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设计中行走

在设计中行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田中一光 著
图书标签:
  • 设计思维
  • 用户体验
  • 创新方法
  • 产品设计
  • 服务设计
  • 设计实践
  • 设计之旅
  • 问题解决
  • 创意激发
  • 跨界思考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高邮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54677
商品编码:26952734939
包装:平装-胶订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7-04-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本书是日本平面设计巨匠田中一光的自传,内容从以前他写过的《设计的周边》《从设计工作台联想开来》和《设计的前后左右》三本书中精选,书中回顾他从业四十余年的设计历程与思考感悟。   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世俗化的娱乐精神开始蔓延,能让人静下心的凝视之美,正逐渐消失。艺术如何恢复本真?设计要如何重新审视对传统精神的再创造?与田中一光相遇,从艺术必不可少的感性与畅想出发,纵观古今,以博大而锐利的视角给整个时代以启示。本书阐述了日本平面设计的发展演变及社会作用、关西地区与东京的文化差异,以及作者本人对日本古典美学和现代设计的认识。另外,还有作者对艺术设计发展的建议和指引,是日本艺术设计史的参考读物。   Dezain To Yuku . Ikko Tanaka 1997/Licensed by DNPartcom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Japan in 1997 by Hakusuisha Publishing Co.,Ltd.,Chinese(Simplified Character only)translation rights arranged with Hakusuisha Publishing Co.,Ltd.,TOKYO,through TOHAN CORPORATION,TOKYO,an YOUBOOK AGENCY,CHINA,Beijing.  本书由株式会社白水社授权机械工业出版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出版与发行。未经许可之出口,视为违反著作权法,将受法律之制裁。本书是日本平面设计巨匠田中一光的自传,内容从以前他写过的《设计的周边》《从设计工作台联想开来》和《设计的前后左右》三本书中精选,书中回顾他从业四十余年的设计历程与思考感悟。
  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世俗化的娱乐精神开始蔓延,能让人静下心的凝视之美,正逐渐消失。艺术如何恢复本真?设计要如何重新审视对传统精神的再创造?与田中一光相遇,从艺术必不可少的感性与畅想出发,纵观古今,以博大而锐利的视角给整个时代以启示。本书阐述了日本平面设计的发展演变及社会作用、关西地区与东京的文化差异,以及作者本人对日本古典美学和现代设计的认识。另外,还有作者对艺术设计发展的建议和指引,是日本艺术设计史的参考读物。
  Dezain To Yuku . Ikko Tanaka 1997/Licensed by DNPartcom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Japan in 1997 by Hakusuisha Publishing Co.,Ltd.,Chinese(Simplified Character only)translation rights arranged with Hakusuisha Publishing Co.,Ltd.,TOKYO,through TOHAN CORPORATION,TOKYO,an YOUBOOK AGENCY,CHINA,Beijing.  本书由株式会社白水社授权机械工业出版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出版与发行。未经许可之出口,视为违反著作权法,将受法律之制裁。
北京市版权局著作权合同登记 图字:01-2015-5222号。
显示全部信息

