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黛传奇——上海四才女之潘柳黛传

柳黛传奇——上海四才女之潘柳黛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文杰 著
图书标签:
  • 潘柳黛
  • 上海四才女
  • 民国史
  • 人物传记
  • 女性史
  • 文化名人
  • 历史人物
  • 上海历史
  • 传记文学
  • 近代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英典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9634142
商品编码:2797414202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1-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柳黛传奇——上海四才女之潘柳黛传

:30.00元

作者:周文杰

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53963414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作者周文杰不顾年过古稀许多,又再度奔波于上海、南京、武汉、香港等地的图书馆及墨尔本大学图书馆,终又从尘封中得到新收获。高兴的是又和潘柳黛的儿女取得了联系,获得了他们的支持与帮助。作者遂在掌握了如此翔实、丰富、厚重的资料的基础上,饱含对故友的思念之情,运用清新流畅的优美笔调,将潘柳黛的生平及其毕生对文学、新闻及电影事业所做的贡献,编著呈现在她的《柳黛传奇》之中。尤其是作者将潘柳黛的亮点及其主旋律,即她的成熟的恋爱、婚姻、家庭的价值观介绍给读者,它不仅在当时,即便对今日的青年一代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柳黛传奇》是一本填补了历史空白的拓荒之作,也是一本宣扬女性主义魅力的产品。

内容提要


《柳黛传奇——民国上海四才女之潘柳黛传》拂去了民国岁月的尘埃,勾勒了上世纪40年代海派才女作家潘柳黛的一生,显影了上海、香港文化界的一些历史轨迹。潘柳黛一生个性随和,为人率真,曾和张爱玲齐名,但相较于张爱玲,显得更加多姿多彩。她活跃于南京、上海和香港各大报章杂志,是知名的作家、记者、主编和编剧,也是上世纪40年代《退职夫人自传》的作者、50年代邵氏经典电影《不了情》的编剧、经典老歌《忘不了》的真正填词人。她是民国“上海四才女”之中长寿、幸福的一位。《柳黛传奇——民国上海四才女之潘柳黛传》由潘柳黛晚年好友、澳籍女作家周文杰所撰,是至今一本完整描述潘柳黛的文学传记。

目录


序言
四大才女,影响深远
家道败落,乱世新苗
就读师范,雏凤初鸣
漂泊南京,初尝凄苦
《京报》就职,记者生涯
开辟《信箱》,指点迷津
短渡日本,上海成名
直言抒怀,声援弱者
走进艺坛,访苟慧生
活跃影界,赞顾兰君
颂白玉薇,情深谊厚
玉薇北归,柳黛黯然
座谈影片,置评如箭
作家聚谈,说古道今
重评文友,感慨良多
出言辛辣,失和爱玲
纪实报道,展示乱象
小报调侃,意在取乐
舞“热带蛇”,做准新娘
结婚大喜,轰动沪上
婚礼贵宾,友情绵绵
新婚燕乐,抒文自乐
苦涩婚变,喜得爱女
抗战胜利,多岗谋生
《退职夫人》,一鸣惊人
孤身赴港,卖文为生
传承影史,喜谈白光
尖刻调侃,戏谑菁清
小生大亨,好评严俊
两赴南洋,风情万种
电影编剧,名扬香江
编《不了情》,享誉亚洲
客串演出,招获好评
主持影刊,寓乐于教
吸引影迷,组织联欢
钟情林黛,心照神交
港影万象,荣入邵氏
主编《嘉禾》,赞李小龙
叫好金铨,影刊留痕
笔下生花,喝彩燕妮
改编《迷惑》,尹氏上映
开辟专栏,为君解结
生性好强,易得罪人
《翡翠》园地,散文如花
香港笔会,荣任理事
支持控诉,代笔成卷
广受好评,美文长存
重组家庭,痛失夫君
别离香江,移居澳洲
享受福利,颐养天年
婚恋指南,发人深思
入基督教,浮华消退
采儿访女,再现生平
斯人离世,余音绕梁
生平著作年表
参考书目
后记

作者介绍


周文杰,女,1930年生于镇江。曾任南京市雨花台等中学校长、高级教师。曾任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员。《江苏省教育志》编辑。现在是世界华文文学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文坛四才女——旷世凄美的关露、潘柳黛、张爱玲、苏青》专著等。

