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说不尽的圆周率 圆周率的定义 名称 符号 性质与数值 圆周率的计算方法 趣味数学书籍

正版 说不尽的圆周率 圆周率的定义 名称 符号 性质与数值 圆周率的计算方法 趣味数学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圆周率
  • 数学普及
  • 趣味数学
  • 数学史
  • 科普读物
  • 数学原理
  • 计算方法
  • π
  • 数学文化
  • 数字之美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宏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17855
商品编码:27474388990
丛书名: 说不尽的圆周率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4-01

具体描述

 

关联模板【结束】节点,请勿手动操作节点内的内容!!!

 

宝贝概况

 

定价 39.00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16年04月
开本 16
作者 陈梅 陈仁政
装帧 平装
页数 262
字数 0
ISBN编码 9787115417855

 

内容简介

 

古往今来,在数学上很少有问题能像圆周率这样引起广泛的关注。它既激发了无数数学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的极大兴趣,也曾经难倒了诸多大家名人和英雄好汉,很多凡夫俗子也试图小试身手,当然也引起了一些沽名钓誉之徒的不轨之心。在这一方舞台之上,各色人等粉墨登场。

本书生动详尽地叙述了从古到今人类对圆周率不断加深的认识和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有关圆周率的定义、名称、符号、性质以及林林总总的数值让人目不暇接,形形色色的算法令人拍案叫绝,多如牛毛的奇闻趣事让人忍俊不禁,五花八门的名题趣题使人流连忘返,难解难破的谜团雾障令人梦绕魂牵……

目录

 