目录
目 录 译者序 D1章 设计的构想 001 1.1 我的二十一世纪 001 1.2 我的古典 006 1.3 一个人的畅想之旅 015 1.4 畅想从窗玻璃开始 021 1.5 传达与记录的分离 025 1.6 无印良品考 028 1.7 平面设计的时代 036 1.8 每日设计奖的四十年 040 D2章 设计的方法 056 2.1 海报日本 056 2.2 海报的繁盛 060目 录
译者序
D1章 设计的构想 001
1.1 我的二十一世纪 001
1.2 我的古典 006
1.3 一个人的畅想之旅 015
1.4 畅想从窗玻璃开始 021
1.5 传达与记录的分离 025
1.6 无印良品考 028
1.7 平面设计的时代 036
1.8 每日设计奖的四十年 040
D2章 设计的方法 056
2.1 海报日本 056
2.2 海报的繁盛 060
2.3 文字设计 065
2.4 图案设计 068
2.5 店铺设计 072
2.6 日本和平面设计 076
2.7 三宅一生·高田贤三·森
   英惠 080
2.8 三个标志 084
2.9 纹样的美学 087
2.10 条纹与色彩 091
2.11 日历的昨天与JT 095
2.12 设计与日本文化 098
2.13 广受GN外HP的日本广告
    和设计 102
D3章 设计的原点 106
3.1 故乡奈良 106
3.2 人造樱花 110
3.3 与红相对的黑白 113
3.4 爵士乐和色彩 116
3.5 我和歌舞伎 120
3.6 一把民族椅 124
3.7 东洲斋写乐的大1绘 127
3.8 我眼中的仁清 130
3.9 在京都俵屋邂逅日本凉 133
3.10 走向“茶美会·然” 136
3.11 俵屋宗达与设计 140
3.12 看见森林的眼睛 144
3.13 屋1;CY =CY上的风景 148
3.14 信贵山缘起 151
3.15 日本画的文学性 154
3.16 后混合文化 157
3.17 设计与繁花 160
后记 163

