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破碎的镜子:为什么我总觉得自己丑? | 作者 | (美)凯瑟琳菲利普斯(Katharine A. Phillips |
| 定价 | 79.80元 | 出版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 ISBN | 9787519242077 | 出版日期 | 2018-04-01 |
| 字数 | 页码 | 504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章 为什么要重视躯体变形障碍? 第二章 患者讲述 珍妮弗的故事 克里斯、基思和安德鲁的故事 躯体变形障碍(BDD)的历史以及它在世界各地的情况 “没有一个人重视我的问题”:来自BDD患者及其家人的信 BDD患者的希望 第三章 躯体变形障碍是什么? “我的问题不是很严重”:我也有躯体变形障碍吗? 严重程度:从轻微到危及生命 如何定义BDD? 标准一:专注 标准二:痛苦和功能损伤 标准三:鉴别BDD与其他障碍 “路标” “我大的心愿是变成隐形人” 第四章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患有BDD? 普遍但易被漏诊的BDD 为什么BDD会被漏诊? 通过提问鉴别BDD 线索:照镜检查、整饰、抠抓皮肤及其他 更多线索:抑郁、社交焦虑及其他症状 如何避免误诊? 第五章 BDD的表现形式 那些被担心的身体部位和相关的行为 被厌恶的是哪些身体部位? “我的脸正在往下掉” “我讨厌我外表上的一切!” “我看起来像大猩猩” “我不够有女人味” 对未来的担忧:“我不久后就会变成秃头!” “我的脸不对称” “我不够高大” “我看起来很沮丧” “我的手指正在变短” “我担心我的鼻子会坏掉!” “步行的概念消失了” “癌症使我逐渐萎缩” “我女儿很丑!” “我感觉以前有头发的地方更空了” “我就是一颗大痤疮……” 第六章 令人痛苦的强迫观念 “我无法把它从脑海里赶出去” “就像有一支箭贯穿了我的心脏” “每个人都在盯着我!” 不同程度的确定性 第七章 照镜检查、整饰、伪装、节食以及其他BDD行为 “这是我每天早晨的仪式” 强迫行为:“我无力抵抗” 镜子的陷阱 整饰:修剪、梳理、打毛、拔除以及清洗 蝙蝠侠面具以及其他形式的伪装 购买美容产品和服装:“我必须要找有用的!” 换衣服 抠抓皮肤:“我无法停止伤害我的外表” 反复求证:“我看起来正常吗?” 比较:“她比我好看!” 四处求医:永无止境地寻找 节食 举重、有氧运动及其他形式的锻炼 美黑 干扰术 测量 阅读和搜寻资料 触摸 其他行为:洗手、祈祷以及触摸门把手 第八章 BDD对生活的影响:社交回避、工作问题、自杀 伊恩的经历:“它毁掉了我的生活” 卡尔的经历:“我要振作起来” 社交影响:“我孤独一人” 对学习和工作的影响:“我无法发挥自己的潜力” 其他问题:购物、明亮的光线、休闲活动 足不出户 低自尊、抑郁、焦虑、惊恐发作 低质量的生活 不必要的医疗评估和治疗 自行手术 身体的伤害 酒精和药物使用 事故 暴力和非法行为 住院治疗 BDD的代价 自杀:具毁灭性的后果 第九章 性别与生命各阶段的BDD BDD和性别 生命各阶段的BDD 儿童和青少年的BDD 老年BDD患者 第十章 BDD的病因是什么?通往未解之谜的线索 患者的观点 BDD病因理论 遗传或神经生物学理论:BDD是一种大脑疾病吗? 心理学理论:BDD是一种精神疾病吗? 社会文化理论:外表大改造和完美的大腿 诱发因素:评论、压力和其他可能的诱发事件 哪些因素不是BDD的原因? 哪些因素会改善BDD症状或使BDD恶化? 总结思考 第十一章 我们不是都担心自己的外表吗?BDD、身体意象以及正常 的外表关注 我们都愿意看起来更漂亮 如何区分BDD与正常的外表关注? 什么是身体意象? BDD中的身体意象 第十二章 走向康复:治疗指南 患者对治疗的反应 克服治疗障碍:成功恢复的关键 治疗建议要点 第十三章 如何使用药物成功治疗BDD?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RI):BDD的药物 SRI发挥作用的证据 SRI会改善BDD患者的哪些方面? 如何用SRI治疗BDD? 如果SRI作用不充分怎么办? 似乎对BDD不起作用的药物 电惊厥疗法、神经外科手术以及其他疗法 对药物治疗BDD的建议:推荐工作步骤 需要更多治疗研究 第十四章 BDD的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CBT)概要 更多有关CBT的基础知识 CBT发挥作用的证据 CBT会改善BDD患者的哪些方面? CBT治疗BDD的原理 使用CBT治疗BDD 如果CBT治疗没有效果,该怎么做? 需要更多的治疗研究 当与SRI或CBT联合使用时可能有用的疗法 洞见取向心理治疗 支持性心理治疗 夫妻治疗和家庭治疗 团体治疗 职业康复 自助团体 组合治疗 第十五章 不起作用的疗法 索菲、杰克和凯特的经历 有多少人使用手术、皮肤科治疗及其他非精神科治疗? 这些治疗有效果吗? 其他没有效果的疗法 第十六章 神经性厌食症、强迫症、恐缩症及其他障碍:与BDD有什 么关系吗? BDD:是症状还是疾病? 强迫症:强迫性焦虑和强迫行为 社交恐惧症:社交焦虑、尴尬和回避 进食障碍:扭曲的身体意象和有问题的进食行为 抑郁症 疑病症:躯体关注和疾病恐惧 精神分裂症 嗅觉牵连综合征:体臭引发的痛苦 恐缩症:对阴茎回缩的恐惧 BDD的妄想变体 BDD和人格 总结思考 第十七章 家庭成员和朋友 你能做些什么? “自私的疾病”:丈夫的观点 “我知道我女儿有些不对劲”:父母的观点 给BDD患者的家庭成员和朋友的建议性指导原则 第十八章 为BDD寻求帮助 寻求治疗 有关BDD的其他读物写给专业人士的参考文献列表 结束语 附录一 BDD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点附录二 相关精神障碍的简要说明 附录三 BDD的评估工具(量表) 附录四 BDD和其他障碍同时出现术语表 |
| 编辑推荐 | |
