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公司:基业长青的大商之道(第二版)》
定价:69元
作者:吕良彪 著
装帧:精装
书号:978-7-301-29007-1
出版日期:2018/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开本:16开
页码:420
精辟剖析经典商战 深刻反思商业文明
本书参考公司控制权之争的风险来源共设置六编,归纳总结了作者介入的“达娃之争”“李嘉诚公司讼案”以及“国美内战”“支付宝股权之争”“复星与SOHO中国外滩地王之争”“雷士照明控制权之争”“万科控制权保卫战”“政泉与北大方正的民族证券之争”“中复电讯董事长之争”等经典商战,分析整理了“华远”“苏宁环球”“金融街”等知名企业成功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并成功借壳上市的案例,提炼出可供企业家控制公司及律师同行办案借鉴的有效经验。
吕良彪,1969年6月生,江西永修人;先后就读于华东政法学院、武汉大学法学院、纽约大学法学院。具有近三十年法官、律师、仲裁员从业经历,专注于以多元方式有效解决投资争端。参与处理达能娃哈哈国际巨额投资纠纷等公司控制权之争;成功为多名民营企业家提供无罪辩护并有效控制公司;为央企原董事长、知名证券公司原总裁等体制内企业家提供有效辩护;促成多家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与破产重整;参与“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等重大跨国并购交易的法律评估。现为大成DENTONS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北京仲裁委员会、北京国际仲裁中心仲裁员,武汉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律师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多家中国五百强企业及上市公司董事、独董、顾问,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理事。
第一编
“公司丛林”的内部较量——从容应对公司股东的挑战
第一章 导语:公司博弈与契约精神
一、 公司治理基本哲学
二、 “契约精神”之实质在于公平
三、 改造中国的商业伦理与文明
第二章 股东“战争”——“达能” VS “娃哈哈”国际巨额投资纠纷
一、 事件实质:国际资本与民族资本的博弈
二、 研讨与造势:做好舆论和理论准备
三、 初识宗庆后:“隆中对”确定合作方向
四、 定位:我要给职工群众做代理律师
五、 四场艰难的“媒体战”
六、 全球范围内全方位的“法律战”
七、 拿捏得体的“政治战”
八、 有理有据的“偷税门”应对战
九、 耐人寻味的“买办战”
十、 结局:妥协的理性与智慧
第三章 股权“对决”——国美内战:国际资本“群狼”与中国市场“猛虎”的
本土博弈
一、 和谐即共赢:跨国资本VS民族资本
二、 “国美内战”的道义资源之争
三、 “国美内战”的人力资源之争
四、 “国美内战”的资本资源之争
五、 “国美内战”的政治资源之争
——预测:“政治正当性”或将左右国美之争
六、 资本的博弈与妥协:国美特别股东大会
七、 理性的妥协是国美*大的胜利:“后陈晓时代”的国美成长之路
八、 国美的当下与未来
九、 委托书收购——上市公司“一次性选票”对决的另类思路
第四章 公司“政变”——被罢黜企业家之自我救赎
一、 公司“政变”:第二大股东“推翻”*一大股东
二、 自我救赎:构建博弈的“载体”与方式
三、 寻找各方利益平衡的思路与方案
四、 平衡博弈的启示
。。。。。。
随着公司规模化、现代化、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公司主权(股权)与治权(管理权)时常分离,公众公司(上市公司)控制权更是经历了由股东向董事会让渡、董事会向职业经理人让渡的过程。控制权之争,便是这一大背景下“公司帝国的王位之争”,是各方社会资源的综合博弈。——控制公司绝非单纯法律问题,亦非仅仅依靠法律即可解决的问题,但法律又是博弈各方至关重要的“筹码”与“战场”。
拙著《控制公司:基业长青的大商之道》自2013年年初出版以来,受到业界、学界和企业家们的关注与认同,成为诸多总裁班、EMBA班案例教学读本。不仅正本很快售罄,市场上甚至出现不少多种形式的复印本、影印本。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决定再版此书!近几年来不仅中国社会发生着波澜壮阔、激荡人心的深刻变革,大成及我本人亦有幸参与了众多为社会各界所广泛关注的公司控制权之争事件,对公司控制论又有了新的感受和认识。
需要说明的是,律师基于职业伦理要求只能在客户理性授权范围内或媒体已公开范围内进行学术研究,断不可将基于职业原因所获取的信息公之于众。
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理解企业“生命周期”和“可持续发展”的著作,而《现货 控制 公司 基业长青的大商之道(第二版)》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这本书的书名就带有强烈的哲学意味,它不仅仅关注眼前的利益,更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那种“基业长青”的愿景,正是每一个企业家梦寐以求的。我惊喜地发现,作者并没有用空泛的理论来论述,而是深入剖析了许多成功企业的“DNA”,以及它们是如何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不断调整和创新的。其中关于“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部分,让我印象深刻。它强调,只有将这些无形的力量融入企业的血液,才能真正实现“基业长青”。这本书不仅仅是写给企业家的,我觉得任何对商业运作、对企业发展有兴趣的人,都能从中受益。它教会我,真正的商业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耐心、智慧和对未来的深刻洞察。