显示全部信息

《在设计中行走》 关于本书 《在设计中行走》是一本深度探索设计思维、实践与哲学交织的著作。它并非一本操作手册,也不是对某种特定设计软件的教程,而是一次关于“如何思考设计”的沉浸式旅程。本书旨在为读者打开一扇通往设计本质的大门,引领他们理解设计不仅仅是创造美观的视觉形态,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理解世界、并最终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的强大驱动力。 在当今这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设计的角色日益凸显,其影响力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我们使用的每一个产品,到我们浏览的每一个网站,再到我们身处的每一寸空间,设计都以其独特的方式塑造着我们的体验和认知。然而,我们常常忽略了隐藏在这些成果背后的深层逻辑和智慧。《在设计中行走》正是要揭示这一层神秘的面纱,邀请读者一同踏上探索设计之旅。 本书的写作风格力求真诚、深入且富有启发性,不落俗套。我们避免了空泛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大量生动的故事、深刻的案例分析,以及对设计史、哲学、心理学等相关领域的审慎考量,来阐释设计的核心理念。作者以一种近乎对话的方式,引导读者审视自己的设计观,挑战固有的思维模式,并鼓励他们培养一种更具包容性、更具同理心、也更具前瞻性的设计视角。 本书内容概述 《在设计中行走》由几个相互关联的篇章构成,每一篇都如同旅途中的一个驿站,带领读者深入探索设计的不同维度。 第一篇:设计的原点——何为设计? 本篇将从最基础的层面出发,重新审视“设计”一词的含义。我们将追溯设计的历史渊源,探讨它如何在人类文明的演进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从原始社会的工具制作,到古代文明的建筑艺术,再到工业革命后的批量生产,设计的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其核心——解决问题、满足需求、创造价值——始终未变。 我们将深入探讨“设计思维”的构成要素。这不仅仅是关于创意,更是关于如何提出正确的问题、如何进行深入的用户研究、如何快速迭代原型、以及如何从失败中学习。本篇将强调同理心在设计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解释为何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和痛点是创造有意义设计的基石。我们将引入“以人为本”(Human-Centered Design)的理念,并展示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将其落地。 此外,本篇还会触及设计的伦理层面。在设计越来越深入地影响人们生活的今天,设计师所承担的责任也愈发重大。我们将探讨如何创造既能满足用户需求,又能促进社会福祉、并对环境负责的设计。 第二篇:设计的语言——沟通与表达 设计本质上是一种沟通。它是设计师与用户、设计师与客户、设计师与产品之间无声的对话。本篇将深入剖析设计的语言,包括视觉元素、信息架构、交互逻辑等。我们将探讨色彩、字体、图形、排版等视觉语言如何唤起情感、传达信息、并影响用户的感知。 本篇还将重点关注“叙事”在设计中的力量。优秀的设计能够讲述一个故事,引导用户完成一系列操作,并最终达成目标。我们将分析如何通过流程设计、界面设计、以及内容策略来构建引人入胜的用户体验。理解用户的情绪曲线,并在设计的各个节点上给予恰当的回应,是创造令人难忘体验的关键。 我们会深入探讨“信息可视化”的艺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清晰、准确、高效地传达信息,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设计挑战。本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可视化方法,以及如何避免信息过载和误导。 第三篇:设计的实践——从概念到落地 这一篇将回归设计的实践层面,探讨从一个模糊的创意到最终可执行方案的转化过程。我们将详细阐述原型设计的重要性,以及不同类型的原型(低保真、高保真)在验证想法、收集反馈方面的作用。 本书将强调“迭代”是设计的常态。没有任何设计是一蹴而就的,成功的背后往往是无数次的小步快跑、测试和调整。我们将分享如何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如何从用户测试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以及如何将这些信息转化为改进设计方案的动力。 我们还将探讨“协作”在设计过程中的关键性。设计很少是单打独斗的成果,它往往需要跨团队、跨学科的合作。本篇将讨论如何与工程师、产品经理、市场营销人员等不同角色有效沟通,并共同推动项目进展。 第四篇:设计的深度——哲学与未来 在旅程的最后,我们将带领读者超越具体的设计技巧,去思考设计的哲学层面。我们将探讨设计的本质是什么,它与艺术、科学、技术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和区别。 本篇将审视设计在不断变化的技术环境中的角色。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兴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着设计的边界。我们将探讨设计师如何适应这些变化,以及如何在新的技术浪潮中找到创新的机会。 同时,我们也会思考设计的长远影响。优秀的设计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质才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如何创造可持续的设计,从而在经济、社会和环境层面都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书的价值与读者群体 《在设计中行走》适合所有对设计感兴趣的人,无论他们是经验丰富的设计师,还是刚刚踏入设计领域的新人,抑或是希望提升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 设计师(UI/UX、产品、平面、工业等):本书将帮助您深化对设计本质的理解,拓展设计思维的边界,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并可能重新审视自己的设计方法论。 产品经理、创业者:理解设计的思维方式和实践过程,将帮助您更好地定义产品需求,与设计团队高效协作,并最终打造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市场营销、品牌专员:本书将揭示视觉语言和用户体验在品牌建设和沟通中的重要作用,帮助您更有效地运用设计来传达品牌价值。 学生与教育者:为学习设计原理和实践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是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的宝贵补充。 任何对创造、创新和解决问题感兴趣的人:本书将提供一套强大的思考工具和方法,帮助您在个人生活和工作中更具创造力。 《在设计中行走》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像是一个邀请,邀请您一同踏上一次充满发现与启发的旅程。我们相信,通过深入理解设计的原理和实践,您将能够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观察世界,去解决问题,并最终在这个日益复杂的世界中,创造出更美好、更有意义的未来。这本书将成为您在设计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伙伴,指引您在设计的广阔天地中,自信地、有目的地行走。

用户评价

评分

《在设计中行走》这本书,如同在我脑海中播下了一颗种子,让我开始以全新的眼光审视周围的世界。我一直以为自己对设计一窍不通,直到我读了这本书,才发现原来我每天都在与设计互动,只是我从未留意过。作者以一种非常轻松、幽默的方式,带领我“漫步”在各种各样的设计场景中。他让我看到了一个杯子如何巧妙地解决握持的问题,一款APP如何通过简单的交互提升用户体验,甚至是一个公共空间的布局如何影响人们的情绪。他强调的“用户体验”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通过无数个鲜活的例子,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尤其欣赏他对“迭代”的理解,他认为设计并非一次性的创作,而是一个不断修正、不断优化的过程。这种“小步快跑,持续改进”的理念,让我觉得设计离我更近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神技,而是人人都可以参与的实践。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激发了我对设计的好奇心,让我开始主动去思考“为什么”,去探索“更好的可能”。

