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口述自传 白崇禧 口述,贾廷诗、陈三井等 记录,郭廷以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白崇禧口述自传 白崇禧 口述,贾廷诗、陈三井等 记录,郭廷以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白崇禧 口述,贾廷诗,陈三井等 记录,郭廷以 著
图书标签:
  • 白崇禧
  • 自传
  • 近代史
  • 人物传记
  • 回忆录
  • 军事
  • 政治
  • 历史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郭廷以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诺鼎言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ISBN:9787500097068
商品编码:2717455628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白崇禧口述自传 作者 白崇禧 口述,贾廷诗、陈三井等 记录,郭廷以
定价 76.00元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ISBN 9787500097068 出版日期 2016-01-01
字数 页码
版次 3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白崇禧口述自传》是“百科史学”之一种,是白崇禧重要的一部著作,被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列为“口述历史访问计划”中的重点,白崇禧也是被访问的国民党将领里军阶高的。这部口述自传是整套“口述历史丛书”中资料为完备、准确、具体的,为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特别是近现代军事史和国共战争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白崇禧(1893—1966),字健生,回族,人称“小诸葛”,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一生以军事为业,参加过护法战争、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及历次圈共内战。1924年加入国民党后,始终担任国民革命军、国民党军高级将领,在民国史的各个阶段,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目录

   编辑推荐
“百科史学”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规划并陆续出版的一套大型学术书系,是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的重点图书项目。“百科史学”坚持严格的学术标准,坚持原创性、性、独特性的出版理念,选题多为近现代重要历史人物的口述史、传记、回忆录及史学著作,绝大部分图书系在中国大陆出版,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文摘

   序言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中国近代史重要人物的传记简介,专注于记录其生平、军事思想和政治活动,但与您提到的特定口述自传无关: --- 《烽火连天:民国陆军上将傅作义传》 作者: 李明德 出版社: 历史文库出版社 字数: 约1500页(全三卷) 定价: 480.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是目前关于民国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傅作义将军最详尽、最深入的研究专著。作者李明德耗费二十余年心血,广泛搜集了国民党军政档案、美国及苏联的解密资料、地方志以及海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力图全面、客观地还原傅作义波澜壮阔而又充满争议的一生。 傅作义(1895—1967)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无法绕开的关键人物。他的一生,清晰地映照了中国从北洋时代到抗日战争,再到国共内战的复杂历史进程。本书不仅仅是一部人物传记,更是一部微观的近代军事史和社会史。 第一卷:北地雄狮的崛起(1895—1928) 本书的开篇部分,详细梳理了傅作义早年在山西的成长经历,以及他在阎锡山领导下的晋军中迅速崛起的轨迹。重点分析了傅作义在北伐战争中的军事部署和战略选择。作者通过对大量战报和家书的解读,揭示了年轻的傅作义如何凭借其果敢的战术和出色的组织能力,从一名团级军官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将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卷细致描绘了傅作义在山西军阀混战中的定位和表现,特别是他如何平衡与阎锡山、蒋介石之间的复杂关系。对于他早期在直系与奉系冲突中的立场摇摆,本书也进行了审慎的考证,力求还原历史现场,而非简单地进行道德评判。 第二卷:抗日烽火与平津的抉择(1928—1949) 这是本书篇幅最长、内容最为核心的部分。傅作义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是其军事生涯的高光时刻。作者系统梳理了傅作义指挥的绥远抗战,特别是他如何以劣势兵力,在国民政府军令不畅的背景下,坚持对日作战,并取得了五原大捷等重大胜利。 本书深入剖析了傅作义在“七七事变”后,如何从一名地方实力派将领,迅速转变为抗日战争中坚力量的过程。作者不仅记录了他在正面战场上的浴血奋战,更详尽还原了他在后方,特别是在华北地区,如何建立和巩固抗日根据地,以及他与八路军之间微妙的“和战关系”。书中引用了大量日军战后反思录中的评价,侧面印证了傅作义部队在抗战中的坚韧性。 进入解放战争时期,本书将重点聚焦于傅作义在华北战场的决策失误与历史必然。作者详细分析了傅作义在国民党军事体系中的困境,以及他如何面对解放军的强大攻势。尤其对“平津战役”期间,傅作义在天津的坚守与最终决定接受和平改编的全过程,进行了翔实的叙述。通过对比双方的电报往来和幕僚的日记,本书力求呈现一个在巨大历史洪流中,力不从心的军事统帅形象。 第三卷:共和国的建设者与历史的沉思(1949—1967) 傅作义在建国后的转变,是本书关注的另一重要议题。作者追溯了傅作义如何从一位前国民党高级将领,逐步被吸收进入新中国的政治结构中,担任水利部长的经历。本书不回避他在这一时期的挑战与贡献,特别强调了他投身于新中国的治河事业,特别是黄河水利工程中的实际工作和具体贡献。 此外,本书还对傅作义晚年所经历的政治运动,进行了审慎的记述,力求以历史的眼光,探讨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的复杂纠葛。作者通过对大量私人信件和亲属回忆的挖掘,试图描绘出一位在时代剧变中,努力寻找自己位置的旧式军人的内心世界。 本书特色: 1. 史料扎实全面: 首次整合了包括美国国家档案馆、台湾“中研院”以及大陆地方档案馆的多方一手资料。 2. 视角客观平衡: 避免了简单化的人物标签,力求展现傅作义作为军事家、政治家和普通人的多重面向。 3. 军事细节考证: 对绥远战役、太原会战等关键战役的兵力部署、后勤保障进行了细致的复盘和推演,具有很高的军事史研究价值。 本书是研究民国史、中国现代军事史以及国民党高层将领群像的必备参考书目。它为读者提供了一幅宏大而又细致入微的历史画卷,理解这位“华北王”如何在风云变幻的二十世纪中国舞台上,书写自己跌宕起伏的篇章。 ---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近代史颇感兴趣的读者,我一直渴望能够找到一本真正能够带领我深入那个时代的作品,而这本白崇禧口述自传,无疑满足了我的这份期盼。与其说这是一本回忆录,不如说这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洞见的史学著作。白崇禧先生以其近乎全知全能的视角,回顾了自己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以及他所身处的那个时代。书中对于国民党内部政治斗争的描写,让我对那个时期国民党为何走向衰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他分析了党内派系林立、权力斗争激烈等问题,并坦诚地剖析了其中一些关键人物的性格和决策,比如蒋介石。读他的文字,你能感受到一种来自历史深处的冲击力,那些曾经模糊的历史片段,在此刻被勾勒得清晰而生动。他对军事战略的深刻理解,以及在关键时刻所做的判断,都展现了他过人的军事才能。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并没有回避自己的一些失误和遗憾,这种坦诚使得他的叙述更具说服力,也更显其人格的魅力。这本书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简单复述,更是一次深刻的时代反思,让我对20世纪中国的命运以及白崇禧这位历史人物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

