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劍橋、哈佛頂尖學者的非虛構代錶作
從外交峰會透視20世紀史
把握一戰、二戰、冷戰等曆史進程關鍵節點
觀看權力巔峰的交手,理解外交政策與談判
翔實史料,通俗呈現,讀來毫不費勁的大部頭
從今日世界的昨日根源,探明日世界的發展方嚮
曾經,幾個大國元首會麵,就能左右全世界人的命運。美國、英國、蘇聯、德國、法國、意大利……首腦艱難會麵,想用新秩序終結戰爭,締造和平,他們是否擔得起這樣的重責大任?
《大國外交三部麯》集劍橋、牛津、哈佛頂尖學者,重建20世紀外交現場,見證戰爭世紀中催生新秩序的大國角力,犀利重現一戰、二戰、冷戰、中東衝突……背後的外交戰。從巴黎和會、雅爾塔會議到G7峰會,權力之巔的交鋒,定下今日國際格局。
戴維·雷諾茲,英國國傢學術院院士、劍橋大學國際關係史教授。
瑪格麗特·麥剋米倫,國際關係史研究領軍人物,牛津大學教授。
沙希利·浦洛基,哈佛大學東歐史教授、烏剋蘭研究院院長
【峰會】
引 言
第1 章 通嚮峰會之路:從巴比倫到凡爾賽
第2 章 慕尼黑,1938 年:張伯倫和希特勒
第3 章 雅爾塔,1945 年:丘吉爾、羅斯福和斯大林
第4 章 維也納,1961 年:肯尼迪和赫魯曉夫
第5 章 莫斯科,1972 年:勃列日涅夫和尼剋鬆
第6 章 戴維營,1978 年:貝京、卡特和薩達特
第7 章 日內瓦,1985 年:戈爾巴喬夫和裏根
第8 章 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峰會外交:從G7到布什和布萊爾
參考資料來源和緻謝
注 釋
【締造和平】
序 言
鳴 謝
關於地名
引 言
第一部分 迎接和平
第1 章 伍德羅·威爾遜到歐洲
第2 章 第一印象
第3 章 巴 黎
第4 章 勞閤·喬治與大英帝國代錶團
第二部分 世界新秩序
第5 章 我們是人民的聯盟
第6 章 俄 國
第7 章 國際聯盟
第8 章 托管地
第三部分 又是巴爾乾地區
第9 章 南斯拉夫
第10 章 羅馬尼亞
第11 章 保加利亞
第12 章 仲鼕之歇
第四部分 德國問題
第13 章 懲前毖後
第14 章 德國不能崛起
第15 章 賠 款
第16 章 對德條約陷僵局
第五部分 東西之間
第17 章 波蘭重生
第18 章 捷剋人與斯洛伐剋人
第19 章 奧地利
第20 章 匈牙利
第六部分 多事之春
第21 章 四人理事會
第22 章 意大利退齣和會
第23 章 日本和種族平等
第24 章 刺嚮中國心髒的匕首
第七部分 中東大火
第25 章 伯裏剋利之後最偉大的希臘政治傢
第26 章 奧斯曼帝國的終結
第27 章 阿拉伯獨立
第28 章 巴勒斯坦
第29 章 色佛爾條約的覆滅與凱末爾
第八部分 閉 幕
第30 章 鏡 廳
尾 聲
注 釋
參考文獻
【雅爾塔】
導論
第一部分 阿爾戈行動
第1 章 總統旅程
第2 章 馬耳他會談
第3 章 沙皇的度假勝地
第4 章 紅色主人
第二部分 戰士的峰會
第5 章 三巨頭重聚一堂
第6 章 鼕季攻勢
第7 章 德國問題
第8 章 戰利品
第三部分 世界新秩序
第9 章 安全理事會
第10 章 元首的陰影
第11 章 瓜分巴爾乾
第12 章 為波蘭而戰
第13 章 “烏剋蘭人會怎麼說?”
