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聯模闆【結束】節點,請勿手動操作節點內的內容!!!
寶貝概況
| 定價 | 39.00 |
| 齣版社 | 人民郵電齣版社 |
| 版次 | 1 |
| 齣版時間 | 2016年04月 |
| 開本 | 16 |
| 作者 | 陳梅 陳仁政 |
| 裝幀 | 平裝 |
| 頁數 | 262 |
| 字數 | 0 |
| ISBN編碼 | 9787115417855 |
內容簡介
古往今來,在數學上很少有問題能像圓周率這樣引起廣泛的關注。它既激發瞭無數數學傢、科學傢和藝術傢的極大興趣,也曾經難倒瞭諸多大傢名人和英雄好漢,很多凡夫俗子也試圖小試身手,當然也引起瞭一些沽名釣譽之徒的不軌之心。在這一方舞颱之上,各色人等粉墨登場。
本書生動詳盡地敘述瞭從古到今人類對圓周率不斷加深的認識和艱難麯摺的探索曆程,有關圓周率的定義、名稱、符號、性質以及林林總總的數值讓人目不暇接,形形色色的算法令人拍案叫絕,多如牛毛的奇聞趣事讓人忍俊不禁,五花八門的名題趣題使人流連忘返,難解難破的謎團霧障令人夢繞魂牽……
目錄
第 1 章 圓周率的定義——多角度給π“拍照”/ 1
1.1 用圓周長和直徑定義的“黑白照” / 1
1.2 用圓麵積和半徑決定的“另類照” / 2
1.3 由“過海八仙”拍的“彩色照” / 3
第 2 章 圓周率的名稱——世人給π改綽號 / 6
2.1 古率 / 6
2.2 阿基米德數和托勒密之值 / 7
2.3 歆率 / 8
2.4 衡率 / 10
2.5 徽率和阿利亞巴塔之值 / 13
2.6 從承天率到智率 / 13
2.7 祖率和三率 / 15
2.8 約率搖身一變成疏率 / 18
2.9 誤解祖率禍起三上義夫 / 19
2.10 魯道夫數 / 20
2.11 數 π 的稱呼還會變嗎 / 21
第 3 章 圓周率的符號——π也會變臉 / 23
3.1 由兩副麵具組成的臉譜 / 24
3.2 一副麵具不經意走進曆史舞颱 / 25
3.3 搖身一變鮮為人知 / 27
3.4 圓周率的符號在中國 / 30
3.5 不務正業的 π / 31
第 4 章 圓周率的性質——揭開π的廬山真麵目 / 34
4.1 人文初始之後對 π 的認識 / 35
4.2 無理數時期對 π 的認識 / 36
4.3 數時期對 π 的認識 / 37
4.4 尋找新規律時期對 π 的認識 / 39
第 5 章 從 1 位到 2 000 萬億位——曆史上如何算π / 48
5.1 人類的個 π 值 3 / 48
5.2 古典法算 π 及數值 / 56
5.3 分析法算 π 及數值 / 84
5.4 電子計算機算 π 及數值 / 96
5.5 概率法算 π 及數值 / 107
5.6 並不都要從 1 開始 / 114
第 6 章 大明星不是冒牌貨——π與名題 / 120
6.1 π 與化圓為方 / 120
6.2 作圖求 π“十麵埋伏” / 136
6.3 π 與數、希爾伯特第 7 問題 / 141
6.4 π 與近似計算 / 143
6.5 π 與連分數、佳逼近理論 / 146
6.6 π 與弧度製 / 151
6.7 π、圓方率與大自然法則 / 153
6.8 π 與地球空隙 / 156
6.9 π 與轉圈悖論 / 158
6.10 鼓點聲中的 π / 160
第 7 章 好夥伴形影不離——無處不在的π / 162
7.1 π 與伯努利難題 / 162
7.2 π 與伯努利多項式、黎曼函數、伯努利數 / 166
7.3 π 與“上帝創造的zui完美公式” / 168
7.4 π 與黃金分割 / 172
7.5 π 與麯綫長度 / 174
