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司制组织的兴起》的核心命题是,在商事组织及其规制的动态演进过程中,市场力量与政府监管的博弈,是如何塑造商事组织的。
本书作者拉里·E.利伯斯坦(Larry E.Ribstein)教授指出,非公司制组织的共同重要特征是,它们是以合同为基础的灵活实体。如果将
商事组织比喻为动物群体的话,非公司制组织属于“猫科动物”,以一种并不光鲜亮丽的方式繁衍。这些猫科动物四处游走,拒绝接受固
定的模式,并总是以契约的方式侵入政府监管的公域,时时挑战着监管者试图将其纳管的努力。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属于“狗类”,
它们温顺地嵌入特定的结构,顺从地接受监管。
本书向我们呈现了非公司制组织的演进图景,分析了影响其结构的经济和社会因素,展望了它们的未来。本书*地将历史学、法经济学、比
较法学等多种研究进路结合在一起,堪称大家之作。
罗培新,上海市政府法制办副主任,党组成员。中国证券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教授,博导。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博士后,
耶鲁大学、牛津大学访问学者。di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届十大杰出法学博士后,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上海
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译著近二十部。
目录
致谢
*章导论
一、为什么要研习非公司制组织
二、经济体中的非公司制组织
三、商事组织形式重要吗?
四、非公司制组织的理论
五、竞争与商事形态
六、美国及全球
七、本书的构想
di二章理论考量
一、为什么是公司?
二、公司治理
三、为什么需要商事组织
四、为什么需要商事组织法
五、为什么会存在不同的商事组织
六、商事组织成文法的架构
七、商事组织的演进
八、公司与非公司制组织
di三章合伙
一、早期历史
二、合伙的性质:单一主体,还是多个成员的聚合?
三、间接责任
四、所有者的经济权利
五、管理
六、信义义务和救济
七、转让权利
八、退出
九、形成
十、有限合伙
十一、合股公司及有限合伙组织
di四章公司的兴起
一、公司特征与大型企业
二、合伙会采纳公司的特征吗?
三、非公司制组织的有限责任
四、公司及公司治理的规制
五、*比较
di五章封闭公司面临的问题
一、有限责任与封闭企业
二、锁定
三、其他公司规则
四、公司税收:有限责任的代价
五、合伙有限责任面临的其他障碍
六、作为演进死结的封闭公司
七、否认
八、司法认可
九、封闭公司的税收适应
十、成文法对封闭公司的全面授权
十一、失败
di六章现代非公司制组织的演进
一、有限责任公司革命
二、非公司制组织的发展
三、组织法之外的法律的重要性
四、非公司制组织的其他族群
五、演进中的有限责任公司
六、欧洲的发展
di七章现代非公司制组织
一、成员隔离:有限责任
二、管理
三、成员的金融权利
四、信义义务:一般原则
五、具体商事组织中的信义义务
六、退出及解散
七、转让权益
八、税收、规制及商事组织的创设
di八章大型企业的非公司化
一、公司治理的困境
二、大型非公司制组织中的激励与约束
三、非公司制组织的非治理方式
四、大型企业的非公司化治理样例
五、为什么非公司制组织现在走上舞台?
六、大型非公司制组织的未来
di九章新的方向
一、商事形态的趋同或存异
二、非公司制组织的长远未来
三、非公司制组织与强制性规则
四、未来之路:封闭公司行将消亡?
五、追求社会利益的非公司制组织
六、小企业 vs. 大企业?
七、商事组织的未来
八、为什么非公司制组织是重要的
案例表
索引
在组织法与合同法之间
——《非公司制组织的兴起》译后记
这本书的出版信息非常清晰,让我能够迅速了解其来源和作者。我对“非公司制组织”这个概念一直很感兴趣,因为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很多社会团体、公益组织都属于这一范畴,但对其法律层面的运作却了解甚少。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领域的大门。我希望能从书中了解到非公司制组织在成立、运营、管理以及解散等各个环节所涉及的法律规定,以及它们在税收、融资、责任承担等方面与公司制组织的不同之处。法律出版社作为国内知名的法律类出版社,其出版的书籍质量是有保证的。罗培新这个作者名字,我虽然暂时不熟悉,但相信能够被这家出版社出版,其内容一定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为我揭示非公司制组织的法律世界,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和理解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解释社会现象背后法律机制的书籍情有独钟。非公司制组织,作为现代社会组织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法律框架的构建和完善,直接关系到社会活力的释放和公共利益的维护。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知识的空白。我设想这本书会从比较法学的角度,介绍不同国家对于非公司制组织的法律规定,并分析中国现行法律体系下的相关制度。当然,我更期待的是作者能够提出一些前瞻性的思考,比如在法律制度创新方面,如何更好地适应非公司制组织发展的需求。法律出版社在法律出版领域的声誉,让我对其专业性和严谨性非常有信心。罗培新教授这个名字,也让我对其学术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新的视角,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社会组织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并从中获得新的启发。
评分这本书的厚度适中,拿在手里感觉很扎实,不是那种翻几下就读完的快餐读物。我倾向于从一个比较宏观的角度去理解一个法律概念,所以我会先尝试理解“非公司制组织”的定义,它与公司制组织在法律上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以及为什么会出现非公司制组织这样的法律形态。我对社会组织的研究一直很感兴趣,尤其是它们在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作用。这本书如果能深入探讨这些非公司制组织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它们的治理结构,以及在面对法律风险时如何应对,那将是非常有价值的。我希望作者能够通过严谨的法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将复杂的法律条文解读得清晰易懂。法律出版社的专业性是毋庸置疑的,他们出版的书籍通常在内容的准确性和学术性上都有很高的保障。我个人认为,对于法律专业的读者而言,一本好的法律书籍不仅要提供知识,更要启迪思维,让读者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起一个关于非公司制组织的系统性认知框架。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我一开始就被吸引了,那种朴素而又带有研究深度的字体搭配,让人立刻感受到这是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封面上“正版”的字样也给了我一种信任感,知道自己购买的是正规出版物。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仅仅从外观上,它就给我一种值得细细品味的预期。我通常会先浏览目录,看看作者是如何构建整本书的逻辑框架的,以及哪些章节最能引起我的兴趣。对于“非公司制组织”这个主题,我觉得它非常有现实意义,在当今社会,各种形式的社团、协会、基金会等非营利组织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它们如何运作,面临哪些法律挑战,这些都是我一直想了解的。作者罗培新这个名字,我之前可能在某些法律期刊上看到过,对他在公司法或组织法领域的研究有所耳闻,这让我对这本书的学术水准有了初步的信心。法律出版社的名字也足够响亮,是国内重要的法律类图书出版机构,这进一步增加了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我计划在接下来的几周里,找个安静的下午,泡一杯茶,慢慢地沉浸在这本书的海洋里,探索非公司制组织背后的法律逻辑和现实运作。
评分作为一名法律从业者,我特别关注那些能够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书籍。非公司制组织在现实生活中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从慈善机构到行业协会,再到各种研究机构,它们在法律上的地位、运作规范以及可能遇到的法律纠纷,都非常值得深入研究。这本书的标题“非公司制组织的兴起”本身就透露出一种历史演进和时代发展的视角,这让我对内容充满了好奇。我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看待这种“兴起”背后的社会动因和法律回应的。法律出版社的出品,意味着这本书在出版前应该经过了严格的审稿流程,内容的可信度很高。罗培新这个名字,我记住了,打算读完之后,如果这本书真的能够帮助我解决一些工作中的疑惑,我还会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其他著作。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有操作性的法律建议,或者至少能够引发我对于相关法律问题的深入思考,从而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法律服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