评分翻开这本《现货 控制 公司 基业长青的大商之道(第二版)》,我并没有被密集的理论和晦涩的术语淹没,而是仿佛走进了一个生动的故事世界。作者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复杂的商业概念融入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之中。我特别喜欢他对那些“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的解读,比如一些耳熟能详的成语或者俗语,他能够从中提炼出与现代商业管理息息相关的精髓,这种“古为今用”的手法,既有文化底蕴,又极具实践指导意义。我记得其中一个章节,他讲到“利”与“义”的关系,引用的那个小故事,虽然简单,却让我对“何为真正的财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像市面上很多书,只强调利润最大化,这本书似乎在引导读者去思考更长远的东西,去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去构建一种更加和谐的商业生态。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不急不躁地引领我一步步走进“大商之道”的殿堂。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与智慧的碰撞,让我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和未来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启发。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着实吸引人,尤其是“基业长青的大商之道”这几个字,让人立刻联想到那些百年老店,那些能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屹立不倒的商业传奇。我在市面上搜寻与经营管理、企业长青相关的书籍时,偶然看到了它。第一眼,我并没有立刻入手,但脑海里却一直回响着这个书名,它似乎蕴含着一种我一直渴望探寻的商业智慧。如今,我终于有机会拜读这本书,并迫不及待地想与大家分享我的初步感受,尽管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单从书名和作者的背景(如果可知的话,这里可以略微提及,但不能是具体内容)来看,就足以让人充满期待。我想象着,这本书可能会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娓娓道来那些经过时间检验的商业哲学,它不会是那种急功近利的“秘籍”,而更像是一场关于企业生命力、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深度对话。我尤其好奇“现货控制”这个词组在书名中的具体含义,它是否指向一种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保持冷静、把握主动的策略?抑或是对供应链管理、库存优化等具体操作层面的深刻阐释?无论如何,这些都勾起了我强烈的求知欲。我坚信,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商业指南,更可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帮助我重新审视“成功”的定义,以及如何构建真正有生命力的商业模式。
评分坦白说,在阅读《现货 控制 公司 基业长青的大商之道(第二版)》之前,我对于“控制”这个词在商业语境下的理解,大多停留在流程控制、成本控制等层面。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所探讨的“控制”,更多是一种战略性的、全局性的把握,一种对风险的预判和对机会的捕捉。我发现,书中对于“现货”的解读,并非仅仅指物理上的库存,更是一种“当下”的洞察力,一种在不确定性中抓住确定性的能力。作者通过大量的企业实践和历史案例,详细阐述了如何在市场波动中保持敏锐的嗅觉,如何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和决策,将潜在的危机转化为发展的动力。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逆向思维”的探讨,在大家都追逐热点的时候,它却引导我们去思考“反其道而行之”的可能性,这种深刻的洞察力,对于很多迷失在市场洪流中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剂良药。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本“孙子兵法”式的商业宝典,教会你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如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评分我承认,一开始吸引我的是“大商之道”这几个字,总觉得里面藏着什么神秘的商业奥秘。但读下去之后,我发现这本书并没有给我这种“玄学”的感觉,反而充满了务实的智慧。“现货 控制”这个词组,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渐渐理解它指向的是一种主动而非被动的经营策略,是一种对当下市场环境的精准判断和快速响应。书中对各种商业模式的剖析,以及不同行业案例的对比,都让我受益匪浅。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问题时,那种抽丝剥茧、层层递进的逻辑。他不会简单地告诉你“这样做就对了”,而是会引导你思考“为什么这样做”,让你自己去找到答案。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比那些直接给结论的书籍更有价值。它让我意识到,商业的本质,在于对人性的理解,在于对趋势的把握,更在于一种不断学习和自我革新的精神。这本书就像一位睿智的向导,带领我在商业的迷宫中,找到通往“基业长青”的正确路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