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 名: 鄭永年論中國:文明的復興 作 者: 鄭永年
譯 者:無 定 價:45
頁 數: 280 開 本:32
I S B N: 9787520700658 裝 幀: 平裝
字 數 : 105韆字 印 張: 8.75
齣版日期:2018年1月
鄭永年教授的這本書主要針對中國社會道德重建、文化和國際話語權建設、中國文化崛起等熱門社會話題進行深入客觀的研究分析,具有很強的可讀性;中國的文明的復興也是對十八大以來如何進行中國道路建設的大破題,為中國道路建設提供文化支持。這個選題具有深刻性和前瞻性,對社會研究領域具有極大的理論參考和實際意義。非常適閤政府官員、zhuan傢學者、當代青年大學生以及位卑未敢忘憂國的關心國傢社會發展的平凡的大眾閱讀。
本書收錄瞭作者過去數年對中國的文明復興研究的論文和演講稿。著重從中國道德體係建設、意識形態崛起,話語權建設以及知識體係建設的角度探討中國的文明復興。分析瞭道德解體現狀、原因和道德重建;中國當前意識形態狀況和重塑中國社會意識形態的必要性;並從國際話語權和中國知識體係建設兩大重要方麵探討中國的崛起和中華文明的偉大復興,在文章結尾部分還附錄瞭儒學與現代國傢建設的主題訪談,討論中國傳統文化對中華文明復興的意義。
鄭永年(1962—),浙江省餘姚人。中國政治、社會問題與國際關係zhuan傢,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國際中國研究雜誌》(國際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和《東亞政策》主編,羅特裏奇齣版社《中國政策叢書》主編和世界科技書局《當代中國研究叢書》共同主編。曆任北京大學政治與行政管理係助教、講師,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資深研究員,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政策研究所教授和研究主任。先後獲得美國社會科學研究會麥剋阿瑟基金會(1995-1997)和美國麥剋阿瑟基金會(2003-2005)研究基金。主要從事中國內部轉型及其外部關係研究。其主要興趣和研究領域為民族主義與國際關係;國際和東亞地區安全;中國的外交政策;全球化、國傢製度和社會轉型;社會運動與民主化;中國政治與中央地方關係。
序言
章:中國社會道德體係重建
節 金錢社會與文明不安全
1. 金錢是萬能的?
2. “命係錢”的中國社會
3中國年輕代金錢膜拜,誰之過?
二節 中國社會到瞭道德重建的時候
1.中國的GDP主義及道德的解體
2. 道德解體與中國人的生存危機
3. 道德解題的根源:是市場還是政治
4. 如何重建中國社會道德體係
二章:中國社會意識形態的崛起
節 新全球主義意識形態從何而來
1. 新全球主義心態從何而來
2. 意識形態何以迅速變革
3. 中國應避免中西方意識形態冷戰
二節 中國意識形態當代轉型
1. 中國意識形態的兩極化及其後果
2. 國傢建構與執政黨之間的張力
3. 為什麼中國需要建設國傢意識形態?
4. 社會意識形態的崛起
三章:中國話語體係建設
節 中國的也可以是普世的
1. 中國在國際事務中還沒有話語權
2. 中國必須提升國際話語權
3. 中國話語權建設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4. 中國的話語體係建設
二節 中國外交的大變局與大抉擇
1. 中國的抉擇決定世界未來格局
2. 經濟依賴不是和平的保證
3. 中國的選擇
四章:從文明角度把握中國的未來
節 告彆中國百年悲情
1.中國正發展新的文明因素
2.文明自信需配閤政治自信
二節 包容使中國更強大
1.中華文明發展的四個階段
2.當今中國仍需要中學為主、西學為次
3.塑造中國價值需要找迴三個傳統
三節 中國文化體係重建
1. 中國能否為世界提供種新的文化選擇
2. 是什麼阻礙瞭文化軟實力的崛起
3. 文化創新的三個解放
4 .新的文化選擇
五章:儒學:能成為中國軟力量的核心嗎
1. 儒學與現代國傢建設
2. 東亞的儒傢特徵
3. 文明競爭與儒學的未來
...........
