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影响力*大的佛陀传记 ◆学佛入门 ◆自从1991年在美国**次出版以来,本书已成为全世界佛学爱好者的必读书和入门书。 ◆一行禅师沉稳迷人地讲述了佛陀80岁的完整一生,佛法的起源与奥妙,就这样在您面前徐徐展开。 ◆本书原名《故道白云》,为了使*多读者能够了解这部伟大的著作,我们在再版时使用了*加简单和直白的名字:《佛陀传》。 ◆无论你有没有佛学根基,阅读本书,都是一次充满喜乐和感动,受益匪浅的修行。
自从1991年在美国**次出版以来,二十多年的 时间,本书已成为全世界佛学爱好者的必读书和入门 书。
一行禅师沉稳迷人地讲述了佛陀释迦牟尼从出生 、成长、出家、修行、得道、弘法,直至灭寂的完整 一生。
世人似乎是从本书中**次发现,佛陀从来不是 神,而是一个人。他没有任何神通,和我们一样会困 惑和痛苦,他也有家人,有妻子和儿子,只是他离开 了他们,独自走上了修行成佛,拯救众生的道路。
一行禅师编著的《佛陀传(全世界影响力*大的 佛陀传记)》的佛陀不仅伟大、慈悲,而且真实可爱 ;你看到的正是2500年前的佛陀本人,看到他和大家 一起坐在地上吃饭,他吃饭的威仪令人着迷,他吃完 饭,和别人一样自己收拾好餐具,放好,一举一动间 ,散发着佛法的灵性光芒。
娓娓道来的佛陀生平故事,融汇着佛法的精深奥 妙;无论你有没有佛学根基,阅读本书,都是一次充 满喜乐和感动,受益匪浅的修行。
《佛陀传(全世界影响力*大的佛陀传记)》原 名《故道白云》,为了使*多读者能够了解这部伟大 的著作,我们在再版时使用了*加简单和直白的名字 :《佛陀传》。
一行禅师 当今世上*有影响力的禅宗僧人,被誉为当世**大德。 1926年生于越南,16岁出家。 1960年代,得到普林斯顿大学支持,赴美国学习,先后在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讲授佛法。一生传播贴近普通人的“生活佛法”,传递正念生活之道,同时宣扬非暴力的和平理念。 1967年,一行禅师被黑人民权**马丁·路德·金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 1973年,越南政府取消他的护照,拒*让他回到越南,一行禅师流亡到法国。 1982年,一行禅师在法国南部建立“梅村”禅修道场,近30年来,在欧洲和北美也建立了许多“正念静修中心”,为佛教界人士、普通人和许多孩子提供了大量的帮助,其著作也已被翻译成四十多个**的文字,使佛教在西方世界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一行禅师还是一位**的诗人和作家,本书是他*受推崇的代表作。
作者序 佛教在人间
译者序 你可与佛陀近距离接触
上 篇
1.牧童跟随佛陀,踏上修行之路
2.佛陀讲《看顾水牛经》
3.当牧童初次遇上佛陀
4.受伤的天鹅
5.饿晕后,佛陀放弃了苦行
6.当年佛陀出生时……
7.少年时的佛陀
8.遇见未来的妻子——耶输陀罗
9.佛陀结婚了
10.生、老、病、死,一生都要面对
11.佛陀有了自己的儿子
12.为了寻找大道,只能不告而别
13.开始独自修行
14.生命无常,疾病、死亡总让人措手不及、追悔莫及
15.放弃苦修,放弃避世,回归自己
16.那一晚,耶输陀罗睡着了吗?
17.佛陀彻底开悟了
18.苦痛消失了,一切都不同了
19.对橘子的专注,是一种修行
20.你和我,或许曾存在于一个生命体之中
21.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法门
22.初转**
23.痛苦,是因为在用错误的方式生活
24.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25.回归当下这一刻,你才会觉醒
26.万法因缘生,万法因缘灭
27.世法燃烧
28.佛陀僧团
29.十大弟子:舍利弗、目犍连……
中 篇
30.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31.我会在春天回去
32.谣言,迟早会自动止息
33.**不会褪灭的美,是慈悲与解脱
34.重聚:佛陀回家了
35.佛陀说教四圣谛:苦、集、灭、道
36.有了解和爱,一切都能成就
37.“我的家庭是众生,我的家乡是大地,我的身份是僧人。”
38.不同的阶级,皆可加入僧团
39.“佛陀”,是觉悟者的意思
40.以黄金铺满地
41.爱里生苦
42.慈悲之爱,是没有执著与分别心
43.每个人的眼泪都是咸的
44.父王安详离世
45.女子也可受戒出家
46.僧团分裂了
47.导致平和、喜悦和解脱,才是正法
48.制定七灭诤,调停内部纠纷
49.向大地学习,向水学习
50.因为僧众们不停地犯错,才有了戒律
51.放开心怀,保护所有众生
52.功德田
53.终止内心的暴力
54.佛陀遭到诬陷
55.每个人都有觉醒的潜能
下 篇
56.观呼吸
57.木筏不是彼岸
58.一把珍贵的泥土
59.听到讥讽、批评,不愤怒;听到称赞、欣赏,不享受
60.一个人牵挂越多,痛苦就越多
61.狮子吼
62.舍利弗之吼
63.过着虚伪的生活,是由内而外的腐烂
64.生死轮转,不要害怕
65.空的碗里,满是空气
66.生、老、病、死,犹如四座山
67.佛法如大海
68.三法印,三解脱门
69.佛陀死后会到哪里去?