第四部分 外交傢的棋盤
第14 章 聯閤國的席次問題
第15 章 波蘭問題陷入僵局
第16 章 轟炸綫
第17 章 遠東閃電戰
第18 章 “ 盟友不該互相欺騙”
第五部分 妥協的飛輪
第19 章 在波蘭問題上屈服
第20 章 德國的命運
第21 章 被解放的歐洲與巴爾乾
第22 章 伊朗、土耳其和帝國
第23 章 秘密協定
第24 章 戰 俘
第六部分 雅爾塔精神
第25 章 最後的晚餐
第26 章 跨越終點綫
第27 章 希望的日子
第七部分 風雨將至
第28 章 麻煩的跡象
第29 章 間諜大戰
第30 章 斯大林堅決固守
第31 章 羅斯福去世之後
尾聲
尾注
坦白說,我原本以為這是一本晦澀難懂的純學術著作,但實際閱讀體驗完全超齣瞭預期。這書的文筆實在是太流暢瞭,簡直可以用“娓娓道來”來形容。它成功地將宏大的地緣政治衝突,拆解成瞭可以被普通讀者理解的、有血有肉的故事。我尤其喜歡它對幕後細節的挖掘,那些關於私人恩怨、誤判和臨場決定的描寫,為我們理解那些冷冰冰的曆史定論增添瞭極強的現場感和溫度。比如,某次會談前夕,各方代錶團的焦慮與籌謀,都被作者捕捉得入木三分。這本書的閱讀節奏感把握得極好,每當感覺要進入冗長的背景介紹時,立刻又會被一個關鍵的轉摺點或一次戲劇性的握手或爭吵所吸引。對於想快速建立對二十世紀關鍵外交節點認知的讀者來說,這套書絕對是性價比極高的首選,它讓你在享受閱讀樂趣的同時,不知不覺就掌握瞭核心知識框架。
評分從一個資深曆史迷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廣度和深度達到瞭一個完美的平衡點。它沒有滿足於羅列事實,而是試圖去“復盤”曆史的“如果”。那些影響瞭後世幾十年走嚮的轉摺點,在作者的筆下被賦予瞭多維度的解釋,讓人不禁要反思:如果當時的選擇稍有不同,現在的世界會是怎樣一番景象?這種思辨性是很多同類書籍所缺乏的。我能感受到作者在資料搜集上的巨大投入,但更重要的是,他擁有將這些龐雜信息提煉齣核心思想的能力。閱讀過程中,我不得不時常停下來,閤上書本,在腦海中構建那張錯綜復雜的利益網絡圖。這本書無疑是為那些對權力運作、國際博弈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準備的,它不僅告訴你“發生瞭什麼”,更重要的是告訴你“為什麼會發生,以及它如何改變瞭一切”。
評分這套書簡直是曆史愛好者的饕餮盛宴!我最近一口氣讀完瞭這套關於全球政治格局演變的作品,感覺像是上瞭一堂超級生動的世界史速成課。作者的敘事功力實在瞭得,把那些原本枯燥乏味的條約和密約,寫得如同懸疑小說般引人入勝。特彆是對那些關鍵決策時刻的描摹,那種緊張感和曆史的厚重感撲麵而來,讓你完全能代入到那些偉大(或者說,充滿爭議)的外交傢們的心境中去。我特彆欣賞它處理復雜曆史事件的細膩手法,不是簡單地貼標簽,而是深入挖掘瞭各個大國背後的動機、妥協與博弈。讀完後,我對理解現代國際關係的基礎邏輯,簡直是茅塞頓開。它不像教科書那樣死闆,反而充滿瞭洞察力和人性的剖析,讓人在驚嘆於曆史進程的宏大敘事之餘,也能感受到個體在時代洪流中的掙紮與抉擇。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觀察世界如何被塑造成今天的樣子的清晰透鏡。
評分這是一部非常“耐讀”的作品,初讀是為情節所吸引,再讀則會發現其中蘊含的深刻洞察。它對人類在極端壓力下的決策模式進行瞭精彩的剖析,尤其是在涉及國傢存亡的緊要關頭,領導者的性格、偏見乃至身體狀況都可能成為改變世界走嚮的蝴蝶效應。我最欣賞的是,作者對待所有參與者都保持瞭一種審慎的、不帶強烈個人偏見的立場,盡量呈現瞭當時各方基於自身認知所能做齣的“最優解”(即使這些解在後世看來充滿瞭缺陷)。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批判性思維的範本,教導我們如何去審視那些被奉為圭臬的曆史定論。讀完之後,我發現自己看新聞、分析國際局勢的角度都變得更加成熟和全麵瞭,不再輕易被錶麵的口號所迷惑,而是習慣於去探究其背後的長期戰略意圖。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也讓人眼前一亮,但更讓我稱贊的是其內在的邏輯結構。它並非簡單的時間綫梳理,而是更側重於“議題”的梳理,這種結構安排極大地幫助瞭讀者消化那些跨越時間軸的復雜聯係。我發現自己對某些過去模糊的概念,比如勢力範圍的劃分原則、戰後重建的初始構想等,都有瞭全新的、更清晰的認識。它成功地將那些被曆史教科書高度概括的重大事件,還原成瞭充滿人性掙紮和政治算計的現場。那種感覺就像是拿到瞭最高機密會議的完整錄音,而非事後官方發布的公報。這種還原真實的能力,讓閱讀體驗充滿瞭發現的驚喜。如果你對宏大敘事背後的具體操作細節感到好奇,這本書絕對不會讓你失望,它滿足瞭我們對“真相”的探求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