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高机器人设计技巧 创意小作品设计与搭建指导 乐高书籍 亲子游戏书 乐高机器人 科技教育

乐高机器人设计技巧 创意小作品设计与搭建指导 乐高书籍 亲子游戏书 乐高机器人 科技教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码高机器人教育 著
图书标签:
  • 乐高
  • 机器人
  • 科技教育
  • 亲子游戏
  • 创意设计
  • 搭建指导
  • 乐高书籍
  • 少儿科技
  • 益智玩具
  • 动手能力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人民邮电出版社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79471
商品编码:27819037054
包装:平装
开本:20
出版时间:2018-05-01
字数:184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本书介绍了23个乐高创意小作品,是一本纯结构设计的乐高图书,包括作品的多角度展示图、结构分解图以及搭建步骤图,并且配以简单的文字说明,扫码还能观看演示视频。读者可以从中学到更多、更巧妙的结构设计,从事机器人教育培训的老师也可以借鉴使用。

作者介绍
码高机器人教育 码高机器人致力于通过提供一站式的机器人教育解决方案,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系统化解决问题能力。码高机器人提供覆盖6到18岁的机器人教育解决方案,一个机器人爱好者,在码高可以完成全部的机器人教育知识学习,熟练掌握机器人的设计、搭建和编程操控,全面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为未来成为工程师和科学家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家具备一站式服务能力的机器人教育机构,我们已经打造了常规课程产品线和集训课程产品线。常规课程主要通过让孩子进行系统化的结合实践的理论学习,掌握扎实的机器人设计、搭建和操控知识,让学生成为一个机器人操控者。集训产品线则涵盖了国际比赛系列、国际认证系列、国内比赛系列、国内冬夏令营、主题集训等多种产品,通过集中性、团队化、国际化、高难度的训练,让学生从一个操控者变成杰出的机器人驾驭者,能够自己根据一个特定的主题规则,设计、搭建和操控自己的机器人,并进行出色的任务挑战,与国际和国内的机器人高手同场竞技,实现创造力和系统化解决问题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联推荐
乐高机器人启蒙书 经典乐高科技小作品搭建 高清全彩图片附演示视频二维码,适合各年龄段人士阅读
目录
01 V6发动机 6
02 发条车 12
03 打孔器 18
04 陀螺 24
05 定向输出装置 30
06 打蛋器 36
07 蝴蝶 42
08 攻城车 48
09 游标卡尺 54
10 割草机 60
11 摆钟 66
12 手指弩 72
13 秤 78
14 捕鼠器 84
15 安全门 90
16 雷达 96
17 无极变速箱 102
18 折叠桌椅 108
19 千斤顶 114
20 多米诺小车 120
21 病床 126
22 自行车 132
23 越野车 138

