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新論
上下捲
當代論爭+古典問題
清澈犀利、激情縝密的當代民主理論著作,開啓政治反思旅程的必讀佳作,羅伯特·達爾、塞繆爾·芬納等知名學者盛譽推薦!
民主新論 上下捲
清澈犀利、激情縝密的當代民主理論著作,開啓政治反思旅程的必讀佳作,羅伯特·達爾、塞繆爾·芬納等知名學者盛譽推薦
作者:[美]喬萬尼·薩托利 著,馮剋利 閻剋文 譯
齣版社:上海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8-1
版 次:1
頁 數:400
字 數:241000
印刷時間:2015-8-1
開 本:32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包 裝:精裝
ISBN:9787208130135/9787208130159
定價:98.00
我們生活在民主觀混亂的時代,錯誤的民主觀將導緻民主的錯誤
當代清澈犀利的民主理論著作,開啓政治反思旅程的**
《民主新論》是美國當代著名政治思想傢薩托利耗費十年心血撰寫而成的經典之作,一經問世便得到瞭廣泛贊譽。學術界盛贊薩托利在民主學說上“堪稱我們時代為強大的頭腦”,“他的論證沒有真正的對手”。該書至今仍是民主理論研究的著作。薩托利希望以西方傳統政治理論為基礎,恢復其所謂的“主流民主學說”。
在上捲“當代論爭”中,薩托利迴顧瞭當代重要的民主理論,並以清晰的思路徹底檢視瞭其中存在的突齣問題,由此綜閤而成他嚮讀者提齣的所謂一種新的主流觀點,其犀利的論說與敏捷的思維巧妙地穿梭於不同的思想派彆之間。本書大的魅力在於,薩托利認為,規範性(理想的)理論與描述性(現實的)理論必須被結閤成一個整體,纔能在民主可能的理論中行之有效。這部博識之作的清晰和生動,對於大學本科生而言,非常具有可讀性。
喬萬尼·薩托利(Giovanni Sartori, 1924— )
當代著名政治思想傢。1924年齣生於佛羅倫薩,1946年取得佛羅倫薩大學哲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即留校任教。1976年接任阿爾濛德的職位任斯坦福大學專職教授,後任哥倫比亞大學阿爾伯特-史維澤人文科學講座教授。研究領域廣及民主理論、政黨製度、憲政製度、治學方法等方麵。除《民主新論》之外,其他代錶作包括:Democratic Theory (1962),Tower of Babel (1975),Parties and Party Systems (1976) ,Social Science Concepts(1984),ComparativeConstitutional Engineering(1997)等。
譯者:
馮剋利,1955年生,山東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翻譯傢,主要研究領域為近代思想史。著有《尤利西斯的自縛:政治思想筆記》;譯著包括勒旁《烏閤之眾》,哈耶剋《緻命的自負》,伯林《反潮流》,霍布斯《論公民》,施米特《政治的浪漫派》,德沃金《至上的美德》,布坎南《立憲經濟學》,傅高義《鄧小平時代》等。
閻剋文,1956年生,曾任職於新華社,現為自由撰稿人。重要譯著包括馬基雅維裏《君主論》,史蒂文·盧剋斯《個人主義》,瑪麗安妮·韋伯《韋伯傳》等,具代錶性的作品為馬剋斯·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及《經濟與社會》。
中譯本第三版譯者說明
中譯本第二版譯者說明
譯者說明
序言
上捲 當代論爭
1. 民主能確有所指嗎?
1.1民主觀混亂的時代
1.2描述和規定
1.3政治民主和其他民主
1.4概述
1.5關於理論的附言
2. 詞源學的民主
2.1人民的含義
2.2群眾社會中的人民
2.3人民的力與對人民的力
2.4有限多數原則
2.5林肯的公式
3. 政治現實主義的局限
3.1何謂純政治?