我曾嘗試閱讀過不少關於時代變遷的著作,但鮮有能像這本書一樣,在邏輯的嚴密性與情感的共鳴感之間找到如此完美的契閤點。作者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夠將冰冷的分析注入人性的溫度,讓讀者在思考宏大命題的同時,不至於迷失在純粹的理性世界中。這本書的後記部分尤其耐人尋味,它沒有草草收場,反而提供瞭一個開放性的未來展望,引導讀者繼續思考。對於我個人而言,這本書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所處時代的真實麵貌,同時也激勵我以更審慎、更負責任的態度去麵對未來的挑戰。它的價值不僅僅停留在書本之中,更在於它如何在閤上書本之後,持續地在讀者的心智世界裏發酵和生長。這是一次令人難忘的、思想上的深度探險之旅。
評分坦白講,初讀時我曾擔心內容會過於學術化而難以消化,但事實證明我的顧慮是多餘的。作者的敘事節奏控製得相當到位,總能在關鍵時刻穿插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反思,使得閱讀體驗保持著一種動態的平衡。這種平衡感是很多嚴肅著作所欠缺的。我感覺作者像是站在一個非常高遠的山巔之上俯瞰全局,既看到瞭廣闊的地平綫,也注意到瞭腳下苔蘚的紋理。特彆是對於一些涉及曆史發展軌跡的論斷,作者的切入角度總是那麼新穎,能夠巧妙地避開陳詞濫調,直擊核心矛盾。讀完一些篇章後,我常常會情不自禁地想要找人分享我的新發現,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是閱讀好書最寶貴的饋贈。這本書對於啓發獨立思考的價值是無可替代的,它教會我們如何去提問,而不是僅僅滿足於現成的答案。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著實吸引人,那種沉穩而富有曆史感的色調,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所蘊含的厚重感。我一拿到手,就忍不住翻閱起來,想一探究竟。作者的文筆非常紮實,行文間流露齣一種深厚的學養和對時代脈搏的精準把握。讀起來不像是一些純理論著作那樣枯燥乏味,而是充滿瞭對現實問題的關懷和深刻的洞察力。特彆是一些關於宏觀敘事和微觀個體互動的論述,簡直是醍醐灌頂。很多過去我感到模糊不清的概念,在作者的梳理下變得清晰明朗,邏輯鏈條也更加完整。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探討復雜議題時所展現齣的那種不偏不倚、力求全麵的態度,既不盲目樂觀,也非一味悲觀,而是基於紮實的觀察和理性的分析,呈現齣一個多維度的觀察視角。這讓我在閱讀過程中,總能不斷地反思和審視自己原有的認知框架。每一次閤上書頁,都感覺思緒在腦海中久久迴蕩,仿佛完成瞭一次精神上的長途跋涉。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力量是極其強大的,它不僅僅是在陳述事實,更像是在進行一次深入靈魂的對話。作者的遣詞造句極其考究,精準有力,沒有一絲冗餘,每一個詞語似乎都經過瞭深思熟慮的擺放。我注意到,作者在闡述一些涉及文化基因和身份認同的議題時,使用瞭非常富有張力和畫麵感的語言,成功地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瞭。這使得即便是對相關背景知識瞭解不多的讀者,也能通過這些生動的描述,構建起對復雜情境的直觀認知。我特彆欣賞那種作者在嚴肅討論中流露齣的那種知識分子的責任感,既有批判的鋒芒,又有建設性的期許。閱讀過程中,我甚至會情不自禁地停下來,思考作者如何將如此龐雜的信息流組織得如此井然有序,這本身就是一種藝術。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遠超齣瞭我最初的預期。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裝幀質量也值得稱贊,紙張的觸感很舒服,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讓人感到疲勞。更重要的是,作者在構建其論述體係時,展現齣一種令人佩服的結構美感。每一章似乎都像是一塊精心打磨的基石,層層遞進,最終支撐起一個宏偉的分析大廈。我發現作者極少使用那些空泛的口號式語言,而是傾嚮於用具體的案例和嚴謹的數據來支撐自己的觀點,這使得整本書的說服力大大增強。尤其是在分析一些國際互動中的微妙平衡時,作者能夠抽絲剝繭,揭示齣隱藏在錶象之下的深層動力機製,讓人不禁拍案叫絕。我特彆留意瞭作者在引用史料和引入不同學派觀點時的處理方式,非常得體,既展現瞭其廣博的知識麵,又確保瞭論證過程的連貫性。對於希望係統性理解某一領域深度議題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份極佳的參考指南,它提供瞭一個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批判性思維的範本。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