《未来城市规划师:模块化建筑与可持续设计》 书籍简介 本书旨在引导读者深入探索现代城市规划的核心理念与实践,聚焦于模块化建筑技术在构建可持续、宜居未来城市中的关键作用。这不是一本关于乐高积木搭建技巧的书籍,而是面向对城市发展、建筑工程、环境科学及未来生活方式感兴趣的专业人士、学生、政策制定者和热心市民的一部综合性指导手册。 第一部分:城市化的挑战与模块化思维的崛起 本部分首先剖析了当前全球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严峻挑战,包括资源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以及住房短缺等问题。我们深入探讨了传统建筑模式在应对这些挑战时的局限性,并由此引出了“模块化思维”在城市设计中的必要性。 1.1 现代都市的痛点分析: 详细考察了高密度城市带来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压力。我们通过对比不同国际大都市的案例研究,揭示了僵化基础设施对城市灵活性的制约。 1.2 从标准化到模块化: 清晰界定模块化建筑(Modular Construction)的定义、历史演变及其与预制化(Pre-fabrication)的区别。重点阐述了模块化设计如何通过标准化接口、可重复单元和数字化管理,实现建筑过程的工业化升级。 1.3 可持续性的核心驱动力: 探讨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与城市规划的深度融合。模块化设计如何通过减少现场施工浪费、提高材料利用率和缩短工期,直接服务于绿色建筑标准,如LEED和BREEAM认证。 第二部分:模块化建筑的技术基石与设计范式 本章节深入技术层面,解析支撑模块化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并提出一套系统的设计方法论。这些内容与任何具体的玩具搭建指南无关,而是聚焦于真实世界的工程实践。 2.1 材料科学与结构创新: 分析适用于模块化建造的新型轻量化材料、高强度复合材料以及智能材料在模块单元中的应用潜力。讨论了跨越式连接件(Interlocking Joint Systems)的设计原则,确保模块在运输、堆叠和长期使用中的结构完整性与抗震性能。 2.2 参数化设计与数字孪生: 强调BIM(建筑信息模型)在模块化设计中的核心地位。介绍如何利用参数化设计工具(如Grasshopper, Dynamo)快速生成满足特定功能和场地限制的模块化方案。深入讲解数字孪生技术如何应用于整个建筑生命周期管理,从设计、制造到后期运营的实时监控和优化。 2.3 基础设施的集成与适应性: 重点探讨如何将水电、暖通空调(HVAC)及智能网络系统预集成到模块单元内部。分析“即插即用”式基础设施接口的设计标准,使不同制造厂商的单元也能高效连接。 2.4 城市密度的优化策略: 介绍垂直堆叠、水平扩展和交错连接等多种模块化布局模式,以应对不同地块的开发需求。探讨如何通过空中廊道、地下空间连接等方式,构建多维度的城市交通和公共空间网络。 第三部分:可持续性设计与城市韧性 本书的第三部分着眼于面向未来的城市系统,探讨模块化设计如何增强城市的适应性和生态友好性。这部分内容侧重于宏观的系统性思考而非微观的操作指导。 3.1 能源自给自足的模块化单元: 详细分析了太阳能光伏(BIPV)、小型风力发电系统以及地热能集成到模块化立面和屋顶的技术方案。讨论了基于智能电网的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在模块化社区中的部署策略。 3.2 水资源循环与生态系统服务: 介绍模块化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系统(Greywater Recycling)在单元层面的实现方式。探讨绿色屋顶、垂直农场(Vertical Farms)如何作为模块化组件融入建筑结构,以改善城市微气候并提供本地食物来源。 3.3 城市韧性与灾后快速重建: 分析模块化系统在面对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时的优势。重点阐述其快速部署、易于更换和修复的特性,如何大幅缩短城市基础设施的恢复时间,提升城市整体的抗风险能力。 3.4 生命周期评估与循环经济: 提供了对模块化建筑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的量化评估方法。强调“设计可拆解性”(Design for Disassembly, DfD),确保模块在完成初始使命后,材料和结构件能够被高效回收或重新配置,真正实现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构建零废弃的城市闭环系统。 第四部分:政策、融资与社会接受度 规划的实现离不开政策支持和社会参与。本部分将视角从技术转向实施层面。 4.1 监管环境的适应性改革: 分析现有建筑规范和分区条例在面对新型模块化建造时的滞后性。提出针对性建议,引导政府部门建立快速审批通道和性能化验收标准,以鼓励创新。 4.2 模块化项目的融资模型: 探讨区别于传统“现浇”项目的金融风险评估与投资回报模型。介绍资产证券化、租赁模式以及公私合营(PPP)在快速部署模块化住房和社会基础设施项目中的应用案例。 4.3 社区参与和美学融入: 讨论如何平衡模块化建造的高效性与城市肌理的文化传承。强调通过精细化的立面设计、个性化的色彩搭配和开放的公共空间设计,提高居民对模块化社区的接受度和归属感。本书展示了如何利用模块化设计实现建筑的多样性美学,而非单调的重复。 结语:面向未来的城市设计者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新一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人才,使其掌握应用模块化和可持续设计原则的能力,以应对二十一世纪城市发展的复杂挑战,共同塑造一个更具韧性、更加公平和绿色的未来都市。本书不提供任何玩具搭建步骤或简单的亲子娱乐活动指南,它是一部严肃的、面向专业实践的深度参考书。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本亲子互动的书籍,它的互动性设计得非常巧妙。它没有采用那种生硬的“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的指令式语言,而是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旁边耐心地给出建议。我发现,这本书的一个巨大优点在于,它提供的“创意小作品”设计,其难度梯度设置得非常合理。从最开始只需要三四个基础模块就能完成的小车,到后面需要结合多种传动装置的复杂机械臂,每进一步都能让孩子体验到“我做到了”的成就感。我们家现在有个习惯,每周会从书中选定一个小挑战,然后我们俩会一起讨论如何用手头的材料去实现它。这个过程中的讨论,比最终搭好的成品更有意义,我们探讨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如何有效沟通和分工合作。这本书成功地把“玩”提升到了“研习”的层面,而且是在充满欢笑和合作的氛围中完成的。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深度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原以为它会停留在简单的“搭建A”到“搭建B”的层面,但实际上,它更侧重于传授一种设计思维。其中有一章节专门讲了如何处理重心和平衡的问题,这一点对我来说是全新的视角。我之前总觉得乐高搭建就是把零件卡在一起,结构稳固与否全靠运气。读了这部分后,我才明白原来在设计一个机器人或者复杂的机械结构时,力学原理是多么重要。作者用非常形象的比喻解释了复杂的物理概念,比如用“跷跷板”来类比力臂,这种接地气的方式,让抽象的知识变得触手可及。更棒的是,书里穿插了许多“失败案例分析”,展示了某个设计为什么会垮塌,然后给出改进方案。这种“错中学习”的模式,极大地降低了我们尝试新想法时的挫败感,让我们敢于去挑战更具难度的结构。