| 国内引进的首部专门讲述“为什么我总觉得自己丑”的科学著作。 作者凯瑟琳·菲利普斯博士是躯体变形障碍研究领域的先驱,因躯体变形障碍方面的研究和临床工作而闻名。在本书中,她基于超过500人的躯体变形障碍病例组研究和超过300个病例的详细访谈,对躯体变形障碍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探讨。 本书收录了数十位因对外表感到不满而前来求助的患者的真实故事,分享了他们产生困扰的来龙去脉和求治经历,为读者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如果你对自己外表的某些部位感到困扰,而你周围的人却认为你长得很好,如何确定自己的困扰是发于生理还是发于心理?如果你的身边有始终为外表问题感到困扰的家人或朋友,如何帮助他们、鼓励他们?这本书可以为你提供实用的参考。 |
| 文摘 | |
| 序言 | |
评价四: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标题就足以引起我的共鸣。《破碎的镜子:为什么我总觉得自己丑?》这本书,以一种解剖学的精准度,深入探讨了导致我们产生“丑”的内在感受的复杂原因。它不像一些心灵鸡汤类读物那样,只提供表面的安慰,而是深入到问题的根源,例如童年经历中的创伤、人际关系中的比较、以及媒体塑造的理想化形象对我们造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大量的案例分析,让我们看到,这种“丑”的感受并非我们个人的“缺陷”,而是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读完这本书,我感到一种释然,也开始思考如何重新构建对自己价值的认知,不再仅仅依赖于外在的评价。湖北新华书店的流通,让更多需要这本书的读者能够接触到。
评分评价五: 《破碎的镜子:为什么我总觉得自己丑?》这本书,是一次关于自我接纳的深刻探索。我被作者在文字中展现出的勇气和智慧所打动。她没有回避那些可能令人感到羞耻或难堪的情感,而是坦然地将它们呈现在读者面前。书中对于“负面自我对话”的详细描述,让我看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许多影子。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放大自己的缺点,而忽视自己的优点。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认识到,那些“丑”的标签,往往是我们内心深处对自己的不信任和不接纳。它不是在教你如何“变美”,而是在引导你如何“爱自己”。湖北新华书店所售卖的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份走向内心平和的指南,值得每一个对自我形象感到困扰的人阅读。
评分评价二: 初读《破碎的镜子》这本书,我带着一种近乎“看热闹”的心态,想知道作者如何解读“总觉得自己丑”这个困扰许多人的普遍心理。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被作者的真诚和洞察力深深折服。她没有回避那些令人不适的细节,而是直面内心最脆弱的部分,将那些我们常常用来构建自我防御的“盔甲”一一卸下。书中对于“社会审美的凝视”以及它如何内化成我们对自己苛刻评判的分析,尤其发人深省。作者没有将问题简单归咎于个人,而是巧妙地将个体困境与宏大的社会文化背景相结合,让我们看到,我们并非孤立地承受着这些压力。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并非停留在对问题的剖析,它更像是一次温柔的引导,帮助我们重新审视“美”的定义,质疑那些僵化的标准,鼓励我们去拥抱真实的自我,即使它不符合主流的“完美”形象。湖北新华书店能够引入这样一本具有深刻人文关怀的书籍,实属不易。
评分评价一: 翻开这本书,我仿佛走进了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内心世界。作者用一种极其坦诚、近乎自剖的方式,层层剥开了“我为什么总觉得自己丑”的迷雾。这并非一本简单的美妆教程,也不是一味地灌输“你要自信”的空泛口号。相反,它深入探讨了自卑感的根源,从童年经历、社会文化影响,到内在的认知模式,无不细致入微。我尤其被作者在描述那些细微的、难以言说的自我否定瞬间时所使用的语言所打动,那些曾经被我压抑、忽视的感受,竟然在文字中得到了如此精准的描绘。读到某些段落时,我甚至会停下来,反思自己过往的经历,那些被我淡忘的、看似不经意的言语和事件,原来都悄悄地在心中埋下了自卑的种子。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理解和接纳自己的框架,让我们明白,那些对“丑”的定义,往往是外界强加的,而内在的美,需要我们自己去发掘和定义。它不是要我们一夜之间变成自信爆棚的人,而是引导我们踏上一个循序渐进的自我和解之旅。湖北新华书店的这次引进,无疑为许多正在与自我形象搏斗的读者带来了一缕曙光。
评分评价三: 我一直是个对自身外貌不太满意的人,总觉得哪里不够好,但又说不清楚具体是哪里。《破碎的镜子:为什么我总觉得自己丑?》这本书,就像为我量身定做的一样。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力量,她用一种近乎叙事的方式,讲述了自己如何一步步认识到这种“丑”的感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完美主义”陷阱的剖析,以及它如何与低自尊相互滋养。很多时候,我们给自己设定的标准过高,一旦达不到,就全盘否定自己。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或许所谓的“不够好”只是我自己的想象,或者说,是我从外界接收到的信息经过内在过滤后形成的扭曲认知。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读一本书,不如说是在进行一次深刻的自我对话。湖北新华书店的这个版本,装帧也很雅致,传递出一种沉静的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