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新论
上下卷
当代论争+古典问题
清澈犀利、激情缜密的当代民主理论著作,开启政治反思旅程的必读佳作,罗伯特·达尔、塞缪尔·芬纳等知名学者盛誉推荐!
民主新论 上下卷
清澈犀利、激情缜密的当代民主理论著作,开启政治反思旅程的必读佳作,罗伯特·达尔、塞缪尔·芬纳等知名学者盛誉推荐
作者:[美]乔万尼·萨托利 著,冯克利 阎克文 译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8-1
版 次:1
页 数:400
字 数:241000
印刷时间:2015-8-1
开 本:32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包 装:精装
ISBN:9787208130135/9787208130159
定价:98.00
我们生活在民主观混乱的时代,错误的民主观将导致民主的错误
当代清澈犀利的民主理论著作,开启政治反思旅程的**
《民主新论》是美国当代著名政治思想家萨托利耗费十年心血撰写而成的经典之作,一经问世便得到了广泛赞誉。学术界盛赞萨托利在民主学说上“堪称我们时代为强大的头脑”,“他的论证没有真正的对手”。该书至今仍是民主理论研究的著作。萨托利希望以西方传统政治理论为基础,恢复其所谓的“主流民主学说”。
在上卷“当代论争”中,萨托利回顾了当代重要的民主理论,并以清晰的思路彻底检视了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由此综合而成他向读者提出的所谓一种新的主流观点,其犀利的论说与敏捷的思维巧妙地穿梭于不同的思想派别之间。本书大的魅力在于,萨托利认为,规范性(理想的)理论与描述性(现实的)理论必须被结合成一个整体,才能在民主可能的理论中行之有效。这部博识之作的清晰和生动,对于大学本科生而言,非常具有可读性。
乔万尼·萨托利(Giovanni Sartori, 1924— )
当代著名政治思想家。1924年出生于佛罗伦萨,1946年取得佛罗伦萨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即留校任教。1976年接任阿尔蒙德的职位任斯坦福大学专职教授,后任哥伦比亚大学阿尔伯特-史维泽人文科学讲座教授。研究领域广及民主理论、政党制度、宪政制度、治学方法等方面。除《民主新论》之外,其他代表作包括:Democratic Theory (1962),Tower of Babel (1975),Parties and Party Systems (1976) ,Social Science Concepts(1984),ComparativeConstitutional Engineering(1997)等。
译者:
冯克利,1955年生,山东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翻译家,主要研究领域为近代思想史。著有《尤利西斯的自缚:政治思想笔记》;译著包括勒旁《乌合之众》,哈耶克《致命的自负》,伯林《反潮流》,霍布斯《论公民》,施米特《政治的浪漫派》,德沃金《至上的美德》,布坎南《立宪经济学》,傅高义《邓小平时代》等。
阎克文,1956年生,曾任职于新华社,现为自由撰稿人。重要译著包括马基雅维里《君主论》,史蒂文·卢克斯《个人主义》,玛丽安妮·韦伯《韦伯传》等,具代表性的作品为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及《经济与社会》。
中译本第三版译者说明
中译本第二版译者说明
译者说明
序言
上卷 当代论争
1. 民主能确有所指吗?
1.1民主观混乱的时代
1.2描述和规定
1.3政治民主和其他民主
1.4概述
1.5关于理论的附言
2. 词源学的民主
2.1人民的含义
2.2群众社会中的人民
2.3人民的力与对人民的力
2.4有限多数原则
2.5林肯的公式
3. 政治现实主义的局限
3.1何谓纯政治?
3.2战争式政治与和平的政治
3.3克罗齐的事实与价值
3.4莫斯卡、帕累托和米凯尔斯
3.5现实主义与理性主义
3.6理性主义民主与经验主义民主
4. 至善论与乌托邦
4.1对价值论的误解
4.2对神话和乌托邦的再认识
4.3自治与政治上的不可能之事
4.4理想的作用
4.5大化、相反的危险和相反的结局
4.6革命的神话
4.7理想与证据
5. 被统治的民主与统治的民主
5.1舆论与民意的统治
5.2共识问题
5.3舆论的形成
5.4公众舆论的独立性和非独立性
5.5选举式民主
5.6参与式民主
5.7公决式民主和知识
5.8统治与不可统治
6. 纵向民主
6.1多数原则与少数统治
6.2多数专制
6.3选举、择优及择劣
6.4少数与精英
6.5少数统治:从莫斯卡到达尔
6.6寡头统治的铁律
6.7竞争式民主论
6.8对反精英论再评价
6.9多头统治的规范性定义
7. 民主不是什么
7.1对应词、反义词与强度问题
7.2主义、与力
7.3总体国家、民主和绝对统治
7.4极主义
7.5独裁和一人独裁
8. 决策民主论
8.1政治决策的性质
8.2外部风险与决策成本
8.3决策结果和决策背景
8.4偏好强度和多数原则
8.5委员会和全体一致
8.6委员会、参与和民主分配
8.7合作式民主
8.8关于理想主义代价的附言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下卷 古典问题
9. 什么是民主?定义、证明和选择
9.1定义是任意的吗?
