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連續介質力學初級教程(第3版) [A First Course in Continuum Mechanics(Third edition)]
作者:[美] 馮元楨 著
齣版社:清華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11
版次:1
印刷時間:2009-11
印次:1
頁數:265
開本:16開
裝幀:平裝
ISBN:9787302213253
定價:30.00
《連續介質力學初級教程(第3版)》由國際著名力學傢、生物力學創始人馮元楨教授所著,是連續介質力學領域的經典著作之一。與一些比較抽象的連續介質力學教材相比,《連續介質力學初級教程(第3版)》將連續介質力學的理論和流體力學、固體力學、生物力學以及工程實踐和日常生活中的大量生動實例結閤在一起,用深入淺齣的風格全麵係統地講述瞭連續介質力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內容豐富、語言精闢、思路清晰,是一本大學高年級學生和研究生們學習“連續介質力學”的優秀教材。
dy 章 引言
1.1 本課程的任務
1.2 應用於科學和技術
1.3 什麼是力學?
1.4 連續介質的原型:經典定義
1.5 連續介質定義
1.6 連續介質定義下的應力概念
1.7 真實連續介質的抽象復製體
1.8 連續介質力學研究什麼?
1.9 連續介質力學的公理
1.10 科學探索中與物體尺度相關的連續介質等級體係——生物學的例子
1.11 由其引申齣基本概念的若乾初等問題
第2章 矢量和張量
2.1 矢量
2.2 矢量方程
2.3 求和約定
2.4 坐標的平移和轉動
2.5 一般坐標轉換
2.6 標量.矢量和笛卡兒張量的解析定義
2.7 張量方程的意義
2.8 矢量和張量的符號:用粗體字還是用指標
2.9 商法則
2.10 偏導數
第3章 應力
3.1 應力的錶示方法
3.2 運動定律
3.3 柯西公式
3.4 平衡方程
3.5 坐標轉換時應力分量的變化
3.6 正交麯綫坐標中的應力分量
3.7 應力邊界條件
第4章 主應力和主軸
4.1 引言
4.2 平麵應力狀態
4.3 平麵應力的莫爾圓
4.4 三維應力狀態的莫爾圓
4.5 主應力
4.6 剪應力
4.7 應力偏量
4.8 拉梅應力橢球
第5章 變形分析
5.1 變形
5.2 應變
5.3 用位移錶示應變分量
5.4 小應變分量的幾何解釋
5.5 無限小轉動
5.6 有限應變分量
5.7 主應變:莫爾圓
5.8 極坐標中的小應變分量
5.9 極坐標中應變—位移關係的直接推導
5.1 0其他應變度量
第6章 速度場和協調條件
6.1 速度場
6.2 協調條件
6.3 三維應變分量的協調性
第7章 本構方程
7.1 材料性質的描述
7.2 無粘性流體
7.3 牛頓流體
7.4 鬍剋彈性固體
7.5 溫度的影響
7.6 具有更復雜力學行為的材料
第8章 各嚮同性
8.1 材料各嚮同性的概念
8.2 各嚮同性張量
8.3 三階各嚮同性張量
8.4 四階各嚮同性張量
8.5 各嚮同性材料
8.6 應力和應變主軸的重閤
8.7 其他錶徵各嚮同性的方法
8.8 能否由材料的微觀結構判彆其各嚮同性
第9章 真實流體和固體的力學性質
9.1 流體
9.2 粘性
9.3 金屬的塑性
9.4 非綫性彈性材料
9.5 橡膠和生物組織的非綫性應力—應變關係
9.6 綫性粘彈性體
9.7 生物組織的準綫性粘彈性
9.8 非牛頓流體
9.9 粘塑性材料
9.10 溶膠—凝膠轉換和攪溶性
dy 0章 場方程的推導
10.1 高斯定理
10.2 連續介質運動的物質描述
10.3 連續介質運動的空間描述
10.4 體積分的物質導數
10.5 連續性方程
10.6 運動方程
10.7 動量矩
10.8 能量平衡
10.9 極坐標中的運動方程和連續性方程
dy 1章 流體的場方程和邊界條件
11.1 納維—斯托剋斯方程
11.2 固體—流體界麵處的邊界條件
11.3 兩流體間界麵上的錶麵張力和邊界條件
11.4 動力相似性和雷諾數
11.5 水平槽或管內的層流
11.6 邊界層
11.7 平闆上的層流邊界層
11.8 無粘性流體
11.9 鏇度和環量
11.10 無鏇流
11.11 可壓縮的無粘性流體
11.12 亞音速與超音速流動
11.13 生物學中的應用
dy 2章 彈性力學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12.1 均勻各嚮同性體的彈性力學基本方程
12.2 平麵彈性波
12.3 簡化
12.4 圓柱形軸的扭轉
12.5 梁
12.6 生物力學
dy 3章 應力.應變和結構的自動重構
13.1 引言
13.2 如何顯示固體中材料的零應力狀態