文摘


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其他题材的图书简介,与您提到的《柳黛传奇——上海四才女之潘柳黛传》无关,力求详实,力求自然流畅: 《光影铸魂:二十世纪中国电影的艺术与时代侧影》 一部深入剖析中国电影百年发展历程中,那些决定性瞬间、关键人物及其艺术实践的史诗级著作。 本书并非一部简单的影人传记汇编,也不是枯燥的电影史年表。它是一次对中国电影——这一诞生于百年剧变之中的新兴艺术形式——的灵魂深处的探寻。作者以独特的历史视野和敏锐的电影语言分析能力,将光影艺术的演变置于宏大的社会、文化与政治背景之下,展现了中国电影如何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既是时代的记录者,又是时代的塑造者。 本书的核心,在于对“转折点”的精准捕捉与深入剖析。 第一部分:默片时代的奠基与冲突(1905-1930s初) 本卷追溯了中国电影的“拓荒时代”。从早期的戏曲片、风俗片的萌芽,到明星公司的崛起与衰落,我们详细梳理了张石川、郑正秋等先驱如何将西方传入的影像技术与本土叙事传统相结合。重点分析了早期电影制作中,如何处理伦理、家庭与社会改革等议题,以及在外国列强势力交织的租界地带,中国电影人如何艰难地确立自己的审美和工业基础。 我们没有停留在对经典默片的简单罗列,而是聚焦于“配乐师”和“演讲师”在构建早期中国电影叙事中的核心作用,揭示了声音缺失状态下,中国电影如何发展出一种独特的、高度依赖表演和现场渲染的观影体验。 第二部分:左翼浪潮与民族精神的凝聚(1930s中期) 三十年代,上海成为“东方好莱坞”,电影艺术的成熟与社会责任的自觉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本部分将焦点对准了以夏衍、沈西苓、蔡楚生为代表的左翼电影群体。 详细解析了《渔光曲》、《神女》、《风云儿女》等里程碑式的作品,不仅分析其镜头语言(如对光影的象征性运用、对复杂内心世界的描摹),更深入探讨了它们如何以细腻的情感和尖锐的社会批判,成为唤醒民族意识、凝聚底层人民精神力量的工具。特别辟出章节,探讨了阮玲玉等“电影皇后”身上所承载的女性觉醒与悲剧命运的时代意涵。 第三部分:战火中的流亡与新生(抗战至解放前夕) 战争的阴影彻底改变了电影的生产格局。本书详尽记述了“战时电影工作团”的艰辛历程——从上海转战武汉、重庆,再到香港。这一时期,电影的功能性被极大地强化,宣传、鼓舞士气成为首要任务。 我们研究了重庆大后方电影制片厂如何在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依然试图维持艺术水准的努力。同时,本书也记录了国民政府时期,对电影审查制度的逐步收紧,以及这种管制如何催生了新一代电影人对现实题材的迂回表达,为解放后的电影转向埋下了伏笔。 第四部分:新中国电影的破土与探索(1949-1970年代) 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电影艺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意识形态轨道。本部分细致梳理了如何从苏联模式的引入,到本土化经验的摸索,再到“十七年”时期(1949-1966)的辉煌成就。 本书重点分析了以下几个关键领域: 1. “十七年”的类型片发展: 梳理了革命史诗片(如《白毛女》的舞台移植)、儿童片以及劳动模范题材的叙事结构。 2. “电影与文学的对话”: 分析了如何将经典名著改编成符合时代精神的影像语言,以及这种改编过程中美学上的得失。 3. “文革”时期电影的僵化与“地火”: 探讨了极特殊时期内,电影生产几乎停滞的情况下,部分内部创作人员如何通过极其隐晦的方式,保留对现实的观察与对艺术本真的坚守。 第五部分:革新与反思:电影的自我觉醒(1970年代末至今的铺垫) 本书以对“文革”结束后的电影界进行细致的扫描作为收尾,预示着“第五代”导演群体的崛起。我们分析了“伤痕文学”对电影叙事带来的冲击,以及如何重新审视历史的复杂性。 通过对具体影片风格的演变、对导演创作方法的细致描摹,本书力求还原一个鲜活、充满张力、不断与自身历史和外部环境进行搏斗的中国电影史。它不仅是研究电影艺术的必备参考,更是理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的独特视角。 本书特色: 引用了大量未曾公开的早期电影剧本片段、行业内部通信,并辅以珍贵的历史剧照,力求提供最扎实、最富细节的论述。它为每一位对中国历史、对艺术演变抱有深切兴趣的读者,提供了一扇通往光影深处的窗户。