9.2对惯例的批判
9.3作为经验载体的词语
9.4求证
9.5比较评价
10. 古希腊民主与现代民主
10.1同名不同系
10.2直接民主或城邦民主
10.3新旧个人主义和自由
10.4近代观念和理想
10.5认识上的颠倒
11. 自由与法律
11.1政治自由与其他自由
11.2政治自由
11.3自由主义的自由
11.4卢梭的法律至上说
11.5对自主的批判
11.6影响递减律
11.7从法治到立法者统治
12. 平等
12.1一种抗议性理想
12.2公正和相同性
12.3前民主的平等与民主的平等
12.4平等的机会和平等的环境
12.5平等主义的原则、对待和结果
12.6平等的大化
12.7自由与平等
13. 放任主义、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
13.1重合
13.2不幸的时差
13.3财产与占有性个人主义
13.4自由主义的定义
13.5自由主义民主
13.6自由主义之中的民主
13.7自由主义之外的民主
14. 市场、资本主义、计划和专家治国论
14.1什么是计划?
14.2什么是市场?
14.3资本主义、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14.4市场社会主义
14.5民主计划
14.6民主、力和无能力
14.7专家的作用
14.8科学的统治
15. 另一种民主?
15.1卢梭和马克思的美好社会
15.2马克思和列宁的国家观
15.3人民民主
15.4民主专政论
15.5民主和爱民
15.6词语之战
16. 意识形态的贫困
16.1理想的衰竭
16.2不可避免的与可以避免的
16.3对观念的无端迫害
16.4求新癖和癖
16.5结语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
...........................................................................................................................................................
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消化完这套书的后半部分,那部分主要集中在对当代民主实践中各种“危机”的探讨上,比如身份政治的兴起与极化现象。作者的笔触相当犀利,他没有简单地指责新出现的社会运动是“反民主”的,而是将其置于更宏大的历史脉络中考察,认为这些“危机”恰恰是古典民主理论在面对现代社会复杂性时,其内在张力爆发出来的必然结果。书中对于“协商民主”和“参与式民主”的优缺点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并且对它们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提出了审慎的评估。语言风格变得稍微现代和批判性一些,但依然保持着一种学者的克制,没有陷入情绪化的表达,而是用清晰的框架来组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让人读后对当下的政治氛围有一种拨云见雾的清爽感。
评分这套书的翻译质量是值得特别称赞的。通常翻译政治哲学经典,很容易在“信、达、雅”之间失衡,要么过于直译而显得晦涩难懂,要么为了流畅而牺牲了原著的精确性。但这次的译文,几乎完美地找到了那个平衡点。那些深奥的德文或法文哲学术语,在中文语境下被精准地还原,同时又保持了中文阅读的节奏感。我个人感觉,它成功地保留了原作那种兼具理论深度和历史厚重感的文风。当我读到书中关于自由与平等的辩证关系时,那些原本感觉模糊的概念,通过译者的努力变得立体而鲜活起来。这种高质量的文本再现,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让像我这样非专业出身的读者也能比较顺畅地领略到原作的思想精髓,这本身就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评分最近读完了一套关于政治哲学的著作,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它在梳理经典理论的同时,又敏锐地捕捉到了当代社会中诸多棘手的政治难题,这种古今对话的方式处理问题非常高明。作者的分析视角非常独特,不像某些著作那样局限于某种既定的意识形态框架,而是力求在多元的论辩中寻求更扎实的立足点。尤其是在讨论“多数人暴政”这个古老议题时,书中提出的那种对代议制局限性的深刻洞察,让我对我们日常习以为常的政治运作方式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怀疑和反思。它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铺陈了复杂性的维度,引导读者自己去构建思考的路径,这种鼓励独立思考的姿态,是真正有价值的学术著作所应有的品质。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不同流派观点的平衡呈现,使得整个论述显得既有深度又不失广度,读起来酣畅淋漓,深感知识的重量。
评分总的来说,这本书不是那种读完能让你马上找到解决所有政治问题的“手册”,它更像是一份详尽的“解剖报告”,告诉你我们所依赖的这套政治结构,它的骨骼、肌肉和神经是如何构成的,以及它们在哪些地方可能出现病变。它在引述了福柯、哈贝马斯等后结构主义思想家的观点后,又巧妙地将其拉回到早期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的源头进行比对,形成了一种宏大的历史纵深感。这种跨越时代的对话能力,使得整套书的视野极为开阔,绝非一般的时评可以比拟。如果你对政治理论只是停留在表层的概念认知,那么阅读此书将会是一次彻底的“认知升级”,它要求你放下预设,重新审视每一个关于治理、权利和正义的定义。读罢,你会发现,看待世界的方式似乎已经被悄然重塑,这大概是任何一本重量级学术著作能给予读者的最好馈赠了。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冲击,在于它对“人民主权”这一概念的解构与重构。我们习惯性地将民主等同于定期的选举投票,认为选票投出即代表意志的完全实现。然而,书中通过对历史案例的细致剖析,揭示了主权在表达、执行和被代表过程中所经历的层层损耗与扭曲。那种对“人民”这一抽象集合体背后真实利益冲突的冷静剖析,简直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切开了许多自诩为“民意”的伪装。它的文字风格非常古典,逻辑推演严谨到近乎苛刻,每一个论点都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石之上,读起来需要全神贯注,稍有走神便可能错过关键的转折点。对于热衷于思辨和深度逻辑训练的读者来说,这套书无疑是一场盛宴,它强迫你去面对那些最基本却又最容易被忽略的政治本体论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