这部史料巨著,如同一扇穿越时空的窗户,让我得以窥见这位民国风云人物的内心世界。白崇禧,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他参与了无数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战役和政治博弈,而这份口述自传,更是将他置于聚光灯下,让我们得以从他本人的视角,去审视那波澜壮阔的二十世纪。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亲历着国共两党的恩怨纠葛,见证着国民党政府的兴衰起落。书中对于军事战略的阐述,尤其让我感到震撼,白崇禧以其独特的军事眼光,分析了历次战役的得失,那些曾经在教科书上读到的名词,在此刻都变得鲜活起来,一个个战术部署,一次次生死搏杀,都在他笔下栩栩如生。更重要的是,他对政治格局的洞察,对历史事件的解读,都带着那个时代特有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他既有军人的果敢决断,也有政治家的深谋远虑,更有普通人的情感挣扎。这份口述,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一份关于权力、信仰、忠诚与背叛的深刻剖析,让我对那位叱咤风云的“小诸葛”有了更为立体和真实的认识。

评分

翻开这本书,就像是与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围炉夜话,听他娓娓道来那些尘封已久的往事。白崇禧的人生轨迹,与20世纪中国的命运紧密相连,他的回忆录,无疑为我们勾勒出了那个时代的一幅宏大而又细腻的画卷。我尤其被他对于个人经历的坦诚所打动,那些辉煌的战绩,那些令人扼腕的失误,他都毫不避讳地一一呈现。在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思考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思考他当时的处境和选择。他不是一个完美的圣人,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恶人,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着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着自己的理想和无奈。书中对于一些关键历史事件的描述,比如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以及国共内战,都提供了非常独特的视角,让我得以从一个更深层次去理解这些事件的来龙去脉。这种从当事人角度进行的叙述,往往比枯燥的史料更能触动人心,更能引发思考。这本书不仅是一份历史文献,更是一份关于人生智慧的启示录,让我对历史,对人性,都有了更深的感悟。

评分

这是一次令人沉醉的历史之旅,我被白崇禧先生的声音深深地吸引。他的口述,就像一股清泉,洗涤了我心中对那个年代的刻板印象。我一直认为,历史的记录往往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而这份口述自传,则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视角,让我们得以倾听失败者的声音,甚至是那些曾经身居高位,却最终黯然离场者的声音。他对于战争的描写,不仅仅是宏大的战略部署,更是细节的刻画,士兵的牺牲,以及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摧残。这种从微观视角切入的叙述,让那些冰冷的历史数字瞬间有了温度。同时,他对政治格局的分析,也展现了他超越军事领域之外的深邃思考。他对于中国未来走向的忧虑,对于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都跃然纸上。书中透露出的那种对于历史真相的追寻,对于自身功过的反思,都让我深感敬佩。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在思考,如果我是他,我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这种设身处地的代入感,是阅读其他历史书籍所难以比拟的。这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白崇禧本人的传记,更是一面映照整个20世纪中国历史的镜子,让我得以从中看到那个时代的复杂性、残酷性以及其中蕴含的希望与绝望。

评分

当我捧起这本书时,我预设的是一位军事家的雄心壮志,然而,我所获得的却远不止于此。白崇禧先生的口述,展现了他作为一个复杂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与抉择。他的回忆,不仅仅是关于战役的胜负,更是关于他在动荡年代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所经历的种种内心世界的起伏。书中关于他与蒋介石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的描绘,尤其引人入胜。那种既是同袍又是对手,既有合作又有猜忌的微妙氛围,被他刻画得淋漓尽致。我能从中感受到那种身处高位,却又时刻面临背叛与倾轧的压力。此外,他对一些社会变革的看法,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也让我看到了他作为一位曾经的统治者,所具有的另一面。这本书并非是为某个人或某个政党辩护,而更像是一位老人,在生命的暮年,对自己一生进行的一次梳理和总结。他试图解释,他试图辩白,但他更试图让后人理解,他所做的每一个决定,所经历的每一个选择,背后都有着怎样的考量和不得已。这种真诚的叙述,让我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多了一份审慎和同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