用户评价

评分

《柳黛传奇——上海四才女之潘柳黛传》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奇妙旅程,潘柳黛的生命轨迹,就像一颗流星,划过上海滩的夜空,留下了耀眼的光芒。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她作为一名作家、一位女性、一个时代弄潮儿的立体形象。我深切地感受到,潘柳黛并非仅仅活在文字的纸面上,她的喜怒哀乐,她的才情智慧,都仿佛鲜活地展现在我的眼前。书中对她与当时文坛名士的交往,以及她如何在男性主导的文学界崭露头角的描写,让我惊叹不已。那种将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紧密相连的叙事方式,使得全书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人文的关怀。我喜欢书中对她内心世界的探索,那种在理想与现实、情感与理智之间的拉扯,真实而动人。读这本书,不只是了解潘柳黛,更是与一个鲜活的灵魂对话,感悟那个时代女性的独特魅力与坚韧生命力,这是一次让人灵魂触动的阅读体验。

评分

阅读《柳黛传奇——上海四才女之潘柳黛传》,就像在细细品味一幅描绘时代风情的人物画卷。潘柳黛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的才华与命运交织,构成了一段令人回味的篇章。我喜欢书中对她创作生涯的细致展现,如何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少女,成长为一代知名女作家,其中的艰辛与不易,都被作者娓娓道来。书中对于她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女性在那个时代的生存状态,都有着极为精到的描绘,让我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感性的认识。我被她对文学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所感染,她即使身处逆境,也从未放弃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潘柳黛的故事,不仅仅是关于一个人的传记,更是对一个时代女性精神风貌的生动写照。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女性在挑战传统、追求自我过程中的勇气与智慧,也让我对“传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是一次充满启迪的阅读体验。

评分

我一直对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上海滩充满好奇,而《柳黛传奇——上海四才女之潘柳黛传》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那个时代的窗户。潘柳黛的故事,宛如一曲跌宕起伏的生命交响曲,她的才华横溢,她的命运多舛,都让我深深着迷。书中对她创作心路历程的描绘,以及她如何将生活中的感悟转化为笔下的文字,都让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是如何诞生的。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细节的捕捉,无论是当时的社会风尚,还是人物之间微妙的情感互动,都被刻画得生动形象。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那个锦衣玉食、纸醉金迷的上海,又或是经历着时代变迁的动荡不安。潘柳黛在其中,既是时代的见证者,也是时代的创造者,她的生命充满了智慧的光辉和不屈的韧性,让我对女性的力量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故事,更是一种对生命、对时代、对女性价值的深度思考。

评分

《柳黛传奇——上海四才女之潘柳黛传》这本书,带我走进了一个我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潘柳黛,这位上海滩的才女,她的故事,如同一杯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我被书中她早年求学、投稿,以及在文学道路上不断探索的经历所吸引。那种初出茅庐的青涩,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在困境中不放弃的坚持,都让我深感共鸣。作者对于当时社会环境中女性所扮演角色的刻画,以及潘柳黛如何在这些角色中找到自己的声音,都显得尤为深刻。我看到了她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也看到了她对外在世界的观察与思考。书中的笔调时而婉约,时而激昂,恰如其分地展现了潘柳黛复杂而丰富的人生。读完这本书,我仿佛与她一起走过了一段漫长而精彩的人生,她身上那种独立、聪慧、坚韧的气质,至今仍在我心中闪耀,让我对“才女”这两个字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评分

读《柳黛传奇——上海四才女之潘柳黛传》仿佛跌入了一个流光溢彩的时代,潘柳黛的故事,在我合上书页后,依旧在脑海里缠绕不休。这位才女的人生,就像她笔下的文字一样,细腻而富有张力。我尤其被作者对她早期生活和情感经历的描绘所打动。那种在战火纷飞年代里,一个年轻女子如何凭借才情与坚韧,在动荡中寻觅一席安身立命之地,其间的挣扎、迷茫与不屈,都被刻画得入木三分。书中对于当时上海的社会风貌、文化氛围,以及女性在那个时代所面临的种种限制和机遇,都有着细致入微的描写。我仿佛能闻到旧上海的咖啡香和脂粉味,感受到知识分子的激昂与无奈。潘柳黛的每一次选择,每一次徘徊,都牵动着我的心弦,让我对那个时代下女性的命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个人的传记,更是一幅描绘时代变迁中女性精神图景的宏大画卷,让人掩卷而思,久久不能平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