第 1 章 圆周率的定义——多角度给π“拍照”/ 1

1.1 用圆周长和直径定义的“黑白照” / 1

1.2 用圆面积和半径决定的“另类照” / 2

1.3 由“过海八仙”拍的“彩色照” / 3

第 2 章 圆周率的名称——世人给π改绰号 / 6

2.1 古率 / 6

2.2 阿基米德数和托勒密之值 / 7

2.3 歆率 / 8

2.4 衡率 / 10

2.5 徽率和阿利亚巴塔之值 / 13

2.6 从承天率到智率 / 13

2.7 祖率和三率 / 15

2.8 约率摇身一变成疏率 / 18

2.9 误解祖率祸起三上义夫 / 19

2.10 鲁道夫数 / 20

2.11 数 π 的称呼还会变吗 / 21

第 3 章 圆周率的符号——π也会变脸 / 23

3.1 由两副面具组成的脸谱 / 24

3.2 一副面具不经意走进历史舞台 / 25

3.3 摇身一变鲜为人知 / 27

3.4 圆周率的符号在中国 / 30

3.5 不务正业的 π / 31

第 4 章 圆周率的性质——揭开π的庐山真面目 / 34

4.1 人文初始之后对 π 的认识 / 35

4.2 无理数时期对 π 的认识 / 36

4.3 数时期对 π 的认识 / 37

4.4 寻找新规律时期对 π 的认识 / 39

第 5 章 从 1 位到 2 000 万亿位——历史上如何算π / 48

5.1 人类的个 π 值 3 / 48

5.2 古典法算 π 及数值 / 56

5.3 分析法算 π 及数值 / 84

5.4 电子计算机算 π 及数值 / 96

5.5 概率法算 π 及数值 / 107

5.6 并不都要从 1 开始 / 114

第 6 章 大明星不是冒牌货——π与名题 / 120

6.1 π 与化圆为方 / 120

6.2 作图求 π“十面埋伏” / 136

6.3 π 与数、希尔伯特第 7 问题 / 141

6.4 π 与近似计算 / 143

6.5 π 与连分数、佳逼近理论 / 146

6.6 π 与弧度制 / 151

6.7 π、圆方率与大自然法则 / 153

6.8 π 与地球空隙 / 156

6.9 π 与转圈悖论 / 158

6.10 鼓点声中的 π / 160

第 7 章 好伙伴形影不离——无处不在的π / 162

7.1 π 与伯努利难题 / 162

7.2 π 与伯努利多项式、黎曼函数、伯努利数 / 166

7.3 π 与“上帝创造的zui完美公式” / 168

7.4 π 与黄金分割 / 172

7.5 π 与曲线长度 / 174

7.6 π 与曲线图形的面积 / 174

7.7 π 与旋转体的体积 / 176

7.8 数学天空任 π 飞 / 177

7.9 科学海洋任 π 游 / 179

7.10 π 的表达式 / 181

第 8 章 增智能健身心——π的奇趣 / 182

8.1 杀人魔逢 π 栽跟斗 / 182

8.2 假鼻子有了“兄弟版” / 183

8.3 π 中的素数与奇妙巧合 / 184

8.4 π 与根式这样“多角恋” / 186

8.5 西文字母里藏迹隐踪 / 188

8.6 纵横图中的秘密 / 189

8.7 π 痴们如何编 π 诗 / 190

8.8 汽车牌、小费单和陶瓷盘 / 197

8.9 π 与“圆方病患者” / 197

8.10 愚蠢的巴霍姆和精明的狄多女王 / 198

8.11 法、美、德的 π 建筑 / 200

8.12 谜语、游戏和 π / 201

8.13 π 与 50, 144, 360, 666 的天作地合 / 207

8.14 π 的对称这般神奇 / 207

8.15 π 也是“天地英雄” / 209

8.16 π 迷不知今日是何年 / 212

8.17 π 英雄击败魔鬼机器 / 218

8.18 法庭上侃 π 相去天渊 / 219

8.19 外星人看 π 与众不同 / 220

8.20 圆和球,两张天下美的脸 / 222

第 9 章 反伪打假无尽期——谈圆算π也要讲科学 / 227

9.1 倒霉的不仅是白马王子 / 227

9.2 法律定 π 笑话 / 228

9.3 金字塔的神话与破除迷信 / 231

附录 1 π值大全表 / 241

附录 2 π的反正切式表 / 252

 