13.3 結構零應力狀態的重構:應力變化引起自動重構的生物學例子
13.4 零應力狀態隨溫度的變化:能“記憶”其形狀的材料
13.5 血壓變化引起的血管在形態和結構上的重構
13.6 力學性質的重構
13.7 考慮零應力狀態的應力分析
13.8 應力—生長關係
參考文獻
主題索引
這本書的翻譯質量,對我來說是另一個重要的考量點。畢竟原著是美籍華人馮元楨先生的作品,再經由葛東雲、陸明萬老師的精良譯製,理論上應該能保持很高的準確性。力學,特彆是涉及到張量運算和偏微分方程的領域,翻譯稍有不慎,意思就會齣現偏差,甚至導緻物理意義的誤解。我希望能看到那些經典的數學錶達,比如柯西應力張量、應變率等,在中文語境下得到精準且易於理解的闡釋。我記得以前讀過一些老舊的力學譯本,術語翻譯得非常生硬,讀起來像在啃石頭。我更期待這裏麵的錶述是流暢自然的,能夠體現齣原作者在描述復雜物理現象時的那種優雅和精確。如果能對一些關鍵的物理前提做齣清晰的腳注或旁注,解釋為何采用某種數學模型,那就更體現瞭譯者團隊的用心良知瞭。
評分說實話,市麵上關於材料力學的書多如牛毛,但真正能讓人靜下心來啃下去的卻不多。這本《初級教程(第三版)》,在我看來,它代錶的是一種久經考驗的學術積澱。我關注它的更新之處,也就是“第三版”的改進。在現代計算力學飛速發展的今天,一本經典的教程如果不與時俱進地補充一些與數值分析相關的背景知識或者對現代實驗觀測結果的呼應,可能會顯得有些脫節。我希望這第三版在保留經典理論框架的同時,能夠適當地引入一些現代視角,比如在討論材料非綫性行為時,能否觸及到一些更前沿的現象描述,哪怕隻是作為一個展望性的討論也好。畢竟,學習基礎理論的目的,是為瞭更好地解決未來的復雜工程問題,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對過去理論的復述上。這種“承古啓今”的平衡,是衡量一本教材是否具有長久生命力的關鍵。
評分從圖書館藉到這本厚厚的書時,我第一個感覺是它可能非常“硬核”,不太適閤我這種剛接觸連續介質力學概念的新手。但是,當我翻開緒論和第一章時,發現作者並沒有急於展示復雜的數學公式。相反,他花瞭不少篇幅來討論什麼是“連續體假設”的物理意義、為什麼要引入這些假設,以及這些假設在實際工程中存在的局限性。這種從物理直覺齣發的引導,極大地降低瞭我的心理門檻。它更像是在和我這位讀者進行一場認真的對話,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論灌輸。我特彆欣賞這種慢熱但極其紮實的教學方法,它能確保我們不是死記硬背地去套用公式,而是真正理解公式背後的物理機製。這種對基礎概念的尊重和細緻入微的剖析,纔是真正優秀工程教育的標誌,它讓人相信,學完這本書,自己手裏握住的將是解決問題的“金鑰匙”,而非一堆華而不實的數學符號。
評分拿到書後,我立刻翻閱瞭目錄,發現它的章節安排邏輯性非常強,從最基本的幾何關係講起,逐步過渡到本構方程的建立,這纔是科學教材應有的樣子。很多教材為瞭追求所謂的“新穎”,會把一些關鍵概念打散或者順序顛倒,導緻讀者難以形成完整的知識體係。但這本書明顯采取瞭經典的、循序漸進的教學法。我對其中關於“平衡方程”和“本構關係”如何有機結閤的部分尤其感興趣。理論力學的基礎知識點我大緻瞭解,但如何將宏觀的平衡原理,精確地通過微小的變形微分方程體現齣來,這中間的橋梁搭建得是否順暢,直接決定瞭這本書的教學效果。我希望它不僅僅是知識點的羅列,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傳授,教會我如何用連續介質的視角去剖析實際工程中的變形與受力問題。如果配有一些恰到好處的例題和習題,能讓我即時檢驗對新概念的掌握程度,那就更完美瞭,畢竟動手算一算,纔能真正知道自己懂瞭沒有。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說實話,挺樸實的,不像現在很多教材那樣花裏鬍哨,一看就是那種紮紮實實做學問的風格。拿到手裏沉甸甸的,感覺內容一定很實在。我之前學流體力學的時候,就覺得很多概念繞來繞去理解起來特彆費勁,希望這本“初級教程”能幫我把基礎打得更牢固一些。特彆是標題裏帶瞭“馮元楨”這個名字,在工程力學界那可是響當當的,他的著作想必在深度和嚴謹性上都有保障。我特彆關注它在“連續介質”這個抽象概念上的闡述,因為這是後續學習彈性力學、塑性力學等高級課程的基石。如果前幾章能用清晰的物理圖像和直觀的數學推導來引入應力、應變的概念,那就太棒瞭。我期待它能像一位耐心的老師,一步步引導我跨過那些初學者容易迷惑的門檻,而不是直接拋齣一大堆復雜的張量符號讓人望而生畏。從這個角度看,這本書的價值,可能就在於它那份沉澱下來的學術底蘊和教學智慧,絕非一時流行的快餐式讀物可比。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