70.**这世间的生死
71.僧团彻底分裂了……
72.默默反抗
73.有人要暗杀佛陀
74.三百多名离开的比丘,又回来了
75.真正的快乐,来源于自在与自由
76.佛陀也会变老
77.生死如幻象,不要停下脚步
78.过去、现在、未来,没有人可以**佛陀的智慧
79.别再依赖他人和他物
80.佛陀入灭
81.故道白云——佛陀见过的白云,仍在天空;佛陀走过的路,仍在我们的脚下
说实话,我原本以为这类传记会比较沉闷,充满了教条式的说教,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它更像是一部精彩绝伦的历史小说,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深刻的洞察力。作者似乎用了大量的精力去考证和还原了古印度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从王室的奢华到沙门思潮的涌动,那种沉浸式的体验感非常棒。更让我震撼的是,书中对佛陀在面对质疑、抵制和不同学派挑战时的态度描写。他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神祇,而是一个以无比的耐心和清晰的逻辑去辩论、去教化的智者。那些关于“中道”的论述,在书中通过具体的场景得到了生动的体现,让人理解了为什么这种看似简单的理念能跨越千年依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本书的文笔流畅自然,即便对于初次接触佛教思想的人来说,也毫不费力,它以一种极为平易近人的方式,将至高的智慧传递给了读者。
评分这本书的史料考证工作无疑是极其扎实的,这一点从它对不同佛教文献和婆罗门教典籍的引述和对比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然而,它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成功地将冰冷的史实包裹上了一层引人入胜的叙事外衣。那些描绘佛陀游化各地、广收弟子的场景,仿佛一幅幅流动的历史画卷。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佛教僧团内部管理和早期教规制定的章节很感兴趣,这显示了佛陀不仅是哲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组织者和社会改革家。作者的叙事视角非常现代,既保持了对历史事件的尊重,又用现代人的视角去审视那些超越时空的智慧,使得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当下的启迪意义。它有力地证明了,伟大的思想往往诞生于极具复杂性和挑战性的时代背景之下。
评分我最欣赏这本书的地方在于,它没有将佛陀塑造成一个完美无缺的圣人,而是展示了他作为一个人所经历的挣扎、困惑和最终的超越。书中对青年时期悉达多太子对生命本质的追问着墨甚多,那份对个体生命痛苦的深刻共情,是后来他能创立慈悲教义的根源。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初转法轮”的描写,那种从彻悟到决定承担起教化众生的责任的瞬间,充满了力量和牺牲精神。作者巧妙地穿插了当时其他宗教和哲学流派的观点,使得佛陀的教义的独特性和超前性得以凸显。读完全书,你会明白,佛陀的伟大不仅在于他觉悟了,更在于他选择用一种最贴近人性的方式,将觉悟的路径指引给世人。这不仅仅是一本传记,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面对和超越生命困境的实用指南。
评分这本关于释迦牟尼的传记,真的让我对这位伟大的精神导师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简单地记录了历史事件,更像是走进了他那个时代,感受着他所处的社会背景和思想的萌发过程。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将佛陀从一个贵族王子到弃家修行者的心路历程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早期佛教哲学思想形成过程的阐述,那些关于苦难、缘起和无常的思辨,在作者的解读下变得清晰而富有逻辑。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听到恒河边上众弟子的低语,感受到菩提树下那份震撼人心的觉悟时刻。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好,张弛有度,既有对宏大历史背景的铺陈,也有对人物内心细微波动的捕捉,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反而让人欲罢不能,渴望了解更多关于他如何一步步建立起一个影响深远的思想体系。它成功地将一个神话色彩浓厚的人物还原成了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智慧与慈悲的导师。
评分从一个纯粹文学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和文字张力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它没有采用那种平铺直叙的编年体,而是通过关键性的事件和转折点来组织情节,使得整部作品充满了戏剧张力。例如,在描述他出家后的六年苦修时,作者的语言变得极其简洁有力,那种自我磨砺的痛苦和坚韧几乎能穿透纸面。而当描写他悟道之后,文字风格又转为辽阔、宁静,充满了禅意的开阔感。这种语言风格的转换,精准地映射了佛陀心境的巨大转变。读完之后,我深切感受到,真正的“影响力”并非来自权势或财富,而是来自一种能彻底改变人类认知格局的深刻洞察。这本书做到了,它不仅讲述了一个人的生平,更展现了一种能够引领无数人找到内心平静和方向的永恒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