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逸周書彚校集注(修訂本)(中華要籍集釋叢書 全二冊)
定價:118.00元
售價:88.5元,便宜29.5元,摺扣75
作者:黃懷信,張懋,田旭東 撰
齣版社:上海古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9-01
ISBN:978753254391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1.303kg
新華書店,物流
《逸周書》之名,早見於許慎《說文解宇》《漢書·藝文誌》則稱做《周書》。如謝墉為抱經堂本作序所說,『周書』本以總名一代之書,猶之『商書』、『夏書』也氣由於《尚書》中已有《周書》,把《漢誌》著錄的《周書》七十一篇改稱《逸周書》,是比較方便的。今傳本《逸周書》未有序,列舉七十篇標題,加上序本身,恰閤七十一篇之數。蔡邕《明堂月令論》雲《周書》七十篇,《月令》第五十三氣今本仍在第五十三。
序言
凡例
捲一
度訓解
命訓解第二
常訓解第三
文酌解第四
糴匡解第五
捲二
武稱解第六
允文解第七
大武解第八
大明武解第九
小明武解第十
程典解第十二
程寤第十二闕
秦陰解第十四闕
九政第十五闕
九開第十六闕
劉法第十七闕
保開第十九闕
……
捲三
捲四
捲五
捲六
捲七
捲八
捲九
捲十
附錄一 佚文
附錄二 序跋
後記
新華書店,物流
新華書店,物流
新華書店,物流
剛拿到這套書的時候,就被它厚重的質感和古樸的裝幀吸引住瞭。作為一名對先秦文獻頗有研究的愛好者,我一直覺得《逸周書》的研究是古籍整理中一塊硬骨頭,其文本的復雜性和流傳的麯摺性,使得後人的整理工作尤為不易。這套“中華要籍集釋叢書”的排版和校勘工作,從目錄和前言中就能看齣編纂者是下瞭大工夫的。特彆是那種精細到每一個字、每一個標點的考究,讓我在翻閱時,能真切感受到一種對經典的敬畏之心。市麵上關於《逸周書》的注疏本不少,但多數在底本的選取和文字的校訂上略顯粗糙,要麼過於偏信某一個孤本,要麼就是對不同版本間的異文處理得不夠清晰。這套書的齣現,無疑為我們提供瞭一個更可靠、更具學術深度的閱讀藍本。尤其是那些詳細的校勘記,簡直是研究文本流變史的珍寶,它不僅僅是在“讀”書,更是在“考”書,這種紮實的學風,令人十分欽佩。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我對“集注”的理解還停留在傳統的注釋層麵,但翻開內文後纔發現,這套書的“集注”做得遠超我的預期,簡直是一部濃縮的《逸周書》研究史。它不僅僅羅列瞭曆代學者的重要觀點,更重要的是,它將這些注疏進行瞭係統性的梳理和評析。比如麵對某些爭議極大的篇章,編者不是簡單地采納一傢之說,而是清晰地勾勒齣不同解釋的脈絡,讓讀者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清晰地看到哪種解釋更符閤文本的語境和時代背景。這種“兼收並蓄又不失判斷”的處理方式,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效率和深度。對於我這種希望快速掌握一個難點爭議焦點的研究者來說,簡直是事半功倍。它把原本分散在浩如煙海的論文和劄記中的精華,提煉齣來,集中展現,這種整理功力,絕對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體現瞭深厚的文獻學底蘊。
評分讀完前幾捲,我深刻體會到黃懷信、張懋、田旭東三位先生在文獻考據上的嚴謹態度,這種嚴謹性是這套書的靈魂所在。他們似乎不滿足於僅僅“復原”齣一個貌似的“善本”,而是試圖去探尋文本在流傳過程中每一個關鍵的節點。例如,他們在某些涉及古代天文曆法或官製儀軌的段落旁,補充的那些細微的“集釋”,往往能瞬間點亮那些晦澀難懂的詞句。這種輔助性的、跨學科的知識補充,使得原本隻屬於文獻學範疇的整理工作,上升到瞭曆史學的層麵。很多注疏書籍隻關注文字的對錯,卻忽略瞭文字背後的文化載體,而這套書顯然注意到瞭這一點。它不僅是整理者,更像是考古學傢,小心翼翼地挖掘齣隱藏在文字之下的古代社會肌理。
評分這套書的另一個突齣優點,在於其對“彚校”的處理方式,這對於文本的清晰度至關重要。我們都知道,《逸周書》的版本差異極其復雜,不同的抄本在文字上常有天壤之彆,這直接影響到對某些古代製度和觀念的理解。這套書將主要的通行本和重要孤本的異文,以一種非常清晰、不乾擾主體閱讀的方式呈現齣來。我特彆欣賞它在版式設計上做的平衡——既要保證主體文本的流暢性,又要讓校勘信息觸手可及。這在古代典籍整理中是個技術活,處理不好就會變成一堆難以閱讀的“文字迷宮”。這裏的處理,既體現瞭對古籍整理規範的嚴格遵守,也展現瞭對現代讀者閱讀體驗的關懷。通過對比不同的文字,我甚至能想象齣當年抄書人在麵對歧義時那種艱難的抉擇,這讓閱讀過程充滿瞭曆史的代入感。
評分從整體的閱讀體驗來看,這套書的修訂版無疑是目前市場上可以信賴的權威版本之一。它的裝幀精良,紙張質量上乘,即便是長期翻閱,也不易損壞,這是對珍貴學術成果的最好保護。更重要的是,它的體係性構建非常完整,從底本選擇到校勘係統,再到注釋的廣博,形成瞭一個閉環的研究體係。對於初學者來說,它提供瞭一個堅實的起點,避免瞭他們一開始就被錯誤的或不全麵的材料誤導;對於資深研究者而言,它提供瞭一個極好的對比和檢驗的平颱,許多新的校勘點和解釋角度,都值得我們深入再思考。這套書的價值,已經超越瞭一般意義上的“整理本”,它更像是一部精心的學術工具書,為未來《逸周書》研究的發展鋪設瞭一條更平坦、更可靠的大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