7.6 π 與麯綫圖形的麵積 / 174
7.7 π 與鏇轉體的體積 / 176
7.8 數學天空任 π 飛 / 177
7.9 科學海洋任 π 遊 / 179
7.10 π 的錶達式 / 181
第 8 章 增智能健身心——π的奇趣 / 182
8.1 殺人魔逢 π 栽跟鬥 / 182
8.2 假鼻子有瞭“兄弟版” / 183
8.3 π 中的素數與奇妙巧閤 / 184
8.4 π 與根式這樣“多角戀” / 186
8.5 西文字母裏藏跡隱蹤 / 188
8.6 縱橫圖中的秘密 / 189
8.7 π 癡們如何編 π 詩 / 190
8.8 汽車牌、小費單和陶瓷盤 / 197
8.9 π 與“圓方病患者” / 197
8.10 愚蠢的巴霍姆和精明的狄多女王 / 198
8.11 法、美、德的 π 建築 / 200
8.12 謎語、遊戲和 π / 201
8.13 π 與 50, 144, 360, 666 的天作地閤 / 207
8.14 π 的對稱這般神奇 / 207
8.15 π 也是“天地英雄” / 209
8.16 π 迷不知今日是何年 / 212
8.17 π 英雄擊敗魔鬼機器 / 218
8.18 法庭上侃 π 相去天淵 / 219
8.19 外星人看 π 與眾不同 / 220
8.20 圓和球,兩張天下美的臉 / 222
第 9 章 反僞打假無盡期——談圓算π也要講科學 / 227
9.1 倒黴的不僅是白馬王子 / 227
9.2 法律定 π 笑話 / 228
9.3 金字塔的神話與破除迷信 / 231
附錄 1 π值大全錶 / 241
附錄 2 π的反正切式錶 / 252
這本書的價值,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它對圓周率計算方法的曆史梳理上。我發現,作者對曆代數學傢的心血傾注瞭極大的尊重,使得這段曆史不再是教科書上冷冰冰的年代記錄。從阿基米德的割圓法,到印度和中國古代數學傢們獨立發展的數值逼近技術,再到後世利用無窮級數和迭代算法的飛速發展,每一個裏程碑都被賦予瞭時代背景和背後的邏輯驅動力。特彆是對中國古代數學傢如祖衝之等人的成就的介紹,篇幅適中且詳實,讓我對本國在數學史上的貢獻有瞭更深刻的自豪感。這種對比不同文明、不同時代計算策略的敘述方式,極大地豐富瞭我的視野。我體驗到,每一次計算的進步,都不僅僅是數值上的精確度提升,更是人類思維工具的迭代升級。閱讀到這裏,我甚至産生瞭一種衝動,想要自己動手嘗試用一些古老的方法來估算 $pi$ 的值,這種激發實踐欲望的能力,正是優秀科普讀物的標誌。
評分當我深入閱讀到關於圓周率的性質探討部分時,我簡直驚嘆於作者知識的廣博和對細節的精準把握。這本書對於圓周率超越瞭我們通常在中學課本上學到的那個近似值,它深入挖掘瞭其超越有理數的本質——無理性。作者沒有停留在證明的復雜步驟上,而是用極其精妙的比喻,將“無盡而不循環”的特性,轉化成瞭讀者心中古老的迷宮,讓人在思索中體會到其數學上的“自由”與“混亂之美”。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對圓周率在不同數學分支中的隱秘聯係的探討。例如,它如何與自然常數 $e$ 在歐拉恒等式中實現世紀大和解,那種數學美學的震撼力,足以讓任何一個理工科背景的讀者心潮澎湃。這種深入淺齣的講解,使得那些原本感覺遙不可及的高深理論,變得觸手可及。閱讀此書的過程,更像是一場與數學思想的深度對話,它引導我不再僅僅把 $pi$ 看作是一個必須記住的常量,而是將其視為一個擁有豐富內在世界的“數學實體”。書中的圖示設計也十分巧妙,它們清晰地輔助瞭抽象概念的理解,避免瞭純文字帶來的閱讀疲勞,這顯示瞭編者在用戶體驗上的用心良苦。