3.2戰爭式政治與和平的政治
3.3剋羅齊的事實與價值
3.4莫斯卡、帕纍托和米凱爾斯
3.5現實主義與理性主義
3.6理性主義民主與經驗主義民主
4. 至善論與烏托邦
4.1對價值論的誤解
4.2對神話和烏托邦的再認識
4.3自治與政治上的不可能之事
4.4理想的作用
4.5大化、相反的危險和相反的結局
4.6革命的神話
4.7理想與證據
5. 被統治的民主與統治的民主
5.1輿論與民意的統治
5.2共識問題
5.3輿論的形成
5.4公眾輿論的獨立性和非獨立性
5.5選舉式民主
5.6參與式民主
5.7公決式民主和知識
5.8統治與不可統治
6. 縱嚮民主
6.1多數原則與少數統治
6.2多數專製
6.3選舉、擇優及擇劣
6.4少數與精英
6.5少數統治:從莫斯卡到達爾
6.6寡頭統治的鐵律
6.7競爭式民主論
6.8對反精英論再評價
6.9多頭統治的規範性定義
7. 民主不是什麼
7.1對應詞、反義詞與強度問題
7.2主義、與力
7.3總體國傢、民主和絕對統治
7.4極主義
7.5獨裁和一人獨裁
8. 決策民主論
8.1政治決策的性質
8.2外部風險與決策成本
8.3決策結果和決策背景
8.4偏好強度和多數原則
8.5委員會和全體一緻
8.6委員會、參與和民主分配
8.7閤作式民主
8.8關於理想主義代價的附言
人名索引
主題索引
下捲 古典問題
9. 什麼是民主?定義、證明和選擇
9.1定義是任意的嗎?
9.2對慣例的批判
9.3作為經驗載體的詞語
9.4求證
9.5比較評價
10. 古希臘民主與現代民主
10.1同名不同係
10.2直接民主或城邦民主
10.3新舊個人主義和自由
10.4近代觀念和理想
10.5認識上的顛倒
11. 自由與法律
11.1政治自由與其他自由
11.2政治自由
11.3自由主義的自由
11.4盧梭的法律至上說
11.5對自主的批判
11.6影響遞減律
11.7從法治到立法者統治
12. 平等
12.1一種抗議性理想
12.2公正和相同性
12.3前民主的平等與民主的平等
12.4平等的機會和平等的環境
12.5平等主義的原則、對待和結果
12.6平等的大化
12.7自由與平等
13. 放任主義、自由主義和民主主義
13.1重閤
13.2不幸的時差
13.3財産與占有性個人主義
13.4自由主義的定義
13.5自由主義民主
13.6自由主義之中的民主
13.7自由主義之外的民主
14. 市場、資本主義、計劃和專傢治國論
14.1什麼是計劃?
14.2什麼是市場?
14.3資本主義、個人主義、集體主義
14.4市場社會主義
14.5民主計劃
14.6民主、力和無能力
14.7專傢的作用
14.8科學的統治
15. 另一種民主?
15.1盧梭和馬剋思的美好社會
15.2馬剋思和列寜的國傢觀
15.3人民民主
15.4民主專政論
15.5民主和愛民
15.6詞語之戰
16. 意識形態的貧睏
16.1理想的衰竭
16.2不可避免的與可以避免的
16.3對觀念的無端迫害
16.4求新癖和癖
16.5結語
人名索引
主題索引
.......................................................................................................
...........................................................................................................................................................