评分

从科技教育的角度来看,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非正式的学习平台。它没有使用那种高深的学术术语来吓退初学者,而是巧妙地将工程学的基本原理融入到日常可见的乐高积木搭建中。比如,书中关于齿轮比的讲解,不是直接给出数学公式,而是通过展示不同大小齿轮组合起来后,一个快速转动的小齿轮如何带动一个缓慢但有力的支撑结构。通过亲手操作,孩子能直观地感受到“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变化,这种体验式的学习远比在课堂上听课要深刻得多。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从“玩具”到“工程原型”之间的桥梁,让我和孩子都开始用一种更具逻辑性和系统性的眼光来看待我们身边的机械世界,对提升整体的科学素养非常有益。

评分

这本书的视觉呈现效果简直是一流的,色彩饱和度高,细节捕捉得非常到位。我特别欣赏它在展示不同搭建角度时的处理方式。很多技术手册为了节省篇幅,往往只给出一个主视图,结果我们拼起来的时候总是在“猜”那些隐藏起来的连接点在哪里。但这本书不同,它会特意用虚线或者透明化的处理手法,清晰地展示出内部的支撑结构和关键的轴心连接。这对于我们进行“逆向工程”式的学习非常有帮助——当你试图理解一个复杂结构是如何稳定站立时,这些透视的插图简直是救星。而且,书中的文字描述简洁有力,很少有冗长拖沓的解释,所有的重点都通过高质量的图片直接传达出来,效率极高。这使得即使是孩子自己翻阅时,也能通过图片大致理解搭建思路,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第一印象,那种色彩搭配和图片展示方式,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记得当时我正在给我的孩子寻找一些能激发他创造力的读物,无意中翻到了这本。首先,它不仅仅是一本纯粹的说明书,更像是一本充满想象力的“灵感宝典”。书中的排版非常清晰,即使是像我这样对技术细节不太敏感的家长,也能很快地找到重点。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基础搭建模块时所采用的图文并茂的方式,那些小小的零件在作者的引导下,仿佛拥有了生命力,让人忍不住想马上动手试试。孩子拿到书后,眼睛都亮了,他不再只是按照固定的步骤去拼搭,而是开始尝试用书里提到的某些技巧去改造他已有的乐高作品。这种引导式的教育方法,比起那些枯燥的教程,更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不急于展示多么复杂的成品,而是循序渐进地教你如何“看”零件,如何“思考”结构,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