评分

初读《在设计中行走》,就被其独特的叙事方式所打动。它不像市面上那些充斥着专业术语和理论框架的设计书籍,而是更像一位资深设计师在咖啡馆里,一边品着咖啡,一边分享他的设计哲学和实践心得。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情境设计”的论述,作者通过大量的生动案例,讲解了如何从用户的真实使用场景出发,去理解他们的需求,进而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他强调,好的设计不仅仅是外观上的好看,更是要能够无声无息地融入用户的体验,甚至在用户尚未意识到之前,就已经为他们解决了问题。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设计理念,让我受益匪浅。书中关于“用户旅程”的剖析也十分精彩,作者用一种非常具象化的方式,描绘了用户在使用产品或服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每一个节点,以及设计师如何在这个旅程中进行干预和优化。这不仅仅是理论,更是他对无数次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仿佛也经历了一场“设计之旅”,对如何更深入地理解用户,如何更巧妙地解决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对于任何希望提升产品体验、优化用户互动的设计从业者来说,都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

《在设计中行走》给我带来的震撼,在于它彻底颠覆了我对“设计”二字的固有认知。我一直以为设计是少数天才的领域,是少数人才能掌握的技能。但这本书告诉我,设计其实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思维方式,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可以学习和培养的。作者并没有将设计过程描绘成一个神秘的仪式,而是将其拆解成一个个可操作的步骤和可借鉴的原则。他鼓励读者从小处着眼,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去观察、去分析、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有没有更好的方式?”。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他展示了如何将这些看似寻常的观察转化为创新的设计方案。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负空间”的讨论,作者用一种极其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了“留白”在设计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如何能够影响用户的感知和体验。这种化繁为简的讲解能力,让我对很多复杂的设计概念都有了茅塞顿开的感觉。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设计并非遥不可及,它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思考和行动之中,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以及一种勇于实践的决心。

评分

这本《在设计中行走》简直是一场意料之外的探索之旅。我原本抱着一种“姑且看看”的心态翻开它,毕竟“设计”这个词在我脑海里常常与冰冷的线条、复杂的软件参数挂钩,总觉得离我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然而,从第一页开始,我就被一种新颖的视角深深吸引。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老道的向导,他没有直接灌输那些枯燥的设计理论,而是带领我“行走”在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设计案例之中。我惊奇地发现,原来那些我习以为常的物件,那些我每天接触的场景,都蕴含着如此精妙的设计巧思。从一张椅子的人体工学考量,到一座城市规划的动线设计,再到一次品牌营销的视觉呈现,作者都用一种抽丝剥茧的方式,将背后的逻辑和思考过程娓娓道来。更重要的是,他强调的“行走”并非物理意义上的移动,而是一种思维的漫游,一种跨领域的观察。他鼓励读者跳出自己熟悉的舒适区,去审视不同行业、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设计实践。这种视角让我意识到,设计并非仅限于“美学”的范畴,它更多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智慧,一种提升生活品质的驱动力。这本书让我对“设计”这两个字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而是渗透在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触手可及的智慧。

评分

不得不说,《在设计中行走》的写作风格独树一帜,让我眼前一亮。作者的语言充满了诗意和人文关怀,他没有使用任何枯燥的技术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亲切、感性的方式来阐述设计理念。他将设计比作一场“行走”,强调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需要保持好奇心,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地探索和学习。我特别喜欢他关于“同理心设计”的章节,他通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展现了设计师如何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感受他们的痛苦和需求,然后用设计来疗愈和解决。这种以人为本的设计哲学,让我深受感动。书中对“反馈回路”的阐述也极具启发性,作者认为,好的设计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通过不断的测试和迭代来完善。他鼓励读者拥抱错误,将失败视为成长的机会。这种积极的态度,对于在设计过程中容易陷入瓶颈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教授设计的方法,更传递了一种关于如何更好地生活的智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