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张作霖大传:一个乱世枭雄的崛起与殒落
定价:49.80元
作者:关河五十州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1435283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以张作霖传主的历史人物传记,通过讲述张作霖如何从受招安的土匪,进而一步步成为“关外王”、“满蒙”乃至在北京“登基”担任大元帅的过程,展现了在特殊历史背景下,一个乱世枭雄极具传奇色彩的一生。
本书力求从一个更为全面和客观的角度进行观察,既如实地描写张传霖为了“取天下”,不惜穷兵黩武,争霸中原,导致误国误民误己的一面,同时也没有忽略他顶着压力,巧妙地与日本人进行周旋,从而千方百计维护国家主权的一面。包括对张作霖的部下杨宇霆、郭松龄以及他的儿子张学良等,书中也在有确凿史料可以进行佐证的基础上,做了不同于一般书籍的评价,足以令人耳目一新。
本书在创作时参考和挖掘了许多极有价值的珍贵史料,尤其对相关的中日史料进行了对比研究,对于张作霖的性格特点、人生际遇和当时民国光怪陆离的历史事实,给予了全方位的新鲜解读。目录
张作霖入帮后做成的桩“买卖”,是绑了两大车富人家的女眷。人们印象中的盗匪往往脱不开“烧杀”这四个字,但匪有匪道,东北“胡子”在后两个字上其实定有严规。首先,为避免动摇军心,“大当家的”一般不能有“家”,也就是娶媳妇(当然也有例外)。其次严禁“压花窑”,即用强迫手段糟蹋女人。对于“压花窑”的人,他们称为“严岔子”,处理很严,一般都是死刑。
张作霖与张景惠、张作相皆为海城老乡,且一见如故,有着相当好的私谊。三人于是结拜为兄弟,按照年龄顺序,张作霖居于老二,他称张景惠为“我大哥”,称张作相为“我三弟”。加上汤玉麟,张作霖帐下已拥有三员颇为强悍的大将。有人分析认为,张作霖在东北绿林既是晚辈,初起时其力量同其它帮派相比也十分薄弱,后来实力之所以能够扩展得那么快,和手下这几员大将其实有着很直接的关系。
在草原追剿的那些日子足可以称得上是艰苦卓绝,若是一个不善于带兵或缺乏江湖经验的人,可能还没过几天,麾下官兵就会逃得一干二净,让指挥官变成光杆司令。张作霖在洮南一干就是几年,部下始终对他不离不弃,的确有其过人之处。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袁金铠的话一下子就把长久以来潜藏于张作霖心中的一个念头勾了起来。那还是他在八角台当团练长的时候,有一天和汤玉麟喝酒,喝着喝着,兴致上来,他放出豪言:“当今之世,满洲无主,我等不应安居一方,而应将小股流匪合并在一起,形成强大势力,而后称霸满洲。”
张作霖来到高坎街上,众人迎上前来,毕恭毕敬。张作霖很客气地与大家一一相见,但绝口不提过去的事,概因当年有很多高坎人得罪过他,他怕在公众场面突然提起别人会尴尬和为难。之后,他才单独把几个和他有过恩怨的高坎人请到自己的会客室。这些人被请去时个个心情忐忑,未料张作霖不咎既往,以诚相待,并且很恳切地对他们说:“咱们哥们,年轻时闹过摩擦,算个什么?早忘了,我早忘了。老实说,没你们打我,我还没有今天。”
士官生是民初不容小觑的一股军政势力,在杨宇霆崭露头角的时候,他的同期或不同期同学也多已居于显要位置,段祺瑞的首席幕僚徐树铮就是一个。徐树铮是第七期士官生,比杨宇霆要大一期,但两人在性格、能力、经历上极其相似,也特别气味相投。同时,徐树铮受段祺瑞信任和依赖的程度,甚至还要超过杨宇霆之与张作霖,所以有段祺瑞的灵魂之称。有了这层关系,杨宇霆联络段祺瑞,便只要与徐树铮打好招呼就行了。
在奉系军人中,郭松龄向以特立独行、标新立异著称。当时奉天的一般读书人多数喜欢阅读旧史书,只有郭松龄爱看新出书刊,一般军政人员多少都会涉猎一点喝酒,唯郭松龄从来不碰,也不与这些人交往。他教学时也是一板一眼,不但敢于严格管教学生,还会毫不客气地对队长、区队长进行约束。按照军校内约定束成的规矩,教官是不能管队长的,时间一长,大家都觉得郭松龄性情古怪,便给他送了个外号叫“郭鬼子”。“郭鬼子”谁都看不上,也不结交,唯有张学良是极少的例外。
实际上,就算张作霖本人要出面谋私,他被搭理的可能性也接近于零。有一次,张作霖有事找王永江,王永江到帅府的时候,张作霖还没有从内宅出来,他等了一会儿,不耐烦了,便从椅子上站起来对副官说:“我还有事。”说完便扬长而去,事后张作霖也未有丝毫怪罪之意。不仅如此,每当部下中有人被任用为县知事或税捐局长时,张作霖还会在谈话中加以提醒:“王岷源(王永江)脾气不好,很难伺候,你要小心好好地去做事。”
岁月是把杀猪刀,刀刀催人老。与青少年时期那个在刀山火海中闯荡来去,从来也不皱一皱眉的“张老疙瘩”相比,如今的张作霖虽然在政治场上越来越精明,越来越油滑,但论起打仗和与之相应的能力胆魄,却显得越来越不济了。杨宇霆后来对别人说:“张老将军(指张作霖)毕竟是一个政治家,不是军事家,他指挥军队乱出主意,毫无定见,而且胆量又小。”
随着“让贤”的戏份暂告一段落,张作霖突然脸色骤变,一边眼光四顾,一边询问军政执法处处长常荫槐来没来。常荫槐闻声从后面角落里站起应道:“我在这里。”张作霖大声对常荫槐喊道:“常处长,我命令你坐专车去把张学良给我抓回来!我自己他。你要让他逃跑了,拿你的脑袋来!”