評分這本書在“趣味數學書籍”這個定位上做得相當到位,它成功地將一個嚴肅的數學主題,轉化成瞭一場輕鬆愉快的智力冒險。書中的一些側邊欄小知識和軼事,簡直是妙趣橫生。比如,關於圓周率在文化符號中的應用,或者關於現代超級計算機如何挑戰 $pi$ 的小數點後位數的世界紀錄,這些內容極大地調和瞭前文復雜概念帶來的壓力。它就像一位博學的導遊,帶著你穿梭於嚴謹的數學世界和輕鬆的文化景觀之間,讓人始終保持著好奇心和參與感。我特彆喜歡書中提到的那些與 $pi$ 相關的悖論和未解之謎,它們不像是故意設置的障礙,而是像懸掛在前方引人探索的燈塔,暗示著數學探索永無止境的魅力。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靈活,時而嚴謹得如同學術論文,時而又俏皮得像個老朋友在耳邊低語,這種切換自然流暢,絕無生硬之感,讓即便是數學基礎薄弱的讀者,也能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點。
評分總體而言,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令人印象深刻,它成功地架設瞭一座連接嚴肅數學與大眾興趣的堅固橋梁。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圓周率的“工具書”,更是一部關於人類理性精神和不懈探索精神的贊歌。我之所以給予如此高的評價,是因為它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完全沒有犧牲閱讀的愉悅性,這在同類書籍中是相當難得的平衡。作者對於如何呈現“說不盡”的內涵拿捏得非常到位,讓你在閤上書本時,腦海中充盈的不是一堆數字,而是關於“無限”、“精確”與“宇宙秩序”的哲學思考。這本書的裝幀、排版、引用的史料都體現瞭高水準的製作工藝,讓人感覺到這是一本值得珍藏的佳作,而不是快消式的讀物。對於任何想重新認識圓周率,或者想在數學領域尋找精神寄托的讀者來說,這本書都是一個絕佳的選擇,它帶來的知識衝擊和閱讀體驗,是近期我所接觸到的所有科普讀物中最齣色的之一。
評分這本《正版 說不盡的圓周率》簡直是數學愛好者和對宇宙奧秘充滿好奇心的讀者的福音!我拿到書後,第一時間就被它那富有吸引力的裝幀設計抓住瞭眼球,那種沉靜而又深邃的藍色調,仿佛就能讓人感受到圓周率那無窮無盡的神秘感。初翻幾頁,我就被作者那娓娓道來的敘事方式所摺服。它不像許多科普讀物那樣堆砌枯燥的公式,而是用一種近乎講故事的口吻,將一個看似冰冷的數學常數,描繪得活靈活現,充滿瞭生命力。我尤其喜歡它在開篇部分對“圓”這一基本幾何圖形的追溯,從古巴比倫到古埃及,再到歐幾裏得的幾何學,作者沒有急於拋齣那個著名的 $pi$,而是巧妙地鋪陳瞭人類文明對“圓滿”的永恒追求,這種曆史的縱深感,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厚重感和趣味性。它讓我意識到,圓周率絕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數字,而是人類智慧不斷探索自然的結晶,是連接幾何學、微積分乃至現代物理學的關鍵橋梁。那種“說不盡”的感覺,在閱讀過程中油然而生,每一次翻頁都像是揭開瞭一層新的麵紗,讓人迫不及待想知道古人是如何一步步逼近這個數字的。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閤理,節奏把握得恰到好處,絕非應付瞭事的簡單羅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