《几何的奥秘:从古至今的直线与曲线探寻》 图书简介 本书带领读者进入一个由线条和形状构筑的奇妙世界,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几何学的教科书,更是一部跨越时空的数学思想演进史。我们聚焦于几何学这一人类文明早期便已萌芽的学科,探讨它是如何从实际的测量需求,逐步发展成为一门严谨、抽象而又充满美感的科学。 第一部分:欧几里得的遗产——平面几何的基石 本书伊始,我们将回顾古希腊时期几何学的黄金时代,重点剖析《几何原本》的深远影响。我们不只是简单地罗列定义和公理,而是深入探究欧几里得构建其理论体系的逻辑路径。 基本概念的提炼: 探讨点、线、面这些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刻哲学思考的原始概念是如何被确立的。我们将考察“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等公设在古代数学家心中的地位及其挑战。 三角形的和谐与稳定: 详细阐述全等、相似的判定标准及其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我们将展示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的百余种证明方法,解析不同证明背后的数学美学和逻辑侧重。 圆的几何: 深入解析圆周、弦、切线、割线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讨论圆周角定理的严密推导,以及它如何为后续的解析几何奠定基础。 多边形的构造与内角和: 探究正多边形的尺规作图问题。我们将分析古代数学家为何执着于尺规作图,以及哪些多边形是可以精确作出的,哪些则需要更高级的代数工具。 第二部分:超越平面——立体几何的维度扩展 随着对空间认知的加深,几何学的研究自然延伸至三维世界。本部分旨在揭示人类如何用有限的二维工具描绘无限的三维空间。 基础立体图形的度量: 详尽介绍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重点在于理解积分思想的萌芽——阿基米德如何利用“穷竭法”来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多面体的欧拉公式(V-E+F=2): 这条看似简单的公式是拓扑学最早的预言。我们将探讨这个公式的普适性,以及它如何在球体和更复杂的曲面上依然保持不变。 正多面体与柏拉图的宇宙观: 探讨五种正多面体(正四面体、正六面体等)的唯一性,以及古希腊哲学家如何将它们与宇宙的基本元素(土、气、火、水等)联系起来。 第三部分:革命与融合——解析几何的诞生 17世纪,笛卡尔和费马的出现,标志着几何学与代数学的里程碑式结合。本书将详细阐述这一“联姻”如何彻底改变了数学的面貌。 坐标系的建立: 详细解析笛卡尔坐标系的构建过程,解释如何将抽象的几何图形转化为可运算的代数方程。 直线与圆的代数表示: 演示如何用一元或二元一次方程表示直线,用二元二次方程表示圆。重点在于理解代数方程的“解集”与几何图形的完美对应关系。 圆锥曲线的统一: 深入研究抛物线、椭圆和双曲线。我们将揭示这些在生活中看似不同的曲线,其本质上都是同一个二次方程在不同参数下的投影,并讨论它们在光学、天文学中的实际应用。 第四部分:几何学的分支与现代展望 本书的最后部分将目光投向近代和现代数学的广阔疆域,展示几何学如何渗透到物理学、工程学乃至计算机科学的各个角落。 非欧几何的冲击: 这是一个关于“真理”的深刻反思。我们将追溯罗巴切夫斯基、鲍耶和黎曼的工作,解释在否定欧几里得第五公设后,双曲几何和椭圆几何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以及它们如何为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提供了数学框架。 微分几何的描绘: 简要介绍曲面的研究,理解曲率的概念。我们将讨论高斯对曲面测量的贡献,以及如何用微积分的语言来精确描述空间中的弯曲。 拓扑学:从“橡皮泥几何”到空间结构: 介绍拓扑学这门关注物体在连续变形下保持不变性质的学科。通过著名的“柯尼斯堡七桥问题”和“莫比乌斯带”,展示拓扑学如何研究空间的内在连接性,而非精确的度量。 本书特色: 本书旨在培养读者的几何直觉与严谨的逻辑思维。我们通过大量清晰的图示、历史小插曲和需要读者动手演算的思考题,力求让读者不仅“知道”几何定理,更能“理解”定理诞生的必然性。这是一次对空间本质、图形规律以及人类抽象思维力量的深度探索之旅。我们相信,掌握了这些基础几何原理,便掌握了理解我们所处世界的关键钥匙之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正版 说不尽的圆周率》简直是数学爱好者和对宇宙奥秘充满好奇心的读者的福音!我拿到书后,第一时间就被它那富有吸引力的装帧设计抓住了眼球,那种沉静而又深邃的蓝色调,仿佛就能让人感受到圆周率那无穷无尽的神秘感。初翻几页,我就被作者那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所折服。它不像许多科普读物那样堆砌枯燥的公式,而是用一种近乎讲故事的口吻,将一个看似冰冷的数学常数,描绘得活灵活现,充满了生命力。我尤其喜欢它在开篇部分对“圆”这一基本几何图形的追溯,从古巴比伦到古埃及,再到欧几里得的几何学,作者没有急于抛出那个著名的 $pi$,而是巧妙地铺陈了人类文明对“圆满”的永恒追求,这种历史的纵深感,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厚重感和趣味性。它让我意识到,圆周率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而是人类智慧不断探索自然的结晶,是连接几何学、微积分乃至现代物理学的关键桥梁。那种“说不尽”的感觉,在阅读过程中油然而生,每一次翻页都像是揭开了一层新的面纱,让人迫不及待想知道古人是如何一步步逼近这个数字的。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合理,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绝非应付了事的简单罗列。

