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彩收集者手册》是著名气象爱好者组织——赏云协会的官方出版物,由会长加文·普雷特–平尼执笔,105位来自世界各地的赏云达人供图。这本精致小巧的自然观察手册将帮你解锁以下新技能:认识46种云彩和大气光学现象,知道何时需要带伞,坐飞机时不打瞌睡,增加与老人、孩子、陌生人的共同话题,在长假摄影比赛中一语道破“天”机……《云彩收集者手册》可以是你踏上博物之旅的入门指南,也可以成为资深云彩爱好者的*备藏书。中文版由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作序推荐。
《云彩收集者手册》介绍了46种云彩和大气光学现象,并且收录了全世界云彩爱好者拍摄的百余幅精彩摄影作品。从太空边缘的神秘夜光云,到我们周围的重重雾霭,都在这本手册之中。即使没有任何自然观察经验,读者也可以了解云彩的名称、特征、形成原因,鉴别云的种类,并利用书中的趣味记分系统与亲朋好友展开观云竞赛。
【作者简介】
加文·普雷特–平尼(Gavin Pretor-Pinney),毕业于牛津大学和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英国作家,曾与友人共同创办《懒人杂志》。2004年创立赏云协会,经该协会多年努力,糙面云得到了正式命名,并被世界气象组织录入《世界云图》。他因《观浪者指南》(2010)而荣获皇家学会温顿科学图书奖,另外著有《宇宙的答案云知道》(2006)、《尤克里里手册》(2013)等作品。
【译者简介】
王燕平,北京师范大学天体物理硕士毕业,现就职于北京天文馆,副研究员。业余从事大气现象摄影观察记录多年,合著有《云与大气现象》《尊贵的雪花》等气象类科普图书,以及《星空帝国:中国古代星宿揭秘》等天文类作品,合译有《DK 宇宙大百科》《雪花的答案》等图书。
张超,北京师范大学天体物理硕士毕业,现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国家天文》杂志社,专职从事科普工作。新华社签约摄影师。代表作品有《荒野传奇》《娱乐也科学》《云与大气现象》《尊贵的雪花》《风吹电来》等科普著作。
各个年龄段的读者都能够通过这本小书快速了解云彩的基本常识,更好地领略和享受天空带给我们的美好。
——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
如何收集云彩
云的分类
十种主要云彩类型:
积云
层积云
层云
高积云
高层云
卷云
卷积云
卷层云
雨层云
积雨云
云种和变种:
荚状云
毛状云
堡状云
波状云
网状云
辐辏状云
复云
附属云和附属特征:
幞状云
缟状云
破片云
悬球状云
幡状云
弧状云
管状云
砧状云
其他的云:
山帽云和旗云
开尔文—亥姆霍兹波
航迹云
火积云
滚轴云
雨幡洞云
马蹄涡
雾和霭
钻石尘
贝母云
夜光云
云的光学现象:
虹彩云
华
曙暮光条
宝光
彩虹
云虹
22度晕
幻日
环天顶弧
日柱
专有名词
摄影师索引
云彩图片索引
索引
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例,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触感非常细腻,那种略带哑光的质感,让人忍不住想多翻阅几遍。即便是最细微的插图和图表,边缘也清晰锐利,色彩的过渡自然得仿佛能触摸到真实的云朵纹理。这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体现了出版方对内容本身的尊重与用心。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内页的排版布局极其考究,每一行的字距、段落的留白,都精确地服务于阅读的流畅性,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惫。我甚至花了好大力气研究了一下封面封底的设计,那种深邃的蓝色调与偶尔点缀的亮色光晕,完美地捕捉到了那种稍纵即逝的天空之美。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无疑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让人在翻阅过程中,就能感受到一种仪式感和对知识的敬畏。对于任何一个珍视实体书价值的读者来说,光是这份制作上的诚意,就已经值回票价了。
评分这本书所展现出的那种专业性,简直令人肃然起敬,但更难能可贵的是,它成功地将这种高深的专业知识“翻译”成了普通人可以理解的语言,这需要极高的文字驾驭能力和对受众心理的精准洞察。我发现作者在解释某些复杂的空气动力学原理或水汽凝结过程时,并非简单地罗列术语,而是巧妙地引入了大量的类比和生活化的场景,比如用沸腾的水壶来比喻对流层的运动,或者用一块冰冷的玻璃杯上的水珠来解释成云的开端。这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讲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却丝毫没有牺牲内容的准确性。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记住”了一些关于云的知识点,更是建立起了一套系统性的、内在的理解框架。这才是真正优秀的科普读物所应该具备的特质:既是知识的宝库,也是思维的启蒙者。
评分从整个阅读体验来看,这本书的选材和内容的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似乎不仅关注了云的“形态”学,还深入挖掘了云在历史、文化乃至艺术创作中的地位。我特别欣赏作者穿插进来的那些历史轶事和不同文明对云的解读,这使得原本可能显得有些单薄的自然科学主题,瞬间变得丰满而富有纵深感。它不再是孤立的知识点汇集,而是一张涵盖了科学、美学、人文的宏大图景。每次翻到那些引人深思的段落,我都会停下来,合上书,然后凝视窗外,试图将书中的理论与眼前的现实进行对照验证,这种“知行合一”的阅读过程,极大地增强了知识的内化效果。它成功地将一个我们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转化成了一个可以不断探索、永无止境的迷人领域,让人读完后意犹未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下一片云将揭示怎样的秘密。
评分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感把握得极其精妙,它完全避开了那种枯燥乏味的科学教材腔调,而是用一种近乎诗意的、娓娓道来的方式,引导读者一步步走进云的世界。作者似乎深谙“润物细无声”的道理,没有一上来就抛出复杂的物理公式,而是从最日常、最容易引起共鸣的天空现象入手,比如清晨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的感觉,或是傍晚时分积雨云边缘那道震撼人心的光带。这种叙述技巧,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个主题的人,也能轻松地跟上作者的思路,并且被那种内在的好奇心驱动着,渴望了解更多。每一章的过渡都设计得十分自然流畅,仿佛是在进行一场精心策划的漫步,时而停下来欣赏眼前的奇景,时而又被引导着走向更深远的知识腹地。这种行云流水的叙述,让我体验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愉悦,它将严谨的知识融化在了优美的文字肌理之中,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震撼,或许在于它对“观察”这一行为本身的重新定义。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大多只是“看”天空,而不是真正地“观察”它。而这本书,就像一把精准的刻刀,教我如何从那片看似单调的蓝幕中,切割出无数个值得驻足思考的瞬间。它引导我关注到那些微小但至关重要的细节:云底的结构变化、光影投射的角度、不同高度云层之间的互动关系。读完后,我发现自己走出门后,抬头看天的频率大大增加了,而且每一次抬头,都能从中发现新的层次和故事。这不仅仅是学会了识别云的种类,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一种对自然界细微变化的敏感度和敬畏心。这种体验是无法被任何短视频或信息流所替代的,它要求你慢下来,用心去感受,去参与到这场宏大而又私密的自然对话中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