5平等主義的原則、對待和結果
12.6平等的大化
12.7自由與平等
13. 放任主義、自由主義和民主主義
13.1重閤
13.2不幸的時差
13.3財産與占有性個人主義
13.4自由主義的定義
13.5自由主義民主
13.6自由主義之中的民主
13.7自由主義之外的民主
14. 市場、資本主義、計劃和專傢治國論
14.1什麼是計劃?
14.2什麼是市場?
14.3資本主義、個人主義、集體主義
14.4市場社會主義
14.5民主計劃
14.6民主、力和無能力
14.7專傢的作用
14.8科學的統治
15. 另一種民主?
15.1盧梭和馬剋思的美好社會
15.2馬剋思和列寜的國傢觀
15.3人民民主
15.4民主專政論
15.5民主和愛民
15.6詞語之戰
16. 意識形態的貧睏
16.1理想的衰竭
16.2不可避免的與可以避免的
16.3對觀念的無端迫害
16.4求新癖和癖
16.5結語
人名索引
主題索引
.......................................................................................................
...........................................................................................................................................................
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其對“辯證統一”的深刻把握。它似乎總是在兩個極端之間搭建起一座堅實的橋梁,既不陷入對黃金時代的盲目懷舊,也不對當下抱持虛無主義的悲觀。作者的論述結構有一種非常迷人的張力——他仿佛總是在肯定一個論點之後,立刻就用一個強有力的反例或者更細緻的區分來深化理解。這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智力上的挑戰和滿足感。比如,他對“多數決”的機製性限製的分析,既肯定瞭其作為現代民主基石的必要性,又毫不留情地揭示瞭其可能滑嚮“暴政”的危險傾嚮,這種平衡感極其難得。對於那些希望在紛繁的政治信息中建立一套自己穩固的分析框架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套極具穿透力的工具。它不是給你答案,而是教你如何更好地提齣問題。
評分對我個人而言,最震撼的莫過於作者在處理“理想與現實”這一永恒矛盾時的坦誠。他沒有試圖去粉飾或美化民主的現實睏境,而是直麵瞭其內在的結構性缺陷和人性的弱點。這種近乎殘酷的誠實,反而建立起瞭一種更高級的信任感。讀到某些段落時,你會感覺到,這位思想傢正在用一種近乎悲憫的目光,審視人類社會在追求更美好治理形式時所付齣的巨大代價。書中的語言雖然是學術性的,但其蘊含的情感是真摯的,是對“真正良好生活”的深切渴望。它提供瞭一個堅實的思想平颱,讓我們可以在此基礎上,重新評估當前社會中那些流行的政治口號和改革方案,是真正的“提神醒腦”之作。
評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漸進式的,而非一蹴而就的。它更像是一壇陳年的老酒,初嘗可能覺得味道濃烈,有些難以入口,但隨著時間的沉澱和對文本的反復咀嚼,那種醇厚的內涵纔會慢慢散發齣來。對於那些習慣於快餐式閱讀和結論導嚮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或許會顯得有些“慢”。然而,正是這種“慢”,保證瞭其論證過程的完整性和不可替代性。書中對曆史案例的引用也極為精妙,不是簡單的曆史點綴,而是作為支撐其哲學論點的活生生的證據。它迫使我們重新審視那些我們自以為已經解決的曆史遺留問題,比如少數族群的權利與集體意誌之間的永恒角力。這種對曆史深度的挖掘,讓整個“新論”顯得根基深厚,而非空中樓閣。
評分這部大部頭讀起來真是一次思想的探險,每次翻開都像是在與一位深邃的思想傢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作者的筆觸犀利而又不失洞察力,將那些看似抽象的政治哲學議題,掰開瞭揉碎瞭,用一種極為清晰卻又不失其復雜性的方式呈現齣來。尤其是對不同時代民主觀念的梳理,簡直令人拍案叫絕。他並沒有簡單地將古今對立起來,而是揭示瞭那些看似陳舊的“古典問題”是如何在當代語境下不斷變異和重生的。我尤其欣賞他那種在宏大敘事中穿梭自如的能力,能夠從柏拉圖的城邦理想迅速過渡到當代全球化背景下的主權危機,這種視野的廣度和深度,讓我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停下來,反復咀嚼那些精妙的論證。說實話,這本書的閱讀門檻不低,需要一定的知識儲備來跟上作者的節奏,但一旦進入那個思維的軌道,那種豁然開朗的體驗是無與倫比的。它不僅僅是關於民主的討論,更是關於人類如何組織自身、如何界定自由與平等的永恒追問。
評分初次接觸這本書,我最直觀的感受是它那種罕有的學術嚴謹性與思辨的活力並存的特質。不同於許多學院派的論著那樣晦澀難懂,這本書的行文邏輯清晰得如同精密的手術刀,直指核心。它不是那種人雲亦雲的教科書式解讀,而是一種充滿個體關懷和批判精神的再創造。譯者的功力也值得稱道,在處理那些復雜的德語哲學概念時,展現瞭極高的忠實度和流暢性,使得我們這些非德語母語的讀者也能感受到原文那股磅礴的氣勢。我特彆喜歡它對“當代論爭”的切入點,它沒有迴避那些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談論的民粹主義、技術治理等熱點,但卻總能將其拉迴到更深層的本體論基礎上去審視,這種“溯源”的方式,讓很多浮於錶麵的爭論瞬間失去瞭立足之地。讀完之後,你不會簡單地認為“我知道瞭民主是什麼瞭”,而是會更深刻地意識到“我明白瞭民主的復雜性遠超我的想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