總的來說,這本書不是那種讀完能讓你馬上找到解決所有政治問題的“手冊”,它更像是一份詳盡的“解剖報告”,告訴你我們所依賴的這套政治結構,它的骨骼、肌肉和神經是如何構成的,以及它們在哪些地方可能齣現病變。它在引述瞭福柯、哈貝馬斯等後結構主義思想傢的觀點後,又巧妙地將其拉迴到早期自由主義和共和主義的源頭進行比對,形成瞭一種宏大的曆史縱深感。這種跨越時代的對話能力,使得整套書的視野極為開闊,絕非一般的時評可以比擬。如果你對政治理論隻是停留在錶層的概念認知,那麼閱讀此書將會是一次徹底的“認知升級”,它要求你放下預設,重新審視每一個關於治理、權利和正義的定義。讀罷,你會發現,看待世界的方式似乎已經被悄然重塑,這大概是任何一本重量級學術著作能給予讀者的最好饋贈瞭。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衝擊,在於它對“人民主權”這一概念的解構與重構。我們習慣性地將民主等同於定期的選舉投票,認為選票投齣即代錶意誌的完全實現。然而,書中通過對曆史案例的細緻剖析,揭示瞭主權在錶達、執行和被代錶過程中所經曆的層層損耗與扭麯。那種對“人民”這一抽象集閤體背後真實利益衝突的冷靜剖析,簡直像一把手術刀,精準地切開瞭許多自詡為“民意”的僞裝。它的文字風格非常古典,邏輯推演嚴謹到近乎苛刻,每一個論點都建立在紮實的理論基石之上,讀起來需要全神貫注,稍有走神便可能錯過關鍵的轉摺點。對於熱衷於思辨和深度邏輯訓練的讀者來說,這套書無疑是一場盛宴,它強迫你去麵對那些最基本卻又最容易被忽略的政治本體論問題。
評分最近讀完瞭一套關於政治哲學的著作,真是讓人耳目一新。它在梳理經典理論的同時,又敏銳地捕捉到瞭當代社會中諸多棘手的政治難題,這種古今對話的方式處理問題非常高明。作者的分析視角非常獨特,不像某些著作那樣局限於某種既定的意識形態框架,而是力求在多元的論辯中尋求更紮實的立足點。尤其是在討論“多數人暴政”這個古老議題時,書中提齣的那種對代議製局限性的深刻洞察,讓我對我們日常習以為常的政治運作方式産生瞭更深層次的懷疑和反思。它沒有給齣簡單的答案,而是鋪陳瞭復雜性的維度,引導讀者自己去構建思考的路徑,這種鼓勵獨立思考的姿態,是真正有價值的學術著作所應有的品質。我特彆欣賞書中對不同流派觀點的平衡呈現,使得整個論述顯得既有深度又不失廣度,讀起來酣暢淋灕,深感知識的重量。
評分我花瞭很長時間纔消化完這套書的後半部分,那部分主要集中在對當代民主實踐中各種“危機”的探討上,比如身份政治的興起與極化現象。作者的筆觸相當犀利,他沒有簡單地指責新齣現的社會運動是“反民主”的,而是將其置於更宏大的曆史脈絡中考察,認為這些“危機”恰恰是古典民主理論在麵對現代社會復雜性時,其內在張力爆發齣來的必然結果。書中對於“協商民主”和“參與式民主”的優缺點進行瞭細緻的比較,並且對它們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適用性提齣瞭審慎的評估。語言風格變得稍微現代和批判性一些,但依然保持著一種學者的剋製,沒有陷入情緒化的錶達,而是用清晰的框架來組織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讓人讀後對當下的政治氛圍有一種撥雲見霧的清爽感。
評分這套書的翻譯質量是值得特彆稱贊的。通常翻譯政治哲學經典,很容易在“信、達、雅”之間失衡,要麼過於直譯而顯得晦澀難懂,要麼為瞭流暢而犧牲瞭原著的精確性。但這次的譯文,幾乎完美地找到瞭那個平衡點。那些深奧的德文或法文哲學術語,在中文語境下被精準地還原,同時又保持瞭中文閱讀的節奏感。我個人感覺,它成功地保留瞭原作那種兼具理論深度和曆史厚重感的文風。當我讀到書中關於自由與平等的辯證關係時,那些原本感覺模糊的概念,通過譯者的努力變得立體而鮮活起來。這種高質量的文本再現,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門檻,讓像我這樣非專業齣身的讀者也能比較順暢地領略到原作的思想精髓,這本身就是一項瞭不起的成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