作者介绍
原名赵劲,畅销军事纪实文学作家,专注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代表作有《战神粟裕》《彭大将军》《谋帅刘伯承》《虎部队》《中原大战》《当关东军遇上苏联红军》《民国总理段祺瑞》等,深受广大读者追捧,拥有粉丝无数。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显得很有分量,那种沉静中透着不怒自威的气势,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个时代的历史人物。书名“张作霖大传:一个乱世枭雄的崛起与殒落”,本身就包含了巨大的信息量,也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我想了解,一个被称为“乱世枭雄”的人物,究竟是如何在那个混乱不堪的年代脱颖而出的?他的“崛起”之路,想必充满了传奇色彩,不是简单的军事上的胜利,更可能是政治上的手腕、人心的把握,以及对时局的精准判断。书中会如何展现他如何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势力,如何与当时的北洋政府、日本等外部势力周旋?这其中一定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和权谋斗争。而“殒落”,更是历史叙事中极具吸引力的部分,它往往伴随着个人命运的转折,以及对一个时代的回顾和反思。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挖掘张作霖的内心世界,展现他作为一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抉择和最终的命运。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物的传记,更是对一个时代的生动写照。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让我联想到许多关于近代史的纪录片和电影,总觉得张作霖这个名字背后,隐藏着太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和故事。作为那个时代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经历必定是跌宕起伏,充满了传奇色彩。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他如何在这个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魄力,一步步攀登到权力的顶峰。我想,这其中必然涉及到他对军事战略的运用,对政治局势的敏锐判断,以及与各方势力错综复杂的交织。书中会如何描绘他与袁世凯、段祺瑞等重要历史人物的关系?他又是如何平衡奉系内部的权力斗争,保持自己作为“东北王”的地位?“崛起”的过程听起来就让人热血沸腾,充满了野心、斗争和机遇。而“殒落”则预示着悲剧的结局,这种从巅峰到谷底的落差,往往是历史人物传记中最具吸引力的部分。我希望作者能够深入挖掘,呈现一个立体、真实、有血有肉的张作霖,而不是一个脸谱化的符号。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浓郁的民国时期色彩,配合着张作霖那不怒自威的眼神,仿佛能瞬间将人拉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我一直对那个时期的历史人物充满了好奇,而张作霖无疑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从书名来看,就能感受到一种史诗般的叙事感。“乱世枭雄”这四个字,已经勾勒出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形象。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描绘他如何从一个普通人,一步步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中崛起,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势力,如何在这个复杂多变的政治格局中游刃有余,甚至与列强周旋。当然,我也同样期待看到他最终的“殒落”,这其中必然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和令人唏嘘的结局。我想,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传记,更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它承载着那个时代特有的悲欢离合、权力斗争和民族命运。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感受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去了解那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印记的张作霖。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光是听着就有一种厚重感和历史的沧桑感。张作霖这个名字,在我的脑海中一直是一个模糊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符号,他代表着那个时代的另一面——不是文人墨客的吟风弄月,而是军阀的铁血争霸。我一直很好奇,这样一个出身草莽的人物,如何在乱世中一步步爬升,最终成为影响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人物。“崛起”的过程,必然是一部充满艰辛、斗争和谋略的史诗。我想象着书中会描绘他如何从一个落魄的绿林好汉,发展成为一方巨擘,如何运用手中的枪杆子和智慧,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生存并壮大。而“殒落”的结局,则更增添了一抹悲剧色彩,让我忍不住去猜想,是什么样的命运,或者什么样的错误,导致了他最终的谢幕。这本书,我想不仅仅是关于一个人的传记,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承载着那个年代的混乱、暴力、野心,以及最终的变革。我期待着能够从中看到一个鲜活、立体的张作霖,了解他内心的挣扎与抉择。
评分我一直对那个动荡不安的民国时期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张作霖无疑是那个时期最具争议也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名字。当我看到这本书的书名——《张作霖大传:一个乱世枭雄的崛起与殒落》时,立刻就被吸引住了。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和史诗感。“乱世枭雄”四个字,已经勾勒出他那个时代特有的生存法则和人物特征。我很好奇,他究竟是如何在一个充满军阀混战、列强觊觎的年代,凭借着草莽出身,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军事帝国,成为掌握东北命运的关键人物的。书中会如何描绘他早年的经历?他又是如何从一个普通士兵,最终成为奉系军阀的首领?“崛起”的过程必然充满了血与火的洗礼,权谋与策略的较量,以及无数次的生死考验。而“殒落”的结局,又充满了悲剧色彩,我想,这其中必然有许多值得深思的教训和历史的反思。这本书,或许能够为我揭开那个时代的一角,让我更深入地理解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和那个在历史舞台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