评分

当我深入阅读到关于圆周率的性质探讨部分时,我简直惊叹于作者知识的广博和对细节的精准把握。这本书对于圆周率超越了我们通常在中学课本上学到的那个近似值,它深入挖掘了其超越有理数的本质——无理性。作者没有停留在证明的复杂步骤上,而是用极其精妙的比喻,将“无尽而不循环”的特性,转化成了读者心中古老的迷宫,让人在思索中体会到其数学上的“自由”与“混乱之美”。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圆周率在不同数学分支中的隐秘联系的探讨。例如,它如何与自然常数 $e$ 在欧拉恒等式中实现世纪大和解,那种数学美学的震撼力,足以让任何一个理工科背景的读者心潮澎湃。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得那些原本感觉遥不可及的高深理论,变得触手可及。阅读此书的过程,更像是一场与数学思想的深度对话,它引导我不再仅仅把 $pi$ 看作是一个必须记住的常量,而是将其视为一个拥有丰富内在世界的“数学实体”。书中的图示设计也十分巧妙,它们清晰地辅助了抽象概念的理解,避免了纯文字带来的阅读疲劳,这显示了编者在用户体验上的用心良苦。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它对圆周率计算方法的历史梳理上。我发现,作者对历代数学家的心血倾注了极大的尊重,使得这段历史不再是教科书上冷冰冰的年代记录。从阿基米德的割圆法,到印度和中国古代数学家们独立发展的数值逼近技术,再到后世利用无穷级数和迭代算法的飞速发展,每一个里程碑都被赋予了时代背景和背后的逻辑驱动力。特别是对中国古代数学家如祖冲之等人的成就的介绍,篇幅适中且详实,让我对本国在数学史上的贡献有了更深刻的自豪感。这种对比不同文明、不同时代计算策略的叙述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我的视野。我体验到,每一次计算的进步,都不仅仅是数值上的精确度提升,更是人类思维工具的迭代升级。阅读到这里,我甚至产生了一种冲动,想要自己动手尝试用一些古老的方法来估算 $pi$ 的值,这种激发实践欲望的能力,正是优秀科普读物的标志。

评分

这本书在“趣味数学书籍”这个定位上做得相当到位,它成功地将一个严肃的数学主题,转化成了一场轻松愉快的智力冒险。书中的一些侧边栏小知识和轶事,简直是妙趣横生。比如,关于圆周率在文化符号中的应用,或者关于现代超级计算机如何挑战 $pi$ 的小数点后位数的世界纪录,这些内容极大地调和了前文复杂概念带来的压力。它就像一位博学的导游,带着你穿梭于严谨的数学世界和轻松的文化景观之间,让人始终保持着好奇心和参与感。我特别喜欢书中提到的那些与 $pi$ 相关的悖论和未解之谜,它们不像是故意设置的障碍,而是像悬挂在前方引人探索的灯塔,暗示着数学探索永无止境的魅力。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灵活,时而严谨得如同学术论文,时而又俏皮得像个老朋友在耳边低语,这种切换自然流畅,绝无生硬之感,让即便是数学基础薄弱的读者,也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点。

评分

总体而言,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令人印象深刻,它成功地架设了一座连接严肃数学与大众兴趣的坚固桥梁。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圆周率的“工具书”,更是一部关于人类理性精神和不懈探索精神的赞歌。我之所以给予如此高的评价,是因为它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完全没有牺牲阅读的愉悦性,这在同类书籍中是相当难得的平衡。作者对于如何呈现“说不尽”的内涵拿捏得非常到位,让你在合上书本时,脑海中充盈的不是一堆数字,而是关于“无限”、“精确”与“宇宙秩序”的哲学思考。这本书的装帧、排版、引用的史料都体现了高水准的制作工艺,让人感觉到这是一本值得珍藏的佳作,而不是快消式的读物。对于任何想重新认识圆周率,或者想在数学领域寻找精神寄托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都是一个绝佳的选择,它带来的知识冲击和阅读体验,是近期我所接触到的所有科普读物中最出色的之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